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对氧化后硅片上的多晶硅膜,进行了砷离子注入前的快速热处理退火。离子注入之后,这种膜进行了另外的快速热处理退火以活化砷。注入前退火使得刚淀积的晶粒尺寸增大到10倍。这些膜的薄层电阻比只是注入后进行退火处理的膜的要低20~30%。注入前退火引起的晶粒尺寸增大,使得晶粒边界区域减小,从而使相对于晶粒的晶粒边界中掺杂剂数量减少至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一项迄今未见文献报道的试验。作者将能量在20KeV以下的电子束退火试用于非离子注入的硅低频大功率晶体管和高频小功率晶体管,发现这种低能电子束辐照在某种条件下可以大幅度地降低晶体管的电流放大系数,而在另一种条件下又可以提高晶体管的电流放大系数。不但对浅结晶体管,而且对深结晶体管都有这种效应。研究了放大系数的变化与电子束辐照各工作参数的关系。实验证明:电子束流下降的速率对放大系数降低的幅度有显著的影响。电子束辐照引起电流放大系数下降的同时晶体管的击穿电压BV_(ebo)和BV_(cbo)并不降低,BV_(ceo)还有所提高。在晶体管制造工序中加入电子束辐照,降低了大功率晶体管“云雾”击穿的发生率,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注砷多晶硅发射区双极电路的硼离子注入区的退火特性。实验表明,在退火温度及时间相同的条件下,O_2气氛退火的注硼p-n结特性优于N_2气氛退火的p-n结特性 相似文献
6.
7.
8.
9.
在CMOS中,有n—MOS和P—MOS两种晶体管。为了简化制造工艺,在制作多晶硅栅时,最好先都制成n~+多晶硅,然后再对P—MOS管栅的n~+多晶硅注入B~+,使其变成p~+型多晶硅。可是,随着集成度的提高,最小线宽越变越窄,也要求多晶硅膜更薄,即使用很低能量的B~+来注入,B~+也会穿透多晶硅层进入基片中。为避免穿透,已发展了采用BF_2~+注入来形成P~+型多晶硅栅的办法。它确实能有效地降低B的注入深度,但也带来了另外的问题,这就是BF_2~+注入多晶硅中的F元素,在氧化膜中扩散,在随后的热处理中,会使氧化膜中B加速扩散到基片中,引起V_(TH)的变化,而成为一个麻烦问题。 相似文献
10.
用平行平板腐蚀器和两种不同的化学蚀剂(SF_6-O_2-Ar和SF_6-CCl_2F_2-Ar)研究离子注入掺磷多晶硅的干法腐蚀。以前发现,这两种方法腐蚀固态源扩散掺磷多晶硅的结果十分理想。使用两种不同的蚀剂产生不同的注入多晶硅剖面。蚀剂SF_6-CCl_2F_2-Ar导致尖锐的凹陷状豁口;而蚀剂SF_6-O_2-Ar则会造成条宽损耗,但不会产生豁口。本文提供了离子注入多晶硅的剖面样品,并对两种蚀剂产生不同剖面的可能机理进行讨论。通过在不同深度掺杂物浓和离子注入多晶硅的结构变化解释豁口。提出,腐蚀剂SP_6-O_2-Ar腐蚀产生的离子注入多晶硅,其剖面无豁口的原因是蚀剂SF_6-O_2-Ar中的氧和腐蚀表面的相互作用致使蚀剂对离子注入多晶硅中的杂质浓度不很敏感。本文提供了支持这种解释的简单实验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在集成电路中常用多晶硅代替金属导体,但由于存在大量的晶粒边界而使导电率降低。美国RCA研究所最近采用激光热处理多晶硅膜,增加了其激活载流子浓度并增大了晶粒尺寸,使导电率增加。激光热处理还可限制多晶膜受热的范围,以防止器件其余部分因受高温而产生不良后果。该所研究了下列离子注入:50千电子伏~(11)B,150千电子伏~(31)P,240千电子伏~(75)As,掺杂量为10~(15)~10~(16)原子/厘米~2。采用红宝石或钕玻璃二级Q调激光器的单脉冲光,脉宽30毫微秒,光束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18.
本文综合概述了非相干光退火的历史,国内外现状,以及在电子工业中的应用前景。将非相干光退火与热退火、射束退火作了比较,表明非相干光退火在很多方面兼有二者的优点,弥补了二者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9.
20.
利用电子束熔炼炉制备提纯多晶硅,是一种新型且已成功应用到工业生产中的制备方式,其具有制备效率高、对环境无污染、节约能源等优点。结合电子束熔炼炉高压电源控制器的特点与目前存在的缺点,提出一种利用可控电抗器调压的电源控制方案,并介绍了工作原理及电路特点。实验表明,该控制方式能精确地调节输出电压,其本身还具有自然限流特性,且达到了性能指标。整个系统稳定可靠,克服了传统的晶闸管交流移相调压控制方式的诸多缺点,其还具有输入内阻小、短路内阻大、功率因数及运行效率高、对电网无“公害”等优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