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邱芳  刘吉群 《海洋石油》2006,26(4):23-28
大民屯凹陷处于勘探的中后期,迫切需要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对其油气富集规律进行深化认识。根据成藏动力系统划分原则,结合构造沉积演化、烃源岩发育特点、储层类型、超压在垂向和平面上的展布、油源对比分析,将大民屯凹陷划分为底部它源高蜡油潜山成藏动力系统、下部自源高蜡油成藏动力系统、中部它源高蜡油成藏动力系统、中部混源正常油成藏动力系统和上部它源正常油成藏动力系统等5个成藏动力系统。利用油藏规模序列法和圈闭加和法对该区各成藏动力系统的待发现油藏规模进行了预测,认为底部它源高蜡油潜山成藏动力系统勘探潜力最大。  相似文献   

2.
大民屯凹陷太古宇鞍山群和中上元古界长城系结晶基底油气富集,印支、燕山和喜山运动使凹陷基底形成北东走向高、中、低潜山交替分布、平行排列的构造格局.受控于充足的油源和良好的运移通道、多种储集岩类型及良好的储集空间、断裂的多期与早期发育和优越的区域性盖层等有利成藏条件,凹陷基岩具有“整体含油、局部富集”的成藏特征.大民屯凹陷...  相似文献   

3.
辽河盆地大民屯凹陷油气性质及成因机制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民屯凹陷油品性质复杂,既有含蜡量小于20%的正常油,又富含蜡量>20%的特高蜡油。经过原油物性、甾萜等分析,认为高蜡油油源岩沉积环境为较正常油贫粘土、盐度相对较高、相对闭塞的弱还原环境,其母质应由陆源高等植物和低等水生生物共同构成,且经微生物改造较强烈。正常油油源以高等植物为主体,处于相对氧化且富粘土的沉积环境。通过精细油源对比认为:大民屯凹陷高蜡油主要来源于沙四下部的"油页岩",而正常油母质主要为沙四上部和沙三四的厚层泥岩。综合分析认为高蜡油成因主要受控于沉积母质和沉积环境的双重控制,且因整个大民屯凹陷较低的热演化程度而使高蜡油得以保存。  相似文献   

4.
大民屯凹陷西部斜坡带沙四段成藏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大民屯凹陷西部斜坡带沙四段油藏成藏争件的系统分析,认为该段西部斜坡带的有利圈闭是油气聚集的良好场所,同时储集砂体的展布及储集物性是成藏的关键。油源主要来自该段的湖相泥岩;储层为该段低孔低渗的扇三角洲、冲积扇及湖相砂岩。在沉积和构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自生自储的侧变式生储盖组合。  相似文献   

5.
大民屯凹陷构造应力场及其与油气运聚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大民屯凹陷构造应力场与油气运聚的关系,根据其地质及区域构造应力场特征,建立了研究区三维构造应力场有限元模型,并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得到了太古界和元古界的最大主应力、最小主应力和最大剪应力等应力分布,在此基础上结合油气运移理论对研究区的油气富集区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在构造应力场的作用下,油气运移与富集的方向为从地应力场的高值区向低值区和从流体势场的高势区向低势区;应力低值区、流体势场低势区和油气运移所经由的靠近断裂带的圈闭是油气聚集的有利部位。综合预测结果和已完钻井的产能情况表明,油气井中的高产井区与地应力场和流体势场的低值区相吻合。  相似文献   

6.
大民屯凹陷基岩油气藏油气运聚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邱芳 《河南石油》2006,20(3):1-3,7
大民屯凹陷已进入油气勘探中后期,基岩油气藏为下一步勘探的主战场。通过流体非均质性反演了基岩油气藏油气充注方向,认为大民屯凹陷高蜡油主要来源于安福屯洼陷和胜东洼陷,其中安福屯洼陷为主要油源区。根据凹陷潜山的构造特征、油气藏分布特征及充注方向的分析将凹陷分为六个油气远聚单元,并进行了综合评价,认为除荣胜堡洼陷和三台子洼陷油气运聚单元基岩油气藏成藏条件较差外,其它运聚单元基岩油气藏勘探前景都较大。  相似文献   

7.
辽河盆地大民屯凹陷油水变化规律与油气富集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辽河盆地大民屯凹陷静安堡西侧低潜山带地层水化学性质特征分析表明,潜山顶部地层水是以NaHCO3水型为主,局部出现CaCl2水型,反映了潜山顶部总体上具有一定的自由交替水动力条件的开放性环境,而局部出现封闭性环境;这种局部性的封闭环境主要是由于封堵性断层及上覆欠压实泥岩的封堵造成的。地层水矿化度具有明显的由西向东增加的变化趋势,西部最低值仅为1500mg/L,而东部矿化度最高达9378.69mg/L。高矿化度分布区是油气富集的有利区带。原油的物性与地球化学特征则表明了区内油气的运移距离较短,但在短距离的运移过程中,原油物性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潜山顶部地层水与原油的这些变化特征,指示了油气运移的方向及其富集的场所。  相似文献   

8.
大民屯凹陷安福屯潜山油藏特征及油层分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薛尚义 《河南石油》2006,20(1):8-9,13
大民屯凹陷安福屯元古界潜山是继静北元古界潜山之后发现的又一个储量规模较大的特殊岩性潜山油藏。该油藏储集岩性以白云岩、变余石英砂岩为主,储集空间以裂缝、微裂缝为主。第三系巨厚生油岩、坚硬易碎的特殊岩性在多次构造运动条件下破碎形成的裂缝储集空间是其成藏基础。认为该类型潜山油藏的研究、预测应综合生油每件、特殊岩性的存在以及构造背景的整体分析为基础进行。  相似文献   

9.
大民屯凹陷高蜡油成因及分布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大民屯凹陷烃源岩特征和油源进行了对比,对高蜡油来源、成因和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民屯凹陷发育两套有机质类型和丰度差别显著的烃源岩,即“油页岩”和厚层泥岩。大民屯凹陷高蜡油来源于“油页岩”,而正常油来源于暗色泥岩。高丰度的有机质为大民屯凹陷高蜡油的形成提供了母质条件,有机质经过强烈的微生物改造形成了高蜡油,较低的热演化程度是高蜡油生成和保存的重要条件。大民屯凹陷高蜡油纵向上主要分布在古潜山、沙四以及沙三下部;平面上主要分布在东胜堡潜山、静安堡潜山及静北广大地区,明显受“油页岩”的分布控制。  相似文献   

10.
分析大民屯凹陷构造类油气藏地质特征、分布统计规律,发现:区域盖层(C)、沉积相(D)、古隆起(M)和烃源灶(S)是控制大民屯凹陷构造类油气藏形成和分布的4个功能要素。据此,提出了功能要素(T-CDMS)组合控油气分布模式,以及构造类油气藏有利分布区带的预测方法。4个功能要素,纵向上的有序组合控制构造油气藏的成藏层位,平面上的叠加复合决定构造油气藏的分布范围,地史过程中联合决定油气成藏的时间。通过各个功能要素的单因素控油气作用及定量表征方法的分析,得到单因素控藏概率,经加权平均,得到综合控藏概率指数(I),根据该指数的大小可预测构造油气藏分布有利区。应用功能要素组合控油气分布模式,预测了大民屯凹陷古近系Es33,Es34和Es4构造油气藏最有利分布区12个,结果证明了其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舞阳凹陷古近系低熟—未熟油气系统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舞阳凹陷古近系盐湖相烃源岩处于低熟-未熟演化阶段,具有高丰度、高产烃率的特点,储集层为中孔、中-高渗砂岩,厚层的盐岩及泥岩形成良好的封盖条件。其含油气系统具有早圈闭、晚生烃、晚成藏的特点。油气纵向上分布于核桃园组核二段-核一段,平面上分布于南部斜坡带和北部陡坡带,尚张和段庄区块是有利的勘探区。图4表2参5  相似文献   

12.
辽河盆地大民屯凹陷异常压力特征和成因及勘探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结合辽河盆地大民屯凹陷的测井、地质、地震和钻井资料 ,利用等效深度法从沉积和生烃的角度将本区泥岩压实特征分为强超压型、超压型、局部超压型和正常压实型四种 ,平面上 ,靠近各洼陷沉积中心部位是过剩压力的高值分布区 ;纵向上看 ,S33 段下部、S43、S4段地层内超压相对强烈 ,最大压力系数可达 1 .5 5 ,超压带发育幅度大、规模大。凹陷中部的断裂对异常压力分布起着重要的分割作用。快速沉积和生烃作用是本区超压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东海盆地丽水凹陷油气源对比与成藏史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丽水凹陷储集层内流体包裹体显微镜下鉴定、均一温度测试及生物标志物成分分析表明,该凹陷大致发生过三期油气运移:第一期大致发生在古新世末期,该期烃流体成熟度偏低(R0值小于0.7%),为下古新统月桂峰组来源,与热水溶液不混溶运移,分布范围广;第二期运移在中晚始新世,烃流体成熟度较高(R0值不小于1.0%),为下古新统月桂峰组来源,该期烃流体主要在月桂峰组烃源岩附近成藏;第三期运移发生在渐新世以后,由于构造抬升,深部油气藏遭破坏,油气沿断层向浅部运移并与上古新统生成的油气一起进入浅部储集层(明月峰组),幔源CO2热流体可能略晚于该期烃流体充注。图3表3参10  相似文献   

14.
大民屯凹陷隐蔽型潜山成藏条件与勘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民屯凹陷隐蔽型潜山是低平或负向形态的元古宇或太古宇基底潜山,中生界、古近系房身泡组或沙四段的非渗透层对不整合面形成封闭,在多期构造运动改造、风化剥蚀作用下,具有多种较好的储集岩性和多期发育的裂缝型储集层,潜山内幕层状地层或层状岩性组合与微幅度断层一起构成潜山内幕圈闭,来自各生油洼陷的油气首先沿连通油源的深大断裂垂向运移,之后沿不整合面长距离侧向运移至隐蔽型潜山圈闭,形成潜山油藏。大民屯凹陷元古宇隐蔽型潜山勘探已见到良好效果,发现了安福屯、平安堡、东胜堡西等一系列隐蔽型潜山油藏。由于形态和成藏条件的隐蔽性,隐蔽型潜山很难被发现,但其特征决定其在各个凹陷广泛分布,勘探空间十分广阔,在进一步加强分布规律、成藏机制、勘探方法等方面研究的基础上,有望为老油区潜山勘探开拓新领域。图9参18  相似文献   

15.
东营凹陷压力系统发育对油气成藏的控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东营凹陷异常压力的分带性与泥岩的突破压力(或保存能力)具有明显的对应关系,随着深度增加,泥岩突破压力及地层流体压力系数均增大,泥岩封隔层对流体压力的保存也是形成异常压力的重要条件。基于增压机制的阶段性差异,对东营凹陷平面上及典型剖面中重要地质历史时期源动力(烃源岩流体压力)场进行了分析,主力烃源岩的源动力在时间和空间上发育不均衡,从整体上影响了储集层油气来源及油藏的形成,控制了油气运移的方向。现今油藏总体沿地质历史时期源动力场降低的方向分布,表现出油藏的分布与源动力的演化具有一定的继承性;油气运移和成藏也影响了地层压力场的分布,高压油气运移到储集层后,其泥岩封隔层不同程度地保存了流体压力。由于增压-卸压的平衡关系,源动力传递过程中在不同压力系统中构成了不同的动力条件,造成了各压力系统中油气成藏类型和特征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根据源动力的演化史,指出沙河街组深层是寻找高压轻质油藏及天然气藏的重要目标。图8参30  相似文献   

16.
云龙凹陷中、古生界油气保存条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云龙凹陷位于楚雄盆地东部浅坳陷区,中生界、古生界具备烃源岩、储集层、盖层和圈闭条件,但地质结构复杂,油气保存条件是勘探的关键问题。从该凹陷的水文地质条件、区域盖层与直接盖层条件、裂缝发育、断层活动、抬升剥蚀、岩浆活动及天然地震等方面评价,寒武纪一古近纪发生多阶段长期的大气水淋滤下渗作用,奥陶系、泥盆系和古近系剥蚀厚度巨大,断层和天然地震活动强烈,至少存在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形成的裂缝,对油气保存均极为不利。按照11项保存要素进行综合评价,将云龙凹陷划分为中北部保存单元、西南部保存单元和东北部保存单元,其中,中北部保存单元最有利。图3表1参5  相似文献   

17.
研究认为,高邮凹陷不同构造带表现出不同的油气输导样式:斜坡带油气输导体系以骨架砂体为主,断层、辉绿岩变质带为辅,主要为骨架砂体—断裂阶梯状输导,油气运聚模式以侧向运移聚集为主;深凹带油气输导体系以断层为主,骨架砂体与不整合面为辅,构成断裂—砂体垂向输导和断裂—不整合侧向输导,油气运聚模式以垂向运移聚集为主。不同储层特征...  相似文献   

18.
东营凹陷新立村油田稠油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营凹陷东部的新立村油田具有正常原油与稠油相伴生的分布特点, 稠油多分布于距油源较远的构造高部位, 与正常原油呈半环状分布。综合流体性质、原油族组成、地球化学特征等分析, 认为该区稠油油藏的后期保存条件较好, 微生物降解作用轻微, 具有半咸水-咸水湖相烃源岩生成的低熟油特征; 稠油多属于原生稠油, 低成熟度及长距离运移是导致原油稠化的主要因素。稠变的原油降低了对断层侧向封堵性的要求, 利于成藏; 此外, 稠油作为一种封堵类型, 为该区后续油气的成藏起到了重要的封堵作用。  相似文献   

19.
研究区位于高邮凹陷南部断阶带中部,该区油源充足,多期断裂发育,油气运移畅通,纵向上发育多套储盖组合,成藏条件十分优越,但油源问题一直以来存在争议。通过对许庄地区阜宁组原油饱和烃气相色谱特征、饱和烃生物标志物特征、烃类流体包裹体成分等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原油主要来源于邵伯次凹、樊川次凹阜四段成熟烃源岩以及本地阜二段成熟烃源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