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构造坡折带隐蔽圈闭发育模式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造坡折带是由同沉积构造长期活动引起的沉积斜坡明显突变的地带,对盆地充填的可容纳空间和沉积作用可产生重要的影响,构造坡折带和油气资源分布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隐蔽圈闭是沉积盆地油气勘探中后期重点勘探领域。构造坡折带是沉积盆地中隐蔽圈闭最发育的部位之一,多级构造坡折带组合对盆地隐蔽圈闭的发育有一定的影响,多级构造坡折带隐蔽圈闭发育更受到沉积环境和湖平面变化的影响;构造坡折带地区隐蔽圈闭油气成藏良好,高位域和三角洲前缘泥岩是良好的烃源岩,连片砂体和不整合界面及生长断裂是良好的输导条件,生长断裂和高位域泥岩具有良好的封盖作用。  相似文献   

2.
浅析陆相湖盆坡折带理论及其对沉积的控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分析坡折带基本理论和研究基础上,根据坡折带的形成过程,将其划分为同沉积坡折带和前沉积坡折带.依据成因机制,可以将同沉积坡折带划分为构造坡折带、沉积坡折带,而前沉积坡折带可以划分为古地貌坡折带和侵蚀坡折带.不同类型坡折带对沉积控制机制不同:构造坡折带形成的圈闭和深切谷圈闭是油气勘探重要场所;沉积坡折带易形成岩性圈闭,也为油气勘探主要目标;古地貌坡折带和侵蚀坡折带一般只控制了低位体系域的发育,影响了低位体系域的非构造性圈闭发育.  相似文献   

3.
应用三维地震资料对柴达木盆地西南区古近系—新近系坡折带类型、分布和演化进行了系统研究,发现高原咸湖所特有的"短周期沉积坡折带"和断裂坡折带在研究区均有发育,前者大致呈SN分布,除上干柴沟组(N1)不发育外,其他层段都有分布,控制了低位体系域的发育,是分流河道向水下分流河道或水下分流河道向滩坝或前缘滑塌浊积扇突变的分界线;昆北、阿拉尔、七个泉、红柳泉断层,以及SN向调节断裂阿拉尔东和Ⅷ号断层属持续发育型断裂坡折带,而Ⅺ号断层在上干柴沟组(N1)沉积期相对不发育,属间断发育型断裂坡折带。向南倾为主的逆向型断裂坡折带以下可容空间增大,向北倾为主的顺向型断裂坡折带以上发育反向小断槽和突起小断隆,下方均是砂体堆积的有利场所,前者控制砂体沿断层走向展布,后者常发育悬浮和跳跃组分为主的滩坝砂体。研究区发现的7个主要岩性油藏都分布于坡折带以下,对油藏进行解剖后发现沉积坡折带和断裂坡折带不仅直接控制了有利砂体的分布,还控制了岩性圈闭和构造—岩性圈闭的发育,另外,两者结合可以组成断裂—砂体复合输导系统,主导了油气运移的路径,因此可以说坡折带具有"控砂"和"聚油"的双重作用,坡折带附近是岩性油藏富集区带,将成为下一步岩性油藏勘探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4.
挠曲坡折带特征与油气勘探——以松辽盆地南部为例   总被引:15,自引:7,他引:8  
根据中国东部伸展盆地的演化阶段、构造运动、断层发育及其对沉积体系的控制作用,结合沉积体系和砂体的分布特征,将坡折带划分为断裂坡折带和挠曲坡折带,并对两者的成因、差异、勘探领域和方向进行了对比。论证了松辽盆地南部挠曲坡折带的成因、分布规模以及隐蔽性油气藏的储集层类型、盖层条件,指出了有利勘探领域和重点勘探区块。  相似文献   

5.
渤海古近系坡折带成因类型及其对沉积体系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渤海海域盆地构造演化具有多幕裂陷、多旋回叠加、多成因机制复合的特征,盆地中不同时期发育的不同尺度、不同产状、不同性质的断层纵横交错和上下叠置,使得渤海海域古近系构造极其复杂而有层次,造就了渤海海域极具特色的坡折类型。根据坡折带的成因、平面组合样式及控相的差异性,可将渤海海域古近系坡折带划分为伸展型边界断裂坡折带、走滑型边界断裂坡折带、沉积坡折带和基底先存地形坡折带等4种类型,不同类型坡折带对沉积体系的控制作用明显不同。坡折带是陆相断陷盆地碎屑物质富集的主要场所,但这并不意味着有坡折就一定能找到砂体,“山(有效物源)—沟(大型长期侵蚀沟谷)—坡(古坡折带)—面(层序界面)”的有效配置是在坡折处形成砂体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利用三维地震资料,对西部凹陷沙三段坡折带进行了识别,并总结了重点层段坡折带平面分布规律。研究发现,西部凹陷沙三段发育构造坡折带和沉积坡折带两大类,其中构造坡折带可细分为断裂坡折带和挠曲坡折带,断裂坡折带又可分为单阶型和多阶型。挠曲坡折带可分为断裂挠曲坡折带和古地形挠曲坡折带。沙三下亚段坡折带平面分布特征表明,西部凹陷坡折带以断裂坡折带为主,主要发育在凹陷西南部,在斜坡带、中央洼陷带和陡坡带均普遍发育,东北部仅在局部地区可见小规模断裂坡折带;沉积坡折带局限发育在牛心坨洼陷北坡地区且规模较小。  相似文献   

7.
发育同沉积构造坡折带是断陷盆地的基本特征。根据对渤海湾盆地的凹陷构造发育特征与层序发育形式的研究,同沉积构造坡折带按成因可划分为两类:同沉积断裂构造坡折带和同沉积背斜构造坡折带。前者根据其平面组合特征划分为5种样式:帚状断裂构造坡折带、陡坡平行(断阶)状断裂构造坡折带、缓坡平行(断阶)状断裂构造坡折带、交叉状断裂构造坡折带和梳状断裂构造坡折带;后者据成因划分为2种样式:同沉积披覆背斜构造坡折带、同沉积逆牵引背斜构造坡折带。盆缘沟谷与7种构造坡折带样式的组合不但控制了层序低位域砂岩、砾岩体的发育及其展布方向,而且控制了优质烃源岩的发育和油气的运聚特征,从而控制了岩性油气藏富集带的分布。  相似文献   

8.
坡折带理论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坡折带理论是层序地层 学在陆相盆地应用中的新发展。在分析坡折带理论的基础上总结了该理论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指出,坡折带对陆相盆地层序发育、沉积体系域和砂体分布都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对油气运聚也起着重要作用,可以根据坡折带确定陆相盆地的首次湖泛面、砂体及烃源岩的分布范围。讨论了坡折带与非构造油气藏的关系,阐述了如何利用坡折带理论指导非构造油气藏勘探。坡折带理论是寻找非构造油气藏的又一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以构造坡折带理论为指导,通过地震资料、测井资料的综合应用,对渤海湾盆地饶阳凹陷南马庄构造坡折带类型,以及与砂砾岩体分布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构造坡折带与岩性油气藏形成的关系。研究表明,根据断裂发育特征及组合样式,南马庄构造坡折带可分为梳状构造坡折带、帚状构造坡折带和阶梯状构造坡折带3类。不同的构造坡折带具有不同的发育特征,并且对砂砾岩体的控制作用也有所不同。总体来说,构造坡折带主干断裂及物源方向控制着砂体发育的位置,构造坡折带之下砂体明显加厚,砂体的展布方向受控于构造坡折带断裂的走向。构造坡折带容易形成岩性或断层—岩性等岩性油气藏圈闭,是进行岩性油气藏勘探的重要区带。  相似文献   

10.
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基础,提出了应用坡折带理论寻找陆相湖盆斜坡带油气藏的方法。通过东濮凹陷的中央隆起带北部濮卫环洼带滚动勘探开发实例,分析和总结构造坡折带成因机制、特点和构造样式。提出坡折带圈闭条件好,储层发育,是环洼聚油气条件最有利地区;沿着坡折带延伸方向砂体发育程度变差,储量丰度相继降低;高台阶油气充满程度最高。现场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滚动勘探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1.
在二连裂谷盆地群各个凹陷中,广泛发育不同类型的坡折带。按照成因可划分为断裂坡折、挠曲坡折、侵蚀坡折和沉积坡折4 种类型;按照形成的时间又可分为先生坡折、同生坡折和后生坡折3 种类型。其中,先生坡折和同生坡折具有控层、控相和控砂的作用。在横向上不同类型的坡折组合形成不同类型的坡折带样式,在纵向上不同类型的坡折常发生转化,从而造成不同类型油气藏在空间上的复式叠合连片分布。坡折带是含油气盆地中油气成藏的重要控制因素。因此,在勘探研究中,要特别重视对不同类型坡折带的识别,精细分析坡折带的控层、控相、控砂和控藏,指导油气勘探。  相似文献   

12.
13.
南堡凹陷隐蔽油气藏以上倾尖灭、透镜体、断层—岩性及不整合遮挡和超覆等类型为主,其分布受不同类型坡折带,如断裂坡折带、挠曲坡折带、沉积坡折带和侵蚀坡折带等控制。隐蔽油气藏成藏主控地质因素是断裂,其中同沉积基底大断裂控制了决定隐蔽圈闭形成和分布的各类坡折带的形成,而油源断裂则起到了将油气从烃源区输导到隐蔽圈闭中聚集成藏的关键作用。隐蔽油气藏成藏需要经过3个阶段:断裂控坡折带—坡折带控隐蔽圈闭—油源断裂输导成藏。  相似文献   

14.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砂质碎屑流储集体的首次发现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依据岩心、露头观察与分析测试及地震层序解释资料,在鄂尔多斯盆地湖盆中心深水区延长组长6段地层中识别出3种类型的重力流沉积物,即砂质碎屑流、经典浊积岩和滑塌岩。其中砂质碎屑流最为发育,而由浊流作用形成的经典浊积岩分布有限,以往延长组深水沉积研究夸大了浊流沉积作用。进一步研究认为,砂质碎屑流等深水重力流砂体平面分布及其物性变化主要受深水沉积坡折控制,总体而言,砂体物性坡上比坡下好,缓坡比陡坡好。从3种类型岩石的含油气性看,砂质碎屑流含油性最好,经典浊积岩A段含油性次之,而滑塌岩含油性较差。  相似文献   

15.
宋玲 《断块油气田》2014,21(5):597-600
对于多物源、多沉积相类型、古地貌复杂的地区,常规地震属性储集层预测技术的预测精度会明显降低。为此,文中提出了基于不同物源体系及沉积相类型分区域精确描述的储集层的预测方法,并在准噶尔盆地春风油田进行了有效验证。春风油田沙湾组一段1砂组具有西北和西南2个物源区,主要对应发育近源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和远源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针对西南物源远源辫状河三角洲地震强反射砂体,主要采用了振幅类地震属性特征进行储集层的识别和描述;针对西北物源近源扇三角洲地震空白反射砂体,在"坡折控砂"理论约束下利用地震资料拓频处理技术,实现地震资料有效高频成分的增强,提高地震分辨率,达到追踪描述超覆带砂体边界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东营凹陷深陷期层序特征及沉积充填模式   总被引:12,自引:11,他引:1  
形成于湖盆深断陷期的东营凹陷沙三段-沙二段下亚段可划分出三个深断陷型层序,三个层序结构相似,由低位体系域、湖扩展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组成。层序的主要特征是发育数量众多的低位扇砂体、区域分布的油页岩和深湖相泥岩及大型的进积三角洲砂体。层序纵向上叠加使盆地边缘形成明显的砂泥岩旋回性沉积,盆地中心主要为泥岩夹浊积砂岩。层序中发育的各类低位扇砂体、深水浊积砂体及三角洲前缘滑塌浊积砂体具有优越的成藏条件,是形成岩性油藏最有利的砂体类型。构造坡折带是控制各类砂体发育和分布的主要因素,构造坡折带附近是寻找岩性油藏的有利位置。  相似文献   

17.
车拐地区侏罗系岩性油气藏形成条件及主控因素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近年来, 按照断块油气藏的思路, 车拐地区侏罗系油气勘探进展缓慢。通过断裂体系和沉积体系的分析, 该区侏罗系具备地层岩性油气藏形成条件。为了更好地指导该区油气勘探, 深刻剖析岩性油气藏的主控因素, 认为: 古凸起高部位有利于形成地层圈闭, 近东西向的断裂与南北向的沉积体系和东南倾的鼻状构造相配置, 有利于形成断层- 地层、断层- 岩性圈闭; 低位域的八道湾组和高位域的三工河组是最有利的勘探层位; 坡折带之下的三角洲前缘是最有利的岩性油气藏发育区; 疏导体系是控制古生新储型岩性油气藏形成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岩心、钻/测井及地震资料进行层序分析,将2套储油层合并到层序1的低位体系域中,建立了准噶尔盆地中部MXZ地区隐蔽油气藏成因模式。对层序1界面追踪发现,在坡折带附近低位域前积现象明显,沉积地层增厚,地层应斜层对比;而没有坡折之处,地形平缓,地层应平行对比;从而搞清了隐蔽圈闭成因机制,并总结出基准面变化是该区隐蔽圈闭形成的主控因素。在此基础上,结合低位域储油砂体展布特征分析,总结出该区新的隐蔽油气藏成因模式,即平面为朵叶状,横剖面为透镜状,纵剖面为平缓楔状。  相似文献   

19.
海拉尔盆地坡折带成藏类型与勘探突破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层序地层学等理论为指导,以LANDMARK工作站的SEISWORK-3D地震解释、GEOPROBE地震岩性圈闭识别和储层预测等技术为手段,对海拉尔盆地贝尔断陷贝西斜坡主要勘探目的层系进行了层序、体系域的划分及层间扇体的刻画,统一了全区层序及体系域的界限。应用坡折带理论,根据形态特征将贝西斜坡的坡折带划分为反向断阶型、简单弯折型、多级断折型和多级坡折型4种类型。坡折类型不同,其油气藏的形成和富集特征也不同:反向断阶型有利于构造油气藏的形成和富集;断折型和坡折型有利于构造-岩性油气藏的形成;简单弯折型有利于岩性油气藏的发育。通过乌东斜坡带与贝西斜坡带的类比研究,提出了海拉尔盆地中坡折带为下步勘探的突破方向。  相似文献   

20.
准噶尔盆地腹部隐蔽油气藏及勘探思路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准噶尔盆地腹部油气资源非常丰富,其中相当一部分储集在隐蔽油气藏中。准噶尔盆地腹部隐蔽油气藏具有多沉积体系控制、构造-岩性复合、多层系含油以及具有多期成藏的特点。对隐蔽油气藏的勘探既要采用新的研究思路,又要采用现已比较成熟的研究方法。首先开展高分辨率层序划分对比研究,确定隐蔽圈闭发育的有利层位;其次开展古地貌及沉积环境研究,寻找坡折带和有利相带,确定隐蔽圈闭发育的有利部位;再次开展地震处理,发现和落实隐蔽圈闭,寻找隐蔽油气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