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研究了GH4586A合金在750℃、800℃长期时效过程中室温拉伸性能与组织变化的关系.利用扫描电镜对合金显微组织进行了观察;利用透射电镜对析出相进行了鉴定;通过物理化学相分析方法定量分析了长期时效过程中合金中相的质量分数.结果表明,该合金在750~800℃时效有μ相和σ相析出,并且随时间延长数量增加;在750~800℃长期时效过程中M23C6碳化物析出.M23C6主要在晶界析出且其析出量受时效温度及时间的影响;合金在750℃、1 500 h之内使用,强度和塑性可以匹配,超过1 500 h后由于μ相和σ相析出量明显增多,塑性迅速下降,合金不能作为转动件使用.  相似文献   

2.
利用热力学计算软件JMatPro分析了钍基熔盐堆用Ni-Cr-Mo系高温合金GH3535相析出的热力学及动力学特征,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制度对冷轧态GH3535合金无缝管的晶粒尺寸及其均匀性、碳化物析出特征、硬度、拉伸性能等的影响规律,观察了不同热处理制度下合金拉伸断口的微观形貌,分析了GH3535合金的拉伸断裂机制. 结果表明:在900~1500℃之间,GH3535合金的平衡析出相为富Mo的M6C型碳化物,M6C相在固液两相区时便已经开始形成,M6C相析出所对应的鼻尖温度为1200℃;固溶温度低于1200℃时,合金晶粒尺寸缓慢长大,当固溶温度提高到1230℃,晶粒出现快速长大,平均晶粒尺寸达到160 μm;1180℃保温10 min,合金晶粒尺寸的均匀性较好. 随着固溶温度升高,合金强度降低、延伸率增加,GH3535合金的拉伸断裂机制为微孔聚集型.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铁镍基耐热耐蚀合金Cr20Ni32AlTi在1150℃、15min固溶处理并经450~850℃、05~5h的时效处理后室温冲击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450℃时效冲击性能最好。随时效温度升高,时效时间延长,冲击性能下降。450~850℃时效时,在合金晶界上有碳化物M23C6析出,且随温度增加和时间延长,析出增加。850℃时冲击功最低,此时碳化物M23C6析出相呈连续颗粒状析出,布满整个晶界。且观察到一些部位碳化物M23C6析出相形成薄膜,冲击时因基体变形而脆断成条块状。  相似文献   

4.
利用Thermo-Calc软件和相关数据库对Fe-18Cr-18Mn-C-Mo(Si)-N合金系在氮气压力为100 kPa下随N含量变化的变温截面进行了计算.结果发现,随着C的质量分数从0增加到0.12%时,γ相区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但对碳化物M23C6的析出产生了显著的影响,从而改变了高氮钢奥氏体化后的析出序列.当继续添加质量分数为2%的Mo时,γ/a γ相边界向右侧移动,不但存在碳化物M23C6还有碳化物M6C.当添加不同含量的Si时,γ相区明显缩小,而且碳化物M23C6的析出温度与成分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Fe-18Cr-18Mn-O.09C-0.8Si-0.5N钢的奥氏体化温度及Cr2N相析出温度与该合金系的热力学计算结果符合,表明这些计算结果可为Fe-18Cr-18Mn-C-Mo(Si).N合金系的成分设计及热处理工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了利用常规工业原料制备低成本的超高温铁基结构合金,研究了硅对铁基(Fe-Cr-Ni-Al)双相高温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硅在合金中的固溶促进了碳化物的析出,过量的硅会导致合金中碳化物明显粗化,进而析出网状G相.随着硅含量的增加,合金1 250℃的抗拉强度明显提高.但是硅含量超过1.0%时,强度则明显降低.硅含量的增加有效地提高了合金在1 250℃大气环境中的抗氧化性能.综合考虑Fe-Cr-Ni-Al双相高温合金的强度和高温抗氧化性能,适宜的硅含量为1.5%.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C质量分数为0.6%~1.5%时Fe-30Mn-11Al-xC钢的微观组织,利用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研究了850~1 150℃、0.1 s-1条件下试验钢的热变形行为和再结晶规律。研究结果表明,C含量增加扩大奥氏体相区并促进κ-碳化物析出行为,试验钢组织逐渐由铁素体+奥氏体双相组织转变为奥氏体+κ碳化物;固溶强化和析出强化作用使试验钢硬度和热变形抗力随C含量增加而增加,且固溶强化效果要高于析出强化;试验钢中κ-碳化物和B2相析出抑制了奥氏体相的再结晶行为,使得高C含量下的再结晶程度更小。  相似文献   

7.
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衍射仪(XRD)等试验方法对一种高Co-Ni二次硬化钢25Co15Ni11Cr2MoE淬火后经300~660℃温度范围回火后析出的合金碳化物和韧化相逆转变奥氏体的析出演变规律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25Co15Ni11Cr2MoE经300~660℃温度范围回火后,随回火温度升高,钢中析出的合金碳化物依次为:弥散的ε-碳化物→片状的合金渗碳体→弥散的M2C碳化物→粗化的M23C6碳化物。经495℃回火后,钢中板条马氏体基体上析出大量细小弥散的M2C碳化物,回火早期析出的粗大片状渗碳体全部回溶,并在马氏体板条间析出薄膜状韧化相逆转变奥氏体。回火温度提高至530℃后,逆转变奥氏体含量继续增加,但其形貌逐渐由薄膜状转变为条、块状,回火温度提高到600℃时,钢中的逆转变奥氏体含量达到极大值。  相似文献   

8.
长期时效对一种镍基合金组织及冲击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一种合金在750℃、800℃、850℃长期时效过程中室温冲击性能与组织变化的关系。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合金显微组织、冲击断口进行了观察;利用透射电镜对析出相进行了鉴定;通过相分析方法定量分析了长期时效过程中碳化物相的重量百分数。结果表明:该合金在750~850℃长期时效过程中主要有两种碳化物,分别为MC(微量)和M23C6。M23C6在晶界析出且其析出量受时效时间及温度的影响;合金的冲击韧性随着时效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温度愈高下降愈快,其断裂方式以沿晶断裂为主;合金的冲击韧性随着晶界M23C6浓度的提高而降低,且基本呈线性关系;链条状连续析出对室温冲击韧性不利,为使合金具有一定的冲击功(Ak>10J/cm2),时效温度不宜高于750℃,时效时间不宜长于1000h。  相似文献   

9.
采用等温凝固实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研究了K424合金的凝固行为以及冷却速度对其影响.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以及能谱分析仪分析了合金在不同温度等温凝固、不同冷却速度下的微观组织以及凝固后期的元素的偏析行为,确定K424合金的固相线、液相线和主要相的析出温度等凝固特性以及冷却速度对γ'相、MC碳化物以及共晶组织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K424合金的凝固顺序为:1345℃,γ相从液相析出,随后在1308℃析出MC型碳化物,在非平衡凝固条件下,共晶组织在1260℃析出,1237℃,凝固结束;共晶组织的形成与凝固末期Al、Ti元素的偏析行为以及冷却速度密切相关;随着冷却速度的增加,MC和共晶组织尺寸及数量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γ'相形貌从花瓣形状向规则立方及球形转变,尺寸也从2 μm减小至60 nm.   相似文献   

10.
Fe-P-C-Cu-Mo系粉末合金的组织、性能及断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Fe-P-C-Cu-Mo系铁基粉末冶金材料中合金元素、烧结温度对合金组织及性能的影响,以及不同回火温度下磷的分布及其对合金断裂方式的影响。
通过研究得出:Fe-0.60%P-0-44%C-1.0%Cu-0.50%Mo合金在1160-1240℃烧结,保温1-2小时,可以获得较好的性能;若进一步经过850-900℃淬火,200℃或600℃回火,则合金的综合机械性能可以显著提高。通过试验发现:合金在200℃回火后,固溶在基体中的铝能抑制磷向晶界偏聚,使合垒断裂时呈现为穿晶断裂;400℃回火后,由于钼以碳化物形式析出,磷主要偏聚在晶界,造成合金沿晶断裂;600℃回火后,磷主要偏聚在孔隙表面,合金断口呈韧窝状。  相似文献   

11.
以提高双相钢的成形性为出发点,围绕提高先进高强钢成形性的最新研究成果,探讨了提高冷轧双相钢延伸性能和扩孔性能的可行性技术措施:双相钢中加Si可以在铁素体中获得较高位错密度,从而提高加工硬化率,有利于延伸率的提高;在中温区等温,可以获得较高的残余奥氏体含量,最终得到回火马氏体+贝氏体+残余奥氏体的多相组织,可以得到较理想的延伸率和扩孔性能。  相似文献   

12.
双相钢钢板以其碳当量低、综合性能好的优点在汽车制造中获得广泛应用。但双相钢钢板的扩孔率不够理想,在一些翻边类的应用中表现不够好。以原本用于冷轧双相钢生产的钢板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的奥氏体等温淬火温度对试验用钢扩孔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Ms点附近的温度区间进行等温淬火,获得回火马氏体+贝氏体的多相组织,可以得到较理想的扩孔性能;在Ms以上的较高温度区间进行奥氏体等温淬火,由于等温过程中奥氏体不能完全转变为贝氏体,在后续冷却时转变成为较多的未回火马氏体,扩孔率反而下降。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新型充填材料——高水膨胀材料的流变性能,本试验针对浆体粘度、流变参数、凝结时间三个方面的特性,研究了浆体在静置、扰动状态下的性能变化规律及浆体浓度对浆体流动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浆体在静置和扰动状态下的流动性能有很大差别,扰动会阻止浆体固化的进行,使浆体更长时间的保持良好流动性,利于充填浆体的管道输送。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索铝钛渣对镁质复合材料烧结性能的影响,提高镁质复合材料的使用性能,试验用电熔镁砂、高纯镁砂、氧化铝微粉和氧化铬微粉为主要原料制备镁质复合材料。用热膨胀仪对比烧前和烧后镁质复合材料的线膨胀率和线膨胀系数,结果表明,烧前镁质复合材料的线膨胀率和线膨胀系数为1100~1300℃,会出现较明显的增大趋势,烧后镁质复合材料的线膨胀率未出现显著增大的趋势,而线膨胀系数随着铝钛渣加入量的增大而逐渐减小。铝钛渣对镁质复合材料有促烧结作用,经1100和1500℃烧后的镁质复合材料体积密度和常温抗折强度随铝钛渣加入量增大而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5.
邱木生  朱浩  韩赟  韩龙帅  滕华湘 《钢铁》2021,56(7):139-144
为了研究退火工艺对780 MPa冷轧多相钢组织及性能影响,采用万能试验机、场发射扫描电镜(SEM)、综合成形试验机及电子探针(EPMA)对两种具有相同成分、抗拉强度均为780 MPa但具有不同屈强比和扩孔性能的多相钢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热处理工艺对试验钢组织、力学性能及扩孔性能有着重要影响,采用两相区退火时马氏体岛...  相似文献   

16.
针对传统高炉热风管道系统膨胀缝留设过大、不合理的问题,分析了热风管道工作层砖和轻质隔热砖的膨胀和收缩性质,提出了合理的热风管道膨胀缝设置方法,在生产实践中应用效果良好,对热风管道砌筑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对日本真空理工株式会社制造的DL-1500热膨胀仪的测量结果的系统偏差进行了研究,使用该会社提供的铂、三氧化二铝标准样品在50~1200℃进行测试,通过对测试数据的比较分析,发现正确选用计算公式和参照标样可有效地降低测量结果的系统偏差。  相似文献   

18.
对日本真空理工株式会社制造的DL-1500热膨胀仪的测量的系统偏差进行了研究,使用该会提供的铂、Al2O3标准样品在50-1200℃进行测试,通过对测试数据的比较分析,发现正确选用计算公式和参照标样可有效地降低测量结果的系统偏差。  相似文献   

19.
徐国涛  刘黎  张洪雷 《钢铁研究》2011,39(4):9-11,15
对回转窑内预制砖、浇注料与不同部位所用的铆固件的膨胀系数、线变化率进行了分析,计算了不同温度下材料的膨胀量。对不同材料与铆固件的膨胀缝隙的处理方法进行了探讨,浇注料内锚固件表面处理时应留适宜的膨胀收缩缝隙,接近窑筒方向的膨胀收缩缝隙要小。应严格监控回转窑筒体的温度变化,控制回转窑的筒体钢壳变形,保证回转窑的正常运行和生产。  相似文献   

20.
烧绿石结构A_2B_2O_7热障涂层材料热物理性能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烧绿石结构材料由于具有良好的高温相结构稳定性,低热导率等优点,是最为广泛研究且最具有应用前景的新型热障涂层材料系列之一。本文从烧绿石结构材料高温相稳定性、热导率、热膨胀系数、断裂韧性、抗烧结性、与Al2O3化学相容性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将成分和掺杂对各性能的影响规律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对新型烧绿石结构热障涂层材料的成分设计、性能研究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