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食用菌是一类高蛋白、低脂肪的大型真菌的统称,因其营养价值高、味道鲜美而深受消费者喜爱。作为\  相似文献   

2.
食品风味物质分离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食品风味物质是构成食品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区分不同食品的重要依据,综述了近年来发展的物质提取和分离技术,包括固相微萃取、超临界CO2高压萃取法、固相微萃取GC—MS及GC—Millimass分析技术、GC—Olfactometry检测技术、HPLC—MS联析、电子鼻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3.
乳及其制品中风味物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乳尤其是发酵乳中的风味物质种类繁多,包括非挥发性酸、挥发酸、羰基化合物以及蛋白、脂肪和乳糖等的分解物。由于加工过程中微生物和理化的原因,容易使乳制品产生不良风味。通过加入抗氧化剂等添加剂、加强杀菌措施、控制原料奶的品质和环境条件来控制风味的变化,提高其品质。  相似文献   

4.
文章综述了花生中挥发性物质组成的鉴定;花生挥发性物质分析方法;烘烤温度、时间、花生的基因型、花生的含水量等因素对花生风味的影响;客观地提出了花生风味物质研究存在的问题和花生风味研究的前景.  相似文献   

5.
采用固相微萃取法分别对奶牛乳、水牛乳和牦牛乳的挥发性成分进行萃取,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结果显示,奶牛乳中共鉴定出17种挥发性物质,主要包括酮类、酸类和醛类;水牛乳中共鉴定出16种挥发性物质,主要包括酮类、芳香族及萜烯类、酸类和醛类;牦牛乳中共鉴定出37种挥发性物质,主要包括酮类、酸类、芳香族及萜烯类、酯类、醛类和内酯类。经分析,3种牛乳样品的挥发性物质组成呈现一定的属内差异性和属间相似性。  相似文献   

6.
酸乳是人们最为关注的乳制品之一,基于原料乳成分、加工条件及发酵剂种类等因素,使其含有多种风味物质。综述酸乳中风味物质的研究进展、酸乳中主要风味物质的形成途径及风味物质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7.
浓香菜籽油因挥发性风味物质产生的独特香味而深受消费者喜爱,本文从该挥发性风味物质的主要成分、提取方法、检测技术三个方面对国内外对其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系统论述,为优化和建立浓香菜籽油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检测方法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肉品的风味特佂是决定其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肉的风味物质主要是由肉中水溶性小分子化合物和脂肪酸经热诱导后形成非挥发性的滋味物质和挥发性的气味物质构成,具有微量性、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风味好坏直接影响肉品质及消费选择。本文主要介绍肉品风味物质的形成途径、影响因素及其检测分析技术,展望肉品风味研究趋势,为肉品风味物质研究提供理论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9.
浅谈食品风味物质的分离分析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简要阐述了食品风味物质的特点,介绍了食品风味物质的提取、浓缩、分离分析测定的常用方法技术及其该项研究对香精香料行业和食品工业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风味物质微胶囊化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喷雾干燥对风味物质进行微胶囊化研究,所选用壁材为阿拉伯胶、糊精和玉米糖浆。结果表明,壁材最佳配比为阿拉伯胶22.5%、糊精30%、玉米糖浆47.5%,芯材占壁材的添加量为30%和40%时所得包理率分别为72.5%和63.5%,这样制得的微胶囊感官质量高。  相似文献   

11.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DE-GC-MS)联用分析技术,对红曲低脂香肠的风味物质进行测定,共检测出26种挥发性风味物质,主要为醛类、酯类、醇类、酮类等.由于脂肪含量较低,因此其风味物质的种类相对较少,但仍不失其应有的风味.  相似文献   

12.
杨珍  贺立东 《中国酿造》2019,38(10):171
采用反吹技术改进了气相色谱检测啤酒中乙醛、高级醇、高级酯等10种主要风味物质的方法。用配备毛细管色谱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及微板流控装置的气相色谱仪,对啤酒直接进样,建立了一种快速分析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结果表明,采用内标法定量,啤酒中10种主要的风味物质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对同一啤酒五次进样,测得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13%~2.77%。对啤酒加标回收,回收率达到96%~104%。采用反吹技术可以省去复杂的样品前处理,有效降低样品基质的影响,缩短样品的分析时间,提高效率,减少材料消耗。该方法以期能快速检测生产过程中啤酒的风味物质含量,有针对性控制啤酒的生产工艺,提高啤酒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风味物质是影响葡萄酒质量的重要因素。葡萄酒中的风味物质主要受葡萄品种、成熟度、环境条件、酵母选择等因素的影响,风味物质的种类、含量、气味特性决定葡萄酒的风格和典型性。本文为更好地了解葡萄酒风味物质的研究进展,结合前人研究资料,对葡萄酒风味物质的种类、含量、作用、研究热点以及影响因素进行简单综述,提出葡萄酒风味物质研究方向的展望,并为后期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特征香味含硫食品香料化合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孙宝国 《食品科技》2006,31(7):173-176
介绍了9种食品香味的特征含硫香料化合物,其中2-甲基-3-呋喃硫醇是肉香味、糠硫醇是咖啡和芝麻油香味、二烯丙基二硫醚是大蒜香味、二丙基二硫醚是洋葱香味、2-异丁基噻唑是番茄香味、3-甲硫基丙醛是马铃薯香味、2-甲基-5-甲硫基吡嗪是榛子香味、3-甲硫基丙酸甲酯是菠萝香味、1-对-烯-8-硫醇是圆柚香味的特征含硫香料化合物。孟艹  相似文献   

15.
研究成品酸奶在4℃冷藏条件下主要风味物质的变化,包括羰基化合物乙醛、双乙酰以及挥发酸和酸性物质,同时考察酸奶的感官品评分数。结果显示,酸奶的主要风味化合物含量均呈增加趋势,且增长速度先快后慢。当乙醛与双乙酰含量的比例在0.56~0.80之间时,酸奶的风味比较协调。风味物质和风味评分分数的相关分析证明,酸奶中的各风味化合物相关性显著,且对酸奶的风味强度和风味协调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实验从四川某酒厂酱香型大曲中分离得到5株形态各异的菌株,分别进行菌落形态观察、革兰氏染色和感官评价筛选出产酱香菌,然后用HS-SPME结合GC-MS对酱香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BL-1、BL-2和BL-5三株菌具有产酱香特性,生理生化分析初步判定三株菌都为枯草芽孢杆菌,HS-SPME和GC-MS检测结果显示,三株菌的酱香成分中吡嗪类、酮类种类和含量都较多,BL-1吡嗪类和酮类的相对含量为75.286%,BL-2的吡嗪类和酮类的相对含量为93.803%,BL-5吡嗪类和酮类的相对含量为86.92%,吡嗪和酮类对酱香风味的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17.
黄酒中风味物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酒因其风味独特、口感醇厚、营养丰富及具有保健功能等特点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其地域差异性造就的风味差异也成为目前重点研究的方向之一。该文结合国内外黄酒的研究情况,概述了黄酒中风味物质的检测方法,重点对黄酒挥发性风味物质和主要特征物质进行了综述,最后展望黄酒品质调控手段及其风味物质检测手段的未来发展,为黄酒的风味化学的深入研究提供一定的证据以及为将来生产符合现代需求的优质黄酒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该文简介生姜风味物质构成,阐述四种生姜风味提取物―姜精油、姜辣素、姜油树脂、姜酚组成及特性;最后介绍姜精油和姜油树脂保健功能及其应用,为生姜应用开发提供一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9.
黄酒是我国传统的低度发酵酒,因其具有营养丰富、口感醇厚等特点而深受大众喜爱。受人们饮食习惯与地方物产的影响,各地黄酒风味各异,且风味物质成分复杂,因此对黄酒风味物质的探索成为当前重点研究方向之一。随着仪器的更新换代、检测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风味研究理论的逐步深入,关于黄酒风味的研究从最初简单的风味物质解析到感官评定的辅助分析与鉴定,再到风味组学研究的逐步建立,对黄酒风味物质的研究逐步变得系统而严谨。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和对食品品质的严格要求,黄酒中有害异味物质的研究也备受关注。如何调控或清除黄酒中有害异味物质也已成为新的研究热点。本文从近年来学者对黄酒的研究入手,对黄酒风味物质的区域分布、种类、含量、提取、检测、发酵工艺及对风味物质的影响因素,黄酒中异味物质及危害等进行了文献综述。此综述可为黄酒风味物质的进一步研究、黄酒行业酒类品质提升提供文献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