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是潮湿气候条件下发育的大型断陷湖盆,二连盆地则是半干旱气候条件下发育的小型断陷湖盆群。二者尽管构造演化特点相似,但湖盆规模、沉积环境和沉积特征差异很大,导致成藏条件和油气分布、富集规律不同。对比冀中坳陷和二连盆地近几年发现的岩性-地层油气藏,总结归纳出5方面油气藏分布与富集特征:①断陷湖盆大小决定凹陷油气资源及岩性-地层油气藏的规模。②成熟烃源岩厚度控制岩性-地层油气藏纵向分布范围。③主洼槽(生油中心)控制岩性-地层油气藏平面分布形态,例如,冀中坳陷岩性油气藏沿主洼槽带周缘呈“槽缘多环型”分布形态,二连盆地岩性油气藏在主洼槽内呈“槽内半环型”分布形态。④断陷湖盆地质结构决定油气运移主方向及岩性-地层油气藏分布格局。⑤断陷湖盆成藏组合控制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富集程度。图5参11  相似文献   

2.
随着正向构造带勘探难度的增加,洼槽区逐渐成为渤海湾盆地富油凹陷增储上产的重要领域,而成藏机理的特殊性制约了洼槽区勘探的深入。以冀中坳陷饶阳凹陷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洼槽生烃能力、油气成藏时期、成藏动阻力条件以及输导体系等分析,探讨了富油凹陷洼槽区油气藏的形成机理及模式。研究表明,饶阳凹陷富油洼槽区有效生烃范围大,热演化程度较高,存在东营组沉积末期和新近纪明化镇组沉积期2期主要生烃及成藏过程;东营组沉积末期油气充注范围较小,储层物性好,成藏阻力小;而明化镇组沉积充注时期,储层物性差,成藏阻力大,但剩余压力大,油气成藏动力强。洼槽中心区的油气多沿源岩层系中的砂体、裂缝和小断层等进行短距离运移聚集形成岩性为主的油气藏;洼槽边缘区往往发育深切入烃源岩的油源断层,成为油气垂向运移的重要通道,油气沿断层运移聚集形成构造为主的油气藏。富油洼槽区存在"源内-两期成藏-隐蔽输导-短距离运移"与"源外-单期成藏-断裂输导-垂向运移"2种油气成藏模式,成藏动、阻力条件控制着洼槽区有效烃源岩层系内油气成藏的物性下限,而断层为主体的输导体系分布特征及有效性控制着洼槽区源外油气的分布和富集程度。  相似文献   

3.
冀中坳陷古近系地层岩性油藏成藏特征及勘探方向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冀中坳陷是渤海湾断陷盆地中的富油气坳陷之一,其地层岩性油藏勘探程度较低,剩余油气资源勘探潜力较大。对冀中坳陷古近系成藏条件的研究表明,该坳陷发育3套区域性烃源岩、7种沉积体系、多期构造运动及多次沉积间断,为地层岩性油藏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地质条件。按照圈闭成因及其几何形态,将冀中坳陷古近系发育的地层岩性油藏划分为岩性油藏、地层油藏和复合油藏3种类型。地层岩性油藏主要富集在沉积洼槽带和斜坡带中低部位,并围绕生油洼槽呈环带状分布。根据冀中坳陷古近系地层岩性油藏成藏特征及分布规律,运用综合分析方法预测出了其有利勘探区带和方向,经钻探新发现了4个整装规模储量的地层岩性油藏,勘探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4.
陆相断陷盆地洼槽区通常被当作生、排烃区而非油气成藏区,故在被证实具有生排烃能力之后,往往被以寻找油气藏为主的勘探工作所忽视。依据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古近系和二连盆地白垩系多年油气勘探实践,提出了陆相断陷盆地洼槽区多元控砂、优势成藏、主洼槽控制油气分布、三主元因素控制油气规模富集、构造油气藏与地层-岩性油气藏具共生互补性等洼槽聚油新认识,指出洼槽区反转构造带翼部扇三角洲前缘、缓坡坡折带三角洲前缘、湖底扇、断层根部河道砂等是形成规模富集地层-岩性油气藏的有利场所和勘探的有利方向。应用这一理论,华北油田在断陷盆地洼槽区发现了数亿吨石油地质储量。  相似文献   

5.
《录井工程》2021,32(3)
随着黄骅坳陷勘探程度不断提高,在盆地内正向构造带寻找构造油气藏的难度日益加大,斜坡区岩性油气藏越来越受到研究人员的重视。基于黄骅坳陷斜坡区实际勘探实践,在斜坡区油气藏类型和分布的基础上,结合斜坡区油源条件、砂体发育机制、砂体与断层耦合关系等,明确了斜坡区油气富集高产主控因素。研究表明,斜坡不同部位油气富集高产主控因素不同:斜坡高部位源-砂耦合控藏,优势砂体高产;斜坡中部位断砂耦合控藏,优势储层高产;斜坡低部位优势组构控藏,地质工程甜点高产。进而提出了斜坡区常、非连续成藏和差异富集高产模式,即油气藏在富油凹陷整个斜坡区连续分布,高斜坡主要发育常规油藏,中斜坡为过渡带,常规油藏、致密油藏及页岩油藏都有分布,低斜坡主要为页岩油藏。  相似文献   

6.
苏北盆地复杂小断块油气成藏特征及地震识别技术   总被引:18,自引:9,他引:9  
苏北盆地由小型箕状凹陷组成,断层密度高、圈闭面积小、油气贫富不均是其复杂性的主要表现。苏北盆地的成藏特点是:1)成藏时间为始新世晚期;2)生油层单向排烃;3)始新世断陷和古新世坳陷两种沉积体系具不同运聚特点。断陷体系发育小型不连通砂体,油气以断裂为通道垂向运移成藏,分布于深凹并沿断裂纵向多层分布,以构造-岩性复合油气藏为主。坳陷体系发育大型三角洲砂体,油气自生自储、侧向运移活跃,在斜坡、隆起区储集,以构造油气藏为主,成排、成带富集;4)油气富集普遍受源岩成熟度、砂岩物性、断层封闭性等因素控制,上组合受油源通道等因素控制,中、下组合受疏导层、圈闭发育等因素控制。为适应复杂小断块油藏的勘探,发展并完善了一整套地震采集、处理、解释技术。  相似文献   

7.
负向构造区油气成藏理论认识是以“洼槽区岩性地层油气藏、深盆湖相页岩油、向斜区煤层气”三个成藏模式为基础,融合前人有关负向构造油气成藏研究理论成果,形成的负向构造区油气成藏机理与分布规律的系统知识体系,其核心观点是:①“从盆地中心向盆地边缘,油气藏横向有序成环形成分布圈,纵向依次成链形成放射状富集链”;②负向构造区由于构造背景的原因,导致其沉积特征、油气成藏条件、成藏机理与分布规律与正向构造区存在巨大差异;③深盆(深洼)—低斜坡以“原地留滞”为成藏机理,形成非常规油气分布环带(内环),中—高斜坡以“过路截流”为成藏机理,形成岩性地层油气藏分布环带(中环),而正向构造区则以高部位“汇流聚集”为成藏机理,形成构造油气藏分布环带(外环);④基于负向构造区油气成藏理论的勘探思路为“全域考虑,逐环深入;优选通道,顺藤摸瓜”。负向构造区油气成藏理论有效指导了冀中、黄骅坳陷的斜坡和深洼区一大批隐蔽油气藏和非常规油气藏的发现,丰富了现代油气成藏理论,对盆地负向构造区尤其是深层复杂隐蔽油气藏、非常规油气藏的勘探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地层油气藏是富生烃凹陷勘探的新领域。针对涠西南凹陷南斜坡地层圈闭成藏富集规律不清的问题,运用层序地层学、油气地球化学等研究方法,通过成藏期次、构造演化分析手段,明确古近系地层圈闭顶底板条件、输导体系动态演化及成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斜坡区地层分布和后期构造抬升是地层圈闭成藏主控因素,构造型斜坡源-储-盖层一体分布利于形成高效输导体系和大规模地层油气藏。该研究方法及结论对断陷盆地地层油气藏勘探有普遍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冀中坳陷潜山具有多期构造运动和储层非均质性强等特征,油气输导体系一直是该类油气藏研究的难点,成为制约潜山勘探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分析中元古代以来的构造格架、沉积充填和油藏特征等,认为冀中坳陷潜山主要发育断层、不整合以及碳酸盐岩储集层等3种油气输导类型,其中断层和不整合共同构成了潜山油气藏的主要输导体系,并与碳酸盐岩储集层一起控制了潜山的油气运移与成藏。依据断层和不整合对油气输导作用的大小,将冀中坳陷潜山油气藏输导体系组合划分为断层主导型、不整合主导型及断层-不整合复合型这3种类型,结合潜山区带分布及构造特征的差异性,建立了断阶带、斜坡带和中央隆起带3种潜山油气成藏模式,其中断阶带和斜坡带将是今后潜山勘探的重点区带。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长岭断陷东岭斜坡带烃源岩埋藏史、地温史、有机质成熟度史、生烃率演化、累积生烃量演化等特征的研究,认为该区火一段烃源岩分别在火石岭组沉积末期和盆地坳陷期发生过2次大规模生排烃作用:第1期生排烃在火石岭组内部形成大量自生自储型岩性、地层油藏;第2期生排烃在火石岭组及上覆各套断陷期地层中形成大量构造、构造—岩性油藏和气藏。这2个排烃期对应的油气成藏过程可归纳为断陷期隐蔽油藏成藏模式和坳陷期构造油气藏成藏模式,根据该成藏模式指出长岭断陷中西部的残留洼陷是下一步勘探的有利方向。  相似文献   

11.
冀中富油凹陷弱构造带是指文安斜坡带和蠡县斜坡带,其勘探程度较低,但具良好的资源潜力和勘探前景。通过对成藏地质要素的综合分析,结合物理模拟实验,阐明弱构造带油气成藏主控因素,揭示油气成藏规律,建立油气成藏模式,为深入开展弱构造带的油气勘探提供理论指导。研究结果表明,冀中富油凹陷弱构造带的油气成藏主要受烃源岩、输导体系和鼻状构造的控制,烃源岩控制了油气分布的范围和富集程度,输导体系控制了油气分布的层位和油气藏类型,鼻状构造则控制了油气运移的方向。根据烃源岩与输导体系的配置关系,弱构造带主要存在两种油气成藏模式:一种是宽缓斜坡带远源-阶梯状油气成藏模式,油气在超压和浮力的共同驱动下,以砂体的侧向输导为主,配以断层的垂向调节呈阶梯状运移,具有多层系、远距离成藏特征;另一种是平缓斜坡带近源“-Z”字型油气成藏模式,油气主要在浮力的驱动下,通过断层的垂向调节和砂体的侧向输导呈“Z”字型运移,具有多层系、近距离成藏特征。  相似文献   

12.
南海东部海域经过30多年的油气勘探,在浅水区非烃源层系取得了岩性油藏的勘探突破。目前已发现的岩性油藏相对集中在惠州凹陷南部珠江组,通过对其岩性油藏的分布特征、类型及主控因素开展详细解剖,划分出上倾尖灭型、背斜-上倾尖灭复合型、断层-上倾尖灭复合型和条带型4类岩性油藏。其有利成藏条件主要受4种因素控制:(1)河流、波浪和潮汐等多水动力交互控制着储层的平面分布特征,不同水动力控制了不同的储层和岩性圈闭类型;(2)海平面的多期升降控制了储-盖组合,在主要成藏期具有6套有利成藏组合;(3)东沙运动控制了岩性圈闭的有效性和运移通道,调整了砂体的尖灭、翘倾状态,有利于岩性圈闭形成和成藏;(4)"烃源-断层-构造脊"的立体耦合影响油气的高效聚集。南海东部浅水区可划分出3类共6个岩性油藏勘探潜力带。  相似文献   

13.
自中国第三次资源评价以来,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北部新钻井揭示了深层发育厚层烃源岩,并且牛东潜山、杨税务潜山等相继获得重要突破,预示着冀中北部具有较好的天然气勘探前景,有必要对天然气资源潜力重新评价。通过冀中北部天然气藏地质条件综合研究表明,充足的气源是天然气富集的物质基础,二级构造带是天然气的主要富集带,优质盖层是天然气富集的关键,总结建立了新生古储、自生自储及下生上储3种类型的成藏模式。按照“层、区带”的研究思路,综合盆地模拟、类比法及统计法等多方法开展常规天然气资源评价。结果表明:冀中坳陷总生气量达到19.5×108m3,具备较强供气能力,天然气总地质资源量约为3 300×108m3,剩余天然气主要分布在冀中坳陷北部廊固凹陷、霸县凹陷及武清凹陷古近系深层及潜山领域,剩余地质资源约为3 000×108m3。依据成藏地质条件分析及剩余资源规模,综合评价优选出廊固凹陷中西部、河西务构造带、苏桥文安地区、码头—泗村店潜山带为冀中坳陷天然气增储上产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14.
岩性油气藏是目前吐哈盆地胜北洼陷油气勘探的重要接替领域,也是近期增储上产最为现实的油气藏类型。胜北洼陷岩性油气藏勘探刚刚开始,有必要结合构造油气藏勘探成果,系统分析洼陷基本成藏条件,明确近期岩性油气藏有利勘探区带。胜北洼陷侏罗系发育中、下侏罗统水西沟群和中侏罗统七克台组湖相泥岩等烃源岩系,油源条件好,油气资源丰富;侏罗系及其以上发育7套储盖组合;油气藏类型主要为中侏罗统的构造、构造-岩性油气藏、上侏罗统和白垩系的浅层次生构造-岩性油气藏;成藏期为燕山期和喜山期。在目前构造油气藏勘探程度相对较高的形势下,围绕古构造背景开展岩性圈闭识别、描述、优选与评价,寻找构造-岩性油气藏是近期的主要勘探方向,其中葡北东斜坡、葡萄沟北坡、洼陷中央胜北构造及其南翼等地区是近期岩性油气藏勘探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15.
通过综合地质研究,认为准噶尔盆地乌夏断裂带为典型复式油气聚集带,油气主要来源于二叠系佳木河组、风城组和下乌尔禾组烃源岩,三次油气充注形成了三期油气藏;油气藏类型复杂多样,具有多种储盖组合;断裂、不整合面及连通性砂体构筑了油气运移的立体输导体系;烃源岩和生排烃中心、构造和沉积相带、断裂和不整合以及有利储层是乌夏断裂带油气分布的主控因素。乌夏断裂带复式油气成藏特征及油气分布主控因素的研究成果,对本区油气勘探及滚动评价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含油气盆地缓坡带是油气聚集的有利指向区,明确各类缓坡带油气分布样式对于指导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以渤海湾盆地为例,基于构造分区影响下的缓坡带基底产状,将缓坡带划分为简单型缓坡带、过渡型缓坡带和复杂型缓坡带3种类型。研究表明,简单型缓坡带构造活动弱,基底形态呈单斜式,倾角小,油气藏类型以构造-岩性、岩性油气藏为主,油气富集层系单一,以早期成藏为主,具有典型的“一字型”油气分布特征;过渡型缓坡带构造活动较强,基底呈双斜式,油气藏类型以构造、构造-岩性为主,存在少量地层油气藏,富集层系跨度较大,油气借助于断层和砂体配置运移,具有“阶梯型”油气分布特征;复杂型缓坡带构造活动强,基底形态呈三斜式,油气藏类型以构造、岩性-构造为主,且地层油气藏数量相对较多,油气富集层位跨度大,具有“梳齿型”油气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7.
海拉尔盆地油气成藏特征及分布规律   总被引:26,自引:26,他引:26  
海拉尔盆地是受北东向断裂控制的复杂断陷,内部发育了三套烃源岩地层,烃源岩厚度较大,有机质含量高;发育了背斜型油气藏、断块型油气藏、变质岩潜山油气藏、岩性油气藏。该盆地的油气分布规律为主力生油凹槽的两侧是油气的有利富集带,不整合面控制着油气的分布,其界面上、下油气最富集,控制断陷结构的大断裂,特别是凹槽的传递断层带所控制的构造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区带。苏德尔特构造带下降盘、贝西斜坡带、巴彦塔拉构造带、乌北洼陷岩性带为最有力的勘探区。  相似文献   

18.
二连盆地赛汉塔拉凹陷赛中洼槽岩性油藏勘探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赛汉塔拉凹陷是典型的单断断槽式凹陷,在构造油藏勘探步入低谷的情况下,提出转变勘探思路"下洼寻找岩性油藏"的大胆设想,通过重新处理资料、应用层序地层学方法进行层序划分和体系域研究、精细地震资料解释和精细储层地震反演等技术攻关,选准有利目标取得成功;其洼槽带的油气成藏条件仍然受控于构造背景、油气资源和沉积砂体分布;其岩性油藏主要分布于洼槽带具有构造背景的部位;油藏类型以岩性上倾尖灭油藏和透镜体岩性油藏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