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 毫秒
1.
由于常规小数控声波-感应测井系列纵向分辨率低,对薄砂体的油层识别存在误判和漏判。应用3种不同的研究方法综合识别薄砂体油层:首先,从沉积微相精细研究入手,分析在不同沉积微相下储层物性与电性响应特征之间的关系,建立基于沉积微相精细研究基础上的图形交会识别;其次,在油藏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明确非统一油水界面层状构造油藏界面之上只有渗透层(油层)和非渗透层(干层)的区别,建立微电极幅度差薄层识别;最后,采用BP人工神经网络评价技术,提取8种反映油层特征的测井曲线及计算参数,通过学习分析,输出结果与测井精细解释相互验证。该技术在高集油田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对薄砂体油层的解释精度。  相似文献   

2.
扶杨油层河道砂体地震识别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松辽盆地扶杨油层储层以河道砂体为主,河道砂体的准确识别是勘探的关键.由于河道规模小,河道砂体厚度薄,远远小于地震分辨率极限,河道砂体识别也是难题.以扶杨油层河道砂体地震准确识别为目标,开展了地震处理解释方法研究.形成了以相对保持振幅与波形特征的高分辨率处理为基础,以处理解释一体化为手段,以基于参考标准层的层拉平解释、有效属性优选、三维可视化砂体雕刻技术为特点的陆相地震沉积学河道砂体地震识别技术.河道砂体地震识别技术在肇源南地区应用见到明显效果,河道和点砂坝得到了清晰刻画,为扶杨油层精细勘探提供了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地震沉积学在浊积砂体识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湖相浊积砂体分布预测的难点,以柴达木盆地扎哈泉地区为例,在地震沉积学理论的指导下,运用分频成像、90°相位转换、地层切片及属性分析技术,对目的层段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认为:受同沉积逆断层的控制,从上干柴沟早期开始,在昆北、阿拉尔及Ⅷ号逆断层的下盘发育两大浊积扇砂体,4支主水道,平面分布于扎哈泉—绿草滩、跃东、乌南—乌东及扎哈泉南,至上干柴沟中期砂体规模达到最大,平面最大延伸距离达25 km,最大叠合面达300km2,其中扎哈泉—绿草滩井区主水道最为发育,为主要的产油区。  相似文献   

4.
相干体技术及其在TJH地区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干体技术是近年来地震勘探在资料解释方面的重要突破,与原来揭示地下异常体的方法相比,相干体可以更清楚地识别断层和地层特征,由于相干体是通过三维地震数据体计算得到的,用传统方法计算需要花费较长时间。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的相干体算法,开发了相应的软件,并在大港油田TJH地区得到了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5.
八面河地区的油气勘探已进入隐蔽油气藏勘探阶段,隐蔽圈闭勘探的关键是储层及圈闭的精细识别与描述。针对八面河地区不同类型隐蔽性圈闭的特点,将地质、地震、测井等资料相结合,利用三维可视化、频谱成像、等比例切片等核心技术,达到隐蔽性圈闭识别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随着地震属性提取方法的不断完善,地震属性分析已经大量应用于油气勘探的各个阶段,并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百56井区风城组发育了一套扇体,针对其特殊的地震响应特征,从地震相分析入手,在属性分析优化的基础上,优选出能够凸显扇体特征的敏感属性,进而对扇体的空间展布及扇体内部沉积亚相进行了识别和预测.  相似文献   

7.
针对泌阳凹陷毕店地区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与扇三角洲等多物源砂体厚度不稳定、整体偏薄的问题,采用正演、时频分析及地层切片技术开展河道砂体识别研究。通过层位精细标定,确定B398 井油层在地震剖面上的反射特征;采用时频分析方法,确定有利于描述目标储层的分频数据体;通过构造精细解释,确定储层构造背景;在等时地层格架约束下,以分频体为基础,通过构造精细解释及地层切片技术,准确刻画构造特征及砂体边界,有效识别了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平面展布。在该区相继部署的B398、B404、D5、D8 等井均获得日产20 t/ d以上的高产工业油流,取得较好勘探效果。  相似文献   

8.
随着对鄂尔多斯盆地地震勘探开发的深入,主体目标是寻找具有一定规模的岩性油气藏.寻找岩性油气藏则要求地震资料具有三高(高分辨率、高保真、高信噪比)的特征,而常规反褶积处理方法难以满足薄储层识别的应用需求.针对鄂尔多斯盆地苏东南地区薄砂体地震识别问题,提出了三步法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处理技术:首先在叠前道集应用稳定的反Q滤波技术补偿地层的吸收衰减效应;其次利用炮检域反褶积技术压缩地震子波,改善资料波组一致性特征;最后在叠后数据体上再应用压缩感知拓频技术,进一步展宽频带,提高地震资料纵向分辨率.在实际的地震资料应用中见到了较好的识别效果,给同类地区薄砂体地震识别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渤海油田近几年新近系的开发实践表明:开发阶段该层系新增油气层多为新发现砂体.沉积特征纵向上为砂、泥互层,横向上砂、泥岩交互发育,这是由于河流改道频繁造成的储层横向连续性差;而有效解决河流相储层的“识别、刻画”成为开发的关键问题,单一的地球物理技术满足不了河流相储层的预测要求。为此,提出在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的指导下,基于地震-复合微相分析,结合测井约束反演、地震属性、地层切片等技术,联合进行储层定量预测。  相似文献   

10.
河道砂体识别技术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河道砂体是一种重要储集体 ,如何准确、快速地识别河道砂体是提高钻探成功率和降低生产部门投资风险的关键。河道砂体以单层厚度小、单砂体体积小和横向变化快为特点 ,利用常规的方法难于识别。通过分析该类储集体的沉积特征 ,建立起相应的地球物理响应模式 ,利用先进的三维可视化技术快速地识别河道砂体。实际应用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在陆相地层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印度尼西亚南苏门答腊盆地Jabung地区西北部油区的Gemah油田Lower Tanglang Aka油层组储层砂体厚度较薄,一般为5~10 m,部分小于5 m,且横向变化快。找准这些储集砂体是油田开发取得油气产量的关键因素;应用地震属性确定砂体分布既是油气开发的关键之一,也是难题之一。将地震波形分类、本征值相干体属性分析等新技术,应用于薄层砂体的识别,据此部署钻井5口,实钻与预测吻合良好,实践证实,结合测井资料,进行地震属性综合分析,是油田开发中识别薄层砂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系统总结了地震储层预测技术在大港滩海唐东地区的应用效果,明确对复杂构造和复杂储层分布区应用地震精细目标处理、沿层相干、三维反演、地震属性分析等地球物理新技术,是进行精细储层预测与非构造圈闭识别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复合砂体中单一河道的识别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自储层精细地质描述技术在大庆油田萨北开发区全面推广应用以来,解决了现阶段油田开发调整中的一些问题,但在北三西葡一组聚驱开采中发现,在大面积分布的河道砂体中,处在河道某些部位的注采井之间原属一类连通,但注入井注入状况不好,油井采出状况也不太好。经进一步研究表明,在这些大面积分布的河道砂体中还存在单一河道砂体边界。针对这种情况,在北三西展开了单一河道砂体的追踪。在研究过程中主要采取两点做法:一是根据砂体切割关系首次对复合砂体进行分类,从而有利于单一河道识别后对复合砂体内部连通关系的认识;二是提出了定量参数与定性参数相结合的单一河道识别方法,从而提高了单一河道识别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4.
多物源薄砂体研究主要依据地层沉积韵律旋回反映在组合测井曲线上的特征,划分沉积类型,确定破体空间展布,多物源砂体交汇配置关系和剖面上的叠置层序。应用于并按油田Ⅳ_5~3油层研究,砂层对比确认为3个物源方向的砂体,在平面上相互交汇,剖面上依次叠置。经钻探证实,新增含油面积3.0km2,新增地质储量114万t。  相似文献   

15.
针对QHD32-6油田大面积分布的河道砂体中存在单一河道砂体边界这种情况,在全区展开了单一河道砂体的追踪。主要利用研究区有限的测井、测试、取心及示踪剂等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根据砂体切割及平面匹配关系对复合砂体进行分类,从而有利于单一河道识别后对复合砂体内部连通关系的认识,为准确地判断油水井的注入或来水方向、剩余油分布等,为油田开发、增产工艺及措施的实施提供更准确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地震油气储层预测新技术取得了巨大发展,Stratimagic地震波形分类技术就是其中之一。该技术是研究各沉积相单元发生变化时的地震反射特征,然后利用神经网络技术把地震信号的总体趋势变化定量地反映出来(对波形进行分类),形成地震波形异常,即地震相图。在综合地质分析基础上,针对目前红浅一井区勘探实际情况,应用这一技术对该地区主要目的层段辫状河道砂体进行了准确预测,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针对高邮凹陷SN地区勘探一直没有突破的事实,部署三维地震勘探后,在强化地质认识的基础上,以辉绿岩发育难点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各种地震勘探技术,研制并使用适于辉绿岩发育区的地震资料处理技术、发展和完善先进适用的全三维解释技术、利用Jason等地震储层预测技术预测辉绿岩与变质带发育程度及变速成图技术,取得了勘探突破,发现了千万吨级油田。  相似文献   

18.
苏里格气田苏X井区盒8段砂体识别及含气性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苏里格气田苏X井区盒8段储层非均质性强,常规预测方法效果差。为了进行研究区砂体识别及含气性预测,提出了一种综合叠前及叠后2类储层预测技术优势的联合预测方法。首先,应用叠后地震属性分析及岩性随机反演方法,进行了盒8段砂体识别,在此基础上,结合沉积特征分析确定了研究区盒8段的沉积微相展布规律;其次,借助地震子波吸收系数分析、AVO分析及叠前弹性参数反演3种方法得到含气性分析成果,在剖面上进行了异常点段的含气性解释;最后,综合盒8期沉积微相的平面分布特征及剖面上的含气性分析成果,对研究区含气有利区进行了综合评价。实际钻井结果表明:该联合预测方法较好地克服了单一常规预测方法的不足,有效地降低了预测结果的不确定性,取得了较佳的预测效果,为进一步的勘探开发部署提供了更为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HX地区沙三上亚段的碎屑岩储层是一套有利储层,但是在火成岩的屏蔽作用下,利用常规叠加地震资料难以有效识别,严重制约了该地区的勘探进程。针对该问题,运用wedge模型测试验证了零入射角地震资料在薄储层预测中的优势,以HX地区新采集的“两宽一高”地震资料为基础,制订了零入射角地震资料提取与应用流程,在测井曲线预处理、横波速度预测、叠前CRP道集优化及分析的基础上,提取了零入射角地震资料,并对沙三上亚段的薄砂泥岩储层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零入射角地震资料能够克服叠加结果的先天缺陷,从而获取地层界面垂直反射保幅保真信息,剖面分辨率更高,井震吻合更好,储层预测的精度更高,尤其是对薄储层的刻画能力尤为突出。根据储层预测的结果,在HX地区部署了H34井,钻遇了预测的有利储层,试油结果获得高产,新增石油地质储量超千万吨。研究成果为该区后续井位部署和储量上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严重漏失井井筒清砂工艺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丙国 《钻采工艺》2007,30(2):79-82
由于地层漏失严重,作业冲砂施工过程中工作液无法将井筒内的砂柱携出地面。针对清砂作业成功利率低的行业性工程技术难题,通过开展油管输送式捞砂、钢丝绳输送式捞砂工艺研究,研发了工艺配套工具及专用捞砂作业机,逐步形成了完善的机械捞砂工艺系列技术,达到完全清出井内砂柱以及提高修井施工效益的目的。文中主要阐述了机械捞砂工艺的结构装置、工作原理、技术特点及现场应用。通过现场试验,该工艺技术实现了油井清砂的目的,避免了油层污染并延长了油井免修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