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河道特征是冰坝发生的必要条件。水利条件和热力因素决定了黑龙江上游冰坝形成的大小与灾害程度。形成2000年黑龙江上游冰坝的水力条件充足,热因素具备,致使开江提前,形成“倒开江”和“武开江”产生了多处大规模冰坝,造成了严重灾害。  相似文献   

2.
文章在介绍黑龙江上游气候和河流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冰坝凌汛过程和特点,对冰坝稳定性和历时进行了计算,并简析了冰坝的成因。  相似文献   

3.
本文概述了黑龙江上游历史冰坝情况,冰坝洪水的特点,对冰坝成因进行了分析,并介绍了 2000年冰坝的实况。  相似文献   

4.
5.
1960年4月下旬至5月初,黑龙江上游江段出现有水文记录以来的特大冰坝凌汛.文章对这次冰坝分布、凌汛及冰坝成因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上游是冰坝多发江段,文章从地理位置、河道形态、动力因素和热力因素,详实地分析了冰坝的成因规律,并总结了发生冰坝的主要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7.
文中记述了1964年冰坝凌汛发生过程,分析了开江形势,冰坝特点,冰凌灾害,对冰坝的成因做了典型性分析.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黑龙江上游江段开江期流冰速度沿程变化规律和运移过程,通过抛投微型冰浮标定位器进行流冰追 踪试验,分析黑龙江干流开江期流冰速度分布特征及河道形态对流冰速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2019 年开江期 距黑龙江干流源头 69~692?km 河段流冰速度分布为 0.79~3.56?m/s,平均速度为 1.65?m/s,流冰速度与河道宽度、河 道弯曲系数呈负相关关系;在弯曲河段、江心岛河段和弯曲分汊型河段流冰速度降低趋势明显,且河道特征对流 冰速度的影响依次减弱。流冰速度沿程分布规律可为冰坝预测及预防凌汛灾害提供数据支持,研究成果对寒区 河流治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文中根据黑龙江洛古河水文站的多年水文观测资料,分析形成冰坝的特点及成因,总结影响冰坝发生的动力、热力因素,探索了建立冰坝发生的可能性和冰坝最高水位预报模型.  相似文献   

10.
河道地形条件与地理因素是冰坝发生的必要条件。水力条件和热力因素决定了黑龙江上游冰坝形成的大小与灾害程度。形成1999 年黑龙江上游冰坝的水力条件充足,而春季热力条件不足,致使开江日期拖后,没有形成“倒开江”和“武开江”,消弱了水力条件,因而虽然形成了多处冰坝,但规模小,没有造成较大灾害。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防凌爆破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炸药爆破冰盖或冰坝是防凌减灾的重要手段,确定爆破坑半径同炸药用量、冰盖厚度等相关影响变量的关系是有效实施爆破的前提。通过黑龙江上游江段现场防凌爆破试验研究,提出了防凌爆破的可靠方法和关键技术,建立了表达黑龙江冰凌爆破中冰盖厚度、冰下水深、炸药用量同爆破坑半径之间关系的公式。新公式预报的爆破坑半径值和实测值平均相对误差在8.5%以内。同已有的研究成果比较,本文论证了冰下水深对爆破坑半径的影响,所提出的爆破坑半径公式不仅适应于冰盖厚度小的河流,也适合高寒地区冰盖厚、强度大、水深浅的天然河流,且预报精度较高。研究成果应用到2015—2016年开河前黑龙江上游漠河江段防凌爆破中,确保该江段开河期间未发生冰塞和冰坝凌汛灾害。  相似文献   

12.
耿芳  董增川  徐伟 《水资源保护》2016,32(6):131-135
以黑龙江上中游为例,研究国际界河的河流健康评价。为了全面衡量该过程中的随机性与模糊性,将云模型引入河流健康评价。基于水文特征、形态特征、水体特征等7个层面选取了16个指标构建了黑龙江上中游河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以2013年为典型年对其进行了河流健康评价。结果表明:黑龙江上中游2013年河流健康等级为"中"。分析了影响河流健康的主要因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河流治理措施:加强水污染控制、加固沿岸堤坝、退耕还林恢复湿地、实施生态调度等。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上游多年来形成大小冰坝几十次,期间正常的水文检测无法进行.为掌握冰坝期间的出流量,文中介绍了采用建立拟测站与下游站水位相关曲线,再利用切割水位的方法进行流量推求,解决了冰坝期间测量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黄河上游水库群防凌优化调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会安  黄强  沈晋 《水利学报》2001,32(7):0051-0063
本文针对黄河上游凌汛期河道水量调节特点和龙羊峡、刘家峡水库防凌运行方式,分析了影响刘家峡水库防凌运用的主要因素,研究了刘家峡水库防凌库容与梯级出力的关系,借鉴逐步优化思想,提出了优化刘家峡水库防凌库容的方法,并建立了模拟优化模型,最后用实际资料对模型进行了检验。  相似文献   

15.
研究黄河上游径流复杂度变化特征,对揭示区域径流演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采用灵活样本熵和多尺度熵对该区域干、支流12个水文站1956-2015年的年、汛期及非汛期径流复杂性进行测度,分析不同时间尺度下径流复杂度变化特征.结果 表明:黄河上游干流的年径流呈不显著减小趋势,汛期径流减小的同时非汛期径流增大.支流除湟水民和站...  相似文献   

16.
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淤地坝拦减粗泥沙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对地处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的河口镇至龙门区间(简称河龙区间)及四大典型支流皇甫川、窟野河、无定河和三川河流域淤地坝拦减粗泥沙效果进行了深入分析,计算了不同年代淤地坝拦减粗泥沙量。通过分析实施淤地坝等水土保持措施前后泥沙粒径的变化、淤地坝配置比例与减沙比例关系的变化后认为:淤地坝是快速减少入黄粗泥沙的首选工程措施和第一道防线,具有明显的“拦粗排细”功能。只要河龙区间坝地的配置比例保持在2%左右,其减沙比例即可达到45%以上。当四大典型支流淤地坝配置比例平均达到2.5%时,淤地坝减沙比例平均可以达到60%。因此,为有效、快速地减少入黄泥沙尤其是粗泥沙,河龙区间水土保持措施应采用以淤地坝为主的工程措施与坡面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配置模式。淤地坝的配置比例应保持在2%以上。减少黄河粗泥沙的重点支流应首选窟野河和皇甫川。  相似文献   

17.
乌鲁木齐河流冰椎的形成特征及其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河冰椎多年系统观测,对比分析其形成和发育大致经过冰椎形成、发育、稳定、融化冻结和消亡5个阶段;出山口以上冰椎储量通常可达1782×106m3,折合径流量为1531×106m3;冰椎与稳定负温期的积温-t℃及水源补给形式有较高的相关性,为人工调蓄利用冰椎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选取长江干流上游屏山、寸滩和宜昌及支流嘉陵江的北碚站、岷江的高场站等水文站为代表站,对比分析各站近期年径流量、年输沙量、年均含沙量等水沙特征值的变化特性。另外,依据宜昌站实测资料重点分析了川江沙卵石推移质的粒径组成情况及其输沙率年内变化过程。分析结果表明:长江上游川江河道含沙量较小,而输沙量较大,从金沙江下游屏山站至宜昌站,输沙量沿程增大,而含沙量则沿程有减有增,但主要是减小。川江沙质推移质输移集中在4-11月,其粒径在汛期的5(或6)月-8(或9)月,粒径先是变细,然后逐渐变粗。而卵石推移质集中在6-10月其粒径在汛期的5(或6)月-8(或9)月,粒径先是变粗,然后逐渐变细。  相似文献   

19.
了解未来气候变化如何影响河流冰情特征对于研究冰凌洪水灾害、水电生产以及大坝管理运行等问题至关重要。基于黄河流域气象观测数据以及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中8种全球气候模式(GCMs)的日均气温数据,评估了各GCMs在分位数增量映射(QDM)偏差校正前后对于黄河流域凌汛期日平均气温的模拟能力,预估了黄河流域未来凌汛期气温变化趋势。建立了最大冰厚以及封冻历时预测模型,并预估了黄河防凌重点区域黄河宁蒙段未来最大冰厚以及封冻历时的变化趋势。研究表明,在SSP1-2.6、SSP2-4.5和SSP5-8.5三种气候情景下预计2015—2100年期间黄河流域凌汛期平均气温升温速率分别为0.014、0.031和0.067 ℃/a,黄河巴彦高勒断面21世纪内最大冰厚值将会分别下降8.5、19.5和39.5 cm。SSP2-4.5情景下,随着未来气温升高,2070年之后河道断面仅存一定宽度岸冰、河道中央存在较大清沟的现象将会频繁出现。未来黄河宁蒙段巴彦高勒、三湖河口以及头道拐断面的封冻历时将会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缩短趋势,其中巴彦高勒断面缩短趋势最为明显,三种气候情景下封冻历时分别以0.13、0.28和0.66 d/a的速率缩短,三湖河口及头道拐断面封冻历时缩短速率较为接近,分别为0.07、0.15、0.36以及0.08、0.17、0.39 d/a。  相似文献   

20.
2005-2006年度凌汛期,由于气温变幅大及下游封河期上游来水量较大等原因.黄河下游滨州河段发生了小浪底水库运用以来的第一次冰塞,防凌形势十分紧张。在加强小浪底水库调度的基础上.加强了河道内浮桥及跨河施工设施的调度管理,并采取加强冬季引水控制、涵闸分水等有效措施,减轻了黄河下游的防凌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