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为研究不同种类淀粉对上浆猪肉片品质的影响,采用小麦淀粉、玉米淀粉和马铃薯淀粉对排酸成熟24 h的猪肉片进行上浆处理,未上浆猪肉片为空白对照,测定滑油后猪肉片的烹饪损失率、质构特性、色泽、水分含量、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并观察其微观结构,同时利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分析其感官品质。结果表明,上浆猪肉片滑油后的烹饪损失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且马铃薯淀粉上浆猪肉片烹饪损失率最低,仅为4.83%。在质构特性和营养成分上,上浆猪肉片与未上浆猪肉片滑油后差异显著(P<0.05),马铃薯淀粉上浆猪肉片硬度值最小,弹性最大,水分含量最高,达67.91%。微观结构显示了马铃薯淀粉上浆猪肉片滑油后肌纤维结构更为松散,嫩度最好,与质构特性结果相符。模糊感官综合评分最高的是马铃薯淀粉上浆猪肉片,为81.45分。综合指标显示马铃薯淀粉更适于猪肉片上浆预制品加工。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不同加热方式下调理草鱼片的品质变化。方法 对比不同加热方式(水浴、汽蒸、油炸和微波)处理后调理草鱼片的感官、水分含量、烹饪损失率、色度值、质构、微观结构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结果 水浴和油炸加热对调理草鱼片的感官评价显著高于其他加热方式(P<0.05);水浴加热和汽蒸加热更有利于提升亮度值;汽蒸加热后的水分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别(P<0.05);不同加热方式对调理草鱼片的蒸煮损失率影响显著(P<0.05);水浴和汽蒸加热后的硬度显著低于其他组别(P<0.05);汽蒸加热后的调理草鱼片纤维组织紧致清晰,与对照组更为相近;共检测出86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其中醛类、醇类、酮类和酸类为调理草鱼片的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汽蒸加热后的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在种类和数量上优于其他加热方式。结论 不同加热方式后的调理鱼片品质差异明显,汽蒸加热更有利于调理草鱼片的加热。  相似文献   

3.
为得到调理肉制品的最佳工艺参数,阐明调理预制品在低温放置过程中的品质变化机理。运用模糊数学原理,采用上浆工艺,将调理猪肉片熟制后的感官品质数学抽象量化,以量化后的感官品质为指标,采用D-最优混料设计法建立原料配方与感官品质之间的回归模型,优化调理肉制品的上浆工艺参数。同时将调理肉制品在4℃环境放置7 d,每隔24 h对预制好的猪肉进行滑油熟制,对pH、放置失水率、质构,微观结构、蛋白聚集进行分析,探究调理预制品在低温放置后的品质变化影响。结果表明,当猪肉片与浆料之间的比例为5∶1时,加水量65.1%、食盐7.9%、淀粉14.2%、蛋清12.7%,调理猪肉片预制品经过滑油后再贮藏效果最佳。随着放置期的延长,调理后的猪肉片的优势更突显于普通猪肉。调理后的猪肉片在放置72 h内进行滑油熟制,猪肉片的各项机理指标趋势稳定,上浆调理工艺可一定程度上延长猪肉的贮藏时间,且在放置及熟制后可获得相对较低的失水率、硬度、剪切力、咀嚼性,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猪肉片的嫩度与多汁性。建议生产者选用猪肉的最佳上浆调理工艺后,在0~4℃环境下72 h内进行真空、速冻等食品保藏方法,以保证放置再加工后猪肉片的最佳品质,为团餐及中央厨房等产品研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滑油处理对调理肉片感官品质的影响,该研究在感官评价基础上考察了短时煮制(100℃,30 s)、低温滑油(90℃,60 s)和高温滑油(120℃,20 s)3种处理条件对调理肉片水分含量与分布、烹饪损失、色泽、质构特性及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滑油处理显著改善了调理肉片的感官品质,其风味、多汁性、质构特性及嫩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但2个滑油处理组样本间仅水分含量与烹饪损失存在显著差异。运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表征各处理组样本的肌原纤维蛋白的二级结构变化,发现高温滑油处理显著增强了肌原纤维蛋白与水分子间的相互作用。随着α-螺旋相对含量的下降与β-折叠相对含量的上升,滑油处理在减弱蛋白质分子内氢键作用的同时,显著增强了蛋白质分子间的氢键作用。此外,滑油处理显著降低了肌原纤维蛋白的平均粒径(P<0.05),而其分散指数显著升高(P<0.05)。因此,滑油处理对调理肉片感官品质的提升源于不同处理条件下调理肉片中肌原纤维蛋白特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选取合适的宰后时间处理使鸡肉肉质成熟,对肉鸡加工产品的品质形成尤为重要。本研究应用仪器评价方法结合感官评定分析了不同屠宰时间对白切鸡食用品质的影响,以期为白切鸡的工业生产提供数据与理论支持。本实验采取同一规格的麻黄鸡宰后胴体,分成三个不同宰后时间(1 h、2 h和3 h),应用工业化生产条件煮制成白切鸡,并对白切鸡进行颜色、pH值、质构、挥发性风味物质测定和感官评分,对各指标结果进行主成分分析以探寻各仪器测定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各仪器分析指标与感官评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并结合气相-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对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分析结果,对不同宰后时间下白切鸡中挥发性风味物质变化情况进行探讨。结果表明不同宰后时间煮制的白切鸡在表皮颜色(L*:73.24~76.47,b*:29.73~37.05)质构及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相对含量上均有显著差异(p<0.05),并且宰后时间较长的处理组在感官评分(71.00~85.50)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相对含量上均较宰后时间较短的两个处理组有更好的表现。实验所得各项产品品质指标在不同宰后时间下的变化情况可以为白切鸡工业生产和品质改善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九疑山兔肉为原料,采用自然干燥、热风干燥和热泵干燥3种干燥方式制作兔肉腊肠,以干燥时间为梯度,以质构、水分活度为检测指标,利用气相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 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 GC-IMS)技术分析不同干燥方式下兔肉腊肠挥发性风味物质变化,系统分析3种干燥方式对兔肉腊肠干燥特性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干燥方式处理的兔肉腊肠水分活度值都明显下降,其中热泵干燥速度明显优于热风干燥和自然干燥;质构特性均随着干燥时间的延长而变化,其硬度、弹性和咀嚼性也随之递增,热风干燥与热泵干燥的质构特征没有显著差异,但明显区分于自然干燥;兔肉腊肠中共鉴定出33个挥发性成分,醛类和醇类为最主要的挥发性风味物质,不同干燥方式含有相同挥发性有机物,区别仅在于含量不同;主成分分析显示,水分活度与质构特性总体呈现负相关;挥发性风味物质与水分活度呈现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以传统处理组(CON)为空白对照,分别采用真空滚揉(VT)、超声波(UW)和超声波协同真空滚揉(VT+UW)三种方式处理牛肉糜,统一制作牛肉丸,分别测定各处理组牛肉丸的蒸煮损失率、质构特性、微观结构及挥发性风味,探究不同处理方式对牛肉丸理化特性及其挥发性风味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三种处理方式均可显著降低牛肉丸的蒸煮损失率(P<0.05),其中VT+UW处理可显著提高牛肉丸的硬度、胶粘性、咀嚼性,并降低其粘附性(P<0.05)。微观结果显示:VT+UW处理可促进牛肉丸形成更加致密的内部凝胶网络结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mass spectrometry,GC-MS)结果显示:VT+UW处理组样品中烃类物质含量增加,醛类和醇类物质含量减少,其中真空滚揉协同超声处理10 min(VT+UW1)的牛肉丸样品挥发性风味物质总量最高,为16.16 mg/kg。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显示壬醛、(Z)-3,7-二甲基-2,6-辛二烯醛、(+)-柠檬烯和邻-异丙基苯为牛肉丸的特征风味物质,且在VT+UW组中含量较高,进一步显示超声波协同真空滚揉处理可通过丰富特征风味化合物来优化牛肉丸风味。研究表明,适宜的超声波协同真空滚揉处理不仅可降低牛肉丸的蒸煮损失率,还可有效改善其质构特性和风味特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冷冻猪肉最佳解冻方式。方法:考察了低频电场解冻、空气解冻、静水解冻3种解冻方式对解冻后猪肉的汁液损失率、水分含量、持水力、pH值、色差、挥发性盐基氮、菌落总数、质构特性、脂肪氧化和蛋白质氧化程度的影响。结果:低频电场解冻后汁液损失率(1.09%)、剪切力(2 600.15 N)、硫代巴比妥酸值(TBARS)增加量(62.50%)较低,色泽好,pH值接近鲜肉,蛋白质氧化程度较小,滋味物质丰富,对肉的微观结构破坏小,肌肉组织和肌纤维结构保持较好;静水解冻后菌落总数较少、对蛋白质氧化巯基值的影响较小。结论:低频电场解冻下猪肉的品质、理化性质与微观结构要优于其他两种解冻方式。  相似文献   

9.
研究酸汤(红酸汤、白酸汤、混合酸汤(红酸汤+白酸汤))煮制对牛肉感官品质、pH值、色泽、水分含量、蒸煮损失率、嫩度、质构等理化特性的影响,并结合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分析酸汤牛肉挥发性成分,评价酸汤牛肉综合品质。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酸汤可显著提高牛肉的嫩度和水分含量,降低牛肉蒸煮损失率、硬度、咀嚼性、胶黏性,改善牛肉的色泽和感官品质。白酸汤牛肉蒸煮损失率、硬度、胶黏性、咀嚼性最低,水分含量最高,红酸汤牛肉水分含量次之。红酸汤牛肉与白酸汤牛肉嫩度无显著差异,红酸汤可以显著提高牛肉红度值和黄度值。混合酸汤对牛肉亮度值提升效果较好。红酸汤和白酸汤中乳酸质量浓度最高,分别为23.27、4.90 mg/mL。酸汤牛肉中共鉴定出挥发性风味物质55 种,不同酸汤牛肉挥发性成分存在明显差异;与对照组比较,酸汤煮制牛肉可降低醛类物质相对含量,增加酯类、酸类和酮类物质相对含量,其中,红酸汤牛肉酯类和酸类物质相对含量较高,醛类物质相对含量较低,感官评分最高,口感风味最佳。红酸汤牛肉主要特征风味物质为乳酸乙酯、丁醛、乙酸、苯甲醛(二聚体)、2-甲基丙酸等;白酸汤牛肉主要特征风味物质为丙醇、2-丁酮、3-戊酮、丙酸等;混合酸汤牛肉以酮类物质为主要特征风味物质。与对照组相比,酸汤牛肉中部分风味物质增加,形成酸汤牛肉特有的特征风味。综上所述,红酸汤牛肉挥发性风味成分丰富,感官评价及综合品质更好,红酸汤是制作酸汤牛肉的适宜选择。  相似文献   

10.
以三元杂交猪(杜洛克猪×长白猪×大白猪)背最长肌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切割方式(垂直于肌纤维,平行于肌纤维,与肌纤维呈45°夹角)对猪肉进行切片处理,并将其浆制为免浆猪肉片,研究切割方式对免浆猪肉片滑油后烹饪失水率、色差、嫩度、质构特性、微观结构和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切割方式在烹饪失水率方面对免浆猪肉片有显著影响(p0.05)。垂直于肌纤维切割的免浆猪肉片经滑油后的烹饪失水率较小;嫩度、硬度和咀嚼性均达到最小值,分别为7.52 N、102.63 N、78.93 mJ。微观结构显示了垂直于肌纤维切割的免浆猪肉片肌束间隙最大,与嫩度和质构特性的结果相符。感官评价评分最佳的切割方式为垂直于肌纤维切割(79.6分)。综合指标,垂直于肌纤维切割是最适合于免浆猪肉片的切割方式。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熟制方式对酱卤猪蹄食用品质和风味物质的影响,以猪前蹄为原料,采用蒸制、煮制、微波制和低温慢煮制4 种熟制方式对酱卤猪蹄进行烹调,并测定烹调损失率、营养成分、胆固醇、总游离氨基酸、脂肪氧化、色泽、感官评分、脂肪酸组成和挥发性风味物质水平。结果表明,低温慢煮制显著降低了酱卤猪蹄烹调损失率和胆固醇质量分数(P<0.05),并显著提高了产品的a*值(红度)、水分质量分数、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P<0.05)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种类;微波制显著降低了酱卤猪蹄的脂肪质量分数(P<0.05);蒸制酱卤猪蹄感官评分最高;煮制所得产品L*值(亮度)最大(P<0.05)。蒸、煮、微波和低温慢煮4 种熟制方式均能不同程度改善酱卤猪蹄食用品质,但低温慢煮制在改善酱卤猪蹄色泽、提高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增加风味物质种类和降低胆固醇含量方面表现更优。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熟制方式对裹糊猪排品质和风味影响,采用常规物化测定方法,研究不同熟制方式(煎、炸、烤)对裹糊猪排猪排质构、水分含量、最大形变量、烹饪损失率、风味影响.结果表明:3种熟制方式比较分析显示煎制与烤制对猪排的剪切力影响显著(P<0.05),而炸制温度对裹糊猪排咀嚼性影响显著(P<0.05).煎制较炸制与烤制而言,烹饪损...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冷冻储藏期间猪肉品质变化的原因及其可能的机制,分别比较了冻藏4个月和冻藏8个月猪肉的持水性、质构、颜色等品质指标;并通过低场核磁(low-fiel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LF-NMR)检测了猪肉样品中水分的种类和分布,探索了不同水分分布与持水性、质构间的相关性;通过电子鼻和基于高分辨质谱的脂质组学分析探讨了猪肉风味成分的变化以及引起变化的特征物质的种类。结果表明,与冻藏4个月的猪肉相比,冻藏8个月猪肉的品质明显劣变,而其肌纤维形貌更加松散、水分弛豫时间延后、峰面积减小。而猪肉的持水性和质构等品质指标与冻藏时间存在正相关性,与水分弛豫时间和面积之间存在负相关性,也说明经过长时间冻藏,猪肉中结合水和不易流动水的迁移与损失可能是引起猪肉质构品质发生劣变的主要原因。通过对猪肉电子鼻数据的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PLS-DA)发现,经过长期冻藏后猪肉的风味成分也明显改变,发生变化的风味成分主要为烷烃、芳香类成分、弱极性化合物、甲烷和醇类化合物。而通过高分辨质谱鉴定出5种与脂质氧化相关的差异化合物,推测经过长时间冻藏后,猪肉风味物质发生的明显变化可能是由于肌肉组织中的脂类被氧化造成的。  相似文献   

14.
为改善猪肉切片火腿质构、口感和系水性问题,以精选猪后腿肉的股四头肌为主要原料,研究滚揉时粉状辅料添加方式(干态或湿态)和添加时机(滚揉初期或末期)对猪肉切片火腿系水性(蒸煮损失、切片杀菌失水率、压榨失水)、质构特性、色泽和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辅料在滚揉结束之前(2h)以干态或湿态形式加入均不利于猪肉切片火腿的系水性,产品的蒸煮损失和压榨损失相对其他组均较大;相反,辅料在滚揉开始时干态加入或配料水时加入均有利于产品的系水性.辅料在滚揉开始时以干粉形式加入的火腿具有最好的质构特性和感官品质,具有最高的硬度、内聚性和咀嚼度,总接受性分值最高,其次为配料水时加入的,而辅料在滚揉结束之前(2h)干态加入或湿态加入火腿的质构特性和感官品质均较差.辅料添加方式和时机对产品的亮度值(L*)有显著性影响,对红度值(a*)有影响,但不显著,对黄度值(b*)无影响.  相似文献   

15.
ABSTRACT: The traditional small-scale production of boucané, a cured smoked pork-belly product from Réunion, involves several unit operations that are performed in a single step.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highligh the impact of 4 unit operations (salting, drying, cooking, and smoking) on stability, color, and flavor development in processed pork. These characateristics are the 3 main criteria of boucané's quality. Mass transfer, color, and volatile compounds were measured, analyzed, and compared in 4 products.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 major quantity of volatile compounds detected in the processed meat were derived from the smoking process. Color variations were mainly explained by muscle pigment modification due to the cooking process, and by the input of volatile compounds of smoke.  相似文献   

16.
该研究将枇杷膏作为主要配料在肉糜中添加,制备枇杷风味猪肉脯.通过单因素试验优化加工工艺条件,以产品感官评价、质构特性、水分含量和出品率为考察指标,确定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枇杷膏添加量、烘干温度、烘干时间、烤制温度、烤制时间对肉脯的感官评价、硬度、咀嚼性、水分含量和出品率有显著影响.枇杷膏添加量30%(质量分数)、烘...  相似文献   

17.
Effects of PSE on the quality of cooked ham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eat quality comparisons were carried out on hams produced from pork legs showing evidence of PSE and normal pork legs. Quality measurements included drip loss, sliceability, cooking loss, TBARS analysis and colour evaluation (Hunter L, a, b). A total of 40 pork legs were selected from a commercial slaughtering plant, 20 from carcasses showing PSE and 20 from normal carcasses based on L, a, b, and pH values. Carcass pH taken between the third/fourth rib was measured 45 min, 90 min, and 24 h after slaughter. Using a Minolta colorimeter (Hunter L, a, b,), colour of the Longissimus dorsi muscle was measured 24 h after slaughter. PSE had an adverse effect on cooked hams in comparison to normal cooked hams with respect to driploss (P<0.01), cooking loss (P<0.01), sliceability (P<0.01), colour (P<0.05) and lipid oxidation (P<0.05). Cooked hams manufactured from severe PSE pork in this study had an estimated financial loss of 50% (IRL£4.90) in comparison to those manufactured from normal pork (IRL£9.8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