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青稞、藜麦、燕麦、薏苡、小米、绿豆和豌豆为材料,测定了杂粮中的基本组分、多酚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并通过口腔-胃-小肠三段式体外模拟消化方法评价了7种杂粮经挤压处理后淀粉的体外消化速率和估计血糖生成指数(expected Glycemic Index,eGI),最后分析了抗氧化活性与多酚含量以及eGI值与基本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7种杂粮总酚含量为19.09~128.85 mg/100 g,由高到低为绿豆、藜麦、青稞、薏苡、燕麦、小米、豌豆。藜麦中的总酚主要以游离态存在,绿豆中主要以结合态存在,其他杂粮中结合态和游离态含量相当。黄酮含量为169.58~390.11 mg/100 g,青稞、藜麦、燕麦、绿豆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杂粮。青稞中黄酮类物质主要以结合态存在,且含量占总黄酮的47.39%~88.09%,其他杂粮中则主要以游离态存在。7种杂粮的抗氧化活性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青稞清除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能力和总抗氧化能力最强,燕麦、绿豆次之。抗氧化能力与总酚含量相关性不明显(r=0.343),与黄酮含量有良好相关性(r=0.736)。挤压处理后,7种杂粮的eGI值由高到低为:小米豌豆藜麦燕麦绿豆青稞薏苡;其中,小米为高GI食品(82.49),其他杂粮为中GI食品(61.96~73.24)。eGI值与蛋白质(r=-0.901)和膳食纤维含量(r=-0.833)呈显著负相关,与总黄酮、直链淀粉、总酚含量和直/支比间存在一定负相关,但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将五种杂粮按不同比例(0%-25%)添加到非当季籼米中,通过双螺杆挤压技术制备杂粮重组米。研究不同杂粮及其添加比例对重组米体外消化表征特性的影响,并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测定重组米的微观结构、晶体结构,探索杂粮添加影响挤压杂粮重组米体外消化的可能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添加杂粮粉均能提高挤压重组米RS和SDS含量,降低RDS含量和淀粉消化水解率,其中添加燕麦麸皮对挤压重组米的影响最大;杂粮添加均能显著降低挤压重组米的GI值,其中,燕麦麸皮和鹰嘴豆对挤压重组米的GI值影响最为显著,当添加量为25%时,燕麦麸皮挤压重组米和鹰嘴豆粉挤压重组米的GI值最小,分别为66.63,67.51,属于中GI食物。添加这五种杂粮粉均能促进挤压重组米的老化结晶,提高挤压重组米的回生值和抗消化性,其中添加燕麦麸皮对挤压重组米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3.
运用体外模拟消化方法探讨不同复热方式对4类馒头的碳水化合物消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杂粮馒头在不同复热方式下,碳水化合物的水解进程规律基本相同。直接冷却30 min的水解进程最快,其次是冷冻24 h蒸汽复热的,第三是冷冻24 h微波复热的,第四是室温放置24 h的。冷冻24 h不复热的杂粮馒头的碳水化合物水解进程最慢。同时杂粮食品的淀粉消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还需进一步研究,不能认为各种杂粮馒头都比白面馒头更适合于糖尿病人食用。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不同杂粮添加量和杂粮与小麦粉混合而成的杂粮—小麦混合粉粉质指标和RVA糊化特性,对混合粉制成的馒头进行了品质评价和体外消化研究。结果表明,小麦粉中添加20%的杂粮粉对面团流变学特性的不利影响较小,制作的馒头评分值较高,并能降低馒头的体外消化速度和最终的消化率。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通过在原料粉中加入不同量的青稞、藜麦、燕麦杂粮制备挤压重组米饭,探讨三种杂粮对挤压重组米的蒸煮品质及体外消化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添加杂粮原料后,重组米色泽会发生明显改变。重组米蒸煮损失率随杂粮原料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质构分析表明,添加杂粮原料后,重组米硬度值均有不同程度降低,添加青稞和燕麦会显著降低重组米的黏性,当藜麦添加量为40%时,重组米黏度最高。添加青稞、燕麦后,会降低重组米感官得分,当藜麦添加量为40%时,重组米感官评分最高为84.5。三种杂粮原料均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有一定抑制作用。体外消化实验结果显示,当藜麦添加量大于40%或青稞添加量大于50%时,重组米GI值小于55,属于低GI食物。本研究可为低GI主食原料筛选提供一定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利用设计响应面法对杂粮面团的配方进行优化。方法 以高筋面粉和杂粮粉组成3种杂粮面团的基础配方, 利用食品质构仪检测不同配比对杂粮面团咀嚼型、硬度、粘性等7个质构指标的影响, 借助响应面Box-Behnken方法优选出最佳参数。结果 经优化后配方2最佳参数为面料配料比(m/m)为1.03:1, 加水量(V/V))为44%, 加水温度50.00 ℃, 预期值为0.406301,验证实验平均响应值为0.398529, 与预测值相符; 配方3最佳参数为面料配料比(m/m)为0.99:1, 加水量(V/V)为45%, 加水温度43.96 ℃, 预期值为0.443361,验证实验平均响应值为0.441185, 与预期值相符。结论 经过优化后的杂粮面团感官指标较为优秀, 可为后期杂粮食品的开发研究奠定技术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7.
彭凌  彭丽娟 《粮油加工》2014,(10):48-53
本文以谷物杂粮为研究对象,通过将不同质量的红豆粉、绿豆粉、玉米粉和燕麦粉混合于小麦粉中,观测其对面粉的品质特性和面包质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除玉米粉外,随着其他杂粮添加量的增加,其蛋白质、面筋和灰分含量呈增加趋势;而混合粉的峰值黏度、最低黏度、衰减值、最终黏度和回生值均有所下降;添加绿豆粉和红豆粉的小麦粉在添加量12%时其峰值黏度最低,而添加12%燕麦粉的小麦粉峰值黏度突然增大;峰值时间和糊化温度明显降低。杂粮的添加改变了面团的品质特性。综合评价后认为最佳添加比为不超过12%。  相似文献   

8.
以复配的杂粮粉为主要原料研究杂粮蛋糕的配方,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考察杂粮粉、蛋糕油、鸡蛋、糖的添加量对杂粮蛋糕感官品质及面粉粉质和面团拉伸特性的影响。优化杂粮蛋糕配方,确定其最佳配方为:小麦粉80%、杂粮粉添加量20%、鸡蛋200%、糖80%、蛋糕油10%、色拉油20%、牛奶20%(以总粉计)。在此配比下制作出的蛋糕蛋香纯正、组织细密,口感好。  相似文献   

9.
以藜麦粉、燕麦粉和低筋粉为原料,考察杂粮粉、木糖醇、油脂、奶粉添加量对杂粮饼干感官品质的影响,通过优化试验得到了杂粮饼干的最佳配方:以低筋粉质量为基准,杂粮粉、木糖醇、油脂、奶粉、鸡蛋液、小苏打、单甘脂、食盐、柠檬酸添加量分别为45%、40%、25%、11%、3.2%、1%、0.8%、0.2%、0.04%.同时,各项理...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选择绿豆、荞麦、高粱、薏米四种杂粮分别添加到籼米粉中,替代比例为25%。通过快速黏度测定仪、动态流变仪、质构仪和扫描电镜,研究了杂粮添加对米粉糊化特性、流变特性、凝胶质构和微观结构等特性的影响。利用挤压重组技术生产挤压杂粮米粉,研究了杂粮添加对挤压米粉蒸煮特性、质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杂粮粉与籼米粉混合后,荞麦混合粉在淀粉糊化过程中表现出最高的峰值黏度和最终黏度,分别为4241和4705 cP,而薏米混合粉峰值黏度和回生值最低,分别为2438和1369 cP;添加杂粮后的凝胶结构呈现出较多的孔状,其中荞麦粉混合凝胶的硬度和弹性值最大,分别为16.60 g和0.89;添加杂粮后,挤压米粉的膨胀率、蒸煮损失、断条率均有所增加;添加荞麦粉后米粉的质构特性接近籼米米粉,而添加薏米粉的米粉质构特征值表明挤压米粉的品质显著降低(p<0.05)。利用挤压技术开发挤压杂粮米粉不仅可以提高米粉的营养价值,同时也有助于推动传统主食食品米粉的工业化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1.
为阐明不同杂粮和添加量的馒头挥发性成分差异,本研究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色谱 (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分别对质量分数为10%、20%、30%的燕麦、高梁、黍子、藜麦、小米、薏米、荞麦馒头进行挥发性成分测定与分析,根据挥发性成分的指纹图谱并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探究不同杂粮馒头间的差异。结果表明,从杂粮馒头中共鉴定出31种挥发性物质,主要有醛、醇、酯、酮和杂环类化合物,以醛、醇和酯为主。随着杂粮添加量的增加,挥发性成分的种类和浓度有所增加。多元统计分析发现不同杂粮馒头挥发性成分存在一定差异,因此,燕麦和薏米的挥发性物质种类和浓度差异最大,高梁、黍子和藜麦差异次之,小米和荞麦差异最小。GC-IMS联用技术可快速简便检测杂粮馒头中挥发性成分,为杂粮馒头的品质控制和产品开发奠定理论基础,对杂粮深加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分别检测了燕麦、苦荞麦、小米3种杂粮原料,以及所对应的杂粮复合低温火腿肠的营养成分,并对其进行了营养价值评价。结果表明:燕麦片、苦荞麦粉、小米3种杂粮原料的脂肪含量都较低,均在10%以下。燕麦片的蛋白质含量最高,达到13.4%,且所含钙、铁、锌均较高,分别为683、48.1、25.3mg/kg。苦荞麦粉硒元素的含量最高,达到0.12mg/kg。对杂粮原料进行了氨基酸营养评价,小米的E/N值为55.03%,最接近FAO/WHO标准模式。杂粮复合低温火腿肠中,蛋白质含量均高于GB/T 20712—2006《火腿肠》国家标准指标,淀粉含量均在10%以下。小米复合低温火腿肠中VB1、VB2含量相对较高,分别达到156.6μg/100g和12.8μg/100g。其他的功能性营养成分检测结果表明:苦荞麦复合低温火腿肠中特有的生物活性物质黄酮含量达到了2mg/kg,膳食纤维含量最高,达到了3.4%。对杂粮低温复合火腿肠进行了INQ值评价,3种复合低温火腿肠的钙、铁、锌、VB1的INQ值均高于1,其中小米复合低温火腿肠的INQ值总体最高。杂粮复合低温火腿肠理化及卫生指标结果表明,3种低温火腿肠的理化及卫生指标均符合GB/T 20712—2006《火腿肠》的相关规定,表明产品卫生安全指标合格。  相似文献   

13.
选取4种杂粮薏米、赤小豆、青稞、荞麦为原料,对其提取物中的可溶性总糖、蛋白质、氨基酸、总酚、总黄酮含量进行分析。并通过构建高脂HepG2细胞模型,以TG、T-CHO、LDL-C、AST、ALT作为指标,对其降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赤小豆和青稞提取物中的可溶性总糖含量相当,薏米提取物次之,荞麦提取物最少。青稞提取物中的总酚含量最高可以达到84.24 mg GAE/100g;赤小豆由于其种皮含有多种潜在生物活性的色素,因此其提取物中总黄酮含量最高(34.794 mg RE/100g)。与对照组相比,添加1mg/mL青稞提取物,高脂HepG2细胞内TG含量降低34.4%,T-CHO含量降低21.4%,LDL-C降低了51.8%,ALT下降51.5%,AST下降21%,表现出最佳的降脂功能。  相似文献   

14.
基于市售黄茶外观色泽的色差分析结果和感官审评得分,建立色泽指标与外观色泽评分之间的关系函数,并进一步分析其与生化成分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黄茶在外观色泽上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对黄茶的整体品质有极显著影响(P0.01);由色相(O)值经数据转换所得的色度(P_s)值与外观色泽评分有较好的相关性;建立了P_s值-外观色泽评分的二次拟合模型,经验证,模型准确率为98.9%,P_s值可用于分析黄茶外观色泽品质;P_s值与茶红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总叶绿素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由此可知黄茶干茶的外观色泽与这两种生化成分有关。本实验建立了黄茶外观色泽的色差评价方法,可为黄茶色泽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玉米薄饼贮藏品质变化规律,以玉米粉和小麦粉为原料制备韧性玉米薄饼,研究玉米薄饼贮藏14 d内感官品质、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质构及老化特性的变化,探讨影响玉米薄饼贮藏品质变化的主要因素,建立玉米薄饼货架期预测模型。结果表明:贮藏在4、25 ℃和40 ℃ 3 种温度条件下,玉米薄饼的酸值、过氧化值、菌落总数、热焓值、b*值随贮藏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大;韧性、延展性、L*值、a*值、感官评分逐渐降低。通过相关性分析得出菌落总数可以作为反映玉米薄饼贮藏货架期的品质因子,建立不同温度条件下菌落总数生长动力学模型及随贮藏温度变化的动力学模型,其准确因子为1.126~1.281,偏差因子为0.899~1.051。在此基础上建立韧性玉米薄饼货架期预测模型,预测值和实际值的相对误差为-4.10%~2.91%,模型能够快速可靠地预测饼的货架期,可为玉米饼及相关制品的工业化生产提供技术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基于时间序列模型的海洋溶解氧分析与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彦  殷建军  项祖丰  汤健彬 《轻工机械》2012,30(3):83-87,96
季节效应是指某序列由于受自然气候等因素的影响,随季节的变化而呈现出周期性的变化规律。季节效应一般以月或季为单位。文中研究的海洋溶解氧含量因为受每日气温周期性变化的影响,以2 h为单位也呈周期性的变化规律,类似于季节效应。采用2 h为采样间隔,尝试模拟乘积季节模型来对溶解氧含量进行分析。利用条件期望预测的差分方程形式对序列进行短期预测,并在实践中比对预测数据和实际数据,证明取得了不错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determinate the effect of industrial processing on the carbohydrates composition and in vitro starch digestibility in 4 varieties of infant cereals, 2 gluten-free ( Growth , and Rice and carrots ) and 2 with gluten ( Mixed cereals , and Wheat ). Samples were obtained at 4 processing stages (raw, roasted, film and commercial product) and total starch (TS), free glucose (FG), dextrin, amylose, and total dietary fiber (TDF) contents were evaluated. Industrial processing caused a significant decreased in TS and amylose and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dextrin. Infant cereals showed a higher in vitro starch digestibility index than white bread (used as a reference), being fully hydrolyzed in-between 60 to 90 min of assay.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regarding the source of cereal used for the manufacture, the enzymatic processing ensure a complete digestion of starch and so the glucose availability for infant nutrition, while TDF may influence colonic events without affecting glucose absorption.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采用线性规划法优化谷物杂粮粉(小米、玉米、燕麦、大豆和紫薯)的配比并添加4种食用菌(猴头菇、蛹虫草、杏鲍菇和金针菇),采用挤压膨化工艺制成食用菌复配即食杂粮粉,并测定了谷物杂粮和食用菌复配即食杂粮粉挤压产品的基本营养素和微生物含量。采用电子鼻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分析两种谷物杂粮粉的挥发性风味。结果表明,与谷物杂粮粉相比,食用菌复配即食杂粮粉的膳食纤维和蛋白质含量分别提高了15.67%和6.22%,脂肪含量降低了32.48%。谷物杂粮和食用菌复配即食杂粮粉的风味成分分别为43种和46种。相比于谷物杂粮粉,食用菌复配即食杂粮粉的风味成分更丰富,并引入了食用菌中的呋喃和吡嗪等杂环和芳香族类物质,主要为3-乙基-2,5-甲基吡嗪(4.7966%)、3-丁基-2,5-二甲基吡嗪(1.5374%)和2-正戊基呋喃(8.1225%)。主要为3-乙基-2,5-甲基吡嗪(4.7966%)、3-丁基-2,5-二甲基吡嗪(1.5374%)和2-正戊基呋喃(8.1225%)。研究表明食用菌复配即食杂粮粉较传统粮谷类制品在营养和风味特性方面有了明显改善,实现了谷物资源的高效整合,提供了可选择的新型营养食品。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