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优质稻谷在氮气气调储藏条件下的品质变化,并与常温储藏的品质变化做对比,以期为优质稻谷氮气气调储藏下的储备周期提供依据。将优质稻谷黄华占和两优于氮气气调和常温两种储藏方式下储藏,每两个月检测两种优质稻谷的脂肪酸值、品尝评分值、出糙率、整精米率、黄粒米率、直链淀粉含量、过氧化氢酶活动度、发芽率、糊化特性和质构特性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氮气气调储藏480 d(16个月)的优质稻谷的劣变程度与常温储藏420 d(14个月)的劣变程度相当。说明氮气气调储藏与常温储藏相比,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优质稻谷的品质劣变,但效果有限。建议氮气气调储藏的优质稻谷的储备周期为16个月。  相似文献   

2.
优质稻谷常温储藏条件下品质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在常温条件下优质稻谷的储藏周期,以两种优质稻谷黄华占和两优为原料,将其储藏在模拟仓中,定期监测其储藏品质、质量指标、加工品质、生理品质、糊化特性和质构特性,通过这些品质指标的变化来界定常温储藏条件下优质稻谷的储藏周期。实验结果表明,常温储藏过程中,两种优质稻谷的储藏品质、质量指标、加工品质、生理品质、糊化特性和质构特性均下降,表明优质稻谷品质下降。储藏420 d(14个月)后,优质稻谷品质基本接近不宜存状态,因此,常温储藏条件下优质稻谷的储藏周期不应超过14个月。并且,黄华占的品质劣变较两优优质稻更为明显,粮库应该选择储藏品质更加稳定的优质稻谷进行储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长粒型优质籼稻低温储藏解除后的品质变化,为稻谷的品质变化及科学储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本研究以广西桂林新收获的长粒型优质籼稻为对象,对低温储藏解除后的稻谷进行低温(15℃)、常温(25℃)和高温(35℃)储存180 d,每20 d取样进行品质指标检测,并进行动力学分析。结果 在3个温度条件下,稻谷的出糙率、整精米率、水分含量、发芽率、过氧化物酶活性、多酚氧化酶活性和品尝评分值呈下降趋势,黄粒米率、直链淀粉含量、丙二醛含量、脂肪酸值呈上升趋势,15℃条件下继续储存可以有效地延缓稻谷品质的劣变,低温解除前后的温差对稻谷储存前期品质变化影响较大。相关性分析表明,储藏时间和温度与稻谷各品质指标均呈显著相关性;温差与稻谷各品质指标的相关性不强。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温度下水分含量、丙二醛含量和脂肪酸值的变化均符合零级动力学模型,在相同储藏温度条件下,丙二醛含量的活化能均小于水分含量和脂肪酸值的活化能。结论 稻谷低温解除后,短时间储存稻谷应避免温差较大,长时间储存应在较低温度下储存,既能延缓稻谷品质劣变,又能节约储存成本。丙二醛含量可作为低温解除后稻谷品质变化的早期预测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常温、低温两种不同储藏方式下稻谷的降落数值、脂肪酸值、总淀粉含量的变化规律,探讨两种储藏方式对粮食品质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粮食的储藏品质变化因储藏方式不同而有一定差异,同一品种低温储藏优于常温储藏,低温储藏能够延缓品质劣变。  相似文献   

5.
将用热风就仓干燥、自然风就仓干燥和烘干机干燥到水分为15%左右的优质籼稻在准低温条件下储藏10个月;将水分为17%的同种优质籼稻在低温条件下储藏13个月。在储藏期间定期测定和稻谷品质有关的13项检测项目。稻谷在储藏期间未发现发热、生霉、生虫等现象,色泽、气味正常,各检测项目测定结果表明,试验结束与试验开始的数值变化不大,一般都在10%以内,因此可以认为稻谷在储藏期间品质一直新鲜。提出保鲜储藏的合理储藏期和保鲜优质籼稻品质判定标准。  相似文献   

6.
以吉林榆树地区超级稻(水分14.6%)为研究对象,分别置于15、20、25、30和35℃条件下模拟储藏,定期取样检测品质指标变化。结果表明,种用品质、储藏品质、加工品质、外观品质等各项指标受储藏温度影响较大,温度越高,稻谷各项品质下降越明显。短期储存时,将储藏温度控制在25℃或更低,能够保证稻谷的储藏、加工和外观品质满足相关标准要求。水分含量为14.6%的优质粳稻脂肪酸值与储藏温度和储藏时间呈二元非线性关系,可通过模型FAV=EXP(2.218+0.025T+0.003 t)对脂肪酸值的变化进行预测。综合各项品质指标变化情况,兼顾节约储粮成本因素,25℃准低温是较为经济实用的储藏温度,在该温度下14.6%优质粳稻可安全储藏6个月,且保持良好品质。  相似文献   

7.
通过比较分析自然低温仓房(16±1)℃、空调控温仓房(20、25℃)及不作控温处理的对照仓房储藏优质籼米皖稻207时主要质量指标变化规律和害虫发生情况,研究大米储藏周期和大米储藏安全水分,探讨储备大米品质判定关键指标。试验结果表明,从抑制害虫和抑制霉变的角度来看,(14.5±0.5)%水分的供试大米在低温储藏条件下可安全储藏,其他储藏条件下仍需配合磷化氢熏蒸密闭处理方可安全度夏;由于垩白粒率值超标(30%),4种储藏条件下的供试大米安全储藏期均仅为4~5个月;同时,推荐垩白粒率、品尝评分值和色泽气味3个指标共同作为优质籼米储藏品质判定的关键指标。  相似文献   

8.
为了掌握不同储粮温度及储藏方法稻谷的发芽率、脂肪酸值、过氧化氢酶活动度等品质指标随储藏时间的变化规律,测定了不同储藏温度下常规和气调储藏稻谷的各项品质指标。结果表明:当储藏温度较低时,常规和气调储藏稻谷的各项检测指标较为接近;而高温储藏时,气调储藏稻谷的各项检测指标均优于常规储藏。因此,稻谷储藏时,低温储粮应是首选方案,当低温不易实现时,可选择气调储藏以减缓温度对稻谷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通过两种成品大米在16、18和20 ℃三个准低温条件下,储藏6~12个月期间理化、外观、食味和糊化特性等品质指标的检测,结果显示:大米的脂肪酸值、黄粒米含量和回生值均随储藏温度升高和储藏时间延长而逐渐升高,食味值逐渐下降,尤其是在20 ℃条件下变化显著。多项品质指标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通过主成分分析法降维处理后,分别在优质籼稻和优质粳稻中提取4和3个主成分,主成分综合得分随着储藏温度的升高和储藏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偏低水分籼米16 ℃储藏期8~12个月的品质与18 ℃的储藏期6~8个月和20 ℃储藏期6个月的品质相当,保持18 ℃储藏10~12个月的品质在20 ℃的储藏期约为8个月;偏高水分粳米保持16 ℃储藏10~12个月的品质,在18和20 ℃的储藏期约为6个月。为成品大米低温储藏实践中,温度条件的精细化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氮气气调结合控温储藏对晚籼稻品质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以广西桂林新收获的晚籼稻为对象,采用99%浓度的氮气包装,在高温(35℃)、常温(25℃)、低温(15℃)3个条件下的恒温培养箱中进行180 d的储藏。同时设立常规储藏条件作为对照,每30 d取一次样,进行加工、储藏品质及米饭蒸煮品质指标的测定。结果 在3个温度条件下,相比于常规储藏,氮气气调稻谷能够有效延缓出糙率和水分的下降。在35℃条件下,氮气气调稻谷的整精米率、品尝评分值下降幅度及黄粒米率、脂肪酸值、直链淀粉含量、米饭吸水率的上升幅度均较大。在15℃和25℃条件下,氮气气调稻谷则能够有效延缓整精米率和品尝评分值的下降,并抑制黄粒米率、脂肪酸值、直链淀粉含量和吸水率的上升。在25℃和35℃条件下,氮气气调能够抑制蒸煮后体积膨胀率的上升,但在15℃条件下的效果不明显。相关性分析显示,在种子储藏时应避免使用氮气气调。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在25℃条件下,氮气气调比低温常规储藏效果更好,能够延缓稻谷品质劣变。而品质特征指标与储藏条件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储藏温度对稻谷品质的影响较小。结论 将温度控制在25℃的氮气气调储藏方式在经...  相似文献   

11.
贮藏温度对兔肉品质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把刚宰后的兔肉放在4、15和25℃3种不同的温度条件下贮藏,连续分析测定宰后兔内在不同温度贮藏条件下的各种理化和微生物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温度对兔肉在贮藏过程中pH值、滴水损失、挥发性盐基氮、TBARS值和微生物指标都有显著影响(P<0.05)。贮藏的温度高,兔肉中pH值回升的时间短、滴水损失大、挥发性盐基氮的含量高、微生物繁殖的速度快,与低温(4℃)条件下贮藏的兔肉比较,其品质变劣的速度快;温度影响兔肉的颜色,兔肉的贮藏温度越高,兔肉的氧化速度就会加快,导致兔肉α~*值下降、L~*值增加,颜色变浅。而低温贮藏兔肉(4℃)条件下,兔肉颜色维持的时间比较长久,同时低温也抑制了兔肉的氧化作用,TBARS值较小;宰后兔肉的嫩度呈开始下降,随后逐渐上升的趋势,不同的温度处理,对于兔肉僵直后的嫩化作用影响显著(P<0.05);中温(15℃)和高温(25℃)贮藏条件下的兔肉成熟速度快,低温(4℃)贮藏兔肉经历缓慢排酸后,品质好;在4℃条件下的兔肉即冷却肉货架期比较长,可以保存6d,15℃条件下3d,而25℃条件下只能保存ld。综合考虑,低温(4℃)条件下贮藏兔肉比较合理。  相似文献   

12.
冻藏温度对桑椹品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海蓉  程裕东  俞骏  王华博 《食品科学》2006,27(12):130-133
本文研究速冻桑椹在-18、-24、-40℃三种温度下10个月冻藏中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18℃贮藏温度下桑葚的失水率、VC损失、花色素苷和类黄酮的损失、褐变程度明显高于-24℃和-40℃,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oxidase,简称PPO)的活性冻藏初期略有上升、后期显著下降。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简称POD)的活性在贮藏1个月后大幅度下降,到3个月时接近失活状态。  相似文献   

13.
研究灌肠类低温肉制品货架期期间的品质变化规律,为制定相应生产操作规范提供基础数据。模拟超市环境温度在0~4℃和7~11℃条件,每隔10d对方腿类产品进行感官、理化、微生物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在0~4℃贮藏条件下,产品的细菌总数增长速度明显低于7~11℃,说明低温有利于抑制微生物的增长;大肠菌群均未检出,说明产品卫生状况良好;7~11℃产品的pH值、保水性、色泽的波动大于0~4℃的贮藏环境,说明较低贮藏温度更有利于保持产品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14.
贮藏温度对大平顶枣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贮藏环境对大枣品质的影响,以朝阳大平顶枣为原料,在0℃、4℃、10℃、20℃温度下进行贮藏试验。通过测定贮藏过程中失重率、硬度、还原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的变化。结合低场核磁共振技术测定贮藏中水分的迁移,研究大枣的水分动态s变化的微观过程。结果表明:0℃和4℃低温贮藏能显著延缓大枣硬度的变化,抑制大枣贮藏期间失重率的增加。随着贮藏温度的降低,还原糖含量开始下降的时间延后。贮藏35 d时,0℃贮藏的大枣中可滴定酸含量分别比4℃、10℃、20℃的含量高9.90%、44.10%、54.50%。采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检测大枣中水分迁移情况,测得自由水幅度下降顺序为20℃>10℃>4℃>0℃,温度越高,自由水在贮藏中的损失越多,下降的速率越快,从微观角度初探了大枣贮藏过程中变化机理。  相似文献   

15.
冰温贮藏对鸭胸肉品质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新鲜鸭胸肉分别置于4 ℃和-1 ℃环境中贮藏,定期取样测定其菌落总数、pH值、挥发性盐基氮(totalvolatile base-nitrogen,TVB-N)值、失水率、感官性状等指标,研究冷藏和冰温贮藏对鸭胸肉保鲜期的影响,以期获得最佳保鲜工艺。结果表明,冰温保鲜能很好控制鸭胸肉的细菌总数和TVB-N值,延缓pH值升高。冰温贮藏至20 d时,细菌总数为1.7×105 CFU/g,在国家标准(不大于106 CFU/g)的范围内,TVB-N值为18.48 mg/100 g,符合国家二级鲜肉的标准(不大于20 mg/100 g),pH值为6.05,符合国家一级鲜肉的标准(pH 5.18~6.12)。冰温较冷藏能更好地延缓鸭胸肉的腐败变质,将保鲜期延长15 d。  相似文献   

16.
温度和包装对巨峰葡萄贮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研究了不同贮藏温度(常温、8℃和0℃)和包装(30μm和50μmPE膜)条件下巨峰葡萄果实失重率、Vc、TSS和可滴定酸含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贮期的延长,果实失重率增加,Vc和可滴定酸含量逐渐减少,TSS含量先上升后降低。低温和包装能够显著抑制果实水分蒸发,保持TSS和可滴定酸含量的相对稳定;低温保持了较高的VC含量,但包装效果不明显。30μm PE包装较50μm对葡萄贮藏效果好。  相似文献   

17.
生鲜面常温贮藏过程中的品质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运通  陈野  李书红  姚珩  朱慧  陈玥 《食品科学》2017,38(1):258-262
研究生鲜面贮藏过程中颜色、质地、蒸煮特性以及水分分布和微生物的变化,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生鲜面在贮藏过程中表观指标表现为亮度变暗,硬度、剪切力和拉断力最终变小,蒸煮特性明显下降。采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研究生鲜面中水分分布规律,得到在贮藏期间水分子与其他组分结合变得紧密,自由水含量、信号幅度显著增加(P0.05),促进弱结合水向自由水转变。此外,菌落总数和霉菌总数在贮藏期间均增长迅速。生鲜面的表观指标同内部变化有显著的相关性,在常温条件下贮藏24 h是生鲜面品质劣变的转折点。研究结果为生鲜面保鲜技术研究提供了一定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定时检测七个月储藏期的南粳5055含水率、脂肪酸值、发芽率及表面颜色等理化指标,分析收获时间和储藏温度及时间三个因素对南粳5055储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收获时间与储藏温度及时间都对储藏过程中的粳稻含水率及脂肪酸值等重要指标有极显著影响(P < 0.01),但收获时间对其发芽率影响不显著(P > 0.05);收获时间、储藏温度及时间与粳稻表面颜色具有较高关联性。不同温度下储藏的粳稻脂肪酸值变化符合化学反应一级动力学模型,比较不同收获时间的南粳5055脂肪酸值增加的活化能(Eα)发现,抽穗后42~66 d收获的粳稻中48、54 d收获的粳稻反应活化能较高。研究表明,除储藏温度和时间外,收获时间也对南粳5055储藏品质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20.
研究温度和壳寡糖质量浓度对马粪海胆(Hemicentrous pulcherrimus)冷藏过程中品质变化的影响4℃和0℃条件的贮藏特性,并采用4种不同质量壳寡糖对马粪海胆进行处理,以感官评定、细菌总数、挥发性盐基氮(total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pH值为指标,对其贮藏过程中的品质变化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与4℃相比,0℃条件各项指标均较低(P<0.05),将该温度条件与壳寡糖处理复合后,保鲜效果明显增强(P<0.05),但不同壳寡糖质量组之间的各项指标差异不大(P>0.05),与4℃对照相比,0.1g/100mL壳寡糖质量浓度浸泡处理后冰温贮藏可延长货架期5~6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