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基于熵权法与正态云模型的大坝安全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大坝安全评价方法中均未考虑评价指标的模糊性和随机性问题,引入正态云模型理论,将其与熵权法相结合,建立了基于熵权法与正态云模型的大坝安全综合评价模型,综合考虑大坝变形、渗流及环境三方面因素构建了大坝风险安全评价体系,根据既定体系,确定大坝风险安全评价等级及云模型参数,代入大坝实测资料由正向云发生器建立评价指标的隶属度矩阵,采用熵权法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并由评价指标的权重矩阵和评价指标的隶属度矩阵给出大坝在各安全评价等级下的隶属度。实例应用结果表明,大坝安全评价等级为低风险,与实际状况一致,可见所建模型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的大坝安全评价方法在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时存在的不足,引入了理想点法基本原理,提出基于熵权—理想点法的大坝安全评价模型,综合考虑大坝的变形、渗流及环境等三方面因素,选取了9个评价指标作为大坝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根据选取的大坝安全评价体系确定了相应的评价标准及安全等级,采用信息熵理论确定评价指标权重,根据理想点法原理计算理想点贴近度,从而给出大坝安全评价结果,并将该模型应用于某已建大坝工程。结果表明,基于熵权—理想点法的大坝安全评价模型的评价结果与大坝实际情况相符,可见该模型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3.
项目成本风险评价是水利工程项目成本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在建立项目风险因素层次结构的基础上,提出利用改进云模型实现对项目成本的风险评价。该模型全面顾及到专家定性评价的随机性、模糊性及不确定性,将AHP法和熵权法对应求解的主观权重及客观权重与云模型计算的初始权重相耦合,利用组合评价法确定各风险因子的重要程度。将所提方法应用于工程实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及适用性,进一步拓展了云模型在水利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针对大坝观测数据的模糊性和随机性问题,引入投影寻踪法(PPA)及云模型(CM)理论,提出了基于PPA-CM模型的大坝变形监控指标拟定方法。模型采用投影寻踪法确定大坝各变形测点权重,运用信息熵理论构建多测点变形熵,基于云模型理论计算多测点变形熵的数字特征值,并依据云模型的3En规则,拟定了大坝变形测点的监控指标。结合实例,通过与小概率法结果对比分析,表明该方法合理、可行,具有重要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为评价EPC模式下水电工程风险等级并判断出总承包商需重点关注的风险因素,从供应链角度识别EPC模式下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风险因素发生的来源,构建出包括5个一级指标和18个二级指标的风险指标体系,考虑指标权重信息的客观性和风险评价的模糊性,建立了物元-灰色聚类模型,运用物元分析法改进AHP确定风险指标权重,用灰色聚类法将风险评价值白化以确定各指标和工程整体的风险等级。实例分析结果显示,最终评价风险结果与工程实际风险情况一致,表明方法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6.
针对大坝安全综合评价中多指标权重的确定问题,在引入非参数统计中的Spearman秩相关系数与不同赋权方法有机集成在一起以确定多指标组合权重,避免了单一数学模型自身缺陷易造成权重失真现象的发生,工程实例验证了此方法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7.
为准确评价水资源的脆弱性程度,鉴于组合赋权法精度不足等缺点,提出了基于概率论的贝叶斯公式和模糊识别耦合方法,并应用于河南省某市2013年的水资源脆弱性综合评价中。结果表明,某市2013年的水资源脆弱性评价等级为较不脆弱,与实际情况一致。改进后的贝叶斯公式和模糊识别耦合随机评价方法采用了组合赋权法和相对隶属度综合确定权重,从指标间和指标内部两个方面确定指标权重,使评价结果更加趋于合理。研究成果可为水资源管理和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针对大坝安全评价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博弈论和云模型耦合的安全评价模型。选取变形、渗流、环境因素为大坝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根据既定体系确定大坝安全评价指标标准,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云模型的特征参数和各评价指标的综合权重,由云模型正向发生器给出评价指标的在各评价等级下的隶属度,最后由各评价指标的综合权重矩阵和对应评价等级下的隶属度矩阵计算出大坝安全评价结果。最终通过某心墙堆石坝工程实例验证了该评价模型的可行性,为类似工程的安全评价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9.
针对传统AHP的一致性检验采用特征向量法计算大坝安全指标权重时缺乏可靠的理论依据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人工鱼群优化—层次分析法的大坝指标权重计算方法,将判断矩阵下的权值计算问题转化为约束求解问题,利用人工鱼群的智能优化搜索求得具有满意一致性的最佳权重。将该计算模型用于某大坝的安全指标分析中,与传统特征向量法相比,该计算模型结果更精确、更稳定,为大坝安全指标权重的确定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针对模糊综合水质评价法在权重赋值方面的不足,通过基于博弈论集合的模型,对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法)计算的主观权重和CRITIC法计算的客观权重进行组合赋权,提出基于FAHP-CRITIC-博弈论组合赋权的模糊综合水质评价法。以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5条骨干河道为例,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确定水质综合类别;同时,将新建方法评价结果与传统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传统模糊综合水质评价法及基于AHP法和熵权法的模糊综合水质评价法评价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基于博弈论组合赋权改进的模糊综合水质评价法兼顾主、客观权重,指标赋权更加科学,且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较为相符,从而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为科学处理土石坝安全评价过程中的模糊性和灰色性问题,基于模糊最优最劣法(FBWM)及灰色聚类法,构建土石坝安全评价模型。通过查阅资料及咨询相关专家,确定评价指标中的最优指标及最劣指标,引入FBWM法计算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分析相关安全监控仪器实测资料,进而构建灰色聚类权重矩阵;将评价指标权重矩阵与灰色聚类权重矩阵相结合,得到土石坝的安全评价结果。将该模型应用于某土石坝的安全评价,结果表明该土石坝处于"基本正常"运行状态,与实际情况相符。可见该方法结论可靠,可以为土石坝的状态诊断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2.
针对土石坝渗流安全风险评价指标存在模糊性和随机性的问题,在传统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云模型,建立基于云模型的土石坝渗流安全风险模糊综合评价模型。选取渗透坡降等12个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AHP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由安全风险等级和评估数据分别推求标准云和评价云数字特征值,通过计算标准云和综合云的相似度给出评价结果。将该模型应用于已建土石坝工程的渗流安全风险评价中,计算得到综合云与标准云的最大相似度为0.800,进而给出该土石坝渗流安全风险等级为"较低风险",通过与传统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比发现,该模型评价方式更为客观,评价结果更为全面。研究成果可为土石坝安全评价和加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针对胶凝砂砾石坝坝型比选尚缺乏系统分析的现状,分析了胶凝砂砾石坝大坝建设的工程适应性,总结了影响胶凝砂砾石坝坝型比选的主要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坝型评价指标,采用多属性决策经典理论和方法,运用改进层次分析法、熵权法进行组合赋权,建立胶凝砂砾石坝型比选模型。结合NH水库大坝工程实例,以Matlab软件为工具,编程实现了该工程坝型比选决策过程,比选结果与可行性研究报告推荐坝型一致,验证了该比选模型的有效性,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针对进行尾矿库溃坝风险评价时存在的模糊性、随机性等问题,提出了博弈论-有限云模型评价方法。首先从浸顶溃坝、失稳溃决、自然因素等6个方面入手建立由17个风险因素组成的评价指标,将其分为4个风险等级,计算相对标准云数字特征值,生成有限云模型,通过博弈论思想优化模糊层次分析法及改进CRITIC法所得的主客观权重,得出最终权重,最后通过有限云模型求得综合隶属度并进行加权平均,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确定各尾矿库所处风险等级。以河南省5个尾矿库为例,将各实测值代入博弈论-有限云模型评价溃坝风险,并将结果与传统云模型及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模型所得结果更具有效性、准确性,且各尾矿库风险等级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5.
针对重力坝风险评价中复杂性和模糊性的特点,通过对重力坝风险特点的分析和对风险因子的有效识别,将重力坝原观监测资料和模糊数学理论应用于重力坝风险评价中,提出了重力坝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定量和定性指标的相关计算方法和分级标准,构建了重力坝风险综合评价模型。利用该模型评价了官地重力坝的风险状况,得出其运行风险较低的结论,符合事实,验证了该模型的可操作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以物元模型的可拓学理论为基础,提出了针对大坝坝坡稳定性评价的可拓学评价方法,通过构造物元关联函数及物元关联度,确定物元经典域、节域,建立大坝坝坡稳定的可拓学评价模型,采用乘积标度法分析确定权重来定量评价和预测大坝坝坡稳定性。通过应用该评价模型对工程实例进行评价,并与二维有限元方法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和验证,结果表明可拓学评价方法的评价结果与数值计算结果吻合良好。因此可拓学评价方法应用于土石坝坝坡稳定性评价是可行的,与传统评价方法相比,具有计算简单、便捷实用等特点,可在同类工程的坝坡稳定性评价和预测中应用。  相似文献   

17.
海港工程中,常利用临时土石坝阻隔海水,保证坝体内部干施工的顺利进行,因此土石坝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对海港工程的施工质量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影响。针对土石坝风险的特点,将土石坝监测和风险分析理论相结合,提出利用风险的评估结果指导监测工作,对监测数据进行系统分类和分析,判断运行过程中的风险状态,并指导风险控制的实施,最终使土石坝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得到保障。结合工程实例,对风险分析理论在土石坝监测中的应用进行了说明,并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