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射频识别(RFID)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需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但是RFID的标准尚不统一。针对RFID的特点,提出基于射频识别的计费系统设计架构,该架构通过适配器实现对RFID设备的无缝访问,并介绍软件部分的设计。  相似文献   

2.
射频识别( RFID)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需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但是RFID的标准尚不统一.针对RFID的特点,提出基于射频识别的计费系统设计架构,该架构通过适配器实现对RFID设备的无缝访问,并介绍软件部分的设计.  相似文献   

3.
Smarthome,世界领先的家庭智能产品提供商,开发出一种新的家庭智能网络协议Insteon(pron.“instee—on”),第一次将电力线信号和无线射频通讯技术包含到同一个网络中。Insteon被设计成为一种实事的标准——在家庭自动化设备中安全、快速、可靠的传输信息,这些设备包括:灯光、安防、娱乐系统、家电产品、空调等。  相似文献   

4.
针对当前高校实验室信息管理自动化布线困难、建设及维护费用高、信息反馈不及时的问题,提出一种使用物联网RFID射频识别技术来实现实验室智能开放管理的方案。系统使用MSP430单片机作为实验室主控系统,负责接收并处理无线模块传送的设备使用信息,并通过TCP连接服务器获取并操作数据。该方案可以使实验室管理更加科学化、信息化、自动化,提高实验管理水平与设备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5.
无线射频识别及其在制造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无线射频识别(RFID)的电子标签和阅读器.着重分析了RFID的工作原理和技术实现,包括:RFID的射频传输、反向散射调制(back scatter modulation),标签先发言(TTF)和阅读器先发言(RTF)、数据交换和多标签同时识别.阐述了RFID的应用系统,它包括RFID系统、计算机处理系统、应用软件和系统软件.还阐述了RFID在制造业中的具体应用,包括:生产自动化,仪器、工具、器材和仓储的管理,门禁保安和产品防伪等.  相似文献   

6.
基于零中频接收技术的RFID阅读器射频电路单元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射频识别(RFID)是一种利用射频电磁波信号,通过电磁耦合原理对目标实现远距离自动识别的技术,该技术的优点在于不需要与被识别目标进行近距离的直接接触;一套射频自动识别系统一般由天线(可能不止一副)、阅读器和电子标签3部分构成;对RFID阅读器中基于多通道零中频解调技术的射频电路单元进行了分析和介绍,并设计制作了工作频率为915MHz、射频输出功率为30dBm的实际射频电路,电路的性能指标完全符合设计的要求,工作良好。  相似文献   

7.
利用RFID和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构建了一种包括智能门禁管理、智能人员管理、智能巡检、智能安防等全方位、多功能的智能安防系统。从系统功能和系统设计实现了基于RFID技术的智能门禁系统和基于传感器网络的信息采集系统,具体给出了从信息采集到智能化管理的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8.
应用于出租车稽查管理的RFID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出租车稽查管理设计产业化射频识别(RFID)系统,使用2.45 GHz有源RFID技术,硬件包括电子标签和微波识别器等,综合应用射频识别、无线通信、计算机通信技术以及数据库技术,实现对出租车的有效稽查和监控。实测结果表明,所设计的RFID系统的性能满足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9.
在加强智能电网的建设中,电力变压器是重要的一环,其运检工作是确保整个变电站能够正常运行的根本。为实现更加智能、科学的动态运检,设计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电力变压器动态运检系统。基于物联网技术设计射频识别模块,由射频标签、编程器等构成,实现电力变压器设备的自动化识别与系统的双向非接触数据通信功能。在线监测模块主要通过变压器智能组件柜实现电力变压器的在线监测。在巡检模块的设计中,为实现动态巡检,设计悬挂式巡检机器人,为其配置吊挂轨道,轨道经过站内所有电力变压器设备,使轨道尽量远离人员和柜体设备,实现电力变压器的巡检。在检修模块中,结合可拓学与粗糙集理论设计故障诊断算法,实施电力变压器的故障诊断。系统测试结果表明,对于主变故障与站用变故障,系统的故障诊断误差率均较低;在5台主变的巡检中,系统仅使用了90分钟左右的时间;在8台站用变的巡检中,系统仅使用了113分钟左右的时间;系统的故障定位准确率较高。  相似文献   

10.
针对制冷设备的维护提出了一种基于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分级维护系统,第一级是制冷设备控制器实时故障诊断的在线诊断点,第二级是结合故障树模型全面分析制冷设备故障原因的离线诊断站,第三级是对制冷设备大量历史状态数据分析实现产品优化升级的智能维护中心。实际应用表明,系统能很好地提高维护效率,降低维护成本。  相似文献   

11.
袁辉建  阳明  蒋燕  李霜 《测控技术》2011,30(4):55-58
电气误操作是威胁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责任事故,可能造成大面积停电、电气设备毁坏、系统振荡瓦解,甚至造成人身伤亡.现有的防误闭锁装置不能实现电气操作的在线防误闭锁,以及变电站之间操作的防误闭锁.基于这种情况提出了一种将RFID数字操作票和在线防误闭锁控制器相结合的新型电力系统在线防误闭锁装置,该装置能对电力系统操作起到很好...  相似文献   

12.
该文介绍了RFID技术在载货车辆称重系统中的应用,并对RFID在这个系统中数据安全问题进行详尽的分析同时给出了认为比较合理的安全策略。  相似文献   

13.
针对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现场实际运行中微机保护装置与监控系统通信的常见故障:站控层网络通信中断、保护装置误发软报文、保护状态量采集故障、35kV断路器遥控成功率低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处理措施。总结归纳了故障发生的原因:设备老化和不同设备厂家的通信接口兼容性问题。主要介绍了变电站微机保护装置通信的故障解决方法,为正确处理综自系统的此类故障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4.
根据RFID物流管理模型,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RFID的物流管理系统。该系统使用带有RFID读写器的智能移动终端,通过移动通讯技术,可实现物流过程的全程监控和管理。着重强调了系统的框架设计和应用程序服务模块的设计和实现,并给出了整个系统的基本操作流程,有效地提高了物流管理效率,加强了信息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并消除了常规物流管理系统的盲点,真正做到物流全程监控。对RFID技术和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和结合具有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前,射频识别技术(RFID)在国外发展非常迅速,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商业自动化、交通监控、高速公路自动收费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等领域。将远距离射频识别技术与无线通信技术、单片机控制技术、计算机串口通信技术结合在一起,为实现体育赛事中径赛记圈自动化提出了系统解决方案。首次将无线通信技术应用于径赛记圈工作中,制定了适合运动场地内信号传送的小型通信网络,并编制了通信协议。该项目的研究可以实现径赛记圈工作的自动化,提高记圈的准确性,因此,该项目的研究切实可行,且应用前景巨大。  相似文献   

16.
介绍变电站的防误闭锁技术发展过程,结合工作经验,分析其实际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变电站防误闭锁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胡爱群 《密码学报》2020,(2):221-223
物理层安全技术特别是无线物理层安全技术,利用通信系统物理层的信息为通信提供安全保护,在网络安全、电子对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利设备指纹对设备身份进行识别,进而实施接入控制;利用信道特征为通信双方建立对称密钥,进而保护传输数据的安全;或者通过加大合法信道与窃听信道的差异,使得敌手的窃听变得更加困难.  相似文献   

18.
化工生产过程中工业自动化控制已广泛应用,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可实现仪表之间数据信号的无线传输。将无线传输模块应用到化工生产的分布式控制系统中,实现化工无线分布式控制系统的设计,并应用于甘氨酸生产过程控制系统中,结果显示:实时数据库包括图形显示、数据报表、历史报表和历史数据库数据,与通讯管理模块互联;通过无线分布式控制系统运用管理层协议实现所有连接设备之间的通信自由,化工无线分布式控制系统的运行和生产过程控制不受系统器件故障的影响。对精馏塔控制设备工艺流程中的部分开关量控制进行了模拟测试,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一种基于ZigBee技术的、用于装备管理的RFID系统设计方法.由于ZigBee组网技术具有很好的可靠性、稳定性和安全性,并且具有一定的自组织和自适应性,将ZigBee技术用于RFID系统中,提高了RFID系统组建的便捷性以及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有效地满足了装备管理的各项需求.另外,将ZigBee部分网络节...  相似文献   

20.
物联网感知层中RFID系统安全解决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FID系统是物联网感知层中的关键技术,由电子标签、阅读器、应用程序以及通信信道共同构成.RFID系统的各组成部分都面临严重的安全威胁.本文通过分析RFID系统的攻击者模型,提出了一种RFID系统安全解决方案,可以对RFID系统提供全方位的安全防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