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7 毫秒
1.
2.
目的 利用眼动追踪技术,探索食品包装的视觉体验特征和影响因素,总结并归纳食品包装的视觉体验规律及其设计启示。方法 以大米类食品包装设计为例,选取市面上各品类较典型的4组共18款包装图片作为测试样本,分2次采集30名受试者的眼动数据,综合分析实验数据和访谈结果。结果 在食品包装设计中,对视觉体验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人们的关注度和视觉体验主要受色彩、文字、排版等因素的影响,碎片区域和包装形式在视觉传达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结论 食品包装的色彩、文字区域,以及排版的创新设计能够有效提升人们的视觉体验,并更好地传播品牌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可用性评估发现购票网站的可用性问题,并进行改良设计,提升购票网站界面的操作有效性和操作效率,提升用户对网站的满意度。方法 基于眼动追踪实验和系统可用性量表(SUS)构建界面可用性评估模型。以新版12306购票网站购票过程为例,通过眼动实验获取用户的眼球运动信息的注视热点图和注视轨迹图,对界面进行定量分析;通过SUS和用户访谈获取用户购票过程中的主观感受,对界面进行定性分析。利用Axure软件对网站界面进行改良设计,并使用评估模型对改良方案进行可用性评估。结果 改良方案的操作总用时缩短,操作成功率明显提升,SUS、可学性以及可用性得分均有显著提高。结论 可用性评估模型可以有效发掘交互界面中的可用性问题,并指导界面的改良设计,可以为相关界面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可用性与用户体验设计中的研究方法,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平面视觉的体验设计,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平面设计的视觉构建方式与用户体验需求。方法通过眼动仪实验与访谈获得用户注视非遗平面海报的热点图、轨迹图和注视区域图,从用户体验与可用性角度,基于眼动实验的有效数据详细探讨针对可视性非遗文化的体验现状和视觉构建。结果从可用性的角度出发提出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平面设计的体验需求,结合眼动实验的定量分析结果与访谈用户的定性分析结果,提出针对非遗平面设计视觉体验的若干合理性建议。结论基于眼动实验结果提出的非遗平面设计视觉体验构建有助于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的高效率传递,在可用性的基础上改进用户的视觉体验,助力非遗文化传播。 相似文献
5.
目的:以眼动追踪技术发展及其在信息设计领域中的研究与应用为主线,对其发展脉络、研究热点、趋势进行分析。方法:结合文献梳理、知识图谱等方法,分别从设备端与应用端出发,分析眼动追踪技术的发展与设备演进之间的内在联系。结果:通过对设备端与应用端研究热点的交叉分析,得出二者的融合点是信息设计智能化。结论:未来该技术的应用将围绕智能化展开,信息设计研究趋势为信息呈现智能化、信息交互智能化、设计辅助智能化、设计评价智能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 结合飞行人机交互设计和视觉认知特征,提出了基于眼动追踪技术的人因设计与评估方法,使驾驶舱仪表显示设计更符合人的认知需求,提高人机工效.方法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研究和分析,总结归纳了飞行仪表布局的认知交互机制、界面设计评估机理及人因设计构思的生成机制,分析了眼动追踪技术在航空仪表设计认知和创新技术上的变化及未来发展趋势.结论 系统探讨了眼动追踪技术在飞行座舱仪表设计认知与创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思路,分析了适应飞行员视觉认知特征的座舱仪表显示方式,以及采用眼动追踪技术评估触控交互仪表设计的方法体系.同时,在眼动技术运用过程中融合多感觉通道信息参数,提升了设计师的主观认知和不确定性的定量建模方法,为驾驶舱仪表的人因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升不同年龄层用户对自动售货机人机界面的使用体验。方法将自动售货机人机界面原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眼动仪测试方法,结合可用性测试量表对两种机型的人机界面进行评估,分析中老年组与青年组的眼动测试结果。结论智能带屏型自动售货机使用体验更为良好,在具体的自动售货机人机界面设计时,设计师应当注重用户注意分配能力与多通道联动作用,以增强人机互动性,保证界面布局合理性以及提升信息提取有效性为设计原则,为自动售货机人机界面设计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视觉、计算机图形学、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崛起,“眼动+VR”已逐渐成为新一代VR系统,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技术开发者和研究者所关注,VR眼动追踪技术已在多个应用领域显示出巨大潜力,如影像艺术创作、设计、社交、教育等。针对VR用户体验中晕动症、疲劳、交互设计等问题,本文从优化硬件设备、优化内容显示与渲染、提升VR社交体验、VR眼控交互等四个方面,系统介绍了VR眼动追踪技术在提升用户体验方面的最新进展,同时重点分析了VR眼动追踪技术在影像艺术创作领域的应用现状与前景。分析发现VR眼动追踪技术不仅可以为艺术创作提供参考、为艺术家提供更大的创作自由度和创新性,还有助于丰富用户体验,推动虚拟现实艺术的创新和交互,但这一新兴技术的应用仍面临诸多挑战。 相似文献
9.
目的 从视觉体验的视角探究南京地区传统民居更新设计,解决近年来南京地区出现的“快速崛起快速陨落快速更新”现象并提升传统民居更新的质量与探寻文脉传承的方式。方法 运用视觉体验的相关理论,分析更新设计中的材质肌理、空间肌理、文化肌理,从视觉体验的视角对南京传统民居更新设计进行了分析。结果 以视觉体验的视角寻找适用于南京传统民居更新设计的设计策略,完成南京杨柳村传统民居更新设计方案,以期对南京地区的同类设计能够提供理论依据与支撑,为实践提供设计策略。结论 通过视觉体验视角分析文脉传承的方式,构建以用户为中心的多层次设计策略,从而提升传统民居更新设计的体验感、传承历史文脉并彻底激发村落活力。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具有视觉吸引力的网页在吸引用户注意和发展用户信任方面的意义,探讨了网页视觉吸引力的2 种研究方法,并阐述了眼动记录技术在网页研究中的应用,论述了在眼动研究中所发现的网页视觉吸引力的4 个主要影响因素,即大图片、名人图片、搜索功能和小文本,提出了网页作为公司与用户之间的交流媒介,要根据用户对网页各成分的心理需要,合理优化网页组成成分及功能,以提高网页的视觉吸引力,促进产品销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包装警示信息对产品视觉吸引力的影响。方法 根据可发现性度量和醒目警示的属性关系,提出两个假设,并由此设计两个实验。实验采用眼部跟踪技术,研究醒目图示是否会影响到用户对包装吸引力的感知,重点分析警示信息对产品视觉吸引力的影响。结果 实验一的目的是确定醒目安全图示具有显著性的设计参数。为此,利用眼部跟踪技术定义出具有高度显著性图示的突出设计属性,即较大尺寸和较粗线条。在确定可发现性的决定性因素后,将其作为实验二中的自变量,实验二主要分析显著图示对包装吸引力的影响。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与采用细线条的小图示相比,粗线条的大图示能够更快引起注意,不会影响到受试者对产品吸引力的感知。另外,图示的显著性不会降低包装吸引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小米品牌产品族中多品类的产品设计开展案例研究,探索其设计基因的构成特性,研究分析产品设计基因的识别强度差异性,进而初步形成产品设计基因的提取及构建方法,以及识别强度分析方法。方法 首先构建产品设计基因识别强度对比方法,通过卡片分类法、聚类分析法和多维尺度分析法筛选出典型样本;其次由问卷分析和设计形态分析提取典型基因;最后结合眼动追踪和熵权法综合评价基因识别强度差异。结果 形成小米品牌产品(家电与智能类)因子库,包含通用型基因5项,专用型基因18项,且通用型基因的识别强度高于专用型基因。结论 初步构建了基于眼动追踪的产品族设计基因识别强度研究方法,可以此作为基础规划及管理产品设计方案,使产品设计兼顾品牌基因的延续性及单品设计的合理性;同时还可为生态链企业研发同品牌、不同品类产品提供设计策略与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为促进农业智能化发展,进一步丰富农业机械的用户感性意象,解决农业机器人造型设计同质化问题。方法 结合眼动跟踪实验与VR仿真技术,提出一种农业机器人造型设计方法。第一,确定样本及初步感性意象,进行感性意象的权重分析与筛选。第二,运用眼动跟踪设计样本进行造型特征点分析,主要依据热点区域确定关键造型要素。第三,依据意象权重分析、眼动实验结果等进行针对性的造型意象创新,形成方案集并完成计算机辅助设计。最后,通过熵权理论和VR仿真技术的介入完成综合设计评价,获得最优解。结论 以苹果采摘机器人造型设计为例,根据分析可知,在农业机器人造型设计中运用眼动跟踪技术与VR仿真评价,可以较为准确地依据用户感性意象需求进行造型设计创新,提高设计效率,其方法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4.
目前视觉搜索的相关研究对细节关注甚少。安检是一项特殊的视觉搜索过程,了解其工作过程对改善其工作质量意义重大,因此,有必要对其细节进行研究。选取两组被试进行安检模拟实验,以研究现行安检原则“先难后易,先复杂后简单”的可行性以及两组被试视觉特征的差异。结合两组被试的特点,对数据进行了筛选、统计,运用非参数检验综合分析了两组被试实验数据的差异,并应用专家打分法分析两组被试视觉搜索过程的差异。结果表明,两组被试在注视时间百分比、眼跳距离、判断正确率上存在显著差异,安检员组的正确率比学生组高287%;安检员组的注视持续时间较短,有超过75%的注视点持续时间小于200 ms,而学生组处于该时间段的注视点只占17%左右;安检员组在模拟实验中倾向于遵循安检原则进行系统搜索,而学生组倾向于随机搜索。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