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国时期(1912年-1949年),西风东渐,东西文化的碰撞使人们的服饰产生了新气象。文章检索了大量近代文献资料,从帽子的形制和产业入手,通过分析中、西帽子形制在民国不同时期的变化和流行趋势,以及旧、新帽业在民国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从三个方面总结了民国时期帽子西化发展的规律,即帽子消费人群的扩大化、服装搭配的多样化和产业上由外及内的西化。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民国时期服饰变革和服饰现象进行了分析,阐述了民国时期服饰变革的原因,指出了民国时期服饰变革在中国服饰史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以民国旗袍纹样的装饰图形作为研究对象,据现有研究中缺少的纹样装饰图形为中心点,通过对江南大 学“传习馆”丰富的旗袍服饰和书籍图片考察以及文献资料相互印证的方式,在造型语言的特征、文化内涵与装 饰艺术等方面对民国时期旗袍中具象形图形纹样、抽象形图形纹样进行分析与探讨,为现代旗袍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黄厚石 《饰》2014,(2):76-80
本文从当下中国设计批评研究的问题出发,通过对民国设计批评研究的价值与方法的论述,一方面强调民国设计批评的重要性,即民国时期的产业发展与媒体发展为设计批评提供了基础动力,决定了民国设计批评是中国现代设计的思想"启蒙";另一方面,指出民国设计批评研究有可能成为民国史或近现代史研究的重要一支。本文在对这些民国设计批评研究的基础问题进行初步探索的同时,试图寻找出民国设计批评研究的一条道路。  相似文献   

5.
采取了实物分析、图像比照、文献印证综合使用的分析方法,以刺绣为线索,民国的传统女装按裙、上衣、裤、旗袍分类梳理,从刺绣纹样、图案分布位置、刺绣技法3个方面分析,总结了民国传统女装刺绣规律与共性,从装饰的角度来分析民国时期人们的审美情趣、社会风尚以及当时社会经济与技术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6.
文章探讨了民国时期武术传承方式的变化,分析了发生变化的原因及其带来的影响,认为民国时期武术传承方式的变化促进了民国武术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7.
服饰史上每一次服饰变革都是因为外来服饰文化的影响而产生的,文章通过对战国时期胡服骑射、唐朝服饰、清代服饰、民国服饰变革的分析,揭示出我国服饰发展的规律:中华民族的服饰文化在与异质服饰文化的交流融合中不断得以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华民国从1911年成立到1949年终结,通常我们将这期间所生产制作的家具统称为民国家具。这里面又可分为"民国仿"家具和"民国式"家具,前者即民国期间仿制的明清家具和西洋家具,后者则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结晶,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民国家具与清代家具最本质的区别就在于民国家具比清代家具洋气。这种"洋气"反映在家具上,就出现了中西"杂交"的现象,或曰崇洋时尚。目前民国家具从五个方面表现出它收藏的价值:1年代。民国至今将近百年了,清末民初正是中国几千年来未有之大变革,人们的政治观念在变,对西方的政治文化由抵制变为"西为中用"。从国家体制,到服饰发型、建筑家具都出现了巨大的改变。民国家具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出现的。短短四十多年间形成了一种时尚,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追捧,有了自己独特的美学符号和审美  相似文献   

9.
民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了一个非常大的变化,同时也影响到中国服饰的发展,成为中国服装史的一个突变时期。在此期间,服饰受到社会文化思潮的影响,同时也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服饰外观渐渐趋向简约化。就其服饰由装饰工艺、围度、长度及其等级性的变化做分析,阐述在新的社会环境及审美要求下女性服饰向简约化发展的根本因素。  相似文献   

10.
自1860年至1900年,圆明园两次遭受入侵外敌的毁坏。历尽劫难的圆明园,在民国时期,成了民国词人文学创作的表现题材。民国词人将自己游览圆明园时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加以表现。这些呈现在民国词中的圆明园镜像,体现了民国词人对历史与社会变迁的关注,丰富了词的情感内涵,具有重要的词史意义。  相似文献   

11.
民国时期服饰西式化走向略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分析民国服饰变革原因着手,讨论了这次变革对中国服装走向西式化的重大影响.具体表现为:服装的等级制度彻底消亡;中国服装在中西服饰文化交融中得到了发展,诸如造型款式上从平面走向立体,服装材料从单纯走向丰富,穿着方式从纯中式走向中西结合;而且开创了我国时装表演的先河.  相似文献   

12.
文章叙述了腰带的起源、发展的历史,分析了历代腰带的构成特征及其作用。腰带作为服饰的一部分,在中国古代社会,其功能的演变与其他服饰一样,由最初的实用功能演变到昭名分、辨等级显示身份地位的功能,到民国以后,随着封建等级制度的解体,腰带与其他服饰一样,呈现出斑斓纷繁的景象。  相似文献   

13.
民国时期是中国政局动荡的时期,受此语境的限制,民国时期的民族工作曲折发展,它分为三个时段:民国元年的民族工作(1912.1—1912.3)、北洋政府时期的民族工作(1912.4—1927)和国民政府时期的民族工作(1927—1949)。相较历代王朝,此期不但中央民族工作有了一定的进步,地方的民族工作也有了一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服饰一直以宽衣博袖著称于世,辛亥革命后服装为之一变.西服、中山装、学生装、旗袍、西式时装等近代服装占据着半壁江山,传统的长袍马褂也未退出历史舞台.民国时期的服装表现出明显的多元性特征:一方面形成了以中山装和旗袍为代表的“国服“,另一方面不同社会阶层、不同政治派别、不同地域的服装存在很大的差异,服饰“辨等次,昭名分“的功能在相当范围内还存在.  相似文献   

15.
异装现象自古有之,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其对应的特点和原因。晚清至民国作为中国近代社会的历史转折期,其重要性影响到了中国服饰文化的重大变迁。其中异装现象是晚清至民国时期"变服"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女扮男装"的角度讨论了当时的异装现象,并从"低级动机"、"高尚动机"与"时髦动机"的角度分析了其心理成因,并试图揭示晚清至民国时期异装现象与性别意识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透过这层关系来分析当时异装现象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6.
婚姻自由是一个历史的范畴,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本文在阐述民国初期婚姻自由观产生的历史条件的基础上,论述了民国时期婚姻自由观的内容和影响,以及其发展历程的曲折。  相似文献   

17.
袁仄 《饰》2006,(4):29-30
本文旨在对国服这样一个命题在思维和历史层面上的思考,提出当今国服研究的重要性和其操作的紧迫性。论文通过对民国时期的服制研究,提出对现今国家礼仪服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古代城镇大多数位于河流之滨,便于取水;人群聚集,遂成市井。然而民国时期杭州城市饮用水却有显著的特点,河水、井水所用不多,以雨水为主。杭州自来水在民国中期由初办到艰难发展,折射出杭州城市发展的时代困境。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江浙地区民国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锈胀开裂时的临界锈蚀深度,按照民国时期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构造要求,设计8组试验试件进行电化学加速锈蚀试验.分析钢筋锈胀开裂时的混凝土试件表面裂缝分布,对电化学加速锈蚀试验产生的钢筋锈蚀产物和民国钢筋混凝土建筑中钢筋自然锈蚀产物进行X射线衍射定量分析和比较,得出两种锈蚀产物的膨胀系数,求出自然状态下民国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锈胀开裂时的临界锈蚀深度.结果表明:民国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锈胀开裂的裂缝最先出现于钢筋在混凝土表面的投影线外边缘上,临界锈蚀深度与钢筋宽度的比值的均值为0.021.  相似文献   

20.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历代王朝都十分重视民族法制建设。民国时期治法律制度的建设对于巩固国家对西藏的主权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本文对民国西藏法制的状况、法律特点、经验和教训进行了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