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丈夫是重庆煤炭集团石壕煤矿采煤队的一名普通员工。每当我看到丈夫残缺的左手,我的心就一阵阵疼痛。记得在一次闲聊时,一位朋友说:“世上没有尽善尽美的事,就像人的手,五个手指伸出来没有两个是一样长的。”当即,我五岁的儿子自豪地说:“哼!我爸爸就是五个指头一样长!”儿子的一席话,逗得朋友们哈哈大笑,而我却怎么也笑不出来,儿子天真的话语犹如一把利剑直刺我的心脏。童言无忌,不懂世事的儿子哪里知道这五个指头一样长的背后,有几多辛酸,他爸爸却为之付出了血的代价……2005年6月25日,星期六。丈夫照例上早班。当丈夫和工友们一起到达…  相似文献   

2.
女人心     
10年前,前夫撇下她和儿子,独自去了黄泉路。5年后,经人介绍,她又与现在的丈夫组成了新的家庭。丈夫是离了婚的人,有一个和她儿子一般大的女儿,他离婚后,女儿判给女方抚养,从此,他的生活中少了女儿,添了她的儿子。 她的丈夫是一个事业心极强的工程师,尽管她儿子爸爸前爸爸后喊得巴巴实实,但他总思  相似文献   

3.
故土     
结婚二十多年了,还没有回过丈夫的家乡。常使我不安的是他90多岁的奶奶病危时,我们也没有回去看她,使老人家含泪于九泉之下。”文化大革命“的动乱和年轻不懂事的我们,酿成了这永恒的遗憾。 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我们决心还愿,回老家看望还健在的三叔、三婶。丈夫自幼失去母亲,12岁时由伯父带出家乡供养上学,这之前在家乡曾备受奶奶及三叔、三婶的疼爱。没有去信,我们  相似文献   

4.
"李柏林的妻子也在采油二厂上班,他们的儿子不到3岁,奶奶背着他来队上看爸爸妈妈,可是儿子看着从生产现场回来李柏林,一脸诧异,几天来没有叫一声爸爸,倒是突然对爸爸的一身红工装产生了兴趣,拿着奶奶买的蜡笔在爸爸的背上画起画儿来,我们看了心里都酸酸的。"  相似文献   

5.
我叫冯彩玲,今年45岁,是神宁集团汝箕沟煤矿运输区员工张利平的妻子。我原本有一个幸福的家,有两个女儿一个儿子。以前,虽然丈夫的工资收入很微薄,但是我们一家人快快乐乐生活在一起,日子过得甜蜜而温馨,充满了欢笑和乐趣。  相似文献   

6.
这是一个父子两人相隔30年,先后“牺牲”在煤矿井下的悲情故事。 那天,我去看望这个仍然弥漫着丧夫、丧子之痛的婆媳家庭。 老人叫杨兰英,今年70岁,满脸“镌刻”着岁月的沧桑。她丈夫郭卫国是在1970年原烈山矿的一次事故中去世的,小儿子郭小矿于2001年在一次事故中丧生。去年3月份,老人回老家给儿子烧周年纸,回来后,又患了脑血栓,左边半个身子都不听使唤。 知道我们的来意后,老人家感情的闸门  相似文献   

7.
沉重的留言     
一天,上小学二年级的儿子放学回家后对我说:“爸爸,今天语文课上老师让我们学习写留言。你猜我们班的于浩同学是怎么写的?他爸爸今年出车祸死了。他写的留言是:爸爸,你现在在天堂干什么?我和妈妈都非常想念你,有时间我一定去看您。”儿子接着说:“于浩边写边哭,我们听了好难过。爸爸,你说于浩可怜不可怜?”听了儿子的叙述,我心  相似文献   

8.
她原本有个幸福的家庭,丈夫憨厚,儿女乖巧。三年前,她和丈夫带着一个美好的心愿,从老家四川资阳来到位于豫西渑池县、新安县交界的石料场打工。两年前,她的丈夫患上了尘肺病,为给丈夫看病,她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但还是没留住丈夫年轻的生命。正当她为丈夫的死悲痛欲绝时,又一个消息如晴天霹雳——她也被查出患上了尘肺病……  相似文献   

9.
邱美 《当代矿工》2021,(3):28-29
“我在大同市里买了两套一百多平方米的房子,一套自己住,一套准备给儿子娶媳妇用.”晋能控股煤业集团员工家属巩江林高兴地说.她的家里宽敞明亮,衣柜、电视柜、沙发、彩电等都是新购置的. “我丈夫原来是四老沟矿供热科的一名员工,因患胃癌走了,留下我和6岁的儿子相依为命,靠打零工维持生计,生活举步维艰.”说着说着,巩江林眼里流出...  相似文献   

10.
饭桌训子     
手中的活儿终于忙完了,早已过了下班时间。急急忙忙到市场买了青菜烧饼便往家赶。 一进门,儿子便说:“爸爸,我书包里有《家长报》,上面有篇文章你要看。”“好、好。”我答应着。爱人也是刚刚到家,责备我单位近,回来晚,又追问说:“是你那点儿事要紧,还是让孩子早吃饭早睡觉要紧?!”这活实在让我不好回答。 儿子出生之后,头两年日子还算轻松。爱人先在娘家住了一段时间。回来时后面跟了个保姆。后来保姆走了,我和爱人都干着“别人忙时我们忙,别人不忙时我们还在忙”的记者工作,儿子不到3岁便被送进了全市唯一的“全托”。虽因每周仪团聚一次而常感空落,但属于自己的时间相当多,每有文章发表,也很充实、满足。 可是,自打儿子上小学之后情况就完全变了。上学要  相似文献   

11.
我叫张波,今年39岁,现任中国能源化学工会煤矿工作部部长.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1982年考入阜新矿业学院.大学一年级时,父亲因意外事故去世了.一时间,家里的顶梁柱没了,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也就断掉了.正当一家人为今后的生活一筹莫展时,父亲单位的工会组织及时给我家送来了生活补助,不仅使我家渡过了难关,也使我顺利完成了学业.  相似文献   

12.
闫勃 《当代矿工》2006,(9):41-41
今年春天,我从三百公里外的矿区赶回老家,看望年迈的母亲。和往常一样,我把容易消化的食品、水果放在母亲的面前,然后从西服内袋里拿了二百元钱塞到她的手中。母亲已经七十有五了,由于患过耳疾,耳朵一点儿也听不见了,可她看着我的口形就能知道我在说什么。“你一家在城里花费大,儿子上学也费钱,我有吃有穿,不花什么钱,钱就不要给了。你们兄妹几个都很孝顺,我有钱呢!”她说着就硬把钱塞到我的手里。我坐在沙发上,母亲看着我的脸说东道西。她边说边打开父亲留下的那个老式坐柜,用微微颤抖的手从里边拿出一个很旧的学前班娃娃用的小书包,放在我…  相似文献   

13.
“爱是你我用心交织的生活,爱是你和我在患难之中不变的承诺;爱是你的手把我的伤痛抚摸,爱是用我的心倾听你的忧伤欢乐……”一首《爱是你我》被刀郎用嘶哑而深沉的嗓音演绎得无比凄美,唱出了爱的真谛,唱出了人间真情。在英岗岭煤矿的十里矿区,就有这样一位好矿嫂,她用二十三年的青春热血给这首歌以崭新的诠释,她就是好矿嫂——刘撑华,她二十三年如一目地照顾高位截瘫的丈夫,并含辛茹苦地把儿子培养成研究生,她用爱为家庭撑起了一片温暖的天空。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大家:爱就是患难之中不变的承诺。  相似文献   

14.
三改名字     
我的家乡在江西的一个山村里,百姓对于儿女起名不讲究,一些家庭对于儿子的名字只有按春、夏、秋、冬的不同出生时间取名叫春根、火根、秋根、冬根;对于女儿的名字就叫春英、四英、五英、六英、秋英、冬英.我出生在秋天,父母就顺理成章将我取名秋根.可在村里,"秋根"这外名字不止一个、二个、三个了.从小学一年级到三年级,我的同桌同学也叫曾秋根,因为他比我大一岁,所以大家都叫他"曾大秋根",叫我"曾小秋根".  相似文献   

15.
都说女儿是爸爸的贴心小棉袄。已过而立之年的我,就有这么一个宝贝女儿,今年三岁,名字叫王思远。可我这件“小棉袄”却带着她的天真无邪和童言无忌,时常让我哭笑不得,成为我和朋友、同事聊天时不可缺少的话题。  相似文献   

16.
历经近四十年风雨,许多事如过眼烟云一般逝去了。抹不去、忘不掉的是多苦多难的少年。那时候,农村刚刚兴起“分家”。其实,所谓分家,也不过几间土坯屋,几十斤小麦和玉米。可就为这,兄弟之间常常是撕破脸打破头,闹得鸡犬不宁。爸爸有两个弟弟,都成家了,按说也该分开单过了。可爸爸太孝顺,怕分家闹不好会让奶奶生气,所以坚持不分。爸爸的工资都如数交给奶奶掌管。母亲就和爸爸怄气,说他死心眼,不留下几个钱攒着,等将来分开过了,拿什么过日子!爸爸不许母亲提“分家”这两字。母亲是个本分人,也就不多说什么。当村里的老人都羡慕奶奶好福气,夸她…  相似文献   

17.
糊涂老妈     
我的家乡在江西的一个山村里,百姓对于儿女起名不讲究,一些家庭对于儿子的名字只有按春、夏、秋、冬的不同出生时间取名叫春根、火根、秋根、冬根;对于女儿的名字就叫春英、四英、五英、六英、秋英,冬英。我出生在秋天,父母就顺理成章将我取名秋根。可在村里,“秋根”这外名字不止一个、二个、三个了。从小学一年级到三年级,  相似文献   

18.
王怀芝 《煤矿安全》2001,32(2):59-59
最近,徐州矿务集团公司从历年的事故中选取了典型事故案例到各矿、厂进行巡回宣讲。参加宣讲有的是事故的直接责任者,有的是发生事故单位的负责人,还有的是工亡、伤残职工的妻子、子女,他们以沉痛的教训和自己的苦和泪,向人们诉说安全才是最大的效益,安全就是幸福。“是违章害死了我爸爸!伯伯、叔叔们,你们为什么要违章呢?你们不能不违章吗?啊?!”韩桥矿工亡子女米娜讲述失去了爸爸后家庭的残缺,生活的艰难,呼喊“世上最宝贵的是一个完整的家”。义安矿工伤家属汤素珍诉说丈夫工伤下肢瘫痪给家庭带来的痛苦,从心底里喊出“矿工兄弟们,千万不…  相似文献   

19.
我原本有一个温暖的家。在我十岁那年(1990年),曾在煤矿工作的爸爸因大脑受刺激而精神失常,从此,就躺在了医院的病床上;狠心的妈妈抛下我和爸爸而去;从那时起,我就过着孤苦的生活。 在姑妈的帮助下,我总算在1995年念完了初中。1995年9月,在重庆石壕煤矿工会的帮助下,我免考上了松藻矿务局技工学校。人学前,在工会热心人的帮助下,我认识了矿工会会计余雯。当别人介绍  相似文献   

20.
父母的爱情     
正30岁的女人在一起聊天,谈论最多的话题就是父母的健康状况、孩子的学习情况以及老公的事业等,早已没有了曾经的无忧和浪漫。人到中年,肩上的那份责任和家庭生活的重担是越来越沉了。我不知道父母的不合到底始于何时,反正在我的记忆中,他们四十多年来就这样磕磕绊绊、闹闹嚷嚷的一路走来。以前是因为我们兄妹几个上学学费的事情争吵,可是现在生活好了,他们还是争吵不停。虽说同在一个屋檐下,可俩人总喜欢"吵架"。只要父亲认可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