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高层住宅小区TD—SCDMA无线网络覆盖策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文章就高层住宅小区的TD—SCDMA的无线覆盖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高层住宅小区的高端用户比较集中,单用户ARPU值高,用户对于服务质量要求高。因此,高层住宅小区的楼层采用中频拉远(BBU+RRU)方式,再加上室内无源分布方式,解决覆盖和容量问题;对于建筑物内的电梯,采用单独的RRU通道来解决:对于地下停车场,可以采用共享或者单独的RRU通道进行覆盖。  相似文献   

2.
以某高层住宅小区公共用电变压器容量的计算确定为例,介绍了小区内确定公共用电变压器容量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小区内一高层住宅公共照明太阳能供电系统的设计及造价估算,增强大家对太阳能在新型节能小区内的应用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对芜湖望江苑高层住宅小区预留洞口防火封堵施工案例分析,重点介绍了防火封堵的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
蔚县某住宅小区地处蔚县县城东北部,占地面积300多亩,小区内拟建高层住宅二十余幢,本文对该小区岩土工程地质资料的分析,为地基土加固处理和承载力的提高,提出经济合理及可靠的地基处理方案,同时对类似工程及工程地质条件的建筑场地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张丽 《商品与质量》2010,(12):43-45
位于六枝特区健康路的正兴苑住宅小区工程项目,站地面积1万平方米,由8栋6—7层多层住宅、两栋高层住宅及配套建筑组成,总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该小区所有住宅及配套建筑均按建筑节能50%的要求设计、施工。  相似文献   

7.
对某高层住宅小区的整体式大型地下室的顶板混凝土裂缝情况进行了现场检测,分析了该地下室混凝土裂缝的特征、产生的原因,并对该工程中所采取的抗裂措施进行探讨,总结出该工程的地下室裂缝的抗裂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交通枢纽设计在一类高层住宅中具有重要地位。违反设计规范的交通枢纽所建成的高层住宅会导致不可估量的损失。文章对目前一类高层住宅交通枢纽计中存在违反规范的问题进行探讨,分析了各种方案存在的问题,对其设计步骤提出建议,并按照横向布置"防烟楼梯间"的方法,提出了合乎规范的一类高层住宅结构交通枢纽空间的设计方案。对比违反规范的三种方案,该方案满足规范要求,便于人员疏散,同时更有利于户型布置。  相似文献   

9.
结合某高层住宅小区规划设计方案的设计过程,指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设计师应重视建筑设计的全过程,积极参与前期工作,准确掌握设计意图,确定总体规划思想,注重与甲方互动设计,总结设计过程,获取设计经验,注重后期施工配合,创造精品工程。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某高层住宅小区生活给水系统的节能方案,通过分析比较各备选方案的能耗情况,得出了屋顶水箱给水和变频泵给水的节能效果,论证了屋顶水箱给水和变频泵给水相结合的给水方式是较好的节能方式,同时进一步比较了各方案寿命期内的投资和运行总费用,得出了最优的给水方式。  相似文献   

11.
现代住宅建筑给水排水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总结了近年来现代住宅的建筑给水排水设计现状,针对业主的要求,分别阐述了水表的设置方式,管道敷设,热水器的设置,管材的选择以及工程措施,并指出存在问题,探讨现代住宅未来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方向。  相似文献   

12.
严寒地区低密度住宅节能设计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低密度住宅在严寒地区刚刚兴起,缺乏规范约束和技术指导,建设和设计上出现了许多误区,导致其使用能耗过大,因此,对低密度住宅进行节能研究非常必要和紧迫.通过对严寒地区低密度住宅建设状况及出现问题的分析,从住宅群体布局到单体设计以及围护结构构造技术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研究,指出:我国<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26-95)不适于低密度住宅的节能设计,低密度住宅的节能设计不能盲目效仿多、高层住宅,照搬照抄;同时针对低密度住宅层数低、体量小、体型系数大的特点,提出严寒地区低密度住宅的节能设计策略,为严寒地区低密度住宅的节能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小区规划与住宅建筑节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区规划与建筑节能技术相比,在几乎不增加建设投资的条件下,通过科学合理地规划设计,就可以改善住宅建筑热工环境,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对居住小区与住宅建筑节能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从小区用地选址、建筑总平面布置、建筑形体空间、道路布局、绿化布局以及树种配置等方面探讨了如何改善住宅建筑的外部热工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4.
绿色生态住宅小区水环境系统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通过对城市供排水现状的分析,主要阐述了传统生活用水供,排方式和绿色生态住宅的供,排水方式存在的差异,意在寻求一种更为合理,有效的供排水方式,从而缓解水资源短缺和用水量不断增长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5.
目前洞庭湖区的农村住宅基本没有进行节能设计,热工性能差,能耗大.夏热冬冷的洞庭湖区,建筑节能设计既要考虑夏季隔热,又要考虑冬季保温.根据湖区地理气候、施工技术、经济条件等,对农村住宅的墙体、屋面、窗户的热工性能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外围护结构的几种设计方案和构造要点,可为洞庭湖区节能农宅建设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6.
论居住小区内建筑色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居住小区内建筑色彩的重要性及其现状,国内外住宅建筑的色彩处理技法,居住小区内建筑色彩的规划与设计。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陕西关中地区的民居建筑为研究对象,对其院落平面布局、建筑墙体材料、建筑储藏空间和建筑雕刻进行了调查和归纳总结。在关中平原特殊地理气候环境中,当地民居发展出了小开间大进深、夯土与黄土砖墙和储藏空间丰富的小四合院住宅模式。最后以韩城党家村和关中民俗博物馆为例进行实例验证。通过本文对关中地区民居的粗浅研究,有助于加深对中国古民居的认识,为将来进一步发展本土建筑创作带来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通过借鉴国外关于住区规划的最新理念,发现我国住区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提出了新世纪我国住区规划在道路、住宅建设以及公建配置方面应体现适宜居住性,让居民有社区归属感和自豪感.  相似文献   

19.
住房制度改革带来深刻的居住革命.居住革命的本土意涵是中国式小区,即由集合式建筑空间和高密度居住空间形成的社会空间单元,是我国城市社区治理的空间基础.集合式建筑空间即集合住宅与封闭小区,高密度居住空间则产生拥挤效应和复杂邻里问题,由此形成高密度陌生人社区,公共事务复杂度和自主治理难度非常高.如何在高密度陌生化社区中达成有...  相似文献   

20.
Indoor humidity directly impacts the health of indoor populations. In arid and semi-arid cities, the buildings indoor humidity is typically higher than outdoors, and the presence of water vapor results from water dissipation inside the buildings. Few studies have explored indoor humidity features and vapor distribution or evaluated water dissipation inside buildings. This study examined temperature and relative humidity(RH) changes in typical residential and office buildings. The results indicate a relatively stable temperature with vary range of ±1°C and a fluctuation RH trend which is similarly to that of water use. We proposed the concept of building water dissipation to describe the transformation of liquid water into gaseous water during water consumption and to develop a building water dissipation model that involves two main parameters: indoor population and total floor area. The simulated values were verified by measuring water consumption and water drainage, and the resulting simulation errors were lower for residential than for office building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bathroom vapor accounts for 70% of water dissipation in residential buildings. We conclude that indoor humidity was largely a result of water dissipation indoors, and building water dissipation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urban hydrological cycl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