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4 毫秒
1.
《余热锅炉》2010,(2):32-32
3月27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以下简称“中电联”)在“2010年经济形势与电力发展分析预测会”上发布年度报告:预计2010年电力投资将继续保持较大规模,全年电源和电网投资预计都将在3300亿元左右,全年全国电力投资完成额6600亿元左右。  相似文献   

2.
《云南节能通讯》2007,(3):13-14
一、全国电力供需实现基本平衡 2006年全国电力建设再创佳绩,国家核准开工电站项目规模约7950万千瓦。其中:水电1950万千瓦,火电5960万千瓦,风电、秸秆发电40万千瓦。核准330千伏以上电网项目输电线路15800公里。变电容量7200万千伏安;直流线路1440公里,换流容量650万千瓦。全年投产电力装机容量突破1亿千瓦,全国发电装机总容量跨上6亿千瓦台阶。全年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高达14%,全国电力供需基本平衡,电力工业结束了自2002年6月以来的持续缺电状况,开始步入电力结构调整、优化发展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3.
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有关件显示,2005年能源生产稳定增长。全国发电量2414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3%;其中,火电增长12.5%,水电增长19.5%,由于主要江河来水情况明显好于上年,水电发电量增幅明显高于火电。电力供需紧张状况有所缓解,各地位闸限电条次大幅减少。全国夏季用电高峰电力最大缺口比2004年减少约1000万千瓦,但仍超过2000万千瓦。  相似文献   

4.
《热机技术》2007,(1):5-5
根据中国电力工业最新发展规划,到2010年,全国电力装机总容量将达8.4亿千瓦。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局了解到,到2010年,中国水电装机将达1.9亿千瓦,核电装机1000万千瓦,风电装机500万千瓦,生物质发电装机550万千瓦,天然气发电装机3600万千瓦,煤电装机5.93亿千瓦。  相似文献   

5.
《江西能源》2004,(1):50-50
20 0 3年是近年来用电增长速度最快的一年。预计全年增长速度在 15 %左右。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陈进行在 2 0 0 3年秋季全国电力市场供需形势会上说 ,2 0 0 1年和 2 0 0 2年全社会用电量分别比上年增长 8 7%和 11 6 %。 2 0 0 3年 1至 9月份 ,全社会用电量达到 1374 2亿kW·h ,同比增长 15 5 8% ,预计全年增长在 15 %左右。用电增长呈现全局性特征 ,全国各主要电网用电增速均超过 10 %。陈进行说 ,伴随着电力需求的高速增长 ,2 0 0 3年先后有 2 1个省级电网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拉闸限电现象。与上一年相比 ,缺电局面进一步加剧 ,全国6个大区…  相似文献   

6.
据中电联发布的《2007年上半年全国电力供需与经济运行形势分析预测报告》显示,2007年上半年,受各区域内发电装机快速增长并基本形成稳定生产能力、区域内电力电量平衡能力进一步增强等因素影响,全国跨区域送电量保持基本平稳状态,但是灵活调剂更加频繁,跨区送电量共完成349.88亿kWh,同比降低2.93%。  相似文献   

7.
据有关媒体采访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统计部主任薛静预测。今年将是自2004年电荒“以来缺电最严重的一年。全国电力供需持续旺盛.1—4月,全社会甬电量是1.47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4%,2~4月本是用电淡季。但是从东部勤中部多省市却出现较大甬电缺口。国家发展改革委也发布通知,预警今年大部分地区电力供需形势偏紧,预计夏季高峰期华东、华北、南方供需缺口较大。  相似文献   

8.
中国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2008年4月22日发布2007年度电力监管报告,2007年,全国发电量达到32559亿kWh,发电装机总量再创历史新高。2007年,我国电力发展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电力供需基本平衡,电力供应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国全口径发电量达到32559亿kWh,同比增长14.44%。全国电力建设继续快速发展,共完成电力基本建设投资5492.9亿元。  相似文献   

9.
一、对两年来电力体制改革实践的认识 (一)电力供需紧张形势下能否推行电力体制改革 从2000年开始到2004年,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电力需求猛增,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全面紧张,20几个省(区)、市出现拉闸限电,在这种大环境下,能否推行电力体制改革,曾引起一部分人的疑虑。  相似文献   

10.
《中国能源》2004,26(2):11-11
据经济日报记者谢然浩报导,针对2003年以来人们对全国出现的供电紧张形势到底是总体平衡偏紧,还是总体紧张的争论,近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在这里发布的2004年全国电力供需形势预测报告中强调,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已呈总体紧张。并指出,严峻的缺电形势已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一定  相似文献   

11.
浅谈江苏电力结构与江苏核电周治强江苏省电力工业局一、江苏经济与电力发展预测从改革开放初期的1980年,江苏全省电力负荷和电力装机容量分别为265万千瓦和296万千瓦,发展到“七五”末期的1990年分别达到526万千瓦和752万千瓦,人均用电量601千...  相似文献   

12.
《热力透平》2011,(3):164
据8月13日《中国电力网》报道,在新华网举办的2011.中国能源高层对话上,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专职副理事长魏昭峰认为,未来几年缺电的形势会比"十一五"后期更为紧张,局部地区电力紧张的范围更大,缺口也会更大,预计到2012年全国最大的电力缺口会达到5000万千瓦左右,到2013年会达到7000万千瓦左右。魏昭峰表示,因为长期以来我国电力发展以就地平衡为主,能源配置过度依赖输煤,输电比重明显偏低,带来运力紧张、煤炭价格持续上涨等一系列问题,也导致全国煤炭运力紧张矛盾反复出现,电煤供需矛盾突出,多年来形成的市场煤计划电体制,煤价大幅上涨,火电企业出现了长期大范围的亏损,发电积极性严重受挫。同时,跨区电网建设滞后,跨区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电力是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因此要求电力工业要“超常规”发展。到本世纪末,全国发电装机规模要达到3亿千瓦左右,年均增长速度要达到8—9%。由于火电将受煤炭供应、运输和环保的制约,为保证电力工业发展规模,必须优化一次能源结构,加快水电发展。到本世纪末,全国水电装机规模要达到8000万千瓦。 一、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加快云南水电开发  相似文献   

14.
我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薛新民 《中国能源》2005,27(3):27-30
总结了2004年我国电力建设的进展,电力生产与消费的增长情况,并对电力供需形势作了分析;对2005年电力供需形势进行了展望,包括电力需求预测、分区的电力供应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热机技术》2007,(3):14-14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理事长赵希正在9月15Et召开的第四届中国电气工业发展高峰论坛上介绍,今年我国将新增9000万千瓦左右的电力装机,年末全国电力总装机将突破7亿千瓦大关,位居全球第二。截至2006年年底,我国电力装机总量约6.24亿千瓦,当年新增装机1.1亿千瓦,创下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最高纪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王凤华 《中国能源》2002,(2):40-42,33
一、中国已成为电力大国到2000年底,中国全国发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已居世界第二位,但就人均水平来看,尚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2000年,全国累计完成发电量13044亿kWh,同比增长9.6%,电力消费弹性系数继1990年以后首次超过了1。全国装机容量在20  相似文献   

17.
2003年,21个省区市拉闸限电;2004年前5个月,全国缺电省市已扩大到23个。深圳2004年5月份,电网最高负荷达到590万千瓦,同比增长22%,超出去年峰值10万千瓦,创历史新高,供电形势极为严峻。广东省经贸委副主任杨建初说,广东省已由阶段性的高峰期转变为全年性的紧张期,并且是电力、电量双紧缺。电力严重不足已成为经济快速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18.
《能源研究与信息》2010,26(1):60-60
2010年3月阿塞拜疆电力公司对外宣布,为配合政府发展可替代能源战略,至2020年拟在全国7个经济区建设235座小型水电站,以此将目前水电占全国电力的11%提高至20%。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初,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重化工业化的特征十分突出。能源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点和热点。“十五”以来,到“十一五”直至2020年前后,我国能源电力发展都将保持大规模的建设。其规模之大,速度之快,电力市场需求之旺盛均为世界罕见。2006年,我国能源消耗达到24.6亿吨标煤,增长9.6%,其中煤炭23.7亿吨,电量2.83万亿千瓦时,增速达14%,电力装机一年新增1.07亿千瓦,增速达20%以上,高速增长的态势史无前例。  相似文献   

20.
目前形势和预测截至2011年年底,巴西接入到国家电网的可再生能源电力总装机容量为1.16亿千瓦,其中有70%来自于水电。根据巴西能源研究公司(EPE)2011年12月发布的最新发展规划显示,下个10年,巴西能源总需求增长将超过60%。其中,水电的预测需求仍将占到67%左右。这样,其他一些可再生能源如风电、生物质能和小型水电将会失去相当一部分的市场份额。巴西能源研究公司还预测,可再生能源占比在整个能源供应中将从目前的8%上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