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马朗凹陷东部下二叠统风化壳特征与油气成藏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下二叠统卡拉岗组风化壳特征的分析,认为古风化壳纵向上分为风化粘土层、强风化碎石层、弱风化块石层以及未风化岩石层等,平面上呈面状分布于不整合界面之下,剖析该区古风化壳成藏地质条件和构造演化,探讨了可能发育油气藏类型及与风化壳的关系,并指出了该区下一步下二叠统卡拉岗组有利的勘探目标是在P2t剥蚀线与P1k剥蚀线之间范围内,其次为卡拉岗组剥蚀线以东地区。  相似文献   

2.
马朗凹陷哈尔加乌组火山岩储集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岩心、薄片、扫描电镜及物性资料,通过对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石炭系哈尔加乌组火山岩储集层特征的研究,得到以下认识:以玄武岩、安山岩及其过渡岩性为主;以溢流相为主,爆发相和火山沉积相次之;为中低孔、低渗透-特低渗透火山岩储集层;主要为水下喷发,原生孔隙不发育,通过岩浆期后成岩作用的改造,形成叠加在原生储集空间之上的交织在一起的孔、洞、缝构成本区的有效储集空间;由钠长石化、钠铁闪石化和菱铁矿化等现象证明了火山岩中碱性流体的存在以及碱交代作用的广泛发育;脱玻化作用、风化作用、构造作用、交代作用和溶解作用等对火山岩储集层的改造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是形成次生孔隙带的主要成岩作用,更是哈尔加乌组形成有效储集层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3.
马朗凹陷油气成藏流体动力系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油气成藏流体动力系统分析的思路,通过研究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地层格架内流体动力学、化学特征、地温分布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规律,同时对凹陷区域流体动力系统沉积和构造演化过程进行了分析,马朗凹陷在纵向上可划分为侏罗系侧向弱开放性和二叠系垂向开放-弱开放性二个油气成藏流体动力系统,并按各个系统的类型分析了它们的成藏条件,为马朗凹陷的进一步勘探提出了重点关注的区域。  相似文献   

4.
马朗凹陷二叠系以下的火成岩以玄武岩为主,地层耐研磨性强、可钻性差,钻井过程中钻速低。对取自现场的岩心进行可钻性试验,建立了岩石可钻性模型,计算了牙轮钻头与PDC钻头可钻性级值,并结合钻头的结构特点进行了钻头优选。结果表明,对于该地区二叠系以下低钻速的玄武岩地层,选用推荐的钻头与其他钻头相比,机械钻速提高了50%以上,缩短了钻井周期,达到了优质快速钻井的目的,对玄武岩地层钻头选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三塘湖盆地上石炭统火山岩风化壳油气藏成藏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塘湖盆地石炭系火山岩风化壳储层是吐哈油田近年来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根据该区钻测井、分析化验资料揭示的火山岩风化壳剖面以及其岩石学特征、物性特点,在纵向上划分为风化粘土层(沉积盖层)及致密火山岩盖层、强风化碎石层(风化壳上带)、弱风化块石层(风化壳下带)及未风化岩石层(致密火山岩带)。有效的储集空间发育在强风化碎石层及弱风化块石层。根据火山岩储集层的孔隙成因及火山岩与烃源岩、盖层的匹配关系,将该区火山岩风化壳储层划分为两种模式:其一是下部为上石炭系哈尔加乌组内部炭质泥岩、泥岩作为烃源岩,上部卡拉岗组火山岩风化壳以淡水溶蚀孔隙与洞缝作为储层,上部的碎屑岩为盖层;构成了良好的生储盖组合;其二是哈尔加乌组内部存在的风化壳组合,风化壳中淡水溶孔和有机酸溶孔作为储层,上部致密火山岩为盖层。该模式的建立对下一步三塘湖盆地寻找火山岩风化壳储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二叠系条湖组发育大型沉凝灰岩致密油藏,油藏具有中高孔、特低渗、高含油饱和度的特征。通过系统的有机地球化学分析,对二叠系烃源岩进行了评价,对油源进行了精细对比。分析认为该区存在芦草沟组二段泥岩、条湖组二段泥岩及沉凝灰岩3套烃源岩。芦草沟组二段泥岩有机质丰度、类型及成熟度优于条湖组二段泥岩及沉凝灰岩,是该层系油气的主力烃源岩,同时,条湖组二段的泥岩、沉凝灰岩对条湖组致密油藏亦有贡献,多层系生烃为石油的聚集成藏提供了良好的油源。综合评价认为,围绕芦1-马56区块外缘,古构造背景较缓,垂向输导断裂较发育,是区域扩展的有利勘探区带。  相似文献   

7.
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火山岩油藏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三塘湖盆地火山岩储集体以中基性火山岩为主,上部具气孔的块状熔岩、杏仁状玄武岩、安山岩是主要的储集层,后期改造是改善火山岩储集性能的关键,主要包括风化淋滤、溶蚀、断裂及微裂缝的碎裂改造,形成次生溶蚀孔洞及次生裂缝,成为良好的储集体,储集空间包括溶蚀孔、缝和构造缝、收缩缝,属孔隙-裂缝型储集层,具有很强的非均质性。火山岩油藏受岩性岩相控制,以近距离垂向运聚为主,油气富集带紧邻生烃中心围凹分布,火山熔岩顶部气孔、杏仁体充填带的残留厚度、风化淋滤和溶蚀程度、断层的沟通作用是成藏关键因素。二叠系剥蚀线附近和火山喷发间歇面是形成火山岩油藏的有利区带,在牛东、马中、条中、南缘等区块的二叠系、石炭系火山岩中发现了亿吨级的勘探场面。  相似文献   

8.
北部湾盆地迈陈凹陷东部地区油气成藏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区域构造演化、构造单元划分及地层发育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对北部湾盆地迈陈凹陷东部地区,重点开展了储集层、油气成藏条件和主控因素研究,建立起研究区油气成藏模式。分析认为,古近系流沙港组、涠洲组是主要含油层系,包括4套储盖组合;主要烃源岩为流二段和流三段上部暗色泥岩,2套重要的砂岩储层是流三段和涠洲组;圈闭类型以断鼻、断块及地层超覆型为主,时间、空间上配置较好;成熟烃源岩、储层发育、断层特征、盖层条件和圈闭形态及落实程度是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研究区包括深凹带内斜坡带、南部断阶带和外斜坡、远斜坡带三种成藏模式,内斜坡带西部地区为勘探最有利的区带。  相似文献   

9.
马朗凹陷沉凝灰岩致密储集层特征及主控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朗凹陷条湖组发育沉凝灰岩致密油储集层,基于电子探针、X衍射、CT扫描及压汞数据等实验分析,开展致密油储集层岩性、物性、储集空间和孔隙结构等方面的研究。研究表明,储集体岩性为中酸性晶屑玻屑沉凝灰岩,具有中高孔、特低渗和高含油饱和度的特征,脱玻化微孔和晶屑溶蚀微孔是主要的储集空间,纳米级喉道发育。水体安静的浅湖-半深湖区是该套沉凝灰岩形成的有利环境,中酸性的火山灰和空降成因的沉积方式是优质储集层形成的内在控制因素,后期的脱玻化和溶蚀作用有效地改善了储集空间。储层反演结果表明,Ma15井东南和Ma702井所在区块储集层厚度大,是下一步区域扩展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10.
地层水矿化度的变化主要受沉积水体、成岩作用和烃类演化等因素的控制。通过对地层水矿化度变化的分析.可以为油气的成藏环境分析和油藏预测提供重要信患。对潜江凹陷南部地层水化学特征与油气成藏关系的研究发现:①地层沉积时水体的原始矿化度控制了地层水中矿化度分布的整体格局;②地层水中矿化度的分布、地层压实、成岩作用和烃类演化等地质作用之间具有一致的阶段性.代表着良好的生、储、排配置环境;③高矿化度水地层的压实速率大大低于淡水地层,更有利于储层孔腺的保存;④封闭的水化学环境对油气藏的形成和保存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
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火山岩储层测井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火山岩储层测井评价的主要难点,也是重点有三个,即火山岩岩性识别、火山岩储层储集空间有效性评价以及油气水判别。在此通过岩心观察和岩石薄片鉴定等资料为基础,结合常规测井响应特征和成像测井等信息,识别各种火山岩岩性;还利用声波时差、岩性密度等测井技术,结合岩心分析,开展裂缝、孔隙的定性识别和定量评价;同时加大测井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如应用成像测井技术直观显示裂缝、孔洞的发育状况,应用偶极子声波测井技术反映储层的非均质性和渗透特性,应用核磁共振测井技术确定储层孔隙结构及物性变化特征;另外还利用图版法、压汞法和差谱法等手段进行油气判别,基本形成了一套火山岩储层综合解释技术、方法和思路,在科研生产中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三塘湖盆地有机包裹体类型、均一温度及荧光特征等的研究,结合研究区埋藏史和古地温资料综合分析认为:卡拉岗组油藏有3期明显油气充注,第1期发生于晚二叠世--晚三叠世,有机包裹体主要分布于方解石脉中,以液态烃相包裹体为主,丰度低、成熟度低,对油气成藏贡献小;第2期发生于晚三叠世--白垩纪中晚期,有机包裹体主要分布于孔洞充填方解石及孔洞充填石英中,丰度高,是卡拉岗组油气藏的主要形成时期;第3期发生于白垩纪晚期以后,有机包裹体主要分布于孔洞里充填的方解石中.  相似文献   

13.
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中侏罗统西山窑组存在多个一定规模的砂岩油气藏,具备较大的油气开发潜力。通过薄片观察、电镜扫描、X射线衍射、镜质体反射率等分析手段,划分了马朗凹陷西山窑组储集砂岩的成岩作用类型及成岩阶段,分析了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的影响。该区西山窑组储集砂岩中发育8类成岩作用,其中蚀变、溶蚀和破裂作用为建设性成岩作用,压实-压溶、硅质胶结和碳酸盐胶结作用为破坏性成岩作用,而绿泥石胶结和交代作用会随着成岩阶段的向后推移由建设性作用转为破坏性作用;西山窑组砂岩以中成岩A期的晚期阶段为主。压实作用是该区主要的减孔因素,高岭石化和溶蚀作用是主要的増孔因素。发育绿泥石环边胶结,储集空间为剩余原生粒间孔与溶蚀孔组合的砂岩是最优质的储集砂体。  相似文献   

14.
为了搞清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上石炭统卡拉岗组火山岩油藏成因和分布,从分析火山岩油藏地质特征和控制油藏形成的因素入手,指出火山岩岩相、优质烃源岩、断裂和不整合是油藏形成的主控因素。上石炭统哈尔加乌组优质烃源岩为卡拉岗组火山岩储层提供了充足油源;不整合和广泛发育的断裂不仅为火山岩储层形成提供了条件,同时也是下部油气向上运移的通道。下步油气勘探应在二叠系条湖组剥蚀线和上石炭统卡拉岗组剥蚀线之间近水体的火山岩风化壳发育区展开,有利区带为牛东东南缘、马北构造带和马东构造带。  相似文献   

15.
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芦草沟组储层特征及裂缝分布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二叠统芦草沟组(P2l)是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主要含油层系之一。从岩性、基质孔渗、孔隙结构等多个方面对马朗凹陷芦草沟组储层基本特征进行了描述,证明了该层系基质完全具备储集油气的基本物质条件,是油藏最主要的储集空间。同时根据岩心描述、地层倾角和成像测井等资料,对芦草沟组油藏的裂缝发育特征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描述和分析,搞清了裂缝与岩性、层厚以及构造部位之间的关系,明确了裂缝在构造中分布的有利部位,提出了有效裂缝密度的大小是控制单井产量高低的主要原因,并最终指出芦草沟组油藏均为裂缝性油藏。这些结论为今后油田的勘探评价、储量升级和开发可行性论证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马朗凹陷芦草沟组储集层特征及有利储集相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沉积物来源的多源性是造成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芦草沟组岩石类型多样性和复杂性的主要原因。储集岩以碳酸盐岩、凝灰岩(沉凝灰岩)为主,主要发育于芦草沟组中段,并具分区发育的特点。黑墩油区以各种灰岩、碎屑岩为主;马中油区以沉凝灰岩为主;牛圈湖油区以砂质白云岩为主。物性特征总体表现为低孔、特低渗;储集空间的成因类型可划分为三类:裂缝型、裂缝-溶孔型和硅化孔缝型;孔隙结构总体表现为中-差分选、中歪度的小孔微喉特征;孔喉连通性普遍较差,微裂缝起连通、储渗的双重作用。裂缝的发育程度最终决定了储集物性优劣。成岩作用中埋藏溶蚀作用、破裂作用和白云岩化作用是主要的建设性作用,裂缝发育纵向分布与其岩性和厚度有直接关系,泥晶灰岩和沉凝灰岩裂缝最为发育。裂缝横向展布及发育受所处构造部位和褶皱强度的控制。  相似文献   

17.
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发现的二叠系芦草沟组页岩油,具有较好的油气资源潜力,其形成与富集机理与常规油气藏有很大差异。页岩油运移机制是页岩油形成机理的重要部分,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结合地球化学分析化验及地质条件综合分析的基础之上,重点研究了页岩油运移的动力、通道、方向、距离和效率等方面。结果表明,页岩油在源内的运移效应不明显,油气的富集非源内规模性运移聚集结果;油气垂向向源外的运移效应较为显著,活动的大规模断裂会降低源内页岩油丰度。页岩油的初次运移以生烃造成的地层超压为动力,通过干酪根网络、纹层间及微裂缝发生了小尺度的运移,油气大部分滞留原地,运移效率极低。在输导断裂发育的地区,泥页岩生成的油气发生了垂向向上的二次运移,在芦草沟组上覆地层聚集成藏。页岩油的这种运移机制决定了页岩油连续分布、油水分异差、油气聚集不受构造控制及断裂活动区油气丰度较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根据火山喷发机制并利用钻井、地震资料研究了火山岩相的地震响应特征,并据此划分了火山岩有利相带。通过属性分析、叠后与叠前反演技术、裂缝预测技术等进行有利储集层预测。指出,研究区石炭系卡拉岗组顶部风化溶蚀带储集层物性好;哈尔加乌组受古水体的淋滤改造成为有利储集层。这为在该区进一步勘探火山岩油藏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