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马朗凹陷东部下二叠统风化壳特征与油气成藏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下二叠统卡拉岗组风化壳特征的分析,认为古风化壳纵向上分为风化粘土层、强风化碎石层、弱风化块石层以及未风化岩石层等,平面上呈面状分布于不整合界面之下,剖析该区古风化壳成藏地质条件和构造演化,探讨了可能发育油气藏类型及与风化壳的关系,并指出了该区下一步下二叠统卡拉岗组有利的勘探目标是在P2t剥蚀线与P1k剥蚀线之间范围内,其次为卡拉岗组剥蚀线以东地区。  相似文献   

2.
为了搞清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上石炭统卡拉岗组火山岩油藏成因和分布,从分析火山岩油藏地质特征和控制油藏形成的因素入手,指出火山岩岩相、优质烃源岩、断裂和不整合是油藏形成的主控因素。上石炭统哈尔加乌组优质烃源岩为卡拉岗组火山岩储层提供了充足油源;不整合和广泛发育的断裂不仅为火山岩储层形成提供了条件,同时也是下部油气向上运移的通道。下步油气勘探应在二叠系条湖组剥蚀线和上石炭统卡拉岗组剥蚀线之间近水体的火山岩风化壳发育区展开,有利区带为牛东东南缘、马北构造带和马东构造带。  相似文献   

3.
三塘湖盆地上石炭系卡拉岗组火山岩风化壳储层是吐哈油田近年来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根据该区钻井、测井和分析化验资料所揭示的火山岩风化壳剖面及其岩石学特征、物性特点,认为该风化壳在纵向上可划分为风化粘土层(沉积盖层)、强风化碎石层(风化壳上带)、弱风化块石层(风化壳下带)及未风化岩石层(致密火山岩带);有效的储集空间发育在强风化碎石层和弱风化块石层。根据火山岩储集层的孔隙成因及火山岩与烃源岩、盖层的匹配关系,认为该区火山岩风化壳模式是:火山岩之下上石炭统哈尔加乌组为烃源岩,之上为非烃源岩,风化壳内的溶蚀孔隙与洞缝为储层并与上覆的碎屑岩盖层,构成了良好的生储盖组合。指出对该区块火山岩风化壳的识别方法对下一步在三塘湖盆地寻找火山岩风化壳储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三塘湖盆地上石炭统火山岩风化壳油气藏成藏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塘湖盆地石炭系火山岩风化壳储层是吐哈油田近年来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根据该区钻测井、分析化验资料揭示的火山岩风化壳剖面以及其岩石学特征、物性特点,在纵向上划分为风化粘土层(沉积盖层)及致密火山岩盖层、强风化碎石层(风化壳上带)、弱风化块石层(风化壳下带)及未风化岩石层(致密火山岩带)。有效的储集空间发育在强风化碎石层及弱风化块石层。根据火山岩储集层的孔隙成因及火山岩与烃源岩、盖层的匹配关系,将该区火山岩风化壳储层划分为两种模式:其一是下部为上石炭系哈尔加乌组内部炭质泥岩、泥岩作为烃源岩,上部卡拉岗组火山岩风化壳以淡水溶蚀孔隙与洞缝作为储层,上部的碎屑岩为盖层;构成了良好的生储盖组合;其二是哈尔加乌组内部存在的风化壳组合,风化壳中淡水溶孔和有机酸溶孔作为储层,上部致密火山岩为盖层。该模式的建立对下一步三塘湖盆地寻找火山岩风化壳储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针对三塘湖盆地石炭系和下二叠统的烃源岩的有机丰度、有机质类型、成熟度、分子地球化学差异分析,表明:哈尔加乌组和芦草沟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最高,卡拉岗组和巴塔玛依内山组烃源岩次之.卡拉岗组有机质类型以Ⅰ、Ⅱ1类为主,形成咸化-还原环境.处于低熟-成熟阶段;哈尔加乌组主要为Ⅱ1、Ⅱ2类,形成于淡水-弱还原环境.处于成熟阶段;下石炭统主要为Ⅱ2类,处于高成熟-过成熟阶段.  相似文献   

6.
新疆三塘湖盆地二叠系油源分析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三塘湖盆地主要分布有中、下侏罗统水须沟群,中、上三叠统小泉沟群和二叠系上藉藉槽群3套生油岩.目前已在中侏罗统西山密组砂砾岩及下二叠统卡拉岗组火山岩中发现了油气流或油气显示.本文介绍了三塘湖盆地主要生油岩和二叠系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根据原油和生油岩总体组成和分子地球化学组成特征进行油源对比,分析了二叠系原油的主要来源油源.   相似文献   

7.
川中-川南过渡带奥陶系顶面曾经遭受超过100 Ma的风化剥蚀,形成古风化壳储层的可能性很大.由于它埋藏深、探井少,且缺乏三维地震资料,给储层预测工作带来很大难度.通过地震构造解释,区域构造背景分析,研究了奥陶系可溶蚀地层及可溶蚀区域分布范围,以上奥陶统底面和下二叠统底面沿奥陶系剥蚀尖灭线拼合的等时面及下二叠统顶面为基准,采用印模法恢复出古地貌形态,划分了岩溶高地、岩溶斜坡和岩溶谷地,为下一步的储层预测工作提供出有利目标区域.  相似文献   

8.
以天然气、烃源岩及储层沥青的地球化学特征为主要依据,通过天然气-天然气、储层沥青-烃源岩、天然气-烃源岩3个方面对比,深入探讨四川盆地高石梯-磨溪地区下二叠统天然气来源。研究表明,四川盆地高石梯-磨溪地区下二叠统天然气主要来源于筇竹寺组泥岩。其5项证据分别为:下二叠统天然气乙烷碳同位素小于-30.5‰,甲、乙烷碳同位素倒转是由高演化程度烃源岩所致;多数下二叠统天然气与龙王庙组天然气特征最为相似;GS18,NC1井下二叠统天然气特征与寒武系相似,说明上下层气源一致;高石梯-磨溪地区下二叠统储层沥青地球化学特征与筇竹寺组泥岩最为相似;筇竹寺组泥岩主要为下二叠统供气,这一认识符合干酪根油气生成理论和同位素分馏规律。  相似文献   

9.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中拐凸起东斜坡风城组发育一套遭受风化剥蚀而残留的薄层火山岩地层,该地层内部出现“油水倒置”现象,由于成藏规律认识不清,制约了对该地层的进一步评价。针对该地层岩相、岩性单一,并发育风化壳的地质特征,综合运用岩心、薄片及典型电性识别等方法对风化壳结构进行了识别,识别并划分出土壤层+水解带、淋蚀带、崩解带、母岩4种风化壳结构,根据划分结构建立了风化壳结构组合模式,分析风化壳结构对储、盖组合的控制作用,剖析已发现的油藏。结合岩体发育特征,建立了斜坡薄层火山岩风化壳油藏成藏模式,得到中拐凸起东斜坡薄层火山岩油藏主要发育于构造中低部、风化体结构完整的岩体,有利成藏区环凹陷呈条带状分布的结论。运用该结论指导油藏勘探评价并取得突破,证实了该类地层油气分布规律。研究结果对类似地层的油藏评价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南盘江盆地秧坝凹陷自海西晚期以来曾遭受多次抬升剥蚀和改造,凹陷内上三叠统及以上地层缺失,上二叠统一下三叠统亦大部残缺。为此,依据秧l井镜质体反射率和测温资料,应用Hood法与古地温换算公式对该井的剥蚀厚度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表明,该井印支晓-燕山期(T3末-KI)剥蚀厚度为3745.9m,剥蚀层位主要为上三叠统,海西晚期(P3末)剥蚀厚度为364.8m,剥蚀层位主要为上二叠统长兴组和吴家坪组。同时,结合该井烃源岩成熟度资料,将上述二期抬升剥蚀对油气成藏的影响进行分析,认为海西晚期泥盆系烃源岩刚进入生油期,该期抬升剥蚀对油气成藏影响不大;印支晚-燕山期全部烃源岩进入高—过成熟阶段,由于该期抬升剥蚀厚度大、时间长、对油气藏的破坏较大。  相似文献   

11.
基于实钻资料与地质综合研究,系统分析了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石炭系顶部风化壳结构地质特征及其发育主控因素,总结了风化壳结构发育模式与控藏作用。研究认为,车排子地区石炭系顶部风化壳垂向上具层状结构,自上而下依次为风化粘土层、水解层、淋滤层。风化壳结构形成主要受控于原岩岩性、间断时间和古地形三大因素。风化粘土层和水解层起着封盖、遮挡作用,分布较广的淋滤层具有较好的储集性能,利于油气横向输导。在有水解层或风化粘土层条件下,形成“毯砂”“壳”双输导模式;反之,则油气上窜或下灌,形成单一输导体。在其控制下,该区石炭系顶部风化壳发育壳内、毯砂前缘和复合岩性3种油气藏分布类型。  相似文献   

12.
《天然气地球科学》2009,20(2):182-191
中国海相油气勘探近年来进展很快,并不断在深部发现优质碳酸盐岩储层。其中风化壳型储层作为深部重要的碳酸盐岩储集体类型而倍受重视,特别是在塔里木盆地塔北地区,风化壳型油气藏蕴藏了丰富的油气资源,近期引起了大家的高度关注。塔北英买力—牙哈地区寒武系—奥陶系风化壳型储层的储集空间以溶蚀孔洞缝为主,储层物性好,厚度大,分布范围广。研究发现该区储层的形成受早期沉积相带、风化淋滤、构造运动产生的断裂及相伴生的溶蚀作用等因素的制约。风化壳岩溶作用和构造破裂作用极大的改善了储集空间的性能,使英买力—牙哈地区在埋深6 000 m左右,依然保存了高孔渗性的风化壳型岩溶储层。岩溶作用受多种因素控制,如古地貌、构造沉降与抬升、风化淋滤时间、古气候等,从而在碳酸盐岩风化壳面下部形成大量的溶蚀孔、洞、缝,其主要集中分布在风化壳面下150 m,部分地区可达200 m。  相似文献   

13.
东坪地区是柴达木盆地阿尔金山山前的一个斜坡区,远离生烃中心,但在其基岩中发现了东坪1井区和东坪3井区2个气藏,东坪地区基岩气藏的形成与基岩风化壳有密切关系。基于矿物蚀变特征、风化产物特征和溶蚀孔缝发育特征研究,把东坪地区基岩风化壳结构划分为完全风化层、半风化层和未风化层,半风化层进一步分为风化溶蚀带和风化崩解带,两者的溶蚀作用和矿物蚀变程度不同,风化溶蚀带发育溶蚀孔洞和强溶蚀加宽网状裂缝,而风化崩解带发育弱溶蚀的低角度风化节理缝和高角度构造缝。统计东坪地区平均单井基岩风化壳厚度超过200 m,远大于昆北地区的基岩风化壳厚度,这与古近系沉积前东坪地区古地势较低有关。因花岗片麻岩比花岗岩更易风化,东坪1井区(花岗片麻岩分布区)风化壳厚度大于东坪3井区(花岗岩分布区)。另外,先存断裂和裂缝发育区风化壳厚度大。风化壳半风化层对油气从生烃凹陷长距离运移到研究区起到了重要的输导作用,同时也是基岩油气藏的重要储集层;研究区完全风化层因厚度较薄,不足以单独构成良好盖层,仅对油气的分布起到隔夹层作用。  相似文献   

14.
阿尔金山山前带东段基岩风化壳储集层以岩浆岩风化壳和变质岩风化壳为主,为了解2种风化壳储集层的差异,通过岩心观察描述,借助常规测井曲线和地层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图像识别基岩风化壳结构,对典型井风化壳结构进行划分,绘制连井剖面;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元素能谱测井、常规测井、常量元素测试、氦孔隙度-空气渗透率测试数据等总结2种风化壳储集层在矿物成分、地球化学响应、常规测井、储集空间特征方面的差异,建立岩浆岩和变质岩风化壳储集层发育模式。结果表明,基岩风化壳按风化程度由上至下划分为土壤层、完全风化层、半风化层和未风化层4层结构,为了便于研究又将半风化层细分为半风化层溶蚀带和半风化层崩解带。岩浆岩矿物纵向分布形式差异不大;变质岩由浅到深暗色矿物和黏土矿物含量整体减少。通过SiO2/Al2O3可知,研究区基岩多处于半风化状态,花岗岩SiO2/Al2O3为5.13~6.50,较稳定;变质岩SiO2/Al2O3为3.01~6.53,变化较大。岩浆岩半风化层溶蚀带储集空间类型为裂缝-孔洞型,半风化层崩解带储集空间类型为裂缝型;变质岩半风化层溶蚀带储集空间类型为孔洞型,半风化层崩解带储集空间为孔洞-裂缝型。变质岩半风化层溶蚀带孔隙度为0.413%~8.509%,岩浆岩半风化层溶蚀带孔隙度为0.926%~7.152%;变质岩半风化层崩解带孔隙度为1.367%~5.211%,岩浆岩半风化层崩解带孔隙度为1.429%~8.572%.岩浆岩和变质岩半风化层崩解带孔隙度和渗透率之间的相关性较半风化层溶蚀带好。变质岩半风化层溶蚀带是变质岩风化壳储集层最重要的储集层,是稳产的主要因素,其次是半风化层崩解带;岩浆岩半风化层崩解带是岩浆岩风化壳储集层最重要的储集层,其次是半风化层溶蚀带。变质岩风化壳储集层的储集性能优于岩浆岩岩风化壳储集层。  相似文献   

15.
随着国内外花岗岩油气藏的不断发现,花岗岩风化壳储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前人已对花岗岩风化壳的地质特征及储层特征做了许多基础研究工作,但针对花岗岩风化壳形成和演化过程的研究比较薄弱,对花岗岩风化壳改造-保存作用的研究也比较少。针对花岗岩风化壳储层的形成机理和分布规律等难题,通过开展花岗岩风化壳储层的井孔岩心观察、岩石薄片分析、野外露头踏勘、测井曲线特征分析及地震反射特征综合解释等工作,系统探索了花岗岩风化壳储层形成、改造和保存的动力学机制,并取得以下主要认识:(1)提出了花岗岩风化壳的"双层结构"动态成因模式,认为风化壳储层是由顶部残积层或溶蚀层与底部崩解层2个层段构成,溶蚀层和残积层作为同一层段,实为崩解层顶面在不同演化阶段的产物。在风化壳演化早期,崩解层开始发育为溶蚀层,出现溶蚀层-崩解层"双层结构";在风化壳演化中期,溶蚀层演变为残积层,形成残积层-崩解层"双层结构";在风化壳演化晚期,仅保留崩解层。(2)指出花岗岩风化壳储层在形成的同时,经历了构造掀斜、断裂破坏、水流冲蚀等改造作用,并认为后期地层覆盖的保存作用对花岗岩风化壳至关重要,后期地层覆盖越早,对花岗岩风化壳储层的保存越...  相似文献   

16.
在大量岩心描述的基础上,结合室内岩石薄片鉴定、铸体薄片孔隙特征分析、显微照相及扫描电镜观察,对马朗凹陷上石炭统卡拉岗组火山岩储集层的岩石学特征及成岩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卡拉岗组火山岩岩石类型主要由玄武岩、安山岩和火山角砾岩组成;挥发分逸散作用、溶解作用、风化淋滤作用使储集层物性变好;充填作用使储集层物性变差;交代作用具有双重性,并且交代层位和矿物迁移后充填层位具有垂直分带的规律性,交代层位储集层物性变好。  相似文献   

17.
风化壳型火山岩是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南斜坡二叠系风城组重要的储层类型之一,但目前对其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的研究程度较低。针对这一问题,根据岩心、钻井与录井资料、常规测井、地层微电阻率成像测井(FMI)和多种分析化验数据,对储层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研究区火山岩类型主要为玄武岩和安山岩,储集空间包括风化溶蚀孔洞、原生半充填气孔、裂缝以及少量的基质溶孔、晶间溶孔、基质收缩孔等。储层非均质性强,物性差别较大,孔隙度为0.29%~16%。储层受到早期火山作用和后期风化作用的共同控制。早期火山作用决定了气孔的发育程度,气孔主要集中在各期火山岩的上部,大多被充填-半充填形成杏仁构造和半充填气孔。后期风化作用形成了火山岩风化壳,可划分为土壤带、淋滤带、崩解带和母岩带4层结构,处于淋滤带的气孔段极易形成溶蚀孔洞,其储层物性最好,崩解带主要发育裂缝型储层。凹陷中心烃源岩生成的油气沿大型走滑断裂-小型伴生断裂-火山岩风化壳的路径高效运移,在鼻凸构造圈闭部位聚集成藏,因此处于斜坡中部鼻凸构造上的淋滤带、崩解带气孔段成藏条件最为有利,是今后勘探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18.
塔河油田潜山录井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潜山,地层复杂,非均质性强,风化面上下存在两套地层压力系统,上古生界和中生界为相对高压系统,下部奥陶系为相对低压系统,致使钻井过程中风化壳卡取困难,井漏、井涌等工程事故频发。针对潜山录井工作中风化壳地层的卡取、工程预报与油气层评价3个关键环节,从地层对比、过渡带识别和现场措施制订等方面总结了卡取风化壳的经验,介绍了井涌、井漏等工程事故的预报方法,将潜山在纵向上分为地表岩溶带、渗流岩溶带和潜流岩溶带,按带归纳出岩性、电性特征,并进一步形成了塔河油田潜山油气层评价的专家系统,实践证实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剥蚀脊与沟槽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位于稳定克拉通中央古隆起东部,是与奥陶系海相碳酸盐岩有关的风化壳型气田。由于古岩溶作用明显,风化壳顶面具有显著的岩溶地貌特征,形成了独特的沟台并存格局。前人对这一地区地貌研究中,在气田东部和西部划分出多条树枝状沟槽,并认为它们成因相同。通过最新资料研究,认为二者特征差异明显:西部为剥蚀脊,是古中央隆起带向古海盆由面状剥蚀到脊状延伸部分,其奥陶系上部地层缺失是风力作用和化学溶蚀、淋滤作用造成的;东部为沟槽,奥陶系上部地层因线状流水侵蚀和溶蚀作用缺失。图2表1参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