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鸟粪石沉淀法污泥中磷回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磷是一种不可再生而又面临枯竭的重要资源。概述鸟粪石沉淀回收污泥中磷的基本原理,污泥中磷的释放方法,综述液相中磷以鸟粪石沉淀法回收的影响因素。指出目前工艺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磷矿数量的减少与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对磷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出了迫切要求.污水中的磷可以以鸟粪石的形式得到回收.笔者对鸟粪石的性质、形成机理、主要影响因素及鸟粪石沉淀法在污水磷回收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对存在的问题作了简要分析,并探讨了该技术在今后的研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小谷 《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07,(1):26
日本三菱电机开发出能够从污水处理场产生的污泥中高效回收甲烷和磷的新技术。
此项技术的关键是三菱电机自主开发的“Ozone-Alkali处理技术”。据介绍,使用以前的处理法,即厌氧消化处理的前半阶段,如采用此项新技术进行处理,能更好地促进污泥的溶解和改性.甲烷气的产生量增大。污泥残存量降低; 相似文献
4.
磷危机出现令地球人不安,因为没了磷便意味着人类食物即刻断档.为此,目前以欧盟为先导的国家率先开发许多从污水/污泥、动物粪尿中回收磷的技术并用于工程实践.这些磷回收工艺着手于污水、污泥处理过程中的富磷液相环节,主要集中于生物除磷工艺的厌氧区污泥上清液和消化污泥分离液.同时,动物粪尿及养殖废水亦是富磷之地,可采用类似污水/污泥磷回收方法予以回收.详细介绍各磷回收工艺特点及磷回收效果,同时,对欧盟有关磷回收的最新政策——《欧盟肥料管理提案》也予以阐述. 相似文献
5.
pH值对污水处理厂磷回收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磷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因素,也是所有生命形式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全球的磷矿资源预计在未来的100年内将被开采完,磷回收是磷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根据在某污水处理厂进行的实验,分析了pH值对磷回收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以污泥比阻、有机质含量与含水率降低率为指标,通过改变累托石、过氧化钙投加量和搅拌时间来研究累托石协同过氧化钙对污泥脱水效果的影响,并利用Minitab软件对污泥脱水条件进行优化,寻找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随着累托石、过氧化钙投加量和搅拌时间的增加,调理后的污泥比阻和含水率都有所降低,当累托石投加量为50 mg/g DS、搅拌时间为5 min,过氧化钙投加量为50 mg/g DS、搅拌时间为75 min时,泥饼的最终含水率可降至66%。 相似文献
7.
城市污水处理厂每天产生大量的污泥,为了减少最终处置的污泥体积,污泥脱水是重要的处理环节。通过对不同性质的污泥进行性质分析,并选用几种高分子混凝剂对污泥进行调理试验,通过比较试验测得的污泥比阻抗值和观察试验中的矾花生成现象,以及对比滤液中的TP、COD浓度变化,确定最佳混凝剂及其投量,从而达到改善污泥脱水性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非点源污染是河流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来源之一,也是当前流域水质管理的重要难题,然而目前关于非点源磷负荷对水质的影响研究尚少.选取汉江中下游流域作为研究区,基于Landsat TM影像、DEM、土壤、水文、气象等环境监测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运用SCS模型和负荷输出经验方程,估算了研究区内非点源磷负荷,结合2007年点源排放的调查结果,在分析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的基础上,建立了汉江中下游的一维水质模型,并利用2007年研究区内16个水质断面监测数据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2007年汉江中下游平均非点源磷负荷量达5 381.30t,迁移进入河道后对水质污染的贡献率在60%左右,其中农业非点源和城市非点源影响尤其突出,已成为汉江中下游最主要的污染类型. 相似文献
9.
利用过氧乙酸(PAA)对污泥进行预处理,考察了预处理对污泥厌氧消化的影响。以未处理污泥作为对比,研究了经过氧乙酸预处理后,污泥性质及甲烷产气量等的变化。结果表明,过氧乙酸预处理的污泥在进行厌氧消化时,污泥在厌氧消化过程中平均日产气速率是52.78mL,比未经过预处理的提高了19.95%;预处理后污泥厌氧消化总产气量为1 478mL,比未经过预处理的多产气246mL。预处理污泥出现产气量峰值的时间比原泥提前2d。过氧乙酸预处理,促进了污泥的水解,厌氧消化过程中,预处理污泥的SCOD浓度高于原泥,最大值为818mg/L,比原泥中SCOD浓度的峰值大57.51%。 相似文献
10.
以羟基磷酸钙结晶方式回收废水中磷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结晶反应条件对结晶法回收磷的影响,以模拟含磷废水为研究对象,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影响结晶除磷的4种控制因素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含磷废水中几种常见离子对结晶除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控制因素对结晶除磷的影响大小依次为磷初始质量浓度,pH,Ca/P摩尔比,晶种投加量;Mg2+、Fe3+和Zn2+对结晶除磷的影响非常微弱;此外,碱度对结晶除磷起到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决调理污泥在测定过程中过滤速度过快导致的测定误差增加的问题,研究了比阻测定过程中过滤体积、过滤阻力以及调理之后污泥高速搅拌预处理操作与否对比阻测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过滤体积为100 mL、过滤阻力为1层滤纸时,比阻数据可靠性更高,与毛细吸水时间(CST)、粒径和滤液过滤时间(TTF)的相关性更好;同时,未经搅拌的调理污泥脱水指标数据波动很大,变化趋势与污泥调理的实际规律不相吻合,而高速搅拌后的调理污泥脱水指标数据波动较小,说明调理之后污泥的搅拌预处理操作能够提高测定结果的可靠性和精确性,泥性测定更能反映实际规律。 相似文献
12.
厢式压滤机内泥饼的含水率难以在线监测,因而厢式压滤机系统的自动停机控制一般根据经验来设定。以系统压滤出水速率作为在线监控的指标,在对现场数据监测的基础上,设计研发了厢式压滤机优化自动控制系统。实践表明,优化后的控制系统在保证泥饼干度的基础上,可实现系统的自动运行,并节省了15%以上的压缩空气量。研究结果对于厢式压滤脱水系统自动控制的设计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厌氧-好氧活性污泥法除磷机理及动力学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控制藻类生长的关键元素──磷为出发点,以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污水处理厂为依托工程,在国内首先利用厌氧-好氧活性污泥法仅除磷的工程实践中,证明该技术可行,造价经济。分重点对除磷机理和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对该工艺除磷的数学模型的建立进行了尝试。 相似文献
14.
通过改变人工合成污水的浓度、流量和污泥浓度 ,探讨有机污泥负荷对无回流间隙曝气系统 ( Non-Backflow Intermittent Aeration System,缩写为 NBIAS)脱氮除磷和有机物去除效果的影响。试验表明 ,在通过改变进水流量或浓度而引起污泥负荷变化的条件下 ,当进水 CODcr为 3 0 0~ 40 0 mg/ L,流量为 0 .5 L/ h,污泥浓度为 2 .0 g/ L(对应污泥负荷为 0 .3 g CODcr/ ( g MLSS· d) )左右时 ,系统去除有机物、氮、磷总体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污泥回流和前置区THR对氧化沟N、P去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优化设选择池和厌氧池(前置区)的微孔曝气氧化沟系统的运行效果,运用3水平、3因素正交试验研究了污泥回流比及其分配比例、前置区水力停留时间对系统N、P去除的影响,通过对TN和TP去除率的极差和方差分析得到:污泥回流比对脱N、除P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前置区停留时间和污泥质量分配比对脱N影响不大,而对除P有一定影响.选取系统的最佳运行工况为:回流比为100%~125%;污泥质量分配比为3:7;前置区停留时间为1.9 h.此时出水中,ρTN<15 mg/L,ρTP<2.5 mg/L,TN可以稳定达标排放,但除P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16.
亚硝化-反硝化除磷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氮磷引起的环境问题已引起世界关注,低成本减少水体氮磷污染是生物处理工艺面临的挑战。亚硝化-反硝化除磷工艺具有节约碳源和能源、节省空间及占地、提高水处理设备利用率、减少污泥产量等优势,但关于聚磷菌( PAOs)的认知缺乏深入了解,且目前尚未见氨氮亚硝化-反亚硝酸除磷整体工艺的稳定运行报道。关于PAOs的分类,不同研究者有不同见解,而短程反硝化除磷机理的研究结果主要是利用厌氧释磷储能,能量用以供给缺氧条件下利用亚硝酸盐为电子受体进行反硝化过量吸磷。短程反硝化除磷的脱氮除磷效果会受到温度、pH、碳源种类及ρ( C)/ρ( P)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调节控制合理的反应条件有助于实现稳定高效的污废水处理效果。总结分析短程反硝化除磷的相关研究报道,对指导污废水生物脱氮除磷并克服其存在的不利因素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