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阐述了青瓷的一般特征,并从历史的角度进一步分析了传统宜兴青瓷的地域特色,在此基础上对"宜兴窑艺"青瓷的本质作了表征,系统介绍了"宜兴窑艺"青瓷的研制过程。  相似文献   

2.
<正>10月19日下午,"宜兴小窑青瓷专业合作社"在丁蜀镇建新村小窑墩青瓷窑遗址揭牌成立。宜兴市陶瓷协会会长史俊棠、丁蜀镇党委委员黄锐、丁蜀镇文化站站长张小琴、丁蜀镇建新村党总支书记高东升、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邱玉林、李守才以及业内相关人员参加了成立活动,同时举办了青瓷作品展。建新村的西晋小窑墩青瓷窑遗址是宜兴青瓷的发源地,距今有1700多年历史,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3.
宜兴青瓷是陶都艺苑中"五朵金花"之一,历史悠久,传承有序。当代宜兴青瓷自上世纪60年代起步,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形成了造型丰富多变、釉色青中泛蓝、装饰美轮美奂的艺术特色。这其中尤以谈青窑艺为代表。谈青窑艺以传承、创新、再现当代宜兴青瓷辉煌、弘扬青瓷文化为己任,其创新作品"窑变包容"曾荣获全国陶瓷艺术创新设计评比金奖。  相似文献   

4.
瞿华娣作品     
<正>宜兴宜窑逸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宜兴宜窑逸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位于中国著名陶都宜兴,旨在传播当代主流陶瓷文化,传承与发扬传统陶瓷制作技艺,促进多门类全地域陶瓷文化交流。公司依托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在当地陶瓷行业"五朵金花"——紫砂、青瓷、均陶、美彩  相似文献   

5.
正青瓷,是因在坯体表面敷有一层透明或半透明的青色釉而得名,其呈色是由釉中所含氧化铁还原成氧化亚铁所致。具有脂玉般莹润而微微带透明质感的青色,是青瓷的显著特点。这种色与质的独特融合难能可贵,其明净、温润、淡雅之美,几近自然之美玉。这是青瓷的共性,不同产地的青瓷风格也有各自的特色,这种特色是不可复制的地方资源与特定的人文背景相结合的产物,是经过长期的艺术与生产实践逐步成熟的文化格调,宜兴青瓷也是如此。1"宜兴窑"青瓷的历史特色1.1."宜兴窑"青瓷的历史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青瓷在我国陶瓷史上渊源流长,在唐代形成了南青北白的格局,在宋代又形成了北青南白的格局,特别是在宋代,我国瓷器发展到鼎盛时期,六大名窑有五大窑是青瓷,民间烧青瓷的窑更是遍及祖国各地。到明清时期,由于高温化学颜料的出现,北方绝大部分青瓷停烧,而景德镇彩瓷可以说是一枝独秀,而宜兴的青瓷被称为宜均名扬全国,而后紫砂的兴起,又掩盖了宜均的风彩,真是风水轮流转,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现在,宜兴提出了发展宜兴青瓷的构思,本文仅从青瓷的质、色、型、工发表自己的肤浅看法。  相似文献   

7.
在宜兴的文化积淀中,陶瓷艺术自六朝以来,先后有以原始青瓷为特色的"宜兴窑"(南山窑),以月白、天青等彩釉为特色的"欧窑"和以紫砂器为特色的"蜀山窑"三种陶瓷体系的产生、发展。正是在这种民族的地域文化背景下,宜兴以手工成型为主的紫砂壶艺作为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工艺和由此产生的紫砂文化,融合了宜兴七千多年的陶瓷文化和几千年的茶文化累积的精髓,融合了周边地区  相似文献   

8.
张荣法(发)     
正从事陶瓷事业30余载,在陶瓷泥料、艺术釉料、造型与装饰设计、烧制等方面均有研究,并有独到见解。研究领域涉及紫砂、青瓷、均陶、彩陶、精陶等方面。并从历史的角度深入探讨宜兴陶艺"五朵金花"间的彼此联系,提出了"宜兴窑艺"概念,创作的作品讲究工艺的精致性与材质烧制效果的独特性。注重继承传统基础上的创新,坚持以文化为先导的陶瓷艺术设计理念,传承做好宜兴青瓷,创造更新中国青瓷,形成了鲜明的个人艺术风格,在陶瓷艺术界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9.
正宜兴是陶的故乡,瓷的故里,有着七千多年的制陶历史,素有"陶都"之美称,但大多数人都只知道宜兴的紫砂壶有名,而不知宜兴青瓷曾经的荣耀。宜兴的青瓷曾经创造了历史的辉煌,在中国青瓷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据史料记载,早在商周,宜兴地区就开始生产原始青瓷,两晋南北朝时期,青瓷烧制技术已经相当成熟。隋唐五代是宜兴青瓷的鼎盛时期,品种繁多、产量较大、工艺精湛。南宋以后,宜兴青瓷因受到多个方面的原因被  相似文献   

10.
<正>宜兴宜窑逸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宜兴宜窑逸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位于中国著名陶都宜兴,旨在传播当代主流陶瓷文化,传承与发扬传统陶瓷制作技艺,促进多门类全地域陶瓷文化交流。公司依托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在当地陶瓷行业"五朵金花"——紫砂、青瓷、均陶、美彩陶、精陶制作技艺中选取十位优秀代表人物作为公司原始法人与艺术骨干,以"科技、技艺、文化"为公司发展导向,努力打造陶艺产业发展新模式。  相似文献   

11.
正宜兴是中国青瓷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始于西周,盛于隋唐,曾为当地及周边地区经济文化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宋代以后,宜兴青瓷逐渐衰落。上世纪60年代,在省轻工厅的组织指挥下,宜兴青瓷成功复出,并形成"青中泛蓝,似冰如玉"的特色,被西方人士誉为"东方的蓝宝石,精美的碧玉器",当时与浙江龙泉并称为国内两大青瓷产区。但好景不长,90年代后期,因机制等因素导致国营青瓷厂陷入破产,宜兴青瓷再次夭折。  相似文献   

12.
正由江苏省非遗项目"宜兴青瓷制作技艺"无锡市代表性传承人詹杏娣创办的"宜兴青瓷非遗传承展示馆",4月27日在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宜兴湖氵父镇洑西村开馆。宜兴市陶协会长史俊棠、副会长鲍建生,宜兴市文广新局纪委书记吴春祥,宜兴陶瓷博物馆馆长周小东、洑西村党总支书记曹志华,来自北京、南京、无锡、宜兴等地的陶瓷界、文化界、收藏界及企业界的嘉宾出席了开馆仪式。该馆集中展示了近150件宜兴青瓷作品,涵盖了艺术品瓷、工艺品瓷、文房用瓷等多种品类。如詹杏娣从艺以来以宜兴青瓷最具特色的窑变釉艺术设计创作的"窑变涵露"、"窑变羊尊"、"窑变象  相似文献   

13.
宜兴有着几千年的制陶历史,青瓷作为宜兴陶瓷业"五朵金花"中的唯一瓷业,曾经散发出璀璨的光芒。翻开宜兴青瓷这部厚重的历史,从几经失传到恢复生产、不断研制到再创辉煌,艰难历程令人不胜唏嘘。本文沿着新中国成立后宜兴青瓷的历史脉络,阐述宜兴青瓷的研制过程及骄人成果,并着重剖析宜兴青瓷近阶段面临的困境,思考如何在新时期、新经济、新环境中将宜兴青瓷发扬光大,勇于创新再现风采。  相似文献   

14.
在宜兴的陶瓷艺术之中,有着"五朵金花"的称谓,青瓷便是其中的一朵金花。宜兴青瓷诞生于商周时期,在西晋时期得以兴盛,但是在唐五代之后,青瓷便在南宋时期衰弱了,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时,宜兴青瓷才得以再次发展起来,在宜兴陶都的大地上散发着耀眼的姿色,于是当代的青瓷艺人便在传统的基础之上不断地传承和创新,不断地将新时代的文化元素进行吸收和汲取,从而使得宜兴青瓷艺术的生命得以能够持续地延续和发展下去。本文便主要以宜兴青瓷"和谐平安瓶"为例,谈谈它的造型装饰特征以及艺术理念。  相似文献   

15.
宜兴青瓷,历史悠久,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远自商周,就有原始的青瓷生产,经春秋到南北朝已有大量的烧造.到了唐代,宜兴青瓷无论在数量上、造型、装饰、原料配方、和烧成技术上等都有明显的进步.宜兴涧?唐窑的发掘,证明它是我国至今保留烧制青瓷,最早最完整的青瓷窑.宜兴青瓷,前后经历大约一千七百多年的发展,到宋以后,由于种种原因,至使宜兴青瓷逐渐衰落,以至中断、失传.从发掘的古代宜兴青瓷雕塑中,以青狮(辟邪)、神兽罐等为代表,其它雕塑品种不多,大量的是日用器皿用具.解放后,在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下,经历二十多年的努力,宜兴青瓷得到了恢复,并有了新的发展.青瓷雕塑不断探索、创新,打开销路,争取出口以及进入美国市场,开创了另一个新局面.青瓷雕塑总的分两大类:一是独立的雕塑——陈设品;一是雕塑和使用相结合的——工艺品.  相似文献   

16.
正青瓷的定义:我国古代最主要的瓷器品种,以铁为着色剂的青釉瓷器的泛称。在坯体上施含有铁分的釉,在还原气氛中烧成,呈现青色。中国陶瓷器经历了从陶到釉陶到釉瓷的演化过程——原始青瓷(汉代),中国瓷业最早从自然矿物质中还原出色彩便是从氧化铁中还原出青色,其后数百年间古代的陶瓷匠人又逐渐创烧出其他釉色和瓷种,因此说:青瓷是瓷器之祖。宜兴考古发现,鼎蜀附近古遗址七处,其中汉窑三处,六朝窑三处,隋唐、五代窑九处,宋元窑二十处,明清窑六十多处。找到各种磨制石器以及许多陶器残片,大  相似文献   

17.
刘立  裴传妍 《江苏陶瓷》2014,(1):29-29,34
正有"东方蓝宝石,精美碧玉器"之称的宜兴青瓷,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市场经济调整的环境下,容颜消退,直至凋零,成为陶都人心中沉重的痛。直至2007年,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宜兴制瓷人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大胆吸收外来技术,使宜兴青瓷终于"梅开二度"。宜兴青瓷以其碧玉般的釉色、古朴典雅的造型、流畅优美的线条和雅俗共赏的器物而博得人们的喜爱。宜兴青瓷人在不断的实践中掌握了这一工艺的内在规律,在继承传统的基  相似文献   

18.
<正>宜兴宜窑逸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位于中国著名陶都宜兴,旨在传播当代主流陶瓷文化,传承与发扬传统陶瓷制作技艺,促进多门类全地域陶瓷文化交流。公司依托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在当地陶瓷行业"五朵金花"——紫砂、青瓷、均陶、美彩陶、精陶制作技艺中选取十位优秀代表人物作为公司原始法人与艺术骨干,以"科技、技艺、文化"为公司发展导向,努力打造陶艺产业发展新模式。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窑址调查为依据,对宜兴唐宋时期青瓷生产的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对各时期各窑址陶瓷器的规格、器型、胎釉、装饰、工艺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记述,同时对宜兴窑唐宋青瓷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衰亡等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苏叶飞 《江苏陶瓷》2013,(5):53-53,56
纵观宜兴紫砂数百年的发展史,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文环境,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不断地被熔炼、升华成独树一帜的壶艺文化并流传至今。在宜兴的文化积淀中,陶瓷艺术自六朝以来,先后有以火青瓷为特色的"宜兴窑",以月白、天青等彩釉为特色的"欧窑"和以紫砂器为特色的"蜀山窑"三种陶瓷体系。正是在这种民族的地域文化背景下,宜兴以手工成型为主的紫砂壶艺,作为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工艺和由此产生的紫砂文化,融合了宜兴七千多年的陶瓷文化和几千年的茶文化累积的精髓,融合了周边地区其它民间工艺的文化成果,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为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以及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