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艺术界有二种提倡,那就是“继承传统”与“开拓创新”。继承传统需要深人的学习与研究。学习传统是为了更好地掌握技艺,熟悉工艺流程等基本知识;研究传统不仅要品味可传承的精华,还要善于发现传统中的不足之处,这正是可改进之处,是开拓创新的突破点,这时就需要“脱离传统”了。“脱离传统”并不是否定传统,是为了摆脱传统的约束,放开手脚,大胆地“开拓创新”。我们制壶艺人很多都喜欢学习研究大亨壶和曼生壶,他们的作品是不是也会存在着可以突破之处呢,他们的优点是不是可以结合呢?  相似文献   

2.
李彦雄 《江苏陶瓷》2012,45(1):48-49
紫砂壶深受人们喜爱的原因在于它蕴含着我们欣赏甚至钦佩的品质:“温润如君子,豪迈如丈夫,风流如词客,朴讷如仁人,飘逸如仙子,廉洁如高士”,符合很多中国文人的审美情趣。自紫砂壶诞生以来。其以优异的材质和独特的功能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饮茶珍器,也成为文人、士大夫的掌中新宠。  相似文献   

3.
关于研究“曼生壶”的文章在《江苏陶艺》上曾经刊登多篇。郭若愚、丁兴旺等几位老师都探讨过陈鸿寿其人其事,以及曼生壶铭文考证。文章读后受益颇深,同时也引人深思。细看每一件曼生壶的创作都极富内涵,这不仅仅是造型的创新,其中蕴含了文学、书法、篆刻与造型等多种艺术形式。而将这诸多的艺术形式能完美地体现在紫砂壶这种传统手工工艺上也并非偶成,是陈鸿寿以其深厚的艺术修养和广博的文学修养,并集思广益,才开创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文人壶”  相似文献   

4.
吴定国 《江苏陶瓷》2021,54(5):87-88
紫砂艺术在陶瓷艺术之林独树一帜,而"曼生壶"则代表了紫砂艺术的高度."曼生壶"有高度、有自然、有生活,所以说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认可、追捧、喜爱,"曼生壶"在工艺美术的范畴里是一个艺术量级的存在.  相似文献   

5.
陈茆生 《江苏陶瓷》2002,35(2):41-42
0 前言 陈曼生,名鸿寿,字子恭,又号老曼、曼寿、曼云,还有夹谷亭长、胥溪渔隐、种榆仙客、种榆道人等别称。清乾隆33年(公元1768年)生,道光二年(公元1822年)卒。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善古文诗辞,通书画金石。书法酷嗜摩崖碑版,画尤以花卉、兰竹为擅……  相似文献   

6.
龚洁 《江苏陶瓷》2012,45(2):69-69
在宜兴邻市溧阳的凤凰公园内,有一石制的唐代井栏,它是全国唯一的保存完好的唐代石刻井栏,上面的石刻文字仍清晰可辨,留传至今,实属不易。在清代嘉庆年间,这一石刻井栏与宜兴紫砂结缘。缘由是西泠八家之一的陈曼生自嘉庆16—21年(1811—1816年)在溧阳当县宰。陈曼生名鸿寿,字  相似文献   

7.
曼生壶造型新颖独特,制作技艺精湛,配有精美的书画装饰,创造了独特而又成熟的紫砂壶艺术风格,一面世就受到了欢迎,对后世的影响极大。  相似文献   

8.
紫砂陶刻的壶型选择、陶刻内容的选择、技艺手法的选择等,都是要根据自身陶刻创作的风格特点进行选择与创作的。紫砂陶刻选择紫砂器物为载体,根据书法、绘画、篆刻等内容进行合理的布局而完成的再次创作的过程,这个过程是要抒发陶刻者内心的文人情怀与紫砂器物制作者内心创作的诉求,同时共同参与创作设计出切合作品器型题材、陶刻题材、诗书画印内容的综合作品,切合主题、切合诗词、切合壶型的陶刻装饰。  相似文献   

9.
本由于文人的参与,呈现一派气象万千的景象,成为工艺史上的黄金时代。其代表人物就是陈曼生。受其影响,紫砂壶风格大变,式样大多是简单的几何造型,更方便在壶面表现书画艺术。  相似文献   

10.
李颖 《江苏陶瓷》2022,(5):86-88
由于饮茶文化的改变,一些文人雅士都爱好用紫砂壶饮茶,品茗的同时也为了雅兴,将书画、诗文、篆刻施于紫砂壶上,诗书画印合璧,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而曼生壶是文人参与紫砂壶创作、由文人与制壶艺人珠联璧合成功创作的一代典范。曼生壶的造型简洁明快、题铭意蕴隽永、书法篆刻天然真趣,并且在壶体上的布局章法别出机杼,曼生壶的设计风格延续至今,最重要的就是这些特点都是当代紫砂艺人们产生共鸣的地方。本文通过对“瓦当壶”的来源、造型工艺等来了解曼生壶对紫砂壶设计风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对清代陈曼生对紫砂壶的造型设计方面所作的贡献进行了分析,结合笔者从事紫砂壶造型设计的经验,阐述了曼生造型对紫砂壶造型设计方面的影响,提出了"多路思考"这样一种创新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2.
周行其 《佛山陶瓷》2012,(11):47-48
紫砂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用以沏茶和饮茶的一种实用器具。紫砂壶的原产地在江苏宜兴,故又名宜兴紫砂壶。  相似文献   

13.
在宜兴紫砂陶历史上,曾有过六位对整个紫砂陶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人物:分别是明正德时期(1489 ̄1558年)的供春;万历时期(1573 ̄1660年)的时大彬;康熙时期(1643 ̄1713年)的陈鸣远;、嘉庆、道光时期(1788 ̄1822年)的陈曼生;道光、咸丰时期(1796 ̄1850年)的邵大亨;民国、现代时期(1715 ̄1996年)的顾景舟。众所周知,供春的自然演绎,大彬的成型艺术,鸣远的田园风味,曼生的以文入壶,大亨的制壶大家,景舟的壶艺泰斗。当然和供春、时大彬、陈鸣远、邵大亨、顾景舟最根本的不同是,陈曼生不是一个制陶名家,而是一个热衷于玩壶的文人,普通的政客,这是十…  相似文献   

14.
在宜兴紫砂陶历史上,曾有过六位对整个紫砂陶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人物:分别是明正德时期(1489~1558年)的供春;万历时期(1573~1660年)的时大彬;康熙时期(1643~1713年)的陈鸣远;、嘉庆、道光时期(1788~1822年)的陈曼生;道光、咸丰时期(1796~1850年)的邵大亨;民国、现代时期(1715~1996年)的顾景舟.  相似文献   

15.
说壶     
正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茶是一种以物质形式为载体的文化,然而茶最初的文化属性只是一种供食用的饮品,直至魏晋,茶文化与陶文化的相互作用与渗透便形成了有形质壶的文化。唐代"煎茶法"与宋代"点茶法"的盛行以及饮茶逐渐成为上流社会"品质追求"的生活方式时,紫砂壶便成为了饮茶器中的主角。太湖流域的吴越之地不仅蕴藏着起伏山峦、纵横沈溪,更有着丰富五彩的紫砂矿石,宜兴紫  相似文献   

16.
"曼生壶"是紫砂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不拘泥于技巧,跳出乾隆后期流行的繁缛,过渡追求技巧、追求精致的风格,成为表达真情实感的一种载体。"曼生壶"以其新颖的独特造型,精湛的制作技艺,名震于世,受到世人欢迎。"曼生壶"与紫砂渊源陈鸿寿,字子恭,号曼生,浙江钱塘人。是一位饱学诗书画,精通金石书法的才子,"西泠八家"之一。嘉庆十六年,在毗邻宜兴的溧阳当县令,他虽坐在县太爷的交椅上,但  相似文献   

17.
紫砂壶的造型艺术和装饰工艺踏进了历史发展的空前繁荣时期。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方针指导下,古老的紫砂工艺呈现满园春色、万紫千红的景象。  相似文献   

18.
紫砂紫砂起源于宋朝,成熟于明清两朝,到了明朝中期,古代制壶艺人慢慢地将书法、篆刻、诗词融入到紫砂壶艺中,形成了当时个性鲜明的紫砂壶艺。紫砂壶是中国传统制陶艺术的代表作之一,每一位制壶艺人不仅将自己精湛的手艺体现在作品上,还将自己对于传统文化的感悟融入其中。"曼生式提梁壶"是对于传统壶器的创新和延伸,让大众都可以感受到紫砂艺术文化的浓浓韵味。  相似文献   

19.
说陶赏壶     
正~~  相似文献   

20.
说陶赏壶     
冯群星,字惟吾,1971年生,紫砂之源--古阳羡黄龙山人,出道二十余载,几多艰辛而知甘苦。1990年后习陶,喜古法成型,追朴、拙之气,求传统之韵,好原创,善全手工且手法独到,享受随心所欲、快乐制陶之境,其风格凸显,自成一派。创制之余好探索,首创高温颜色釉窑变结合紫砂装饰法,令同行瞩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