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智慧建造在施工阶段的应用为绿色施工技术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以及技术支持,尤其是BIM技术在建筑业中的应用,为绿色建造技术的发展增添了动力。本文基于施工阶段的实践,总结了智慧建造技术在绿色施工中的创新性应用。从节能、节材、环保等方面对施工阶段不同施工过程的主要应用点进行分析、评价,以及在绿色施工过程中的应用情况,定量化的进行经济效益评价。通过建立评价模型体系,辅助项目策划以及决策,推广应用成熟的施工经验,促进智慧建造绿色施工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普及,智慧技术影响着城市发展的各个方面.作为智慧城市重要组成部分,智慧技术与绿色理念相结合的智慧绿色校园,成为研究与实践的前沿.运用文献计量法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分析,梳理智慧绿色校园的基本概念与应用层面,分析智慧技术在整体策略制定、运营管理、空间规划设计方面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3.
BIM技术从工程项目初步设计到施工图设计、施工建造及运营维护,各个阶段的模型信息能够不断完善并无损传递,BIM与GIS的深度集成可使BIM模型中的信息在设计阶段、建造阶段以及运维阶段实现微观与宏观信息的整合和全面共享,大大提高了基于GIS技术的城市地下管网规划与管理、环境监测与评价、灾害预警与损失评估等应用和分析的智慧化程度。以高校校园地下管网为例,重点分析了BIM技术与GIS技术的集成应用。  相似文献   

4.
BIM技术就是在智慧建筑中用于建筑工程项目从策划、可行性研究、决策、设计、施工到项目竣工验收,以及项目的运营和后期维护等各个方面的信息集成到建筑信息模型中,有效地提高了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目前我国对于在智慧建筑中BIM技术的应用研究还处于发展阶段,本文将对BIM技术在智慧建筑中的应用进行浅要地论述。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正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与信息产业发展,各行各业逐步进入信息化时代,建筑行业也不例外.在建筑项目实施过程中,如何运用信息化技术提升项目管理水平,实现智慧管理、智慧运营,建设智慧城市;如何借助BIM提高企业技术能力,确保设计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都将成为建筑行业从业者们不断探索进取的重要目标.以施工阶段的BIM技术应用为...  相似文献   

6.
孙炳炫 《广东建材》2024,(3):146-149
为解决传统建筑业的环境污染和能源浪费问题,本文以某新源智慧建设运行总部及配套项目为研究对象,在研究率绿色施工理念下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的发展演变基础上,研究了实现绿色施工理念下建筑工程创新管理模式的举措,提出了绿色材料的应用、绿色工艺的研发和应用、绿色设计的策划和应用、绿色燃料的推广和利用4个方面的创新路径。研究成果可为绿色施工理念在现代建筑工程管理中的推广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建筑》2022,(14):F0003-F0003
院士推荐非常高兴看到“新型智慧城市研究与实践—BIM/CIM系列丛书”的策划与出版。本丛书由四册组成,包括:《新型智慧城市概论》《新型智慧城市资源与规划》《新型智慧城市设计与建造》《新型智慧城市运营与治理》。丛书每分册均以BIM、GIS、CIM、物联网、大数据、5G等现代信息化技术应用为主线,对智慧城市不同阶段的建设内容、实施路径以及国内外实际应用案例进行了系统总结和分析。本丛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覆盖面广,结构完整,内容翔实。对于国内外学者、研究及教学人员系统了解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内容及实际案例应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高校绿色校园建设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围绕高校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绿色高效运行的目标,以智慧运营和提升管理服务水平为核心,建设适合高校绿色建筑的智慧运营管理平台的思路,并结合江南大学案例提出实践途径参考。  相似文献   

9.
梳理了当前城市地下道路发展现状和趋势。地下道路规模化、类型多样化、功能复合化和网络化带来的问题和挑战,迫切需要发展智慧化技术。探讨智慧地下道路概念,提出从设计、施工到运营全过程智慧地下道路特征,重点针对地下道路运营阶段,从感知、决策和管控方面分析各层次的主要建设内容。最后从分步实施角度提出地下道路智慧化的建设内容和方向,旨在为未来城市地下道路智慧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在大力推广绿色建筑的同时却忽略了绿色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建筑信息模型(BIM)的应用核心是通过建筑模型软件在设计、施工过程中以三维、实时及动态的表现形式来提高生产效率,并在建筑生命周期中保持输入、输出和管理建筑数据的准确性。本文对绿色保障性住房必然性进行分析,并针对BIM技术在绿色保障性用房设计、施工及运营管理阶段应用问题进行分析,提倡推广基于BIM技术的绿色保障性用房建设。  相似文献   

11.
浙江大学紫金港西区的绿色校园设计从校园现状出发,从国内高校新校区的建设现状出发指导新校区的设计思路。除了采用常规的绿色建筑技术以外还主要应用了可再生能源热水系统、海绵城市技术、杂用水技术、绿色交通技术和绿色景观等绿色校园技术。校园全部按照绿色建筑设计,其中45%的建筑面积按照1星级建筑设计;50%的建筑面积项目按照2星级标准设计;学校食堂和部分高耗能建筑规划均为3星级绿色建筑。  相似文献   

12.
以北京城市副中心综合管廊工程为依托,探讨了BIM技术在综合管廊设计阶段、施工阶段的应用。通过BIM技术在综合管廊设计、施工全过程的应用,得出以下结论:BIM技术可实现综合管廊管线、主体结构的同步设计;BIM技术可实现施工阶段效益最大化;一套成熟的BIM实施体系有助于推动项目创效,有助于推动综合管廊的智能化建设、运营和管理。  相似文献   

13.
<正>本刊讯枣庄市建筑节能办以转变观念、主动提供服务为重点,主动为建设业主提供专项服务开展"绿色建筑与装配式建筑"业务宣讲活动。该办先后赴正信地产、水发置业等房地产开发单位,介绍和交流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和智慧住区相关政策、技术标准以及绿色建筑标识评审等,了解项目建设业主实际需求,同时使建设单位在项目策划阶段就明确绿色建筑等级和建筑节能标准,增强建设绿色建筑  相似文献   

14.
建设绿色智慧城市,已经成为世界多数国家城市建设的主导方向和核心策略.发达国家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历程大致可划分为四个阶段,即起步阶段、发展阶段、融合阶段和成熟阶段.西方发达国家由于城市化进程较早,经过长期的发展,绿色智慧城市建设已取得一定的成果,并在许多方面形成了有益的、可资借鉴的经验. 一、巴塞罗那:包容开放的绿色智慧城市 巴塞罗那市政府很早就将绿色智慧城市理念应用到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中.巴塞罗那的绿色智慧城市是一个包容开放的系统.巴塞罗那建设绿色智慧城市主要举措如下: (一)大力推广绿色发展法规、政策.  相似文献   

15.
我国高校校园已渐入稳定发展期,既有高校校园在绿色校园建设中的重要性愈发突出。以绿色可持续理念引导相关校园的改造建设,需要在绿色校园建设目标与校园实际问题中综合判断校园改造的提升要点与优先程度。通过梳理《绿色校园评价标准》与校园现实问题,整合与校园空间改造建设有关的问题性指标与目标性指标,建立既有校园绿色化改造指标框架并确定指标权重;以天津大学卫津路校区为样本,运用智慧校园运营工具辅助收集用户对各指标的满意度,并据此计算既有校园各方面的主观反馈情况;综合指标权重与主观反馈结果归纳此类校园改造中应优先考虑、实施的要点,并提出绿色化改造建议,为类似的校园改造建设工作提供参考与导向。  相似文献   

16.
以机场各业务板块应用场景为出发点,以机场整体智慧化的生产运营为建设目标,从需求分析、设计目标、系统架构、组网技术、项目实践等方面对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机场进行设计探讨,同时提出未来机场物联网建设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以上海轨道交通网络运营指挥调度大楼项目BIM应用为例,通过BIM技术进行精细化设计,提高设计的质量和品质;通过智慧建造管理平台的应用,实现精益化施工、集成化交付、智慧化管理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校园拥有大量的建筑存量,设施多样、人口稠密、能源与资源消耗量大,是社会组成的一部分,也是社会能耗的大户。为认真贯彻落实节能减排国家战略,积极探索我国绿色校园发展模式,有效推进我国绿色校园建设,住房城乡建设部批准编制国家标准《绿色校园评价标准》,以期为新建、既有的中小学校园、职业学校、高等学校校园的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管理提供系统规范的理论指导,为绿色校园评价标识在中国学校领域的评定和发展提供明确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业主营地作为抽水蓄能电站的主要办公和生活基地,随着“双碳”工作的开展,其建设模式在设计和策划上呈现出生态可持续和人文关怀化趋势。文章结合具体营地工程,通过适应性设计、地域性设计及绿色建筑设计,论述其在不同阶段应采取不同的措施:策划阶段,通过打造“抽蓄+”模式,利用数字技术,结合全域旅游、生态复绿、民生工程等,从供能、节能、管能角度打造综合智慧能源系统;设计阶段,着眼选址、地形、竖向及景观现状,因地制宜修复场地生态,打造可持续性的营地建筑,建设绿色生态型营地,以此推进“双碳”工作,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20.
我国中小学绿色校园近年来建设迅速,在校园建设投入使用的寿命周期内,运营评价相比于设计评价更为重要。针对我国中小学绿色校园运营的特点,构建中小学绿色校园生态运营评价体系,并利用AHP层次分析法确定相应的影响因素权重,为中小学绿色建筑后期管理运营提供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