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Planning》2019,(14):200-201
随着中国社会文化语境的变化,很多西方认知诗学被引入中国。近些年来,一些学者开始尝试以西方接受美学为参考,来审视中国古典诗学的接受问题。为了推动中国文学的建设与发展,应当对西方认知诗学与中国古典诗学的接受美学比较进行详细的研究。通过分析西方接受美学,探究西方认知诗学与中国古典诗学的接受阐释维度,并具体阐述西方认知诗学与中国古典诗学的接受美学的相同之处和相异之处,以供人们参考。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36)
"诗学象似性"一词最早由美国早期认知诗学代表人物玛格丽特·弗里曼提出。它主要关注文本的语言符号与所表达的情感之间的象似性关系,从而能够提供作者抒发情感的有效途径并为读者对作品的情感认知提供较为客观的依据。本文拟从环境象似性和角色象似性两个方面来对鲍勃·迪伦60年代诗歌所承载的情感进行深入的解读,进而发掘迪伦诗歌的美学特质与价值。  相似文献   

3.
东西方古典园林艺术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洪  倪亦南 《中国园林》2004,20(12):63-66
从美学、艺术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角度探讨东西方古典园林艺术.以法国古典园林为代表的西方古典园林多为几何式园林,讲究规整、对称,强调人工美;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代表的自然式园林,具有自然性、曲折多样性的艺术形态.  相似文献   

4.
正中西方艺术奇葩为何摇曳着独特的风姿?中西方诗学为何闪烁着殊异的色彩?这些追问使人们把目光投向了"审美体验"这一重要的美学范畴。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造就了中西方不同的审美体验方式。通过对中西方诗学的比较研究发现,"思"和"悟"都是中西方诗学中两个各具特色的重要概念,于审美体验更有画龙点睛之妙,我认为"悟"和"思"分别代表了中西方不同的审美体验方式。中西审美体验的不同源于对"美"的理解这一起点的不同。在审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5,(4):5-8
探讨王国维"意境说"的理论归属问题,无论是在德国古典美学理论中沿波讨源,还是向中国传统诗学语境作适度回归,都是不充分的,对于明治时期日本学者田冈岭云的文论应予以足够重视。田冈是将"境界"置于叔本华美学的语境中,赋予其中国传统诗学中未曾有过的全新内涵,进而对东亚传统审美经验及诗歌理论进行现代重构的先行者。其文艺批评随笔中有关康德、叔本华美学的阐释,特别是他将这些西方理论运用于日本俳句及中国文学研究的实践,给予王国维以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6.
基于欧氏几何与分形几何的不同透视观法的分析可以看出,几何形式与透视观法存在必然联系:西方古典园林因欧氏几何形构图制造了静止的空间而采用定点透视的观法;中国古典园林因分形几何构图制造了动态的空间而采用动点透视的观法。欧氏几何与定点透视的观法浑然一体,分形几何与动点透视的观法浑然一体,发展出两套截然不同的美学体系。认知论决定了方法论,中西方园林几何形式与观法的不同根源在于自然观的不同,西方是控制自然从而简化自然,中国是尊重自然从而模拟自然。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7,(19)
传统审美理想,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都是受时代影响的。中西方文化、思想、审美、社会背景等都不相同,中西方的传统审美理想也有所区别。该文从传统审美理想出发,比较分析中国古典美学和西方现代美学,从西方现代美学看西方的"意"和"真"以及西方艺术的现代性。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3,(21)
纵观中国传统诗学,"立言"是儒家诗学的主要特点,其立言托寓于经学文本传达后世,这大致可以看作是儒家所持的言意态度。本文通过分析儒家诗学"立言"的特色与功能,从而窥探出儒家诗学的审美精神。  相似文献   

9.
赵春喜  陈力 《南方建筑》2006,110(6):95-98
中西方古典艺术的美学神韵向来不同,这种差别在古典园林美学中也可见一斑。本文正是从这一视角出发,对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美和西方古典园林的情境美作了简单的释义。以求抛砖引玉,深得教诲。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3,(3)
以认知语言学的心理空间及概念整合理论为指导,从认知诗学的角度分析李商隐《夕阳楼》一诗中音形义的互动过程。考察诗性语言如何引发读者相关的身体经验,并启动概念整合的认知机制以构筑诗性空间,从而实现诗歌含义和文学意蕴的生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