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宜兴青瓷作为中国传统陶瓷的杰出代表之一,自古以来就以独特的釉色、造型和工艺技巧而闻名遐迩。然而,随着时代审美的变迁和科技的进步,如何在传承中创新、在继承中发展,保持传统与现代的平衡,成为了当下宜兴青瓷发展的重要议题。本文将从宜兴青瓷的历史传统、创新实践以及未来展望三个方面,探讨宜兴青瓷传统继承与当代创新的融合之道。  相似文献   

2.
宜兴有着几千年的制陶历史,青瓷作为宜兴陶瓷业"五朵金花"中的唯一瓷业,曾经散发出璀璨的光芒。翻开宜兴青瓷这部厚重的历史,从几经失传到恢复生产、不断研制到再创辉煌,艰难历程令人不胜唏嘘。本文沿着新中国成立后宜兴青瓷的历史脉络,阐述宜兴青瓷的研制过程及骄人成果,并着重剖析宜兴青瓷近阶段面临的困境,思考如何在新时期、新经济、新环境中将宜兴青瓷发扬光大,勇于创新再现风采。  相似文献   

3.
<正>该书从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独特视角,介绍了中国名窑青瓷、尤其是宜兴青瓷的历史发展过程;阐述了宜兴青瓷的技艺特征及审美与文化价值;详细介绍了宜兴青瓷用原辅材料、以及从坯釉料制备、成型、上釉、装饰到烧成的具体工艺;探讨了独特效果的内在机理;分析了青瓷常见缺陷的形成原因及解决方法。借助对青瓷还原烧成气  相似文献   

4.
在宜兴的陶瓷艺术之中,有着"五朵金花"的称谓,青瓷便是其中的一朵金花。宜兴青瓷诞生于商周时期,在西晋时期得以兴盛,但是在唐五代之后,青瓷便在南宋时期衰弱了,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时,宜兴青瓷才得以再次发展起来,在宜兴陶都的大地上散发着耀眼的姿色,于是当代的青瓷艺人便在传统的基础之上不断地传承和创新,不断地将新时代的文化元素进行吸收和汲取,从而使得宜兴青瓷艺术的生命得以能够持续地延续和发展下去。本文便主要以宜兴青瓷"和谐平安瓶"为例,谈谈它的造型装饰特征以及艺术理念。  相似文献   

5.
<正>该书从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独特视角,介绍了中国名窑青瓷、尤其是宜兴青瓷的历史发展过程,阐述了宜兴青瓷的技艺特征及审美与文化价值,详细介绍了宜兴青瓷用原辅材料、以及从坯釉料制备、成型、上釉、装饰到烧成的具体工艺,探讨了独特效果的内在机理,分析了青瓷常见缺陷的形成原因及解决方法。借助对青瓷还原烧成气氛的研究成果,也对盐烧、柴烧及铜、铁、钴等的氧化物着色釉在宜兴陶坯上的还原窑变反应效果进  相似文献   

6.
本文阐述了青瓷的一般特征,并从历史的角度进一步分析了传统宜兴青瓷的地域特色,在此基础上对"宜兴窑艺"青瓷的本质作了表征,系统介绍了"宜兴窑艺"青瓷的研制过程。  相似文献   

7.
王圆圆 《江苏陶瓷》2021,54(5):75-76
装饰艺术是当代宜兴青瓷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亦是其最直接的艺术表现形式和表达效果,它的表现风格呈现出多元化和多样性的特征,重视形式与人文的结合、传承与创新的互动,故而始终是青瓷人十分关注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8.
正青瓷以其瓷质细腻、线条明快流畅、造型端庄浑朴、色泽纯洁而著称于世。其"青如玉、明如镜、声如磬",堪称瓷中瑰宝。宜兴青瓷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宜兴地区从西周就开始生产原始青瓷;两晋时期,烧造技术已经相当纯熟;隋唐时更是工艺日精;而到了宋代,由于种种原因,青瓷生产逐渐衰落。上世纪60年代初,在政府的重视与支持下,宜兴当地开始着手进行青瓷的恢复工作,经数年努力,使之重现光辉。宜兴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宜兴青瓷的传统装饰方法及特点,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宜兴青瓷工艺传承与创新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10.
陶瓷美学研究古来有之,越窑青瓷是中国文化典型代表,作为现代软装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审美特性。本文基于美学为起点,将越窑青瓷艺术与当代软装设计有效结合,分别从越窑青瓷美学和当代软装两方面对越窑青瓷本土文化发展与审美理论、审美范畴与内涵、软装设计融合拓新的特征做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世界所公认的"陶瓷之国",其发展大体经历了青瓷—白瓷—彩瓷这三个重要阶段。早在商代时期就出现了原始青瓷,在先辈们的辛勤耕耘下,经过由低级向高级的长期发展过程,在东汉时期就烧制出胎质比较纯净、釉色较为青黄、厚薄较均匀的成熟青瓷,而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享有世界盛誉的现代青瓷。宜兴的青瓷有着悠久的历史,是陶都宜兴的"五  相似文献   

12.
宜兴青瓷是陶都艺苑中"五朵金花"之一,历史悠久,传承有序。当代宜兴青瓷自上世纪60年代起步,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形成了造型丰富多变、釉色青中泛蓝、装饰美轮美奂的艺术特色。这其中尤以谈青窑艺为代表。谈青窑艺以传承、创新、再现当代宜兴青瓷辉煌、弘扬青瓷文化为己任,其创新作品"窑变包容"曾荣获全国陶瓷艺术创新设计评比金奖。  相似文献   

13.
宜兴青瓷,历史悠久,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远自商周,就有原始的青瓷生产,经春秋到南北朝已有大量的烧造.到了唐代,宜兴青瓷无论在数量上、造型、装饰、原料配方、和烧成技术上等都有明显的进步.宜兴涧?唐窑的发掘,证明它是我国至今保留烧制青瓷,最早最完整的青瓷窑.宜兴青瓷,前后经历大约一千七百多年的发展,到宋以后,由于种种原因,至使宜兴青瓷逐渐衰落,以至中断、失传.从发掘的古代宜兴青瓷雕塑中,以青狮(辟邪)、神兽罐等为代表,其它雕塑品种不多,大量的是日用器皿用具.解放后,在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下,经历二十多年的努力,宜兴青瓷得到了恢复,并有了新的发展.青瓷雕塑不断探索、创新,打开销路,争取出口以及进入美国市场,开创了另一个新局面.青瓷雕塑总的分两大类:一是独立的雕塑——陈设品;一是雕塑和使用相结合的——工艺品.  相似文献   

14.
正青瓷在我国陶瓷史上渊源流长,在唐代形成了南青北白的格局,在宋代又形成了北青南白的格局,特别是在宋代,我国瓷器发展到鼎盛时期,六大名窑有五大窑是青瓷,民间烧青瓷的窑更是遍及祖国各地。到明清时期,由于高温化学颜料的出现,北方绝大部分青瓷停烧,而景德镇彩瓷可以说是一枝独秀,而宜兴的青瓷被称为宜均名扬全国,而后紫砂的兴起,又掩盖了宜均的风彩,真是风水轮流转,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现在,宜兴提出了发展宜兴青瓷的构思,本文仅从青瓷的质、色、型、工发表自己的肤浅看法。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南方青瓷窑系环境,对宜兴青瓷的发展脉络做进一步解析,解析内容囊括宜兴青瓷的起始、发展、成熟、没落以及复兴和展望几个方面来讨论宜兴青瓷的文化意义,以及反思近几年宜兴青瓷在发展中存在的弊端,试图重新认识宜兴青瓷在现代人生活中存在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宜兴是陶的故乡,瓷的故里,有着七千多年的制陶历史,素有"陶都"之美称,但大多数人都只知道宜兴的紫砂壶有名,而不知宜兴青瓷曾经的荣耀。宜兴的青瓷曾经创造了历史的辉煌,在中国青瓷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据史料记载,早在商周,宜兴地区就开始生产原始青瓷,两晋南北朝时期,青瓷烧制技术已经相当成熟。隋唐五代是宜兴青瓷的鼎盛时期,品种繁多、产量较大、工艺精湛。南宋以后,宜兴青瓷因受到多个方面的原因被  相似文献   

17.
陈乐林 《江苏陶瓷》2007,40(6):38-39
从印纹硬陶到晋代原始青瓷的出现,我国的陶瓷发展完成了由瓷质的转变过程。但是其真正称其为青瓷的,应当至唐代以后,从我们宜兴地域发掘的宋代前后较多的原始青瓷器中,大多用于当代日用瓷,也可称之为原始青瓷的系列品。其品种多样,制作手法一般采用拉坯、手捏、盘泥等成型手法,装饰  相似文献   

18.
正宜兴青瓷的发展历程包含丰富的历史信息,宜兴作为一个窑口,自商代前期出现原始青瓷始,青瓷生产一直占有较大的份额,也持续了较长的发展过程。有自己的发展脉络,有自己的资源、技术与文化传统及独创性的成就,有自己的历史记忆与文化内涵,宜兴青瓷拥有了一份厚重的传统积淀,也理所当然地成为了一种文化的载体。因此,宜兴青瓷不仅是物质的,而且更是文化的、精神的。  相似文献   

19.
李倩 《江苏陶瓷》2014,(4):39-39
均陶是陶都宜兴最早的陶瓷种类之一,它与精陶、紫砂、青瓷、美彩陶一起被称为宜兴陶瓷艺术的"五朵金花"。宜兴均陶以大气、古朴、美观著称于世,堆贴花是它的主要装饰手法,这在民间艺术的装饰手法中极具代表性和艺术特色。当代的均陶工艺作品从装饰形式、装饰内容、装饰技法这三个方面都有了突破与创新,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瞿华娣作品     
<正>宜兴宜窑逸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宜兴宜窑逸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位于中国著名陶都宜兴,旨在传播当代主流陶瓷文化,传承与发扬传统陶瓷制作技艺,促进多门类全地域陶瓷文化交流。公司依托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在当地陶瓷行业"五朵金花"——紫砂、青瓷、均陶、美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