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薄板坯连铸连轧流程生产的合金工具钢75Cr1为原料,进行了冷轧和球化退火试验,并对不同状态下试验钢的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和球化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热轧态75Cr1的组织主要为片状珠光体,冷轧变形量为20%、40%的试验钢球化退火后的组织主要为铁素体+颗粒状渗碳体,两者的球化比例分别约70%和90%。与热轧原料相比,直接冷轧20%、40%后,试验钢的硬度值分别提高了65 HV10和85 HV10,而伸长率分别降低了2.7%和3.7%。在相同的原料条件下,随着冷轧变形量的增加,试验钢的硬度值提高,伸长率降低。与球化退火前相比,冷轧变形量为20%、40%的试验钢球化退火后,试验钢的硬度值分别降低了36 HV10和132 HV10,伸长率分别提高了0.6%和5.7%。  相似文献   

2.
针对终端市场提出高碳精冲钢SK85球化率控制在90%以上的质量需求,开展了试验检测分析,找出了影响SK85球化效果的重要因素。结果表明:原始组织和球化退火工艺均是影响球化效果的重要因素,热轧采用低温卷取,退火前原始组织片层间距更短,组织更细小,球化倾向性更好;当球化温度在Ac1~Ac3之间,碳原子充分扩散,片状渗碳体溶解成粒状,球化效果最佳。通过分析获得了高碳精冲钢SK85合适的工艺参数,保证了工业生产线上试用所得球化率在90%以上,精冲性能良好,得到用户认可。  相似文献   

3.
在薄板坯连铸连轧产线生产薄规格SK95钢,并对不同厚度的热轧态钢板和经过软化退火、冷轧及球化退火后钢板的组织、力学性能、球化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热轧态钢板的组织以片层珠光体为主,与2.5 mm钢板相比,1.8 mm热轧态钢板的珠光体片层间距减小约100μm,脱碳层减小0.01 mm,且无网状碳化物,抗拉强度高约70 MPa,1.8 mm软化退火态钢板球化率增加20%,抗拉强度降低约40 MPa,伸长率从21%提高至23.5%;而冷轧后球化退火态钢板较软化退火态钢板抗拉强度降低约80 MPa,伸长率从23.5%提高至35%。  相似文献   

4.
《铸造技术》2016,(7):1459-1462
研究了超快速冷却、层流冷却两种热轧冷却方式以及冷轧变形量对汽车钢板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快速冷却和层流冷却下钢板经不同变形量冷轧和退火处理后均发生了再结晶,组织呈细小等轴状晶粒。随冷轧变形量增加,超快速冷却和层流冷却钢板屈服强度和塑性应变比逐渐增大,加工硬化指数逐渐减小。超快速冷却方式较合理。冷轧变形量应控制小于80%。热轧板超快速冷却终止温度应选择800℃,冷轧变形量在60%~70%之间,冷轧后退火温度选择750℃。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剧烈冷拉SWRH72B钢丝的组织演变及大变形量对珠光体钢丝球化退火的影响.结果表明,钢丝的抗拉强度和维氏硬度都随真应变的增大呈线性趋势提高;渗碳体片层随真应变的增大逐渐减薄.纵截面渗碳体片层最终趋向沿拉拔轴向排列,横截面珠光体片层发生了剧烈的弯曲和扭转.变形量较大时,渗碳体大量溶解.在不同温度对冷拉钢丝进行球化退火处理,发现随着真应变的增大,有效地降低了钢丝球化退火温度.缩短了球化退火时间.提高了球化均匀度.  相似文献   

6.
对比研究了双相区和亚温球化退火工艺对SCM435钢组织和力学性能影响。采用扫描电镜分析了微观组织和拉伸断口形貌,并利用图像分析软件定量分析了球化程度。结果表明,在双相区球化退火后,钢的组织含片状渗碳体,渗碳体颗粒呈聚集状态,断口形貌显示等轴状韧窝,大小均匀;亚温球化退火后,渗碳体颗粒尺寸细小且弥散分布,断口韧窝比两相区退火的大;片状渗碳体随亚温区保温温度和保温时间的增加逐渐溶断球化,但超过最佳临界值时渗碳体颗粒将按Ostwald规律熟化,碳化物颗粒球化率与硬度具有负相关关系。在亚温球化退火工艺下,最佳保温工艺为720℃保温5 h。  相似文献   

7.
采用SEM、TEM、XRD及拉伸实验等方法研究了原始组织为层片状珠光体的过共析钢重度冷轧及退火后的微观组织及性能指标。结果表明:在重度冷轧及退火工艺下制备出了晶粒尺度均在亚微米量级的超微细复相组织(铁素体+渗碳体),其中等轴铁素体晶粒直径为0.5~0.8μm,晶界上钉扎着平均粒径为0.2~0.4μm球化完全的渗碳体颗粒,而晶界内则出现少量粒径为30~50 nm的渗碳体颗粒;在同一实验条件下,增大变形量、增加退火温度以及保温时间的延长,都能导致渗碳体球化程度的增加;与此同时,复相组织的强度指标显著下降,但其塑性指标明显上升;拉伸断口形貌特征也由脆性断裂(冷轧变形)转变为韧性断裂(退火态)。  相似文献   

8.
黄咏苟 《轧钢》2002,19(1):55-56
介绍了涟源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试生产精冲用 2 5钢冷轧球化退火钢带的情况 ,着重分析了其球化退火工艺 ,以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通过不同的球化退火工艺获得了不同球化率及碳化物形貌的C35E钢,研究了球化率和碳化物形貌对其精冲质量的影响。C35E钢的最佳球化退火保温温度为720,适当的温度下延长保温时间有助于提高其球化率。球化率越高,碳化物呈细小均匀分布,精冲件的冲裁质量越好。对于球化完全但碳化物呈团块状或带状分布的材料,其冲裁面上依然会出现断裂带。  相似文献   

10.
锰和硅添加对重度冷轧及退火后珠光体钢显微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并结合图像分析方法研究了分别添加1wt%Mn和1wt%Si对Fe-0.8C共析珠光体钢重度冷轧及退火后显微组织以及渗碳体颗粒长大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Mn和Si的加入可明显抑制重度冷轧及退火过程中珠光体渗碳体颗粒的长大过程,并使其球化程度及尺寸分布均匀性增大;锰细化重度冷轧及退火后珠光体钢渗碳体颗粒的作用效果优于硅;三种试验用钢重度冷轧及退火后渗碳体颗粒长大动力学方程分别为:对于Fe-0.8C钢,d=186.4t^0.195;对于Fe-1Si-0.8C钢,d=90.5t^0.205;对于Fe-1Mn-0.8C钢,d=85.9t^0.166。  相似文献   

11.
低碳(含碳0.06%)和高碳(含碳0.50%)铝脱氧(AK)钢可由熔炼高纯度电解铁来制备。这些钢经热轧、冷轧,然后分批退火,以研究其显微组织和机械性能。发现渗碳体的石墨化发生在P、S含量非常低的钢中。在冷轧时,认为石墨析出在由渗碳体裂纹形成的空洞中。可以推测,在商品纯度的钢中,由于P和S偏聚到空洞表面,因而会阻碍退火期间石墨化。还发现,高碳钢经石墨化处理会变得象低碳钢一样塑软。  相似文献   

12.
研究冷轧和后续退火形变热处理对Ni_(50)Ti_(50)形状记忆合金超弹性行为的影响。采用铜坩埚真空感应熔炼法制备样品。将成分均匀的样品进行热轧后在900°C退火,然后再进行冷轧,冷轧后样品的厚度有不同程度的减少,最大可达70%。透射电镜检测结果显示严重的冷轧导致Ni_(50)Ti_(50)合金中形成了纳米晶和非晶的复合显微组织。400°C下退火1 h后,冷轧样品中的非晶发生晶化形成纳米晶组织。随着冷轧变形量的增加,在超弹性实验中Ni_(50)Ti_(50)合金的弹性应变增加,变形量为70%的冷轧-退火样品其弹性应变为12%。此外,随着变形量的增加,应力诱导马氏体相变的临界应力提高。值得注意的是,70%变形量的冷轧-退火样品的阻尼容量值为28 J/cm3,明显高于商业NiTi合金。  相似文献   

13.
杨才定  张涛 《热加工工艺》2015,(3):62-64,68
为了改善精冲用钢的性能,需对中碳以上的钢种进行球化退火处理。在球化退火之前对钢卷进行不同压缩比的塑性变形,研究塑性变形与球化退火后钢的组织和性能的关系。通过实验获得了精冲性能最佳的塑性变形量。  相似文献   

14.
在变形温度650℃和应变速率0.01 s~(-1)条件下,采用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研究了45钢温变形的马氏体组织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在温变形初期,微观组织保持着板条状形貌,渗碳体球化率较低;当变形量为60%时,再结晶晶粒基本等轴化,渗碳体球化率显著增大,但晶界处渗碳体粒子均匀性差;随着变形量增加,平均铁素体晶粒尺寸先减少后增大,渗碳体球化率基本不变;当变形量为70%时,平均铁素体晶粒尺寸达到最小,铁素体发生完全动态再结晶,获得一种微米级等轴铁素体晶粒和纳米级球化渗碳体粒子均匀分布的超细化组织。  相似文献   

15.
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上对原始组织为层片状珠光体的高碳钢进行温度为640~700℃、应变速率0-01~10s-1,最大真应变为1的温压缩变形.采用扫描电镜研究了该过程中渗碳体片层的组织演变情况,并用DEFORM-3D软件模拟了温变形过程中试样内部等效应变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温压缩变形过程中存在着形变不均匀性,使得试样心部和边缘组织形态有明显差异,随着应变速率的降低,边缘层片状珠光体组织球化为粒状珠光体;在变形过程中珠光体组织主要发生渗碳体片层的球化,随着应变量、应变速率以及变形温度的增加,渗碳体球化率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不同热轧变形量。冷轧变形量和不同退火温度对N6纯镍板材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板坯热轧74%左右变形量的半成品具有较好的强塑性匹配,可作为冷轧坯料;在冷轧、退火工序中,提高成品板材退火温度比增加冷轧变形量能够更有效地提高成品板材塑性。  相似文献   

17.
65Mn钢的等通道转角挤压变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65Mn钢的等通道转角挤压(ECAP)变形,C方式650C下ECAP变形中,65Mn钢中的渗碳体以周期性弯曲变形、周期性剪切变形、剪切断裂等形式协调ECAP的强烈塑性变形。ECAP使65Mn钢中的渗碳体可以表现出很强的塑性变形能力-观察到最大切变形达到1.9的等效真应变。由于渗碳体的强烈塑性变形,在其内部导入了大量的晶体缺陷甚至亚晶界,为后来渗碳体的加速溶解和球化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实验研究了汽车用冷轧超低碳烘烤硬化钢板的成分、热轧冷轧及退火工艺对钢组织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分析了冷轧后连续退火和罩式退火不同条件下钢中析出第2相粒子形态和钢板的织构变化。  相似文献   

19.
利用扫描电镜和电子万能拉伸实验机研究了0.4C-1.0Cr-0.2Mo钢冷轧后退火过程中的组织与性能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冷轧态试验钢中的渗碳体有少量呈球状,在后续的退火过程中球化比例增加,并随退火时间的增加逐渐发生粗化。当退火时间从15 min增加到240 min时,铁素体晶粒尺寸由0.670μm增加到0.803μm,屈服强度由1301 MPa下降至921 MPa,均匀延伸率在退火120 min时达到最大。从整体上看,当冷轧试验钢在600℃退火120 min时,强塑积值达到最高,为5688 MPa·%。  相似文献   

20.
以取向电工钢成分为基础,制备了含C或Mn和S的4种实验钢。观察了接近平衡析出状态实验钢经60%冷轧后在600~1000℃范围再结晶退火过程中微观组织演变,统计分析了再结晶体积分数随退火时间的变化规律,进而计算了各实验钢静态再结晶的激活能。观察了高含C实验钢退火初期再结晶晶粒优先出现的部位。结果表明900~1000℃范围内各实验钢铁素体的化学成分相似,因而其再结晶激活能基本一致。在600~800℃范围内铁素体内会有阻碍再结晶进程的三次渗碳体析出,从而使再结晶激活能明显提高。高C含量实验钢中还会有从奥氏体转变而来的粗大珠光体或渗碳体,轧制过程中其附近形成的变形区会促进600~800℃加热时该区域附近率先发生再结晶形核、降低再结晶激活能。固溶的Mn、S元素可微弱提高再结晶激活能,但高Mn、S含量会改变粗渗碳体从奥氏体析出时的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