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台湾少子化现象日趋严峻,通过对台湾小学校园闲置空间活化再利用的研究,说明校园闲置空间活化的重要性。实地调研了解台湾小学校园闲置空间类型及活化方式,鉴于此对台湾小学校园闲置空间活化设计进行了案例分析与探讨。最后,汲取台湾小学校园闲置空间活化设计为大陆乡村小学校园闲置空间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小学校园空间环境与环境设计预防犯罪理论进行基本解析,探究CPTED理论与校园空间营建的耦合性,并分析了其作用机制,以及整合小学校园空间优化要点——领域性、自然监视、出入口控制、环境印象四个方面,提出对小学校园空间进行优化的设计策略,为儿童拥有健康安全的成长环境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校园更新是学校发展的重要实践与载体。本文从建筑空间、空间结构、校园空间系统的概念出发,运用空间句法与空间绩效的分析与评价工具,试对校园空间使用现状进行分析与评价。依据"以使用者为中心"的原则,提出"结合情景分析的设计"的主张,以期为校园更新提供理论探索与结合实证设计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为了更好地了解廊空间的设计策略,论文围绕廊空间在校园空间中的应用进行研究,从校园空间动态整体规划策略、空间形态和空间组合策略等角度入手,借助图文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等对廊空间在校园空间改造更新中的设计策略进行了深入研究与分析,总结了廊空间设计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5.
李志远 《城市建筑》2014,(9):285-285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发展,小学校园环境的品质要求也在不断上升。其中,景观环境的更新设计对小学校园环境的优化会产生重要影响。本文试图对小学校园景观环境进行研究,提出更新手法,以供读者借鉴。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金山第一实验小学为例,结合现代校园设计理论,在设计策略上创造灵动的教学布置模式、人性化的交流平台、可持续的绿色空间,对校园空间进行梳理,体现校园空间的整体性、序列化和韵律感,展现新校区独树一帜的风格。  相似文献   

7.
王沐 《当代建筑》2021,(9):136-140
本文介绍了云南师范大学校区内的西南联合大学旧址保护更新和博物馆项目设计.在设计过程中,以复原梁思成先生设计的西南联合大学图书馆作为博物馆主体,以历史校区空间融合、恢复极具人文史学价值的组成要素,来进行校园更新和核心文物区保护.本项目是结合校园风貌的可持续更新发展的实例,既保护了校园风貌和文物保护核心区,又为校园更新了基础设施,为文物保护区更新了空间和展陈设施,同时也更为直观地融入历史之中.  相似文献   

8.
高磊 《江西建材》2023,(12):207-209
文中简述了“泛学习空间”的概念及其发展过程,以福清市城关小学第二校区设计为例,通过对不同尺度、不同层级“场”“台”“廊”空间的营造,总结了一套“泛学习空间”设计的实践手法,以期为未来小学校园空间设计及更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王丽梅  周超 《山西建筑》2014,(18):25-26
以同济大学校园主入口空间的更新设计为例,结合大学校园入口空间的环境设计现状,指出其在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更新设计的对策,为新校园入口空间建设及老校园入口空间改造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南京市南站滨河中学校园建筑规划设计中结合了当今城市的发展趋势、中学校园空间的发展模式。通过对校园整体规划及建筑的设计,对当今集约型中学校园规划设计进行了一次实践探索。文章就校园总体规划的整体性;功能组织的合理性;公共交往空间的多样性;交通流线的便捷性和校园形象设计的统一性这5个方面简要介绍滨河中学校园规划及建筑设计的主要构思和特点。为当下创造城市中学特色校园空间提供新的理念与方法。  相似文献   

11.
马盼盼 《居业》2021,(7):31-32
近年来我国二孩政策的全面开放和第三次"婴儿潮"的来袭,促进了我国人口数量的持续增长,从而也引起社会各界对儿童成长发展需求的密切关注.校园空间是儿童停留时间更长、活动频率更高的场所,本文从小学校园空间的通用化设计为出发点,论证其与小学校园空间的耦合关系,依据其公平性、友好性和安全性方面设计原则,并从划分功能空间,空间环境参与度,决策互动参与三个设计策略方面提出通用性设计研究,为小学校园空间提供更多的设计参考和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12.
黄聪 《建筑与文化》2016,(12):144-145
校园公共活力空间是学校公共活动开展的载体,其品质的高低、活力的大小,深刻影响着校园的学术氛围和校园文化。文章针对当今校园公共活力空间在表达方面所暴露的主要问题,结合国内外城市设计相关理论,对校园公共活力空间的主要特征因素进行简要阐述。笔者通过实地调研和分析,结合空间活力营造原则,对重庆大学B区校园的主要活力空间进行表达评析,并给出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13.
自1997年以来,以能力为导向成为新加坡基础教育的基本方针,政府的一系列教育改革催生了中小学设计理念的更新。本文在梳理新加坡教育体系和改革背景的基础上,对直接由新型教育实践引发的若干类型的校园空间更新进行分析,具体包括单班制改革下的校园容量扩充、"少教多学"引导的教学空间重构、信息和通信技术计划推动下的设计创新,其后在空间组合和空间设计两条脉络上,结合实例阐述新加坡中小学校的设计理念更新。  相似文献   

14.
<正>深圳前海港湾小学校园改造主要包含3部分内容:建筑设施及室外活动场地改造和更新、校园环境氛围的提升以及校园与社区共享。1)建筑设施及室外活动场地改造和更新设计方案首先改造扩大了室外活动场地,以缓解学生活动空间不足的问题。此外,原有校园建筑有非常完整的设计,但外廊设计未考虑南方夏季暴雨的影响。改造后外廊边缘增加挑檐,有效改善了日晒和走廊积水问题。  相似文献   

15.
从我国中小学教学方式转轨和城市建设用地紧张的现实背景出发,介绍了广州市花都区新华第五小学的项目背景以及校园现状,进而从建筑自身的空间组合和校园空间的场所营造两个方面,分析在校园更新中空间营造的设计难点,并提出整体性、集约性、多样性和人文性的空间营造策略,并具体介绍了在花都区新华第五小学的校园更新中运用的空间营造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6.
小学校园设计中往往伴随着诸多的场地条件限制,这为小学设计带来了很多困难,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下设计出布局合理、方便高效的校园空间,是小学校园设计中的一大难题。文章以南京市江宁区麒麟科创园第二小学为例,分析了该场地的设计难点。同时介绍了该小学设计方法,并针对小学校园设计中场地的合理规划与高效利用给出一般性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学校与社区的关系密不可分。在当今追名逐利、人情缺失的社会风气下,现代校园呼唤回归人情的社区环境,社区寻求与学区房价对等的资源福利。顺应当今开放社区的热度,回归人情的社区型校园将是未来校园发展的新思路。通过合理的共享功能布局和安全便捷的公共交通组织可实现学校与社区间的渗透,使社区成为学校的延伸,使学校成为社区的资源。辅以多层次交往空间的营造,社区型校园将承载整个社会人情化培养的希冀。该文研究与反思杭州奥体中心小学与幼儿园项目的初步设计实践过程,提取与归纳设计方案中社区型校园设计的出发点与设计特征,探索未来社区型人情化校园设计的实践方法与意义。  相似文献   

18.
高校博览建筑过渡空间设计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今高校文化建设背景环境下,高校博览建筑作为高校文化传播的窗口与展示教育中心逐渐受到关注。文章的关注点在于高校博览建筑这一校园精神性空间与周边城市、校园等物质性空间的过渡设计方略,以及高校博览建筑过渡空间自身的独特性、文化性、趣味性等。并通过对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博物(图书)馆的设计讨论,对高校博览建筑过渡空间的设计策略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和总结。  相似文献   

19.
当下我国大学校园的建设已由大规模新建转向校园现有空间环境的完善和更新,在这一过程中,以各种微小设施为媒介的空间微更新对校园功能的完善与空间品质的提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基于环境行为学理论,从校园中的典型空间微更新实例出发,对此类更新现象进行宏观到微观多种层面的解读,为当下的校园发展和规划设计提供一种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0.
校园是兼具使用功能与人文精神的生活场所,随着社会认知的进步及教学模式的现代化,需要大量建筑师参与到校园建筑更新的实践当中,整体设计观作为建筑设计指导思想,能够在校园更新实践中通过建筑、地景与规划三位一体的综合设计,建立起人与环境、新旧建筑、空间实体与文脉之间的关联性。本文以宁化城东中学规划设计项目为例,探讨整体设计观在校园建筑更新与空间整合中的运用,试图为当下类似的建筑实践提供具有参考意义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