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燕  马一太  李士广  贺登峰  曹育军 《暖通空调》2005,35(11):115-116,110
介绍了以天然气为能源的燃气热泵系统,以某示范工程为例,分析了其初投资和运行费用,并与电空调系统、电空调+锅炉系统、直燃机系统相比较,认为燃气热泵系统的一次能源利用率高,供暖性能好,调控容易,运行维护费用低,符合节能环保要求。  相似文献   

2.
以包头市北部新区居民用户的天然气供暖方案为例,对比分析了燃气壁挂炉供暖、燃气壁挂炉与太阳能联合供暖、模块式燃气锅炉楼栋供暖、燃气区域锅炉房供暖、燃气热泵空调供暖、燃气冷热电三联供、天然气红外线辐射供暖7种供暖方案的技术特点,对比较适合居民用户供暖的前4种方案进行了工程建设造价和运行费用对比分析。燃气壁挂炉供暖方案工程造价最低,运行费用较少,节能效果较好;燃气壁挂炉与太阳能联合供暖方案工程造价最高,但其运行费用最少,节能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
燃气机热泵余热的回收利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邱雄飞  杨昭  程珩 《煤气与热力》2006,26(11):42-44
燃气机热泵是一种高效节能的制热、制冷系统,回收燃气发动机的余热对于提高燃气机热泵的一次能源利用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燃气机余热的组成,余热利用的限制条件,燃气机热泵在制热工况下的余热直接回收方式及在制冷工况下的采用压缩式与吸收式制冷循环相结合的余热联合回收方式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燃气机驱动的以CO2为工质的跨临界循环热泵系统的原理,计算了总有效温室效应评价指标和一次能源利用率,进行了技术经济分析。此热泵系统总有效温室效应评价指标低,一次能源利用率高,环境污染小,运行费用低于普通电动热泵。  相似文献   

5.
邱林 《暖通空调》2006,36(6):44-46,9
分析了燃气机热泵热电冷三联供系统节能的热力学原理及应用优势,探讨了不同季节采用不同的联供运行模式一次能源利用率PER的情况,并就影响PER的主要因素——废热回收率、热泵性能系数及用于发电的燃气能量占燃气总能量的比例的变动效应进行了模拟计算,给出了燃气机热泵不同联供运行工况下PER的对比及规律。  相似文献   

6.
刘永风  张玉晨 《区域供热》2023,(6):71-74+90
比较了离心式电热泵和燃气吸收式热泵的原理和各自的优缺点,结合天津某供暖实际案例,对选取地热与热泵联合供暖系统选取离心式电热泵和燃气吸收式热泵这两种方案的投资和运行费用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在具体情况下热泵形式的选取方案。  相似文献   

7.
本文提出利用热泵提取一次网回水热量的供热模式,对其原理及其适用条件进行说明,文中选取工程实例,对电压缩式热泵和燃气直燃机热泵两种方案进行投资经济性对比分析,得出该供热模式技术和经济性可行,燃气直燃机热泵方案优于电压缩式热泵方案。  相似文献   

8.
直燃型吸收式机组与压缩制冷加集中供暖方案的经济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绳凤  张志刚  常茹 《暖通空调》2003,33(4):113-115
从初投资、运行费、一次能源消耗量等方面对冷暖型燃气吸收式制冷机方案和压缩式制冷 集中供暖方案进行了经济比较,得出了燃气空调的适用条件,提出进一步发展燃气空调应采取的对策和应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燃气机热泵一次能源利用率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10,他引:4  
分析了燃气机热泵系统的工作原理,给出了其一次能源利用率的计算式,指出了影响一次能源利用率的因素。通过实验,得出了发动机转速与热泵性能系数、发动机热效率的关系曲线,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探讨了燃气机热泵系统在一次能源利用率、变负荷特性、环境保护方面的技术特性。结合工程实例,采用层次分析法对燃气机热泵、电驱动热泵、电空调+燃煤供热锅炉、直燃式溴化锂吸收式热泵在学校建筑的适用性进行了评价,燃气机热泵的适用性最佳。  相似文献   

11.
燃气机热泵在夏热冬冷地区应用的经济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上海地区某独立的两层结构别墅为对象,考虑了燃气机热泵、电驱动空气源热泵与电热水器及燃气热水器组合3种方案,比较了三者在夏季制冷、冬季供暖、制备生活热水时的全年能耗及运行费用。在生活热水产量相同的情况下,燃气机热泵的能耗和运行费用均低于电驱动空气源热泵与电热水器及燃气热水器组合方案,经济性显著。  相似文献   

12.
建立燃气机热泵试验系统,在制热工况下采用试验方法,计算分析冷凝器进水温度、燃气发动机转速、室外温度等因素对燃气机热泵性能参数(燃气机热泵总制热量、燃气发动机消耗的天然气热功率、燃气机热泵制热性能系数、燃气机热泵一次能源利用率,燃气机热泵总制热量包括冷凝器制热量与余热回收制热量)的影响。室外温度为17℃条件下,燃气发动机转速为1 400min~(-1)时,燃气机热泵总制热量、燃气发动机消耗的天然气热功率均随冷凝器进水温度(变化范围为30.6~54.5℃)的升高而增大,燃气机热泵制热性能系数、燃气机热泵一次能源利用率均随冷凝器进水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燃气发动机转速为1 600 min~(-1)时,4项性能参数随冷凝器进水温度的变化与燃气发动机转速为1 400 min~(-1)时基本一致。与燃气发动机转速为1 400 min~(-1)时相比,转速为1 600 min~(-1)时的燃气机热泵总制热量、天然气发动机消耗的天然气热功率均明显增大,燃气机热泵制热性能系数、燃气机热泵一次能源利用率均出现了下降。随着燃气发动机转速的增大,噪声也明显增大。燃气发动机转速为1 400 min~(-1)、冷凝器进水温度为45℃情况下,燃气发动机消耗的天然气热功率、燃气机热泵总制热量均随室外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前者的增大幅度小于后者。燃气机热泵制热性能系数、燃气机热泵一次能源利用率均随室外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相似文献   

13.
介绍燃气干衣机的结构、工作原理。结合文献,对试验条件下燃气干衣机(具备强弱两种干衣模式)、热泵干衣机、电热干衣机的除湿速率、一次能源效率进行比较,给出燃气干衣机干衣鼓的进口气流温度及干衣时长。分析燃气干衣机的应用场所、优势及影响推广的因素。与热泵干衣机、电热干衣机相比,燃气干衣机在除湿速率、一次能源效率均表现突出,特别是在强、弱干衣模式下干衣鼓进口气流温度分别达到200、100℃,最长干衣时间可设定为85 min,满足灭活新型冠状病毒的条件(56℃条件下持续30 min)。燃气干衣机可应用于普通家庭衣物烘干、医疗机构医用织物烘干,优势在于运行费用比较低,购置价格及燃气管道安装条件是影响其推广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城镇化规模不断发展,居民供暖需求增加,我国城镇供暖能耗逐年升高,对于清洁供暖的探索发展和供暖性能效率的提升尤其重要。针对某燃气吸收式空气源热泵在北方地区供暖适用性及经济性问题,介绍了该燃气吸收式空气源热泵原理及主要技术特点,以河北省石家庄市某新建小区的供暖运行实测数据为例,通过采集供暖期的热泵机组的运行数据,计算并分析系统运行能效及技术经济性,得出结论:此燃气空气源吸收式热泵设备可在北方新建小区的高层建筑中单独使用或配合其他热源形式保证稳定供暖,平均能效比1.42,且具有清洁环保、高效节能、运行费用低等优点,因此作为一种新型供暖系统,在北方地区有一定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低温空气源热泵用于我国北方不同地区供暖的运行特性及经济性进行计算分析。在逐时环境温度、逐时建筑负荷的基础上,通过仿真软件计算热泵系统的逐时能耗和供暖季节运行特性,研究空气源热泵供暖,电锅炉辅助热泵供暖及燃气锅炉辅助热泵供暖三种方案在不同地区应用的表现。考虑热泵初投资,运行费用,费用年值及减排效益等评价指标分析不同热泵供暖系统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6.
焦宏照  李英  王娜 《建筑节能》2016,(4):108-113
针对无市政供暖建筑,分析了采用何种供暖方式更加经济、可靠。探讨了2种低温地热井+热泵机组、燃气真空锅炉、电热真空锅炉、空气源热泵等采暖形式,结合工程实例和一些假定条件,从系统初投资、运行费用、寿命周期,以及初投资与运行费用之和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并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燃气机热泵的工作流程及性能特点:对国内6座城市分别采用电动热泵、小型燃气溴化锂模块化机组、燃气机热泵的运行费用进行了比较,燃气机热泵的运行费用最低。  相似文献   

18.
发展燃气空调是解决城市电力供应紧张、提高能源利用率、保护和改善环境的有效途径。但目前大规模推广燃气空调还存在着许多制约因素。本文对燃气空调与传统的电力压缩式空调在年运行费用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从中得出综合冬季采暖费用后,燃气空调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发展燃气空凋是解决城市电力供应紧张、提高能源利用率、保护和改善环境的有效途径。但目前大规模推广燃气空调还存在着许多制约因素。本文对燃气空调与传统的电力压缩式空调在年运行费用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从中得出综合冬季采暖费用后,燃气空凋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天然气在城市供暖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付林  狄洪发  江亿 《暖通空调》2002,32(5):44-47
阐述了燃气锅炉、燃气热电联产和燃气热泵等天然气供暖应用方式、技术特点及目前发展情况,进而以一次能源消耗率和经济性为指标,分析比较了这些形式的优缺点和应用场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