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近日,中国陶瓷行业内兴起了关于"宜兴窑系"的大讨论,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并由宜兴市人民政府牵头组织了陶瓷、陶艺各界专家、学者开展了"宜兴窑系"专家论坛,确立了"十三五"期间打造"宜兴窑系"为重心的一揽子文化发展计划,为此本刊专门采访了宜兴陶瓷博物馆馆长周小东先生,以下对采访内容进行了整理。问:宜兴陶瓷博物馆是基于什么基础上确立"宜  相似文献   

2.
<正>一生命的空间宜兴,江南水乡的一块宝地,自古就以"陶的古都、洞的世界、茶的绿洲、竹的海洋"蜚声海内外。宜兴的紫砂壶,紫玉无言,金砂有声,一把紫砂壶里,追溯今日昔时,倒映冷暖流年;宜兴的洞,集"古、大、奇、美"于一体,千姿百态、神奇古怪;宜兴的阳羡茶,以汤清、芳香、味醇的特点而誉满全国,"天子未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历来与杭州龙井茶、苏州碧螺春齐名,被列为贡品;宜兴的竹,竹  相似文献   

3.
本文简明叙述了宜兴五千年的制陶历史,从新石器时代的原始制陶到宋代紫砂泥的发现,造就了宜兴"陶都"的美誉;从紫砂泥的应用到紫砂泥所制的产品功效,体现了宜兴紫砂的独特性;从宜兴悠久的茶文化对宜兴紫砂的产生和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而得到了宜兴紫砂产生的背景。  相似文献   

4.
<正>10月19日,由宜兴市人民政府主办,市文广新局、市陶协、宜兴陶瓷博物馆和市陶瓷(紫砂)文化研究院承办的"宜兴窑系"专家论坛在宜召开,市委副书记周中平、副市长尹志华、来自国内外陶瓷行业的专家学者以及我市部分陶艺界人士近百人参加论坛。论坛上,周中平作主旨发言,通过完整阐述宜兴窑系的诞生与演变以及建国以来宜兴陶业的发展,展现了宜兴陶瓷光辉的过去,也展望了宜兴窑系灿烂的未来。随后,塔恩-加龙省贝勒帕西餐饮具  相似文献   

5.
<正>10月25日上午,"一带一路"——国际陶艺作品交流展、2017宜兴青瓷艺术展、第二届江苏省陶瓷艺术展、第五届国际花盆艺术节暨2017国际盆景艺术展、《宜兴紫砂陶对欧洲的影响》、《宜兴青瓷》出版首发式在宜兴陶瓷博物馆盛大开幕。辽宁省喀左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陈景泉,中共宜兴市委副书记、宜兴市人民政府市长张立军,无锡工艺技术职业学院党委  相似文献   

6.
瞿华娣作品     
<正>宜兴宜窑逸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宜兴宜窑逸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位于中国著名陶都宜兴,旨在传播当代主流陶瓷文化,传承与发扬传统陶瓷制作技艺,促进多门类全地域陶瓷文化交流。公司依托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在当地陶瓷行业"五朵金花"——紫砂、青瓷、均陶、美彩  相似文献   

7.
<正>2019年12月21日上午,由宜兴市人民政府、韩美林艺术基金会主办,宜兴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承办,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支持,宜兴陶瓷博物馆协办的"韩美林紫砂艺术馆开馆仪式暨韩美林艺术讲坛"在宜兴陶瓷博物馆拉开了帷幕。早在2017年6月,韩美林先生提出将紫砂艺术馆落户宜兴的意向后,宜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组织召集各部门多次进行论证,并于2018年1月确定最终馆址及建设方案。2018年4月6日下午,韩美林紫砂艺术馆奠基仪式在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顺利举行。  相似文献   

8.
<正>宜兴均陶是宋代以后宜兴丁蜀地区生产的一种上釉陶器,它通过泥条盘筑或泥片镶接技法拍打成型,生坯上釉之后在高温氧化焰气氛中一次烧成。作为宜兴"五朵金花"中仅次于紫砂的第二朵奇葩,它以温润醇厚、朦胧静雅的釉色以及神奇独到、妙手生花的拇指堆贴工艺而蜚声中外。宜兴陶瓷博物馆内藏有一件均陶大缸,名为龙  相似文献   

9.
正由江苏省非遗项目"宜兴青瓷制作技艺"无锡市代表性传承人詹杏娣创办的"宜兴青瓷非遗传承展示馆",4月27日在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宜兴湖氵父镇洑西村开馆。宜兴市陶协会长史俊棠、副会长鲍建生,宜兴市文广新局纪委书记吴春祥,宜兴陶瓷博物馆馆长周小东、洑西村党总支书记曹志华,来自北京、南京、无锡、宜兴等地的陶瓷界、文化界、收藏界及企业界的嘉宾出席了开馆仪式。该馆集中展示了近150件宜兴青瓷作品,涵盖了艺术品瓷、工艺品瓷、文房用瓷等多种品类。如詹杏娣从艺以来以宜兴青瓷最具特色的窑变釉艺术设计创作的"窑变涵露"、"窑变羊尊"、"窑变象  相似文献   

10.
<正>宜兴古老而秀丽的山水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不仅滋育了一代代名臣良将、文人学士,而且还孕育了千古流传的爱情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发生在东晋,可以说梁祝文化发端在宜兴,流传到江浙,漫游至全国,蜚声于九州。根据近年来学术界研究的情况和有关资料看,无论从文字记述、史志记载还是从传说角度,梁祝故事的原发地应当在江苏宜兴。"梁山伯与  相似文献   

11.
何为陶都     
"陶都",我们可以将之理解为陶器的都城.中国地大物博,历史上制作陶器的地区、城市有很多,却唯有江苏宜兴被冠以"陶都"之称,这绝非偶然.宜兴何以成为"中国陶都"?或者说是什么成就了宜兴"中国陶都"的历史地位?为此我们将从"认识陶瓷世界"、"认识陶都宜兴"、"认识存在问题"三个方面进行一番探究.  相似文献   

12.
宜兴的先祖以慧眼识别五色土,以巧手和智慧制造紫砂陶,在"拍、打"之中,赋予这块独特的泥土以生命和灵气.随着文明的演进,2006年5月"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成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同年10月,国际陶艺学会授予"宜兴——世界制壶中心"的匾牌.2007年"宜兴紫砂"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批准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宜兴紫砂被世界许多著名的博物馆收藏,许多紫砂艺人频频到美国、英国、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交流紫砂文化.  相似文献   

13.
<正>7月25日,"三阳和谐·善美陶都——宜兴陶艺精品展"在扬州市鉴真图书馆美术苑揭幕,这是该展示活动走出宜兴巡展的第一站。今年4月,国大师汪寅仙、李守才、邱玉林等75位陶艺家创制的80余件反映中华传统文化、融合佛学禅意元素的陶艺作品,义捐于星云文化教育基金会,体现了宜兴陶艺家回报社会的善心义举。这些作品已经前期在宜兴陶瓷博物馆  相似文献   

14.
正1月16日,由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宜兴市青年联合会主办,宜兴陶瓷博物馆、中国紫砂博物馆、葛记陶庄承办,丁蜀镇青年陶艺家联谊会、宜兴彩陶工艺厂、金辉集团等协办的"紫烟生翠——葛昊翔陶瓷艺术展"在宜兴陶瓷博物馆开幕。第三届陶都宜兴十佳(优秀)青年陶艺家颁奖、《宜兴彩陶》新书首发同时举行。葛昊翔出生于制陶世家,现为无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第二届陶都宜兴十佳  相似文献   

15.
<正>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宜兴紫砂作品回故乡展,其中展出明代时大彬款"雕漆方壶"一件、清代雍正"黑漆描金彩绘方壶"一件、清代乾隆"绿地描金瓜棱壶"一对、"黑漆描金圆壶"两件。这几件藏品的特殊装饰,其视觉效果完全称得上富丽堂皇,精致至极。现存文献资料和实物资料上对宜兴紫砂壶的上漆彩绘描金装饰的描述可以说是凤毛麟角,少之又少。宜兴紫砂自明代中后期发展以来,壶面装饰在数百年中,曾出现过泥绘、浅浮雕、印版、贴塑、炉均釉、  相似文献   

16.
<正>宜兴宜窑逸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宜兴宜窑逸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位于中国著名陶都宜兴,旨在传播当代主流陶瓷文化,传承与发扬传统陶瓷制作技艺,促进多门类全地域陶瓷文化交流。公司依托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在当地陶瓷行业"五朵金花"——紫砂、青瓷、均陶、美彩陶、精陶制作技艺中选取十位优秀代表人物作为公司原始法人与艺术骨干,以"科技、技艺、文化"为公司发展导向,努力打造陶艺产业发展新模式。  相似文献   

17.
徐建国 《江苏陶瓷》2012,45(5):63-63
陶都——宜兴,寥寥数语是难以说透其文化底蕴的:既丽且康,大哉宜兴;圣贤之乡,卓在宜兴;文化之邦,美哉宜兴;时代之光,壮哉宜兴……陶都几千年的文明史传承和多元文化的丰富积累,在当今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的今天,陶的古都要成为陶的名都,要在文化发展的格局中独树一帜,突出陶都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通过新颖的文化创意将宜兴的多元文化资源转化成强大的特色产业,紫砂作为宜兴的品牌产业是当之无愧的"急先锋",要用文化不断激活紫砂艺术作品之生命力,要设计创作出思想精深、艺术精  相似文献   

18.
宜兴有着几千年的制陶历史,青瓷作为宜兴陶瓷业"五朵金花"中的唯一瓷业,曾经散发出璀璨的光芒。翻开宜兴青瓷这部厚重的历史,从几经失传到恢复生产、不断研制到再创辉煌,艰难历程令人不胜唏嘘。本文沿着新中国成立后宜兴青瓷的历史脉络,阐述宜兴青瓷的研制过程及骄人成果,并着重剖析宜兴青瓷近阶段面临的困境,思考如何在新时期、新经济、新环境中将宜兴青瓷发扬光大,勇于创新再现风采。  相似文献   

19.
写在前面     
景德镇是著名的瓷都,与其相对的是"陶都"宜兴。宜兴产陶,起码可以追溯到汉以前,在蜀山附近出土的汉代陶罐成千上万。而后世宜兴之均陶亦是其流变的产物,但宜兴作为"陶都"其根本所在是"紫砂陶"。自明代起,宜兴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逐渐孕育出了中国茶文化的宠儿"紫砂壶艺",作为"砂壶"是百姓日用之具,是市民闲情文化的象征。亦是文人雅士品茶论道的工具。20世纪50年代以来,宜兴紫砂发展得很快,尤其是80年  相似文献   

20.
汪寅仙艺术简介汪寅仙(1943年-2018年2月28日),女,生于江苏宜兴丁山丁南村。汪寅仙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宜兴紫砂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曾任宜兴紫砂工艺厂副总工艺师、宜兴紫砂研究所副所长等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