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紫砂壶的诞生绝非偶然,它是中华茶文化和陶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以紫砂材质制出的茗壶,不仅十分适合泡茶、贮茶,更因其所承载的艺术之美和人文之美而深受世人的钟爱,尤其是历代文人墨客,无不为之拍案叫绝,有的甚至亲自参与紫砂壶的设计与制作,为世间留下了一段段佳话。紫砂壶的造型大致有光货、花货和筋囊货之分,这是其独特的艺术形态,可谓丰富多样、不拘一式。  相似文献   

2.
以大自然的动、植物为题材,是宜兴紫砂壶手工制作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是由喜爱大自然的紫砂陶艺人发展起来的,采用了捏塑、雕刻等手法来制作壶型.自古以来,大自然一直是文人自我修养、品格、性情的一种表达方式,也是文人对社会、人生、命运、大自然的一种认识.历代中以大自然为题材制作紫砂壶的艺人很多,且名家辈出.其中,陈鸣远就是清代康熙年间宜兴紫砂名艺人,在紫砂壶艺上有着极高的造诣.  相似文献   

3.
夏立 《江苏陶瓷》2010,43(4):31-31,34
明清两代文人、学者由于他们的喜爱和参与,使紫砂艺术得到长足的发展。一些紫砂名家与文人的密切交往与合作也将紫砂壶从工艺品提升到了艺术品的行列。活跃于清代康熙年间的陈鸣远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位。  相似文献   

4.
周虎 《江苏陶瓷》2012,45(3):34-34
采用动物形象为器皿造型,早在我国商周时代就广为流行,主要表现在一些青铜器皿的造型上,由于具有生动、形象、美观的特点而深受人们喜爱。后来,这一工艺技术不知不觉地逐步被移植到陶瓷器的造型上,特别是当时的青瓷烧造更是  相似文献   

5.
创新是时代的精神,是发展的要求,任何艺术的进步都包含着与时俱进的创新,紫砂作为一门古老的艺术,同样面临着创新的问题。传统工艺的延续与繁荣兴盛,继承是根脉,创新是生命,两者相辅相成,构成并促进传统工艺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紫砂泥为含铁质黏土粉砂岩,形成于泥盆纪(大约2.5亿—3.5亿年前),为二次沉积黏土。紫砂泥的化学成分及含量大约为:氧化硅60%,氧化铝20%,氧化铁10%,烧失物8%,其他金属氧化物有氧化钙、氧化钾、氧化镁、氧化钠、氧化钛等。紫砂泥的种类主要包含:紫泥、朱泥、本山绿泥、团泥、段泥五种。其中,赵庄村的小煤窑朱泥露天开采,是嫰泥下层,煤层上面一层紫砂泥。它是分布统一均匀的,烧成颜色纯正,由于其位置在煤层上面,故称“小煤窑朱泥”。  相似文献   

7.
谈卫萍 《佛山陶瓷》2013,23(9):61-61,64
现代人制壶大多已由传统印坯成形发展为全手工制作,笔者也不例外。之前总想象不出全手工紫砂壶是怎么做出来的,视全手工为一种充满奥秘,充满神奇的常人难学的一种高档手艺。  相似文献   

8.
紫砂陶艺是中国传统工艺之一。独特的材质是紫砂陶艺的生命之所在。  相似文献   

9.
鸣远四方壶表面呈暗红色,古朴醇厚、富有光泽;壶身为方形,端正大方、仪态典雅,有一种宽阔包容的气度;壶嘴线条优美,自然向上伸展,姿态昂扬;壶把手为耳状大圆环,大气圆润,充满艺术美;壶盖四周为方形,中间微微隆起,上有圆珠壶钮;壶底部有小小壶脚,憨态可掬;壶身有字篆刻于其上,排列得当,既有现代美术的风格又充满文化气息。鸣远四方壶由简单的线条和造型制成,将深刻的内涵寓于其中,体现出其本身的艺术美与气韵。  相似文献   

10.
史伟如 《江苏陶瓷》2012,45(3):39-39
紫砂壶伴随茗茶香飘万里,茗香留存不仅仅在唇齿之间,也在文人雅士举杯品茗之时观赏紫砂壶器的优雅身影中。历史上不少著名的诗人、艺术家喜爱紫砂壶,并在紫砂壶上亲笔题诗刻字。《砂壶图考》曾记郑板桥自制一壶,并亲笔刻诗云:  相似文献   

11.
12.
高凌云 《江苏陶瓷》2010,43(2):51-51,54
紫砂壶创作是艺人的一贯追求,也是陶艺界永恒的一个话题。在与时俱进的社会发展变革中,人们对紫砂壶的审美和实用价值也伴随着多样性和新奇感,作品的艺术品位、文化内涵也随之以不同形式进入大众视野。在创新这个层面上,则对年轻艺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正在门类众多的茶具中最具特色、最富文化内涵的莫过于宜兴紫砂茗壶,它不仅具有泡茶的功能,更重要的还在于其有一定的文化品味,是一种耐人寻味的饮茶工具。紫砂茗壶在其制作和发展过程中,不断受到同时代文人茶客的干预,流露出浓郁的文化气息,并以它独特的文化意蕴倍受历代茶人、文人艺术家、收藏家的殊爱和青睐。  相似文献   

14.
周莉 《江苏陶瓷》2014,(3):73-73
在中国茶史上,古人对精美团茶和奢华茶具的追求已登峰造极。本文以紫砂光货古韵壶为例,简述了古韵壶的简约美、圆润美及其文化韵味。  相似文献   

15.
宜兴素以"陶都"而著称于世。而紫砂工艺品更是陶瓷大家庭中的佼佼者,据考证,北宋中期宜兴已开始制作提梁壶。如梅尧臣《宛陵集》"小石冷泉知早味,紫砂新品泛春华。"诗人的吟咏足以说明,在宋元年间宜兴紫砂器已有制作了。而紫砂工艺史上一个被记载下名字的大师就是供春。  相似文献   

16.
《和鸣壶》壶首饰以凤形,壶流向上,高过壶口,显得极富力度,在挺拔含蓄中,显示收放得宜的美妙。线条流畅中闪耀泥之本色光芒,比例协调,过渡转折不落窠臼,技艺功底非同一般。浑身的线条圆润流转,整体器型比例匀称,疏密合度,壶身圆筒形精巧细致而不失古意。  相似文献   

17.
郑新 《山东陶瓷》2021,(1):28-28
紫砂壶艺术与茶文化关系密切,以古雅端庄为基本设计理念。"雀鸣壶"简约清雅,具有仿生的艺术效果,展示了紫砂壶创作的审美追求。本文围绕此件作品的泥料与造型展开了分析,说明此壶创作思路,揭示其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8.
莫顺仙 《江苏陶瓷》2011,(6):64-64,68
紫砂壶“小世界,大乾坤”,可谓汇集器皿造型艺术的宝库.其间蕴藏着丰富多彩的完美器型,从“汉扁壶”、“掇球壶”、“仿古壶”、“线云壶”到“菱花壶”、“鱼化龙壶”、“合菊壶”、“风卷葵壶”等艺术造型,汇集着历代艺人的创作智慧,历经数百年来的反复提炼、修改,日臻完善,沿传至今,虽古犹新。  相似文献   

19.
《云如意》壶身圆润,以简练的线条构成淳朴凝重的形体,细腻的胎质泛着深褐色泽,显得温和宁静、幽远轻盈,泡上一壶热茶更是格外留香。壶肩雕琢的如意纹,大气美观,每一个如意纹似乎都起伏动感,跃然眼前,其饱满之态,有浮雕之状,却更胜浮雕一筹,灵动流转的线条造诣,更近一层地丰富着壶的情感。  相似文献   

20.
《江苏陶瓷》2019,52(3)
<正>"岁寒三友壶"又名"一捆竹壶"。陈鸣远字鸣远,号鹤峰,又号石霞山人、壶隐,清康熙年间宜兴紫砂名艺人,是几百年来壶艺和精品成就很高的名手。陈鸣远出生于紫砂世家,所制茶具、雅玩达数十种,无不精美绝伦,他还开创了壶体镌刻诗铭之风,署款以刻铭和印章并用,款式健雅,有盛唐风格,作品名孚中外,当时有"海外竞求鸣远碟"之说,对紫砂陶艺发展史建立了卓越功勋。陈鸣远制壶技艺精湛全面,又勇于开拓创新。他仿制的爵、觚、鼎等古彝器工艺精、品位高,古趣盎然。所制茗壶造型多种多样,特别善于自然型砂壶的制作,作品有"瓜形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