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非承载式车身实际上也承担载荷,它对整车刚度的影响不可忽略.以某非承载式车身及车架为例,建立有限元模型,根据试验确定有限元分析模型的边界条件与载荷,计算分析其在扭转及弯曲工况下的刚度,得到非承载式车身及车架对整车刚度的贡献率,研究表明,对于车身与车架多点连接时车身对整车扭转刚度有较大的贡献.对车架与整车的刚度进行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2.
某越野车车架有限元建模与刚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限元方法和软件技术在汽车结构分析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位置.应用Hypermesh软件,能够对复杂的车架结构进行有限元建模.分别从网格划分、焊点连接、施加载荷和约束等方面对某四驱越野车车架的建模过程进行了阐述.以有限元模型为基础,并根据有限元力学分析基本平衡方程,应用OPTISTRUCT求解器对车架模型进行了计算.得出了其相应的位移分布云图及最大位移点.通过计算车架的扭转角和扭转刚度,对车架进行了扭转刚度校核.  相似文献   

3.
车架接头刚度的实验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车架是微型客车的主要部件.其动态特性及静刚度对整车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建立某微型客车车架的有限元模型.对车架进行自由模态计算和弯扭刚度分析.验证该车架是否满足设计及工程要求.并对车架结构的进一步设计开发提供指导和依据。  相似文献   

5.
《机械强度》2017,(6):1490-1494
针对某车型副车架在台架试验过程中出现开裂问题,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Hypermesh建立副车架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其强度和模态,结果发现疲劳试验时车架开裂的位置与有限元分析的基本相同,并提出结构改进措施,改进后的副车架有限元分析应力明显降低且通过了疲劳台架试验。  相似文献   

6.
某轿车副车架静力学分析及试验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估国外某车型的副车架是否符合中国的路况,采用计算机仿真与试验相结合手段,通过有限元应力应变分析,计算了制动与加速两种典型工况,并进行了试验验证,成功验证了某副车架结构设计符合中国的路况,提高了计算机仿真在产品开发中的应用水平,缩短了产品开发周期,提升了企业自主开发能力.  相似文献   

7.
《机械强度》2017,(2):489-492
首先,建立对标车架有限元模型,对对标车架进行了模态、刚度性能仿真,并对对标车架进行了模态、刚度试验,验证了该车架有限元建模方法可用于新款车架的开发;针对新开发车架一阶扭转模态、弯曲刚度性能不满足要求,进行了车架优化设计,从增大梁截面与增加内部加强件两方面分别提出改进方案;应用普氏分析法,选用最佳优化方案,完成车架结构集成性能开发。  相似文献   

8.
新开发商用车车架进行扭转台架疲劳试验时,第三横梁与纵梁连接处焊缝开裂,不满足车架循环次数20万次寿命要求;需要采用有限元法模拟车架扭转疲劳台架试验,以找出焊缝开裂原因并提出改进方案,比较不同焊缝建模方法计算所得车架扭转台架疲劳寿命,确定与台架试验结果吻合的焊缝建模方法;对车架焊缝开裂风险位置进行结构优化设计,提升纵梁横梁接头强度,先用有限元方法验证车架优化方案满足寿命要求后,再将优化后的车架进行台架试验,车架未发生开裂。应用有限元方法预测台架疲劳耐久寿命,可以找出焊缝开裂原因并快速验证优化方案,缩短产品开发周期。  相似文献   

9.
车架的静强度和扭转刚度是评价车架质量的重要指标。采用Creo软件建立车架的三维模型,利用Hypermesh和Abaqus进行有限元分析,研究了焊缝实际建模和焊缝用绑定接触建模分别采用质量单元和集中力加载对结果的影响。研究表明:焊缝实际建模和焊缝用绑定接触建模并不会影响车架的结构强度,但是会影响车架的整体扭转刚度;强度分析用质量单元或集中力代替配重件,对车架的结构应力结果没有太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升后副车架结构的耐久性能,进行了台架耐久试验,针对试验中发生开裂现象进行了焊缝性能分析,结果表明非焊缝疲劳引起开裂.通过台架耐久仿真分析找到原结构的危险区域,并提出三种优化方案,对比各方案的性能要求,采用双边满焊为最佳改进方案.改进后的结构满足副车架台架耐久、整车二十四通道和四立柱耐久试验,也表明仿真分析方法和改进方案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11.
农用车车架的结构分析与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以板单元为基础的某型农用车车架有限元模型,并对其进行了静态分析、模态分析和随机振动分析,分析结果与相关试验数据吻合,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了车架的参数化有限元模型和优化数学模型,并利用基于遗传算法的优化程序对其进行优化求解,取得了较理想的减重效果。分析结果为车架的改型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铰接车可以提升车辆的转向性能,但车体受力情况复杂.针对铰接车进行整体受力分析,对不同的子结构重力分析进行分析,获取整车的重力点,在此基础上对前后车体在插入工况、前轮离地工况等进行受力分析;基于有限单元法建立前后车体的有限元模型,分析在整车满载前轮离地工况,前后车体的强度和变形分析,获取应力分布极值点,对设计方案进行检验;根据分析结果,对车体结构进行优化;采用直角应变片法,对优化后的车体应力分布进行测试,在后车体极值点粘贴应变片,获取应力变化曲线,对比测试值与仿真值之间的差异,以检验分析的可靠性.结果 可知:在插入工况和前轮离地工况,前车体和后车体的强度满足要求,但局部位置存在应力集中的现象,其中应力值较大的部位主要集中在后车体的上、下铰接板处;两处测点的最大值分别为121MPa和63MPa,与仿真值相比误差分别为3.45%和6.10%,均小于仿真值,表明优化方案是可行的,降低了极值点的应力值,同时也表明仿真分析是可靠的.为此类设计提供参考方案.  相似文献   

13.
通过建立全地形车车架的有限元模型,运用有限元分析的方法,采用合理的模型简化,对全地形车车架的弯曲刚度、侧向刚度和扭转刚度进行了力学分析,应力云图给出其薄弱部位;对车架提出了合理的改进意见,以保证全地形车车架具有足够的刚度。为全地形车车架结构的改进和优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对研发的新型电动汽车车架进行了结构分析及优化设计。首先按照总体设计的结构,借助Hyper Works平台建立以板壳单元为基本单元的车架有限元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满载弯曲与满载扭转两种典型工况下车架的应力和变形情况。结果表明,该车架在扭转工况下安全系数过低且变形较大。然后针对设计薄弱环节进行结构优化,并再次分析两种典型工况下车架的应力和变形情况。结果表明,优化后的车架应力和变形都有所降低,效果显著,满足设计要求。目前,该车型已经定型生产。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传统商用车平顺性优化三要素之间隐性表达式给优化带来不便的问题、分析乘员舒适性与货物安全性对悬架参数改变的响应,提出半显性优化方法.以驾驶室振动和货箱振动加速度加权均方根值为改进目标函数、悬架动行程和车轮动载荷为约束条件,调用振动仿真模型获得目标函数评价,运用均匀设计法得出约束条件与优化变量之间的关系.应用遗传算法...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某自卸车车架有限元模型,通过模态试验和模态有限元分析得出了车架固有频率,并且验证了该模型的准确性和合理性。依据车架结构的灵敏度分析结果来选择设计变量,在保证车架低阶模态频率和强度的前提下,以车架轻量化为目标优化车架构件厚度,实现了车架质量8.0%的降低幅度;在控制车架质量和强度的条件下,以提高车架低阶模态频率为目标,实现了车架结构的低阶模态频率和动态性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提升车辆座椅悬架的隔振性能,利用连杆弹簧负刚度结构与正刚度弹性元件并联的方式,设计了 一种具有准零刚度的座椅悬架系统.基于多 目标参数协调优化原理,进行了结构参数优化,获得了使座椅悬架刚度动刚度趋于准零刚度的最佳值.通过对座椅悬架隔振系统的动力学响应分析,以及仿真实验,验证了座椅悬架隔振系统优化的有效性.研究结...  相似文献   

18.
铰接式车辆后车体受力情况复杂,设计中需要重点分析.根据整车的受力情况,对后车体和后车架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获取不同工况下的受力特点;基于有限单元法搭建后车体的强度分析模型,选取水平插入工况、后轮离地工况和前轮离地等三种典型工况进行分析,获取各工况下应力的极值点;基于分析结果对后车架进行结构和工艺优化设计;采用应变花对优...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某微型电动车车架的力学性能并减轻质量,将拓扑优化理论引入车架结构的优化设计。考虑了多种行驶工况的冲击载荷对车架的破坏作用,给出多工况条件下拓扑优化结果,建立满足各总成的布置和实际行驶要求的新设计结构,基于有限元法通过ANSYS软件对新设计车架的结构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理论分析和车架的实际应用情况表明,该车架设计合理,说明该优化设计方法进行车架结构设计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为结构优化设计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20.
惯性释放原理在车架结构优化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了消除有限元方法静力分析过程中约束点的反力对结构应力状态的影响,将惯性释放原理引入车架的结构优化设计中,基于拓扑优化结果所建立的车架结构进行了静力分析,对比分析了两种惯性释放方法及普通约束方法在各工况条件下所得的车架应力和位移的异同。计算结果表明所设计车架结构符合设计要求,使用惯性释放方法可以消除约束点的反力造成的应力集中,有利于对车架结构的强度进行更加合理的分析与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