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萍 《江苏陶瓷》2012,45(6):46
纵观紫砂的发展史,它就像上天赐给宜兴的天然宝物,在历代文人与艺人的共同创作中,汲取着我国多种民间传统文化艺术的优秀元素,从一般的日用陶瓷到具有美学价值的高雅艺术品,再发展成为一种富有民族精神和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陶刻艺术始终如诗人般洒脱,也如哲人般坦然。不少紫砂壶上都刻下饮茶的诗文佳句,积淀于紫砂壶上的诗茶文化很值得我们吟咏。比如清代淦成制的四方桥鼎壶,壶身刻有来试人间第二泉,这样的诗句颇有妙趣。试想,使用宜兴紫砂壶以及无锡天下第二泉的水冲泡阳羡茶,那将是何等惬  相似文献   

2.
正陶刻是紫砂壶的装饰技法之一,伴随着紫砂艺术的发展,不断发展衍化。同一款式的紫砂壶采用不同的陶刻装饰,表现出来的效果完全不同。现可考的历史上最早出现的紫砂陶刻是元末年间的"且吃茶·清隐"五字草书。随着历代紫砂名家的不断发祥,运刀如笔,在紫砂材质的表面重现了书法的韵味的作品就为人津津乐道。直到十九世纪末,紫砂历史上一个非常  相似文献   

3.
从紫砂的文化来看,中国传统文化之中许多的元素可以融入其中,比如紫砂陶刻,融合了书法、绘画等等多元化的表现形式,让紫砂从过去常见的实用器型成为了文人雅士把玩赏茗的精品,具有浓郁的人文气息、金石味道,一股书卷之风扑面而来,让我们在喝茶的时候还能够体会到其中无穷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作品《石瓢壶》,作者把非常具有代表性和传奇色彩的石瓢演绎得生动传神,从架子的成型磅礴有力到明针工艺的一丝不苟,都把石瓢的特点呈现出来,同时最主要的还是表现了陶刻艺术的精髓,言有尽而意无穷,韵味只有靠我们在后期的品茶和养壶之中慢慢地体会。  相似文献   

4.
《大石瓢》造型轮廓分明、平稳庄重,下大上小呈三角形的石瓢形,周身皆以圆弧线条构成,嘴、把、的处处衔接自然流畅,线条利落明确,起承转合交待清楚。下以三圆足支起全身,使壶显得挺括有神,沉静而深意隽永。壶身设计留空,为陶刻装饰提供最佳的书画空间,看似无意,实则煞费苦心,造型上的让步发挥并优化了紫砂壶与紫砂陶刻的整体效果,艺术气场呼之欲出。  相似文献   

5.
陶刻是紫砂壶与文人思想相结合的产物,陶刻作为紫砂壶的装饰手法之一,不仅美化壶器的形象,还带有独特的文人气息,将传统文化的金石韵味通过壶器传达给了观众,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同时也陶冶了人的性情。  相似文献   

6.
正宜兴紫砂以壶艺为代表,其独特的原料材质,精湛的手工技艺,古朴素雅的自然色泽和千姿百态的造型艺术,赢得了世界各地紫砂爱好者的青睐,历史上曾有一壶重不数两,价重每一二是金,能使土与黄金争价之说。作为中华几千年茶文化的重要衍生物,紫砂壶从诞生之日起便拥有了得天独厚的文化属性,这种文化属性在紫砂  相似文献   

7.
路小明 《佛山陶瓷》2013,23(3):53-53,55
"石瓢壶"造型稳重、古朴大方且又典雅美丽,装饰不仅仅突出文人雅士的行为指向,而且给人以精神和物质的双重感受。  相似文献   

8.
范泽洪 《江苏陶瓷》2012,45(2):26-27
中国画讲究的是线条,注重的是意境,作为中国文化综合体现载体的紫砂壶何尝不是如此呢?紫砂发展历史上,这书画与紫砂壶原本就应该是同盟军,一把好壶讲究的是情、景、意、境,给人的是历史、文学、哲学、美学的艺术享受与思考。它们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包容,真可谓天作之合。  相似文献   

9.
紫砂壶是中国传统陶器艺术品之一,因其材料的特殊性紫砂壶不仅造型异常精美,而且常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紫砂壶除了要看泥料、做工以及造型之外,装饰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手工艺人的制壶观念及人生理想等通常会以不同的装饰表现出来。本文以"仙瓢壶"为例,在说明紫砂壶工艺之美和造型特质的同时,重点阐述此件紫砂壶的陶刻部分,进而说明陶刻技艺为紫砂壶艺术增添的个性气息。  相似文献   

10.
关于紫砂文人壶的概念,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从正面理解,应该是文人自创壶式,由自己操刀,或请同道好友饰以书画陶刻;另外就是文人在名家所制的壶上撰铭、刻文、镌画。清代嘉庆年间(公元1796~1820年),溧阳县宰陈曼生自创壶式十八种绘制成图,由制壶名家杨彭年等为其制作,并请友人饰以书法、刻文。主要造型有  相似文献   

11.
紫砂壶造型多变,款式多样,而壶中百变,首推石瓢。从清代陈曼生设计、杨彭年制作的石瓢壶(以下为曼生石瓢)开始,经久不衰,用行话来说是一个跌不破的形。下文我们将通过石瓢壶在名称、造型上的演变发展,以松韵石瓢壶为例,探讨石瓢壶在砂壶艺发展历程中的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12.
范小君 《佛山陶瓷》2012,(11):65-66
宜兴紫砂陶以其温润朴茂的“五色”材质、独具匠心的表现形式、端庄清丽的迷人风采、气韵生动的造型艺术、精湛绝伦的手工工艺而独步海内外,赢得了举世盛誉。  相似文献   

13.
庄青 《江苏陶瓷》2021,54(3):21-22
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性表现有着自身独特的规律,这在世界文化艺术史上都是独树一帜的,紫砂陶刻艺术创作就依托于这宏大的文化背景而产生,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紫砂陶刻创作可以拥有极为鲜明的中国文化色彩,尤其是传统水墨构图所带来的图像世界观与紫砂本身的材质相结合就拥有了一种独一无二的艺术表现形式,在这种艺术形式下,如何将陶刻塑造得更为有趣就成为了当代陶艺创作者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黄强 《江苏陶瓷》2013,(5):23-23,25
谈紫砂陶刻,不能不提陈曼生和"曼生壶"。所谓"曼生壶"其始作俑者乃清朝著名文人陈鸿寿(1768-1822),号曼生,清代乾隆、嘉庆年间浙江钱塘人,是著名书画、金石家、篆刻家。他同黄易、赵之琛等并称"西冷八大家",其文学、书画、篆刻样样精通,才气过人。他曾在溧阳任过三年县宰,看过陶工们的制壶场面,甚觉有趣,由此喜爱紫砂器。那时候宜兴制壶高手以杨彭年、杨宝年、杨凤年三兄妹最为出名,于是陈鸿寿手绘十八壶式,与杨家三兄妹合作,创作出闻名一时的"曼生壶"。我们今天所能欣赏到的"曼生壶"一般都在壶底钤有"阿曼陀室"铭款,把下署"彭年"印章。这不能视作陈鸿寿与杨彭年两人的作品,事实上,为"曼生壶"作铭的除曼生本人之外,  相似文献   

15.
高永伟 《江苏陶瓷》2014,47(5):26-26
宜兴紫砂壶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逐步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它兼具实用性、艺术性和文化性,尤其因文化性而备受文人墨客的钟爱。紫砂壶的文化性表现在对传统文化的包容上,几乎任何一种文化内容都能在紫砂壶中找到默契的表达形式,比如紫砂陶刻装饰,就是中国书画的重要载体。笔墨豁达、气韵生动的中国书画本身就极具风度,而陶刻书画则更加自成一格,构成了书画艺术的独特风貌。  相似文献   

16.
紫砂茶壶款式多样,"方匪一式,圆不一相",千姿百态,雅俗共赏。色泽各有千秋,装饰上集文学、书画、诗歌、金石、篆刻于一体,构思新颖,题材广泛,使造型与装饰相得益彰,既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又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宜兴紫砂珍贵特点亦在于此。  相似文献   

17.
陶刻是紫砂装饰工艺的一项技艺,高超的技巧是实现陶刻艺术美的必然条件。只有具备了高超的技巧,才能使紫砂陶刻的创作达到一定的高度,才能使作品巧夺天工、妙超自然。本篇以紫砂"龙蛋壶"为例,谈谈紫砂壶的陶刻艺术。  相似文献   

18.
葛知 《江苏陶瓷》2011,44(2):47-47,49
紫砂壶在数百年的传承发展中,已形成了风格各异、千姿百态、难以累计的花式品种。以大类分,主要有几何形体的光器、自然形体的花器、凹凸瓣纹的筋纹器,另有当代出现以学院派的现代陶艺类壶。从历史看,各个阶段制壶大家都有一批传统经典茗壶留世,为后人所膜拜、仿制和创新,这类作品在创意、  相似文献   

19.
褚婷圆 《江苏陶瓷》2012,45(5):28-28,30
紫砂陶刻装饰手法独特,以刀代笔将中国的书法、金石、绘画、篆刻诸艺术融于一体,神韵怡然,是彰显笔墨艺术与工艺技巧高度结合的高雅风貌,形成具有民族工艺特色的艺术。陶刻艺术的题材极为广泛,形式更是丰富多样,举凡山水、花鸟、人物、博古诸图案均可作为入画素材。陶刻作品特别讲究各种书法,利用正、隶、篆、草、钟鼎、石鼓等各种不同的书法来表现于各式形体,或图文并茂、或情趣皆有,表现出作品的构图严谨、参差有致,体现陶刻艺术的精髓。陶刻艺术不但要注  相似文献   

20.
自古以来,紫砂壶以造型美与装饰美赢得了世人的赞赏,这与陶艺人的巧思妙想是分不开的,紫砂"陶刻百子壶"以"圆珠壶"为造型,以陶刻"百子"为装饰,体现了制壶艺人高度的艺术水平和对紫砂壶艺术的独特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