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20,(3)
科技与经济的快速发展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大学生餐桌上的营养品增加了,但看手机的时间长了、运动时间少了、体质也下降了。虽然国家一直关注大学生的身体素质状况,但从体质测试的结果看,当前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情况不尽如人意,耐力及力量尤其差。本文以大学生体质健康为切入点,探讨体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具体策略,以期促进高校体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提升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6,(4)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不断演变,适应不同时代发展需求,然而近20年来高校学生体质却持续下降,问题值得反思。高校学生体质测试执行的效果不甚明显,高校学生体质测试在学生宣传中缺乏严谨性和科学性,学生体质测试结果反馈存在问题,在高校体育工作中得不到针对性解决。高校体育工作应该由重体质测试向重如何提高学生体质健康转变,测试后由注重成绩向注重针对测试结果而制定的体育教学工作转变。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8,(34)
本文通过对学生形态、机能、身体素质方面的测试,并对我校14级学生三年的体质健康统计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从而了解我校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与体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今后体育工作的重点提供科学依据,以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17)
<正>0前言高校体育是学校体育的最后阶段,也是大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重要阶段。网球选项课是倍受大学生喜爱的一门重要的体育课程,近几年的实践表明,网球课对大学生步入社会后在体质健康、心理与社会化行为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课时少(通常只有两学期,每学期30-32学时,加上由于天气原因,课时往往大打折扣),学生基础差,同时网球是一门新兴的高校体育项目,高校在师资问题上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任课教师教学经验不足,钻研教材教法的力度不够,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从目前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入手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影响学生体质健康逐年下降的对策,即加大宣传力度,转变体育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手段,提高体育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的地位,加大经费投入,保障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使学生身心得到发展,把学生培养成有知识、有道德、健康向上的全面型人才。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33)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学生沉迷于电子产品中,使得学生身心健康严重受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因此,本文就以高校体育教学对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出发点,对高校体育教学如何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做出讨论,并对今后高校如何开展体育教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2)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促进了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也推进了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国家开展了"阳光体育、健康成长"活动,有利于提高中小学生的体质。但是农村小学思想观念陈旧,教师严重不足,体育设施奇缺,体育教学发展极其缓慢,既影响了基础教育的发展,也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本文对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措施进行了阐述,目的是增强全民的体质,促进广大农村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18)
本文对如何提升高职大学生体质健康提出了相应的策略研究,旨在为促进高职学生体质健康和职业院校体育课程改革提出理论和实践的依据,为改善高职学生体质和健康水平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6,(20)
田径教学作为体育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能够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但是,在现今的高中体育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阻碍着田径教学的发展。本文从高中体育田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发现体育教学过程中频繁出现的现象,并及时有效地提出行之有效的对策,以期促进我国高中体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6)
伴随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提高以及高等院校教育理念与体系的不断革新,高等院校的体育教师逐渐意识到体育教学对学生成长的重要作用。为了能够实现体育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以及学生体育训练知识与能力把握这两项目标,高等院校的体育教师就需要率先将终身体育理念融入到自己的行动中,永不停止地对体育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要注意充分发挥学生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主人公地位,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知识与技能的积极主动性。因此,本文从高校体育教学秉承终身体育理念的必要性出发,探讨当下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终身体育理念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策略,以期能够促进我国高校体育改革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