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14,(14)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是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而语文教育对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重要的作用。语文作为一门集工具性与人文性为一体的学科,肩负着为学生打"精神底子"的重要任务。只有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的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融入学生的人格教育,才能引发学生对真理与美好生活的向往,让他们拥有辨别真善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20,(7)
作为一门有着强烈人文色彩的学科,语文不仅是提升学生语文综合学习质量,提高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还是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载体,有利于启迪学生的心智、思维、品德,促使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本文立足小学语文教学,结合其中融入情感教育的现实意义和实际开展中所面临的诸多困难与不足,就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展开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6,(9)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和社会的进步,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人们越来越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同时也开始关注对学生的生态环境教育。小学语文教学是学生教育的基础,也是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促使其价值体系形成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积极融入生态环境教育,有效提升学生的生态环境意识。本文就生态环境教育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的渗透与实施进行了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20)
根据课改的要求,应将人文关怀情怀融入到高校学生的政治教学中,对于新时代和谐社会的建设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对于学生们的素养的提升也有着促进作用。政治老师作为在高校阶段学生们接触思想政治工作最重要的主导者,在提升高校学生人文素养中有着积极作用。在教学中融入人文关怀情结,对政治老师的要求也更高。本文阐述高校政治教育渗透人文教育的因素,并分析当前问题,提出几点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31)
现阶段随着新课标教育的不断深入改革,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融合信息化技术能充分地发挥语文教学的人文特点,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文章通过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必要性进行分析,提出了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融合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7,(34)
阅读对于开阔视野、丰富知识、补充体验、增加积累、实现人文教育有着其他任何活动无法替代的作用。课外阅读能够使语文教学进入一个新的天地,其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因此,我们把国学诵读融入"情趣阅读"体系中,以校本课程研究为主形式,以特色教育活动为载体,以趣味性阅读评价为推手,促进学生自主读书,不断丰厚文化底蕴,提升学生核心素养,营造特色书香校园。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20,(48)
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在于借助现代化教学技术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全身心融入课堂,进而有效达到教学目标。当下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比较枯燥,教学手段十分传统,所以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注重以学生为本,及时转变教学模式,在课堂中融入新的内容,用新颖的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氛围,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全面提升语文课堂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3)
在新课程的改革下,我们着眼于创设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提升小学生核心素养。不仅要求学生提升语文学科知识,更为重要的是提升小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开放性语文学习思维。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将核心素养融入到小学语文的教学当中,强化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文章以苏教版《开天辟地》为例,分析小学语文神话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8,(3)
小学语文课堂是开展审美教育的重要基地,教师应该将"美"融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充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情感认知,以切实提升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本文就从自然美、人性美、人情美、艺术美的认知培养入手,对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进行了设计。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20)
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增加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国学是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是让学生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和传统文化的学科,在语文教学中当然要让学生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因此,本文针对语文教学中的国学教育,进行了一系列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包括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国学教育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在语文教学中强化国学教育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