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红曲霉及红曲色素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综述红曲霉和红曲色素的种类、特性、应用及食品卫生学研究等方面的现状和新进展。  相似文献   

2.
红曲米中红曲霉的分纯及红曲色素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广西武宣红糟酸制作所用发酵剂——红曲米中分纯得到 11株红曲霉纯培养。经摇床发酵后 ,测定发酵液色价 ,获得一株发酵液色价为 13 1.5 5μ/m l的菌株。介绍了菌种分纯及色素测定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红曲霉深层发酵生产红曲色素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发酵条件对红曲霉EW983产红曲色素的影响,摇瓶培养的最佳条件是:温度为31~32.5℃,培养时间为3d,接种量为5%(V/V),装液量为70mL/500mL三角瓶,转速为250r/min,培养基初始pH为3.8。摇瓶发酵液的红色素色价为410U/mL,比培养条件优化前增加了35.8%。在500L发酵罐中培养,发酵液的红色素色价平均为263U/mL。  相似文献   

4.
红曲霉JR所产红曲色素的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曲色素是红曲霉在生长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多种天然色素的混合物.由于具有着色力强、口味自然等优点,红曲色素作为食用色素广泛运用于食品行业.文章对红曲霉JR固体发酵所得红曲米中的红曲色素的稳定性进行了初步研究.首先,考察了不同光照(自然光照、日光灯照射和紫外照射)对红曲色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红曲色素在自然光、日光灯和紫外照射下均表现出显著的不稳定;考察了浸提过程不同pH对红曲色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红曲色素对酸碱环境非常敏感,在中性条件下较为稳定,另外在一定的碱性环境下(pH值为9-11),红曲色素较酸性环境(pH值为3-5)更为稳定;最后考察了温度对红曲色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红曲霉JR固体发酵所得红曲米中的红曲色素对温度较为稳定,当红曲米在80℃处理2 h,红曲色素色阶仍可达(985.33±9.45)U/g,仅比室温条件下的红曲色素色阶(1038±15.87)U/g低50 U/g左右.  相似文献   

5.
一株紫色红曲霉产红曲色素优化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筛选得到一株高产红曲色 的紫色红曲霉(monascs Purpureus),本文研究了其最佳产色素条件,认为该菌株具有发酵周期短,产色素水平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对红曲霉固态发酵产红曲色素的条件进行了探索,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利用红曲霉固态发酵生产红曲色素的最佳培养基为:培养基初始含水量为50%、3%葡萄糖、0.1%甘油、3%酵母粉、0.1%硝酸铵、0.2%氯化铵、2%蛋白胨、0.4%硫酸镁、0.3%磷酸二氢钾。发酵所得红曲色素的色价可达到1302U/g。  相似文献   

7.
红曲霉JR液体发酵产红曲色素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红曲霉JR液体发酵产红曲色素的发酵丁艺进行了研究.首先,考察了培养基装量、接种量以及培养基初始pH值等因素对红曲霉JR液体发酵产红曲色素色阶的影响,结果表明30mL/250mL三角瓶的培养基装量5%~20%的接种量、培养基初始pH7.0最有利于红曲色素的合成;此外,对红曲霉爪摇瓶分批发酵与摇瓶分批补料发酵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摇瓶分批补料培养所得的最大菌体干重和红曲色素色阶分别为44.57g/L和350.7U/mL,均显著高于摇瓶分批培养下的25.59g/L和160.83U/mL.  相似文献   

8.
在前期分离纯化出的10株红曲霉基础上,以18种液体培养基对10株红曲霉进行发酵培养,通过分光光度计和质谱分析仪测 定各发酵液中红曲色素和桔霉素含量,分析不同地区红曲霉的红曲色素和桔霉素的代谢特性,筛选出高产红曲色素低产桔霉素的 红曲霉菌株。 结果表明,产红曲色素最适的液体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3%、蛋白胨1%,其中新疆地区红曲霉所产红曲色素量最高,为 6.81×10-2 mg/mL;新疆地区红曲霉仅在18种培养基中的面筋碱性蛋白酶水解液+葡萄糖发酵液中产生了桔霉素,而红曲霉ZBX天津 在所有培养基发酵液中均未产生桔霉素。  相似文献   

9.
郑虹 《中国酿造》2013,32(2):70
用麦芽汁分离培养基从红曲中分离到1株产红曲色素较高的红曲霉S8.研究了S8发酵培养时间对红曲色素及干重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培养时间为72h时,红曲色素及干重均达到最大,分别为158U/mL、0.6657g/L.同时还研究了发酵上清液的抑菌性,结果表明其上清液对指示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短小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均有较强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0.
探索了以紫色红曲霉(Monascus purpureus)固态发酵豆渣产红曲色素的可行性。从5种不同原料中筛选出豆渣为产红曲色素的最适固态发酵基质;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优化法得出紫色红曲霉固态发酵豆渣产红曲色素的最佳培养基组成为基质初始含水量50%、甘油6%、NaNO_30. 04%、KH_2PO_40. 3%、MgSO_40. 2%、抗坏血酸2. 2%,最佳培养条件为湿度60%~65%、接种量8%、30℃培养12 d,在此条件下红曲色素的含量为(6. 03±0. 11) mg/g。研究认为,以紫色红曲霉固态发酵豆渣产红曲色素的工艺可行,可实现豆渣的高值化发酵再利用。  相似文献   

11.
该文结合24深孔板微型化培养和酶标仪检测,建立了红曲色素高产菌株的高通量筛选方法,此法简单、快速、准确且自动化水平较高.确定最佳培养条件为装液量1.2mL/孔(每孔体积为10mL),接种量9%;找出红曲色素最大吸收峰值,确定酶标仪检测波长为530nm;通过紫外-氯化锂复合诱变处理,经过高通量筛选获得9株正突变株,其中菌株D39微孔板发酵色价达42.7U/mL,比出发菌株提高了46.2%;将D39分离纯化并用摇瓶验证,得到纯菌株D39-4的摇瓶发酵色价为206.5U/mL,比出发菌株提高了51.1%,具有很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高速逆流色谱提取分离红曲色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对红曲色素的提取方案进行探讨。采用Mathematica4软件研究溶剂与pH对提取率的影响。发现在乙醇浓度较低时 ,升高pH有利于色素溶出 ,而乙醇浓度较高时 ,降低pH有利于色素溶出。利用高速逆流色谱 (HSCCC)对提取得到的色素进行分离 ,溶剂系统为石油醚 /甲醇 /乙酸乙酯 /水体积 ,比例为 3 / 6/ 5 / 4,流速 1.0毫升 /分 ,将一种黄色素与一种紫红色素分离出来  相似文献   

13.
一株产黄色素红曲霉Monascus HB-5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一株产黄色素的红曲霉菌株MonascusHB-5的生物学特性。气生菌丝发达,呈中间黄色、边缘白色的圆形隆起。该菌无性繁殖产生分生孢子,大小为(4~10)×(5~12)μm;有性繁殖形成球形子囊果,大小为(15~19)×(20~24)μm。该菌生长的最适pH为4.0~5.0,最适温度为30~32℃,适合的碳源为玉米粉,氮源为硝酸铵。该菌的发酵产物-黄色素的色调为棕黄色,仅在370nm处存在最大吸收峰,并对色素的稳定性及安全性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从自贡地区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产蓝色素细菌,编号为T2013。通过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实验分析和全细胞脂肪酸检测以及16S r DNA比对分析,确定了该细菌为杜擀氏菌属的一种。通过系统进化树显示该细菌与菌株Duganella nigrescens strain YIM H16(EF584756)具有较高的同源性。T2013可能为新种,命名为Duganella sp.T2013。   相似文献   

15.
王璐  许赣荣  王武 《食品工业科技》2012,(1):401-403,408
红曲色素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传统发酵产品,它主要用于食品工业的着色剂,然而在红曲色素产业中存在众多问题,如桔霉素、微生物残留、产品单一应用范围窄等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红曲色素产业的发展。对红曲色素产业中存在的上述问题进行分析,并对红曲色素产业进行展望,探讨红曲色素产业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6.
以红方豆腐乳为菌源材料,经含有乙醇和链霉素的麦芽汁培养基富集和平板分离,得到一株降胆固醇的红曲霉(Monascus)菌株X2,对菌株的形态结构特征进行了观察。通过初筛和胆固醇降解试验研究表明,X2菌株具有较强的降胆固醇能力,在32 ℃摇床发酵6 d,胆固醇降解率可达60.82%。  相似文献   

17.
高产红曲色素的紫红红曲霉诱变育种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紫红红曲霉为出发菌株,通过物理(紫外线、超声波、微波)诱变和化学(氯化锂)诱变的方法来选育红曲色素高产菌株,实验过程中分别采用单一的诱变方法和复合诱变方法(2~4种诱变方法相结合)来处理出发菌株,选育出红曲色素高产菌株。试验结果表明,各种诱变方法对紫红红曲霉产红曲色素的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以2种诱变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对红曲霉产红曲色素能力提高最为明显,如紫外和超声波复合诱变的方法产红曲色素的色价为922U/mL,比出发菌株产红曲色素的能力提高了约3倍。但随着各结合方法的增多,诱变菌株产色素能力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8.
红曲色素代谢调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目前红曲色素代谢调控研究中的情况,介绍了气体、营养物质的选取、水分含量、pH值和化学环境的环境条件对红曲色素代谢的影响。说明了红曲色素生产中的几种代谢调控方法:对大气环境的调控、对桔霉素的代谢途径的调控、筛选不产桔霉素的菌种及应用固定化法生产。对控制过程中建立的数学模型作了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红曲色素提取效率,实验对红曲霉产胞内色素的提取工艺进行了探索。以生物量和红曲色素色价为指标,测定红曲霉液态摇瓶发酵产色素历程曲线,确定胞内色素色价高峰值出现在第5d。以5d作为液态摇瓶发酵培养物收获期,进一步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研究了乙醇浓度、乙醇用量、浸提温度、浸提时间对红曲霉胞内色素提取率的影响,得到较高效的提取工艺条件为A1B3C3D3与A1B1C3D3。经过验证试验得A1B1C3D3为最佳工艺参数,即乙醇浓度为60%vol、乙醇用量为10mL/g、提取温度50℃、提取时间50min,提取率为65.9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