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焊丝用ER70S-6盘条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焊丝用ER70S-6盘条强度偏高的问题,对ER70S-6盘条生产工艺进行调整:(1)缩小C、Si、Mn化学成分的控制范围。w(C)为0.06%~0.11%,w(Si)为0.80%~0.95%,w(Mn)为1.40%~1.55%。(2)优化控冷工艺。入精轧温度≤950℃,吐丝温度≤930℃,斯太尔摩冷却线风机全部关闭,保温罩全部关闭,辊道速度不大于0.25 m/s。按新工艺生产的ER70S-6盘条的屈服强度为340~385 MPa,抗拉强度为500~560 MPa,断后伸长率为34.5%~50.5%,断面收缩率为64.0%~85.5%,可较好地满足用户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2.
ER70S-6合金焊丝钢质量优化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针对ER70S-6盘条强度偏高,拉拔过程中加工硬化严重,部分盘条出现断裂问题,水钢对产品进行检验并与其他厂家盘条进行对比,经分析残余元素、夹杂物含量高,铁素体晶粒细是造成盘条质量差的原因。通过优化冶炼工艺,降低钢中残余元素含量;采取控轧控冷工艺,将吐丝温度设为820~880℃,辊道速度由0.3 m/s改为0.2 m/s,冷却速度由1.3~1.5℃/s改为1.0~1.2℃/s。生产工艺优化后,盘条抗拉强度得到改善,小于570 MPa的比例由优化前的19.23%提高到72.41%,钢中夹杂物含量得到控制,晶粒度下降1级左右,产品质量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3.
针对5.5 mm H08Mn2SiA盘条拉拔1.2 mm钢丝过程中出现脆断现象,对盘条进行化学成分、力学性能、夹杂物与显微组织等方面的检验,并利用扫描电镜对拉拔脆断断口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盘条边缘形成贝氏体组织,在拉拔过程中产生严重加工硬化,致使其边缘产生微裂纹,裂纹进一步扩展造成盘条的拉拔脆断。提出改进措施:在H08Mn2SiA盘条控轧控冷过程中,将终轧温度设定为980℃,吐丝温度降低至880℃;STM辊道下的风机全停,保温罩全部关上;将STM辊道运行速度降低到0.05 m/s,使盘条在足够长的STM辊道上缓冷20~25 min,延迟型冷却方式消除了盘条边缘的异常贝氏体组织,满足用户拉拔生产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武文遥 《金属制品》2012,38(4):55-57
为了克服ER70S-6盘条强度高造成的拉拔困难,对比分析不同厂家生产的ER70S-6盘条钢的化学成分、金相组织和力学性能,指出盘条强度高的主要原因是珠光体含量高与晶粒度低。得出结论:(1)在成分不变的情况下,晶粒度与珠光体含量是影响抗拉强度的主要因素;(2)提高吐丝温度,在风冷线辊道速度不变的情况下,可降低盘条强度,但吐丝温度不能超过900℃。通过调整生产工艺,盘条的抗拉强度大于550 MPa的比例从原来的33%降到12%,工艺调整有效。  相似文献   

5.
焊接用盘条拉拔断裂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在拉拔过程中出现断裂的焊接用盘条进行化学成分和金相组织检测。原料表面裂纹、表面组织不均、贝氏体组织、成分偏析、夹杂物严重是引起焊接用盘条拉拔断裂的主要原因。轧制时采用1000℃加热温度,开轧温度在1050~1000℃,吐丝温度小于950℃,保持炉温均匀,控制辊道速度小于0.05m/s,吐丝后的冷却速度约为0.37℃/s可得到符合要求的盘条。  相似文献   

6.
ER 50-6焊接用热轧盘条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ER50-6焊接用热轧盘条研制过程:合理控制盘条化学成分;冶炼过程控制出钢温度1 620~1 650℃;连铸时控制过热度15~35℃,正常拉速2.2~2.6 m/min;轧制时控制加热温度990~1 050℃;控冷时控制吐丝温度820~850℃,辊道入口速度7 m/min,以及0.45℃/s的冷却速度。生产的Φ5.5 mmER50-6盘条不经退火处理可直接拉拔成Φ1.0 mm的焊丝半成品,成品焊丝焊接性能良好,飞溅少,焊缝平整美观,质量稳定可靠,满足用户要求。  相似文献   

7.
分析ER70S-6盘条表面氧化铁皮除不净的原因:表面残留有Fe_2SiO_4,表面氧化铁皮FeO比例低,Fe_3O_4易成粉末,附着在盘条表面,不易剥落。提出控制措施:进保温罩的温度760℃以下,在保温罩里的冷速在0.95~1.05℃/s,出罩温度560℃以下,入集卷筒温度460℃以下,采取措施后,彻底解决了除鳞不净的问题,满足了用户需求。  相似文献   

8.
ER70S-6盘条生产焊丝出现拉拔断裂,通过对断裂样品进行电镜扫描以及金相分析,发现贝氏体和马氏体复合相组织是造成断裂的直接原因.根据该组织形成机制从元素偏析和轧后控冷两个方面分析,提出并实施延长盘条出罩时间、强化盘条保温效果等措施,改善盘条基体组织,解决了断丝问题.  相似文献   

9.
ER50-6热轧盘条质量控制与轧制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范银平 《金属制品》2010,36(5):59-61
为了使ER50-6焊接用盘条不经退火拉拔至Φ0.8 mm成品,且在拉拔中模具损耗正常,对ER50-6焊接盘条的质量进行分析,要求盘条表面无明显缺陷如折叠、耳子、结疤等,金相组织应为铁素体和少量珠光体,铁素体体积分数应在80%以上,抗拉强度在560 MPa以下。针对影响拉拔质量的有关因素,对轧制工艺进行控制,开轧温度在955~970℃,终轧(减定径)温度在860~900℃,吐丝温度在800~820℃,轧后冷却速度为0.55~0.85℃/s;轧制过程中严控各道次料型尺寸,使轧槽、导卫等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保证轧后盘条组织状态和表面质量及尺寸精度,使用时,细丝拉拔速度可达15 m/s,成品焊接后熔敷金属抗拉强度可达530 MPa。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含钛焊丝钢AER70S-G焊丝用盘条生产试制过程,通过分析各元素对焊接性能的影响,确定化学成分,选择合理的冶炼、浇注、轧制和控制冷却工艺参数等措施,形成了含钛焊丝钢的批量生产工艺。AER70S-G盘条生产应严格控制化学成分。盘条T[O]小于40×10~(-6)、T[N]小于70×10~(-6)。加热温度控制在1 070℃左右,开轧温度控制在900~940℃。入精轧温度控制在(880±20)℃,终轧温度控制在(860±20)℃。吐丝温度控制在840~880℃。避免了盘条出现低温组织,保证盘条获得优异的拉拔性能。  相似文献   

11.
吕桂清 《金属制品》1999,25(2):43-44
采用高精度控冷合金棒线材高速轧机轧制的合金盘条表面质量好,尺寸精度高,盘重大,组织状态优良,在用其生产特殊钢丝时,提高了特殊钢丝的合格率、实物质量及劳动生产率,缩短了特殊钢丝的生产周期,降低了生产成本,经济效益好。  相似文献   

12.
线材质量对PC钢丝塑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秀同 《金属制品》1999,25(5):48-51
对国内外预应力钢丝用线材质量进行对比,指出国产预应力钢丝用线材及制品的质量差距,并分析造成差距的原因,提出预应力钢丝生产选材上的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3.
H0 8MnA、H10Mn2、H10MnSi焊接用盘条系采用氧气顶吹转炉冶炼、钢包底吹氩、小方坯连铸机和无扭控轧控冷高速线材轧机工艺生产。通过控制化学成分、全程保护浇铸和控轧控冷等工艺措施 ,使得盘条的化学成分均匀、强度低、塑性高 ,质量稳定可靠、可满足用户对钢丝拉拔性能和焊接性能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孙永乐  陈世菊 《金属制品》2007,33(2):33-34,47
介绍焊接用H08Mn2SiA盘条的生产工艺、性能特点。对钢中化学成分、冶炼和轧制工艺进行优化研究,采用化学成分控制、脱氧合金化、炉外处理、全程保护浇注、结晶器电磁搅拌、吐丝温度控制、冷却控制等措施使盘条的化学成分均匀,强度适中,塑性高,拉拔性能和焊接性能优良,质量稳定可靠,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5.
ER50-6盘条生产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通过LF精炼炉与成分快速分析相结合 ,进行钢水成分微调 ,从而控制钢的成分波动范围 ;通过LF炉白渣精炼 ,实现钢水脱硫、脱氧 ;采用全程保护浇注工艺降低气体和夹杂物含量 ;吐丝温度控制在 780~ 84 0℃ ,辊道速度小于 0 .0 5m/s,风机全关闭 ,可得到显微组织为F +P的盘条  相似文献   

16.
焊接用H08Mn2SiA线材的生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H08Mn2SiA焊丝在焊接时具有电弧稳定、熔敷效率高、飞溅较少、焊缝成形美观等优点,用量越来越大。研究H08Mn2SiA线材冶炼、连铸、轧制等生产过程,冶炼时把碳的质量分数控制在0.08%以下,锰的质量分数控制在1.8%~1.9%,防止锰含量过高造成中心偏析,不使用含铝的脱氧剂以避免脆性夹杂,采用电磁搅拌;轧制时采用800℃的吐丝温度,0.95℃/s的相变速度,能生产出不经退火处理而拉拔12道次的线材。  相似文献   

17.
降低胎圈钢丝用C82DA盘条网状渗碳体级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网状渗碳体级别超标是造成胎圈钢丝用C82DA盘条拉拔断丝的主要原因.为了满足用户对C82DA盘条拉拔性能的要求,需降低网状渗碳体级别.设计胎圈钢丝用C82DA盘条生产新工艺:在原有C82DA盘条生产工艺其他参数不变的条件下,加热炉加热段温度由(1 050 +20)℃提高到(1 070±10)℃,均热段温度由(1 100...  相似文献   

18.
王强  冯家祥 《金属制品》2001,27(4):41-43
分析大规格线材的生产工艺特征及要求 ,针对低速度生产大规格线材工艺控制及吐丝机甩尾困难等问题进行探讨 ,进而优化高速区工艺控制参数及时序上的设定 ,摸索出一套低速度轧制大规格线材的专用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19.
对不同精轧和吐丝温度条件下焊丝钢盘条表面红锈情况进行对比分析。通过盘条氧化铁皮成分分析发现,出现红锈的铁皮中Fe3O4、Fe2O3含量较高。通过热力学分析发现,盘条与空气和水等介质反应,在高温条件下,有利于FeO的形成,较低的精轧和吐丝温度易于导致氧化铁皮Fe3O4、Fe2O3含量较高。同时,在较低精轧和吐丝温度条件下,盘条表面氧化铁皮的破裂,使FeO不断被氧化成Fe3O4、Fe2O3。在2种因素作用下,盘条表面易出现红锈。提高精轧和吐丝温度,可消除盘条表面红锈。  相似文献   

20.
SWRH82B盘条生产工艺及质量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介绍SWRH82B盘条的化学成分,在生产中采取加Cr微合金化处理,控制夹杂物的大小、碳偏析以及优化斯太尔摩冷却工艺等措施来提高盘条质量。将鞍钢SWRH82B盘条生产工艺流程、斯太尔摩冷却线及设备参数与宝钢、武钢进行比较,并对盘条质量进行分析,得出结论:鞍钢、宝钢、武钢生产的SWRH82B盘条化学成分相当,大规格SWRH82B盘条都加Cr进行微合金化处理;鞍钢生产的SWRH82B盘条有较高的强度和塑性,与宝钢和武钢盘条相差不大;鞍钢生产的SWRH82B盘条虽然不经过VD处理,但氧含量及夹杂物水平也能够满足拉拔要求;鞍钢SWRH82B盘条与宝钢相比索氏体化率约低4%,珠光体片层间距约大0.05μm,其主要原因是鞍钢斯太尔摩线冷却能力比宝钢和武钢稍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