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许瑞麟  朱宝伦 《电焊机》1993,(4):2-7,23
本文在分析了国外汽车装焊技术发展过程和当今水平、国内汽车装焊设备现状后,论述了成焊公司开发生产汽车装焊设备的有利条件。针对我国汽车工业2000年发展目标,介绍了我国汽车装焊设备发展动向,具体地论述了成焊公司在近几年中开发汽车车身装焊生产线及其设备,自动多点焊机,焊接机器人,各种汽车专用焊接设备以及通用焊机的设想。  相似文献   

2.
《电焊机》1972,(3)
现代化汽车制造厂已广泛采用接触焊机焊接车身、车架、油箱、发动机罩、车轮轮图、轮股、液压减震器、车箱拦板等另部件。从而大大提高其生产效率,使工艺过程自动化。为了适应我国汽车制造工业迅速发展的需要,我厂为汽车制造厂设计并试制成功了供焊接车身、车门用的专用高效多电极点焊机。下面我们就对这些焊机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3.
激光焊接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汽车工业发展入手,对激光焊接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特点进行了介绍,概述了激光焊接技术在国内外汽车车身组装与零部件生产的应用,研究了复合激光焊接技术和新材料激光焊接工艺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并指出激光焊接技术在汽车工业中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国外80年代汽车工业的车身焊装线、汽车零部件、新材料、新工艺等多方面情况分析,得知国外汽车工业广泛应用了各类机器人,且机器人已发展到六个自由度以上,尤其点焊机器人,采用了点焊钳转换装置;同时又发展了逆变控制技术;多点焊机也采用了柔性体制。表明了,国外汽车工业焊接技术与设备已实现了高度自动化、柔性化。预计90年代它将会朝着更高的自动化、柔性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国外汽车工业焊接与设备的现状及当代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通过对国外80年代汽车工业的车身焊装线、汽车零部件、新材料、新工艺等多方面情况分析,得知国外汽车工业广泛应用了各类机器人,且机器人已发展到六个自由度以上,尤其点烛机器人,采用了点焊钳转换装置;同时又发展了逆变控制技术,多点焊机也采用了柔性体制。表明了,国外汽车工业焊接技术与设备已实现了高度自动化、柔性化。预计90年代它将会朝着更高的自动化,柔性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白车身装焊过程的可视化工艺信息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岁波  都东  常保华  翟枫  WU Ting 《焊接学报》2003,24(5):25-28
针对轿车白车身装焊生产的工艺设计和管理问题,提出采用树状模型与关系模型来描述车身装焊工艺信息的混合建模方法,并在此数据模型基础上借助人机交互式三维仿真平台,建立了白车身虚拟装焊可视化工艺信息模型。对某轿车车门的装焊工艺的可通过性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直观完整地表达装焊过程的各种工艺信息,可为轿车车身的结构设计、装焊工艺的分析与设计、工艺信息的管理、生产质量控制以及轿车个性化市场销售等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
马新民 《模具制造》2010,10(3):79-82
影响车身装焊精度的因素有很多,其中焊接夹具的稳定性是最重要的因素,因而夹具精度测量是保证焊接夹具的使用稳定性的最主要途径。近年来,多关节三坐标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夹具精度测量的效率和准确度,成为维护夹具精度、改善车身几何精度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汽车制造中的焊接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汽车制造中六大总成的焊接件和焊接方法。阐述了各种焊接件的应用及焊接实况;汽车装焊工艺的改造等。对在汽车制造中,焊接工艺、设备的选择和对电焊机行业的技术发展,提出了有益的意见。  相似文献   

9.
机器人在汽车焊接生产线柔性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崔文旭 《焊接技术》2003,32(5):36-38
论述了汽车车身焊接生产线具有柔性化的必要性,简述了国内外焊接机器人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情况。通过在汽车车身生产厂的设计实践,提出采用机器人解决汽车换型、提高焊接生产线柔性的措施方案,归纳总结出根据机器人的不同功能、结构形式特点.选用焊接机器人的方法,合理地将机器人应用到车身焊接生产线中,提高生产线的柔性化程度和自动化程度。通过实例加以验证说明机器人在汽车焊接生产线中的选用方法,对工厂设计应用选型具有实际指导意义及应用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车身是汽车,农用车整车重要的组成部分,车身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整车的使用寿命,因此,提高车身装焊的工艺保证能力,加强质量控制就显得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Abstract

In situ metallography has been used to study the effect of temperature on the microstructural changes on the outside surface of primary reformer tubes, used for the production of reformed gas suitable for ammonia synthesis in a 200 tonnes per day capacity ammonia plant. The outside skin temperature varied in the range of 860° to 1050°C. The studies indicated marked changes with increasing temperature in the size of grains and carbide morphology, i.e., the pattern and distribution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carbides.  相似文献   

15.
16.
《上海金属》2007,29(4):F0004-F0004
阿可/舍舍夫、Tufftride/Tenifer/Melonite/QPQ是法国H.E.F.集团和其Durferrit子公司开发的盐浴表面技术,经过不断发展现已成为无污染的可控液体离子渗氮CLIN(Controlled Liquid Ionic Nitriding)技术。适用于提高钢铁工件表面硬度,耐磨性,抗咬合,抗疲劳性和耐腐蚀性场合。  相似文献   

17.
18.
19.
The history of steelmaking in the United States is a fascinating story of determination, sudden tragedy, exploitation, and inventive genius rolled into one gigantic plot. Mr. Reinartz’ flowing interpretation of the progress made in the last one hundred years is being presented in a series of four articles.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