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食物中毒病因变迁及该规律下的防治对策。方法:选取某市食品中毒档案资料进行数据统计。结果:食物中毒发生率逐渐降低,以动物性食物中毒和家庭食物中毒为主。结论:食物中毒防治过程中要加大食物防疫检查,加大食物中毒宣传教育,从而提升食物中毒控制效益。  相似文献   

2.
目的掌握北京市发生食物中毒事故的规律和流行特点,制定科学有效的预防措施,控制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方法对2010年北京市卫生监督所接到的25起食物中毒事故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全年共发生食物中毒事故25起,发病人数396人,与2009年同期相比,发生起数降低44.4%,发病人数减少30.5%。微生物及动植物是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致病因素;集体食堂是发生食物中毒事故的主要责任单位,其次是饮食服务单位;第三季度是食物中毒的主要发病季节;植物类食品是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食品;加工不当是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结论加强对重点单位集体食堂的监管和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的培训,建立和健全食物中毒事故预警机制,最大限度地减少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 为掌握北京市发生食物中毒事故规律和流行特点,制定科学有效的预防措施,控制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方法 对2010年北京市卫生监督所接到的25起食物中毒事故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全年共发生食物中毒事故25起,发病人数396人,与2009年同期相比,发生起数降低44.4%,发病人数减少30.5%。微生物及动植物是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致病因素;集体食堂是发生食物中毒事故的主要责任单位,其次是饮食服务单位;第三季度是食物中毒的主要发病季节;植物类食品是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食品; 加工不当是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结论 加强对重点单位集体食堂的监管和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建立和健全食物中毒事故预警机制,最大限度减少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食物中毒数据库,为食物中毒应急调查处理提供参考。方法通过计算机联机检索、相关文献追溯等途径,收集关于食物中毒的调查资料,筛选典型论文资料,按照案例、致病因素、致病因素特征、潜伏期、症状、治疗原则、预防措施和其他说明(包含图片)8个方面的为顺序,进行编辑。结果共有78种(类)主要食物中毒(包括典型寄生虫病等食源性疾病)入选食物中毒数据库。分为动物性食物中毒、植物性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致病性细菌食物中毒以及寄生虫、病毒性食源性疾病。结论建立了食物中毒数据库(单机和网络),也为出版《食物中毒调查与防治指南》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食物中毒诊断和善后处理水平 ,规范食物中毒事故技术鉴定工作 ,确保食物中毒事故技术鉴定工作有序进行 ,解决当事人对食物中毒事故判定结论争议的法律救济途径 ,建议制定出台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食物中毒事故技术鉴定办法》 ,扭转目前食物中毒事故技术鉴定随意性大、发生争议而无法寻求救济的局面  相似文献   

6.
为了及时掌握本市食物中毒发生情况,分析食物中毒的发生规律与特点,采取有效预防措施,以便减少和控制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现将北京市84年食物中毒情况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广东省1998年~2003年家庭食物中毒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食物中毒的发生与社会经济、化和人民群众的饮食、生活习惯有密切关系。近年来,虽然家庭食物中毒的发生占所有食物中毒中的比例不高,但是家庭食物中毒的死亡人数和病死率却一直居高不下。为探讨近6年来广东省家庭食物中毒发生的规律及其特点,进一步控制或减少因家庭导致的食物中毒的发生。现将广东省1998年~2003年家庭食物中毒资料进行分析,为今后制定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分析总结食物中毒发生规律,为社会性预防食物中毒提出相应策略。利用近十六年国家重大食物中毒通报统计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第三季度为重大食物中毒高发季节,中毒人数占总人数的42.50%;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人数最多,化学性食物中毒为重大食物中毒高死亡类型,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42.58%;集体食堂食物中毒人数最多,家庭食物中毒为重大食物中毒死亡率最高的发病地点,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80.58%。食物中毒形势依然严峻,预防食物中毒需要加强管理、监督指导和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9.
2010—2012年北京市食物中毒事件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2010—2012年北京市食物中毒事件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食物中毒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0—2012年北京市食源性疾病报告系统收集到的所有食物中毒事件进行分析。结果 2010—2012年北京市共报告食物中毒事件85起,发病1 268人,死亡1人。食物中毒发病高峰集中在7~9月,报告事件数量最多的是微生物性食物中毒,占41.18%(35/85),副溶血性弧菌为主要致病微生物;报告发病人数最多的是植物性食物中毒,占42.19%(535/1 268),主要为扁豆中毒。集体食堂和餐饮服务单位为食物中毒的高发场所,分别占40.00%(34/85)和30.59%(26/85)。结论 北京市食物中毒防控策略应以降低副溶血性弧菌等微生物性食物中毒和扁豆中毒为主,防控重点场所为集体食堂和餐饮服务单位,针对重点人群开展食品安全的健康教育,降低食物中毒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卫生监督     
《美食》2011,(10):65-67
卫生部发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发生的预警公告近期,一些地方食物中毒事故高发,特别是亚硝酸盐中毒和集体食堂食物中毒多发。为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发生,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9月17日,卫生部发布了以下预警公告:  相似文献   

11.
近期,一些地方食物中毒事故高发,特别是亚硝酸盐中毒和集体食堂食物中毒多发。卫生部发布了关于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发生的预警公告。公告要求,要严防亚硝酸盐以及微生物污染等引发的食物中毒,进一步加强对食品生产、流通和餐饮环节的监管。今年上半年报告的化学性食物中毒多为误食亚硝酸盐引起,常见于工地食堂和  相似文献   

12.
广东省集体食堂食物中毒发生规律及防控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索集体食堂食物中毒防控对策。方法分析历年集体食堂食物中毒发生的规律与特点,针对性采取相应干预措施。结果食物中毒地点以企业为主,时间多发于5-10月,中毒食品以果蔬植物类和肉蛋类为主,其中肉蛋类以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为主,果蔬植物类以有毒动植物和农药残留中毒为主;微生物污染是引起集体食堂食物中毒的首要致病因素,其次是农药和有毒动植物;原料污染、生熟交叉污染和加工不当是食物中毒发生的主要原因。结论以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为契机,改变监管模式,促进集体食堂的设施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加强食物中毒防控知识宣传,开展食物中毒等食品安全预警,提高从业者食品安全意识;加强配送餐单位监管;在重点时期提前介入重点单位,采取干预措施等,是防控集体食堂食物中毒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中国食品工业》2011,(9):30-31
近期一些地方食物中毒事故高发。卫生部6日发出关于防控食物中毒的预警公告,就防止集体食堂发生食物中毒、严防亚硝酸盐和防止微生物污染引发食物中毒、严防误食农药污染的食品及有毒植物等做出提示。  相似文献   

14.
食物中毒的特征和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食物中毒的概念、特征、分类和原因,以及易引起食物中毒的食品五个方面对食物中毒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5.
1985-2011年我国食物中毒特点分析及应急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聂艳  尹春  唐晓纯  王志刚 《食品科学》2013,34(5):218-222
由于食物中毒容易导致伤残、死亡等严重后果,所以我国一直采取报告制度,将其纳入国家卫生疾病应急管理范畴。本研究依据国家卫生部公开发布的食物中毒情况通报,对1985—2011年我国发生的食物中毒事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食物中毒报告事件、中毒人数和死亡人数均呈总体下降趋势,期间2003—2004年有小幅上升态势,2005—2011年呈低位波动可控状况。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为有毒动植物及毒蘑菇、化学性、微生物性和不明原因。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一直是导致中毒人数最多的首要原因,化学性和有毒动植物及毒蘑菇是致死的主要原因。食物中毒事件具有第3季度高发的季节性特征。基于此,本研究提出针对食物中毒高发人群、高发区域的食物中毒预警知识普及和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的两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2018年我国食物中毒事件,探讨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规律及特点.方法 对2018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全国食物中毒事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8年全国共报告食物中毒事件291起,累计报告病例7 856例,死亡98例.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数和中毒人数分别占总体的36.77%(107/291)和...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全国食物中毒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制定有效防控食物中毒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整理2004—2013年原卫生部发布的"重大食物中毒情况的通报",对各食物中毒事件的基本情况、季节和月份分布、中毒原因和就餐场所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04—2013年全国食物中毒发生数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2006年后持续下降。第三季度是食物中毒的高发期,其中9月份食物中毒人数最多,7月份死亡人数最多。中毒原因中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人数最多,但死亡人数最少;化学性食物中毒人数和死亡人数呈明显下降的趋势;有毒动植物及毒蘑菇中毒为2006年后死亡人数最多的致病因素。就餐场所以集体食堂食物中毒人数最多,其中化学性食物中毒是导致学生食物中毒死亡的主要因素;家庭食物中毒的死亡人数最多。结论全国食品安全状况已有明显改善,但食物中毒形势依然严峻,尤其死亡率还较高。通过加强不同季节月份、不同就餐场所、不同人群有针对性的防控及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建立有效的政府监管机制,是预防和降低食物中毒事件发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正>为了使食物中毒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及时总结每年食物中毒情况,分析食物中毒发生特点及其规律,总结食物中毒预防工作的经验教训,实属必要,现将1985年北京市食物中毒情况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食品市场呈现空前繁荣的同时,食品安全问题也日显突出。特别是近几年学校食堂食物中毒时有发生,已引起国务院、省市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学校食堂卫生安全工作事关千千万万青少年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而集体食堂如何预防和杜绝食物中毒的发生,又是做好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前提。食物中毒大致分为细菌性食物中毒、有毒动植物引起的食物中毒和化学性食物中毒三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考察《食品安全法》对食物中毒流行病学特征的影响,并提出监管对策。方法以2009年底作为《食品安全法》实施前后的分界线,以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公开的食物中毒事件的通告数据为基础,对《食品安全法》实施前后全国食物中毒事件基本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和对比分析。结果《食品安全法》实施后,食物中毒报告数和中毒人数均明显下降,且在总体维持较低的水平下呈现平稳趋势;食物中毒发生原因的主次顺序已由微生物性、有毒动植物性、化学性、不明原因,转化为有毒动植物性、微生物性、化学性、不明原因;在食物中毒发生场所中,集体食堂所占比重已从32.8%下降至22.4%,家庭所占比重从38.4%上升至49.7%,家庭已成为食物中毒发生的最主要场所。结论《食品安全法》实施后,我国食物中毒情况明显好转;食物中毒发生原因及发生场所的特征变化,为制定相应的食物中毒防范措施和监管政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