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刘仰东 《美食》2011,(Z1):99
民国时,西餐馆尚不多见,喜欢吃西餐的人大体有两类。一类是长期受西方文化熏陶而养成的生活习惯,如宋美龄等;另一类则是崇洋心态作祟的暴发户,例如商震。商出身寒微,发迹后有"五洋"将军之称,即穿洋服、吃洋饭、住洋房、骑洋马、打洋球。当年的高级军官,一套灰斜纹布的军服料子也不过三四元,而商震的军装则一定要拿到东交民巷的外国裁缝铺去做,仅手工费就不下三四十元。商家雇有专门的西餐厨师。他任32军军长时,一次招手下三个师的参谋长去家里谈事,饭点上便用西餐款待,同席还有另外两个客人。这两人显然对西  相似文献   

2.
龚玉和 《烹调知识》2014,(11):67-68
上海人对于吃西餐很有讲究,他们将一般的家常做菜称作"炒小菜",弄堂里的大妈大婶聊天,便会问对方:"侬今朝炒啥‘小菜’呀?"寻常市民大多每天到小菜场买菜,小菜小桌小户人家。唯独称到西餐馆吃"洋餐",不叫"去吃西餐",而是称作"吃大餐"。  相似文献   

3.
有人说,去欧洲旅游,最大困扰在于吃。西餐吃不惯,中餐馆出品通常不知所云,如果是团餐,则不是一般的难吃;而工薪阶层自助游时,每餐费用问题也颇费思量——实在是太不习惯欧洲的物价了!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对外交往的日益扩大,两方饮食也逐渐走进我国人民的生活中,有些出国人员也碰到吃西餐的情况。但怎样吃西餐,吃西餐有哪些习俗和应知道的常识?很多人对此并不十分清楚。下面介绍一些吃西餐的常识 订座位: 1、一般去高档西餐厅吃饭,需  相似文献   

5.
西餐历来就以贵著称.譬如面条.武汉的热干面、兰州的牛肉拉面、河南的羊肉烩面等中式快餐.多则10元左右.少则两三元.而只要沾了洋字.没有是二十元绝难吃到嘴里的。因此.西餐自从进入中国大地的那一天起.就稳稳地占领了高端市场。十九世纪中叶广州、上海开埠后.西餐业即进入中国.起初只为外国侨民服务.到二十世纪初才面向中国社会。1910年上海德大西餐社开张.这是较早为洋人也为华人服务的德式餐馆。时隔两年.到1912年8月9日《晨报副刊》报道.  相似文献   

6.
"饭"字在古代就是"吃"的意思。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释中考察"饭"的本义时说,饭是动词,当吃讲,读上声"反"。后来派生出来的名词"饭",读去声;字形也不同,右边是"弁(或卞)"。留传到现在,早已字形不分,统写为"饭"了。《礼记·玉藻》日:"饭飧者三饭也。"《汉书·朱买臣传》:"呼饭饮之。"《论语·述而》:"饭疏食,饮水。"《孟子·尽心下》:"饭糗茹草。"等等。这里的"饭"都是"吃"的意思。以至到了宋代,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还有"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之句。这里的"饭"仍然是"吃"的意思。"饭"字除了作动词讲外,还有许多使动词出现。如《史记·淮阴侯列传》中,"有一漂母见信饥,饭信"。  相似文献   

7.
《食品与生活》2010,(11):16-16
旧时,新娘嫁入夫家后,夫妇要在房内一起吃新婚的第一顿饭,又称夫家饭。那时的夫家饭会有些特意的安排,例如鱼俎、豚俎、腊(风干的全兔)俎仅有单独的一份,放在两人的饭菜之间,供新郎、新娘一起食用,这一安排称为"共牢而食"("牢"指动物的肉,"俎"指古代盛肉食的餐具),是为了表明新郎新娘成婚之后已是一家人,从此两人要不离不弃,共同享受食物,共同分担困苦。今天的婚礼上,总是会出现新郎、新娘一起咬苹果的一幕,就是古代"共牢而食"的遗意。这婚后的第一餐夫家饭,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形式,一个地域有一个地域的特色,却总能让人齿颊留香,回味悠长……  相似文献   

8.
我一直比较喜欢吃西餐,喜欢西餐厅的幽雅闲静,喜欢吃西餐时的那份自在、独立、旁若无人的感觉。但是,如同世间有方有圆一样,吃西餐也是有规有矩的。而且这规矩贯穿到了每一个细枝末节。 第一次领教西餐的规矩是在海德堡一家西餐厅。那天我有点感冒  相似文献   

9.
我喜欢招待朋友,尤其是节日期间,总要请大家来家里热闹一番,国人老外都请,中餐西餐都有。今年,我在设计派对时,看到国内一条消息,有个著名滑稽演员办婚宴只有四道菜,为了客人的健康,也为了环保,不浪费。我也是提倡"不吃饱"的一族,是否办个"吃不饱"派对?饭吃七分饱,是中国的古训,也是古老的养生术。孔  相似文献   

10.
打从几百年前的大清国算起,方的洋大人们不光传来了洋枪洋炮,也顺带捎来了令人眼花缭乱的美酒佳肴。尽管统治者们也定下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规矩,祖宗家法不能变,传统特色不能丢,然而道德家们常常只是善于教育别人、管理别人,而于自己则是洋酒照喝、洋餐照吃。上行下效,结果是,洋酒越来越贵,西餐馆子越吃越多。  相似文献   

11.
正老早的时候,上海滩吃西餐都叫"吃大餐",这是一件时髦、风光、有面子的事情。追赶潮流的上海人随着开埠,第一次学会了"左手拿叉、右手拿刀"的西式做派。不过,再时髦的上海人也有一个"中国胃",虽说当时吃西餐是非常时髦的生活方式,可面对半生半熟的牛排,一时仍是难以适应。于是上海西餐便汲取各国西餐的精髓,逐渐衍生出具有上海特色的海派西餐,并迅速在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中说贾母的饮食是很讲究的。(第七十五回)开饭时,要媳妇王夫人、邢夫人等放筷箸,捧饭。贾母喜爱的几色菜早已摆上桌,这一碗是鸡髓笋,是凤姐的父亲京营节度使高官王子腾送来的,可想而知是什么高级菜肴。贾母把各种吃不了的菜送人,命人送给宝玉、黛玉去吃,就是"鸡髓笋"。贾政的孙子贾兰,是贾母的嫡亲重孙子,连"鸡髓笋"都没资格吃,可见"鸡髓笋"金贵到何等程度。  相似文献   

13.
改良罗宋汤     
记得很小的时候,父亲曾领我们去吃过一次牛奶蘑菇汤。味道甜咪咪、咸嗒嗒,“洋盘”吃不来。大一些时又跟母亲去吃过一次罗宋汤,才知道这些都是西餐里的名堂。但记忆最深的还是当年开在淮海路与嵩山路转角上的那爿离家不远的经营西餐的店。这家店没有什么名气,店堂也十分中国化。但满堂熙熙攘攘的顾客,终日“塔塔铺”热闹非凡。众口一说:汤的味道浓!因为隔壁邻居杨阿姨在此店做服务员,有时吃好罗宋汤就会有资格去后面厨房间东张张西望望。印象中有两只晶亮的不锈钢大桶始终在冒着热气,母亲说一只桶里熬的是牛肉高汤,另一只桶里熬的是罗宋汤。…  相似文献   

14.
如果没有发现新利查,吃西餐也许会是我心中永远的痛。 西餐不是有钱就能吃的。坐的姿势,用刀叉的手势,喝汤时调羹运动的方向,如此种种,像是一把把利刃,使我如坐针毡。人的心理就是如此,得不到的东西总是最美,着盛装、蹬高跟鞋去吃大餐,成为我心目中最“小资”的一桩事情。直到有一天看到了新利查。  相似文献   

15.
人类吃面包的历史大概始于3000年前埃及的一个小岛上,从那儿发现了最早的制作面包的工具。面包和米饭作为人类两大基本食物,伴随着文明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从米饭创造出的吃的文化可能中国最具代表性,而从面包带出吃的文化法国可能是集大成者。所以人们对法国大餐印象深刻不仅限于法国的菜,还有法国的面包。它的面包也如同米饭对中国人一样。食者不分男女老幼,不分贫富贵贱。但面包与米饭有一点不同的是,中国人不是一天吃三餐米饭,只午餐晚餐吃,西方的面包可是从早吃到晚,顿顿都是。中餐讲究什么菜配什么饭,西餐则什么菜都能配面包。我们中…  相似文献   

16.
慈禧与洋饭     
慈禧与洋饭余志俊,周岑康欧美式的饮食大约在十九世纪的中叶开始进入我国一些地方盛行起来的。西餐起初被称为“洋饭”或“番菜”,当初只能在宫廷、王府的宴席上才能见到。到这时,南北商埠、各都会相继出现了“番菜馆”,“面包房”以及类似的咖啡馆,随之一般人也可以...  相似文献   

17.
19.林森1938年10月在重庆以国府主席名义招待与会参政员,会议后设西餐招待宴会,还亲自关照,宴会吃的是西餐,但用的餐具只能是筷子。 20.林森在重庆,每天早餐是一根油条,一只鸡蛋和一小碗豆浆,午饭晚饭都是一饭一菜一汤,请客也多是一菜一汤。有次,蒋介石来访,留他吃饭,也是一菜一汤,只是加了一个炒鸡蛋。  相似文献   

18.
1979年,北京市第一家外资饭店──建国饭店开了张,之后便陆续有洋厨师进驻北京各大饭店。从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北京的一些星级酒店为了达到国际化标准,纷纷开设高水准的欧式西餐厅。许多西餐厅为了争取宾客,便高薪聘请洋厨师,把西餐经营得越来越火。西餐虽是外来餐饮,但是它在饭店里的影响力却是惊人的。对于外宾而言,一家饭店的西餐厅开得是否地道,是他们评判这家饭店档次的关键。人们稍加注意便会发现,北京四星级以上的饭店里至少有一个西餐厅。饭店的西餐给你一个惊喜,而西餐厅的洋厨则成了一道风景线。洋厨师中的小字辈…  相似文献   

19.
上海人习惯将家常菜乃至筵席上的排翅海参等很有质量的菜肴,都一概称为“小菜”。“xx路一幢老洋房现在开出一家中餐馆,小菜呒啥好,主要吃环境……”“阿拉新请了个安徽小保姆,小菜烧得交关好!”而“小菜呒啥,饭要吃饱”,更是上海人劝客的俗话。但上海人对动刀动叉的菜肴,则一律称为“大餐”,哪怕那种只是一块炸猪排、一碗罗宋汤的由山东人带入的快餐武的西餐,上海人也称之为罗宋大餐。上海人对白饿,向来是不怎么  相似文献   

20.
提起天津的西餐,人们自然会想起名震一方的"起士林"。吃过"起士林"西餐的人一定很多,但是真正了解"起士林"百年历史的人也许寥寥无几。翻开"起士林"百年历史的画卷,风风雨雨中折射出中国上一个世纪的沧桑巨变。领略"他"的风采天津"起士林"始建于1901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