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烹饪》2014,(3):42-43
看过纪录片《一城一味》的人,或许会记得天津篇中的外国女大厨,她就是来自北京四季酒店Opus大堂酒廊的厨师长艾琳。因为爱吃煎饼果子,艾琳被安排到煎饼果子的故乡去体验地道的天津美食。片中,艾琳尝试自己炸油条、排队买煎饼、逛菜市场,还和天津大爷一起做饽饽熬小鱼,有模有样的天津话以及率真朴实的个性,让这位加拿大姑娘像极了接地气的天津姑娘。  相似文献   

2.
提起贴饽饽熬小鱼,天津人没有不知道的。现在不少饭馆以此招徕顾客,这种很有地方特色的“名吃”也吸引了不少外地人,但它的雅名“福寿糕千眼龟”和传说就鲜为人知了。 清朝乾隆皇帝一生数次下江南,有一次路过津西名镇柳口镇,这个小镇夹在南运河和子牙河之间,恰逢仲夏时节,只见岸上杨树亭亭、柳丝依依,很有点江南的韵味。乾隆和爱臣刘墉站在龙舟头上观看两岸美景,赞叹不已。乾隆  相似文献   

3.
在我的家乡江苏洪泽湖地区流行一道渔家风味菜肴——小鱼饼。小鱼饼的做法比较多,其中最有特色的为小鱼酥饼、小鱼煮饼和小鱼贴饼。  相似文献   

4.
天津塘沽地处渤海湾,盛产鱼、蟹、虾、贝、蛤等各种海鲜,品种繁多,数不胜数,为餐饮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塘沽菜过去名不见经传,名目并不繁多,制法以熬炒为主,其中贴饼子熬小鱼,可谓家喻户晓。 近几年来,通过餐饮各界人士的交流发展,引进其它菜系的特点,发扬塘沽优势,逐步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菜肴风格。其特点以海鲜为原料,如龙骨、棒棒鱼、河间鱼、乘子鱼、青虾、霸鱼子等。制做方法在原有基础上汲收粤、鲁菜之精华,口味清淡、鲜嫩,而不失本味,独具一格,适于大家食用。 海福阁塘沽家熬菜,海鲜是由天津塘沽专车运送,保证活鲜,并特聘天津塘沽专做家熬菜的特级  相似文献   

5.
钱国宏 《饮食科学》2011,(12):36-36
"饽饽"是满族人民对多种面食的统称,满族的"饽饽"种类繁多,常见的有豆面饽饽、苏叶饽饽、柞叶饽饽、牛舌饽饽、同心饽饽、清明饽饽以及酸枣糕、淋浆糕、五花糕、盆糕、发糕等。饽饽的原料主要有两种:白面和黏米面。制作工艺则多为烘、烤、蒸、烙。满族人对饽饽可谓情有独钟,一年四季离不开饽饽——春食豆面饽饽、清明饽饽;夏吃苏叶饽饽、发糕;秋尝黏糕饽饽、柞叶饽饽,冬天则离不开黏糕、黏豆包。  相似文献   

6.
阳历一月,大体上是阴历腊月。每到腊月,关东家家淘米、轧面,制作各种粘饽饽。粘饽饽不仅具有色泽金黄,口感粘糯的特色,而且在寒冬腊月也便于贮藏。有些品种是一种定式的传统风味美食,例举如下:  相似文献   

7.
糕点是我国的传统食品之一。长期以来,我国各族人民就喜欢把美食与各种节庆、礼仪活动结合在一起,因而便逐渐形成了许多颇具地方特色和民族情趣的饮食习俗。糕点既是日常膳食中的不可或缺之品,又是逢年过节时的必备之物。由于各民族间食俗礼仪的不同,糕点更能体现各民族独特的风情。 清东陵糕点 满族名糕点,也称清东陵大饽饽。最早是清朝皇帝到东陵祭祀祖宗时做供品用的,因此也称为“祭饽饽”。早年做供品时有果馅厚酥饽饽、鱼儿饽饽、匙子饽饽、菊花饽饽、糊面  相似文献   

8.
正沈阳的历史非常悠久,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非常丰厚。沈阳的少数民族非常多,主要包括满族、锡伯族、朝鲜族等,每个少数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美食,最终形成了沈阳独特的美食文化。既有以清文化为主的满族美食,例如那家白肉血肠、马家烧麦、苏子叶饽饽、满汉全席等;又有以朝鲜族文化为主的朝鲜美食,例如朝鲜族大冷面、烤肉、辣白菜等;还有以近现代东北文化为主的辽菜风  相似文献   

9.
酥香贴饼子苏北人擅做“米饭饼”:用碎米糊堆在锅沿上烘烤,烘出的饼子一面焦黄,一面雪白。因为碎米发过酵,所以此饼吃起来略有甜酸味。如在饼子中夹入油条,吃起来则更有一番风味。“米饭饼”实际上是贴饼子,就像天津的“贴饼子熬小鱼”中的贴饼子那样。北京也有贴饼子。从前北京就有一种乡土风味十足的小吃叫“榆钱贴饼子”,它是用榆钱儿拌上酱、蒜和香油做成馅儿,再用玉米面做皮子,然后包成椭圆形的贴饼子,厚约半寸许,贴在热水锅沿上烘熟。“榆钱贴饼子”吃起来咸香中带鲜嫩。北京有馅的贴饼子种类不少,有用粮食作馅的,如豆沙…  相似文献   

10.
旧京有个童谣,是说满人习俗瞧亲家的,其中有几句是:“阿哥阿哥你上哪?我到南边瞧亲家。瞧完亲家到我家,我家没别的,鞑子饽饽就奶茶。”鞑子饽饽就是满式饽饽,奶茶也是指满式奶茶。那时,京城有专门经营鞑子饽饽和奶茶的铺子,即为奶茶铺。奶茶铺门面很小,京城有一句歇后语,谓之:“奶茶铺的炕——长条儿。”这是旧京奶茶铺的一个轮廓。  相似文献   

11.
从北京出发,不到一个钟头就到了天津。两市之间的城际快车最短间隔只有15分钟。有人说既然天津离北京这么近,不如并成一.个城市吧,首都的高速发展也能带动天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进入天津领地,酒店每日早点小菜必有海带丝、海白菜;午餐常见大鱼小鱼,间或一顿炒蛏子之类;中、晚餐的瓜片蛋汤里游弋着大个儿的海米……每每见到这些,似乎让你恍然大悟:“我到了天津了。”这些事实毋须地理的分界碑,冀北平原的肥沃广博,河、海氤氲的暖湿气流,孕育了与北京迥然不同的天津卫。让我们一同来感受这受北京影响又不依附北京的风土人文,感受特有的天津美食。  相似文献   

12.
孔来根 《四川烹饪》2006,(12):21-21
在长江三角洲地区,有一种特殊的风味美食——单鲍菜。沿海渔民大多勤俭持家,捕捞回来捡剩的小鱼小虾都舍不得扔掉,洗净后用盐、花椒等腌渍一段时间后,再拿出来或蒸或煎。风味绝佳。当地民间俗语中有“黄鱼水鲞,半斤八两”,这水鲞就是指单鲍黄鱼。  相似文献   

13.
很多从事餐饮行业或者对美食有极大热情的人,都熟知一个忙碌在美食界的评论家——蔡澜。对蔡先生的印象,很多人都是闪现同一个概念,那不离他左右的猪油拌饭。那罐伴有独家“秘笈”的猪油似乎和纪晓岚的烟斗一样成为了蔡先生的代名词。但是我们可以肯定的是,蔡先生不是一个小气之人,他和崔明贵先生联手在沪港两地开辟了一个能与天下所有食客共享美食的平台——  相似文献   

14.
正滁州,简称滁,古称涂中、清流、新昌。是安徽省省辖市,地处长江下游北岸,长江三角洲西端,安徽省东部,苏皖交汇地区。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近日,笔者应大学同窗之邀赴安徽采风,采得有关"小鱼名吃"的饮食及其饮食文化。不妨娓娓道来,以飨读者。多年不见,老同学盛情带我去滁州一家饭店品尝当地名吃——"小鱼贴饼"。在一家店面不大的小饭馆内,只见一位打扮整洁、笑脸迎客的胖老板上前问我们道:"两位先生,想吃点什么?"老同学不假思索地答道:"小鱼贴饼"。我不知此菜点为何种风味,又不便当即询问。  相似文献   

15.
居住在东北松花江流域的满族,有着自己的民间风味美食——黏食,如大黄米焖饭、大黄米小豆干饭、粘糕、油炸糕、粘火勺、粘豆包、豆面卷子、撒糕、打糕、苏叶饽饽等。以前关东的满族人,居无庐,常常傍山建一穴,一半深入地下,叫地窨子,也叫地窝棚。夏天时,逐水而居,冬天就到地窝棚来猫冬。一般是每天只吃两顿饭,早上太阳升起吃过早饭去打猎,而到了晚上无论多晚都不猎不归。据说正是因为满族人习惯了这种渔猎劳作的方式,才决定了大家普遍喜欢吃黏食的习俗——因为黏食更耐饿。  相似文献   

16.
回忆往事,我对妈妈熬的猪油渣很感兴趣,印象特深。它香脆可口,是一道美食。我爱吃猪油做成汤的面条,也爱用猪油拌饭吃,所以,妈妈经常为我熬猪油。记得小时候,我最爱看妈妈熬猪油了,总是眼巴巴地守在锅  相似文献   

17.
天津地处九河下稍,属于退海之地,盛产鱼、虾、蟹等海货,民间素有“吃鱼吃虾,天津为家”的说法。海水的侵蚀使天津周围布满了盐碱地,普通的农作物不宜在这里生长,旧时候不少农民是靠卖小鱼苗度过青黄不接的日子,于是就产生了一个典型的农家菜——贴饽  相似文献   

18.
王希富 《中国烹饪》2014,(6):118-119
饺子起源于东汉,传说由医圣张仲景首创,后来流传各地,也出现了各种不同的名称,如饺儿、水点心、水饺、扁食、煮饽饽等。从皇室、王公、贵族、大户以至平民百姓,逢年必吃煮饽饽。过年期间,因祭神上供,多吃素煮饽饽,平时则是荤素皆可。就连清末权势盖天的慈禧都一改平日的要命的容颜,笑逐颜开地和妃子、宫女们一起包煮饽饽,一起吃这顿年饭。  相似文献   

19.
《美食》2017,(1)
正晶莹剔透的果酱罐头,保存着一个季节的味道。怕水果过季?那就熬制成果酱吧,它是每一个季节的琥珀。果酱是把水果、糖及酸度调节剂混合后,用超过100℃温度熬制而成的凝胶物质。制作果酱是长时间保存水果的一种方法。被誉为果酱女王的名厨Christine Ferber曾说过:"果酱遵循季节变化、美食节庆与传统的时刻表,满溢带着可口香气的漂亮食材,并用耐心、时间  相似文献   

20.
寻常津门味     
沟通南北、流淌千年的大运河给天津带来了无数的外来文化,天津美食也随运河而来。像煎饼果子、嘎巴菜、耳朵眼炸糕、十八街麻花等所谓正宗的天津名小吃,每一种拎出来都能够让天津人垂涎欲滴,让外地人迅速识别出这浓浓的津味儿。循着这些地道小吃的历史往前追溯,每一款都有着长长的外埠渊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