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板桥,即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之一,他的诗、书、画世称“三绝”,擅画兰竹。除兰竹外,郑板桥对芦荟也情有独钟。许多人喜欢郑板桥,在很大程度上是喜欢他的芦荟画、芦荟诗,乃至芦荟一样的品格。  相似文献   

2.
和茶结下不解之缘 清代著名文学家郑板桥(1693-1765),一生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故事。在各地流传的有关郑板桥的故事中,有不少都是关于他饮食生活的佳话。郑板桥一生和某结下不解之缘,他不只善于饮茶,而且善于评茶和讲究茶道。可以说茶还帮助塑造了郑板桥“粗茶淡饭”的典型文人形象。 这方面,饶有趣味的是他的一些“茶诗”。诸如,《寄松风上人》:“云补断桥六月雨,松扶古段三时寒。笋脯茶油新麦饭,几时猿鹤来同餐”;《赠博也上人》:“黄泥小灶茶烹陆,白雨的窗字学颜。独有老僧无一事,水禽沙鸟听关关”。郑板桥笔下的茶…  相似文献   

3.
初秋的一天,我驱车来到苏北里下河地区的兴化市,在市中心一座仿古式建筑的大门上方,由中国前书法家协会主席舒同先生所题“郑板桥纪念馆”几个大字,历历在目。纪念馆不大的天井内有郑板桥塑像(见图),还有水池、喷泉、花卉等,显得特别雅观。郑板桥生平事迹展览分为:读书教馆、卖画仕游、作吏山东、罢官归里、艺术成就等几大部分,每个大部分内又分几个小部分,介绍得十分详细。以前我只知郑板桥为“扬州八怪”之一,以画竹闻名,参观后才对郑板桥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郑板桥是他的号,他本名郑燮,字克柔,生于1697年,卒于1765年,江苏兴化人,是清代…  相似文献   

4.
曹臣明创业的艰难,是一般人想象不到的。如今刚过而立之年的他,意气风发,事业蒸蒸日上,谁也不曾想到年纪轻轻的他却在创业路上饱经沧桑。不了解他过往的人都以为他是"富二代",谁知他是靠自己打拼出如此成就的"富一代"80后。  相似文献   

5.
正说起南通的味道,凭借临海滨江的地理优势,首先让人想到的是江里、海里的鲜物,而说起南通的海鲜,很多人就会将坐标自觉的定位到南通-启东-吕四。来到吕四港已是傍晚,仿佛在海岸线的边缘,看到了粉墙黛瓦的"葛家大院"在暖黄色夕阳的映照下,吹拂着习习海风立于一隅,雅致却不失温馨,蕴藏着所有关于农家山庄的遥想。新中式的装饰风格,有灼灼桃花的热情,还有木制窗棂、字画、刺绣、盆景、瓷器、屏风、博古  相似文献   

6.
正三从治病、食疗的生理忌口与饮食民俗文化忌口,我们自然会联想到生活中还有一种忌口,那就是从政者清廉防腐的"忌口",即"政治忌口"。据说,当年扬州八怪之首的郑板桥卖画,一盐商愿出重金购买,郑板桥不屑与铜臭为伍,拒金不卖。后来,当这个盐商得知郑板桥嗜好狗肉,边收买专人,送上一钵狗肉换画,竟然得手。后人对此作诗戏虐说:"不爱重金爱狗肉,尤物诱得明人昏。"  相似文献   

7.
61岁的中国烹饪大师杜广贝非常欣没赏郑板桥的名言:“难得糊涂”。他喜欢自嘲自己是个“没有理想”的人,简简单单做人,简简单单做菜。即便获得了中国烹饪大师金爵奖的殊荣,  相似文献   

8.
(一)饮食生活简单朴素 清代著名文学家郑板桥,品德高尚,在饮食生活方面,从小到老始终是简单朴素,被人誉为“内行醇谨”。郑板桥诗文所述的日常饮食讲究节俭,的确是他的真实生活写照。诸如他的一些咏饮食诗联:“白菜青盐粯子饭”;“窑碗咸菜地瓜饭”;“三冬荠菜偏饶味”;“砍松枝带雪,烹葵煮藿”……  相似文献   

9.
大多数人都有一些属于自己的个人癖好,例如有些人喜欢收集纸品、邮票,有些人喜欢收藏古玩、字画等。还有很大一部分人,他们或许是"囤积狂人",不舍得扔掉旧物,又或许是几分钟之内会无端掏出手机数次的"低头族",也有可能是坚持每天早晚擦窗的"过分劳模"。对此,医学心理学专家表示,这三类人看似各不相干,其实都有不断重复的行为,这有可能是患有强迫症的重要"信号",即以反复出现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基础特征的一类神经症性障碍。  相似文献   

10.
谈到“恶汉”巴克利,有些人会想到当年他与乔丹血战六场总决赛的悲壮,有些人会想到他职业生涯得分超20000分、篮板超10000个和助攻超4000次的壮举,有些人会想到他关于篮球和生活那些精妙的言论。不过对于鞋迷来说,想到的却是他代言的那些经典FORCE鞋款。其中令人印象最深,谈资最多的就要算是这双AIR CB34了。  相似文献   

11.
才子刘洪光     
唐莹莹  大志 《烹调知识》2011,(15):48-51
他精通诗书画,被行内人誉为"商丘才子";他将莱品融入自己的个性,就像诞生于手上的一幅字画;他管理厨房也和别处不同,管理厨房这项工作在他手中被演化成了一门艺术……  相似文献   

12.
北宋文学家兼书法家黄庭坚,在朝中任秘书丞兼国史编修官,也曾在外做过两州知事,屡遭贬谪。他曾写过一篇《食时五观》的短文,表达了自己对饮食生活所取的态度。他认为士君子都应本着这"五观"精神行事,其具体内容如下:1."计功多少,量彼来处"。想到要经过耕种、收获、春碾、淘洗、饮煮等许多劳动,还有畜养杀牲等事,自己一人饮食,须得十人劳作。在家吃的是父祖积攒的钱财,当官吃的是民脂民膏。食物来之不易,一定要懂得这一点,否则就不可能有正确的饮食观。  相似文献   

13.
成惠 《中国制衣》2011,(9):66-68
据马磊讲,刚开始做服装时仅是一种兴趣,然而令他没有想到,一次西藏行后,让他不仅找到了自己一直梦想的服装设计元素,同时觅到了赋予其服装生命的品牌名——"五色风马"。如今,短短几年的时间,"五色风马"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拥有了众多的"粉丝",然而马磊并没有满足于现状,他要"做中国民族时尚女装第一品牌"。  相似文献   

14.
余力 《美食》2012,(3):58
北宋文学家兼书法家黄庭坚,在朝中任秘书丞兼国史编修官,也曾在外做过两州知事,屡遭贬谪。他曾写过一篇《食时五观》的短文,表达了自己对饮食生活所取的态度。他认为士君子都应本着这"五观"精神行事,其具体内容如下:"计功多少,量彼来处"。想到要经过耕种、收获、春碾、淘洗、饮煮等许多劳动,还有畜养杀牲等事,自己一人  相似文献   

15.
阿男 《美食》2010,(8):12-15
<正>初识朱龙祥,你肯定不会想到他是地道的苏州人。在他魁梧粗壮的身影里,你找不着苏州男人"细膜细享"的纤弱;在他举杯豪饮的状态中,你更是看不到通常人们认为的苏州男人是"不善白酒"的;在他快人快语的情景面前,你当然又是难以想见"苏州元素"如何在他的胸襟里发生的嬗变……朱龙祥,有着李逵般的气势,更有着武松般的  相似文献   

16.
陈忠明 《美食》2010,(6):38-40
聂凤乔(1927—2000)离开中国烹饪事业已整十年。江苏省兴化市是他的故乡。三百年前,兴化出了个郑板桥(1693—1765),上世纪,兴化出了聂凤乔。板桥、凤乔,两桥(乔)殊异,各有千秋,留给后人值得怀念的太多太多,这就是人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文化传长久。当代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而写的一首抒情诗《有的人》:“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相似文献   

17.
想了解一个国家,首先要了解她的饮食文化。如果这么说,那么,想了解中国,就要颇费一番周章了。袁枚如果活到现在,那么,他一定是位非常会讨女孩子欢心的人。暂且不论他在文学界非凡的建树,一想到他的《随园食单》,再想到他的厨艺,没有女子不心动的。  相似文献   

18.
鲁达 《中国酒》2024,(3):12-17
郑板桥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艺术名人,“扬州八怪”的主要代表,以“诗、书、画、酒”四绝闻名于世。郑板桥一生历经三朝——他是“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他历尽磨难。五十岁才谋个七品芝麻官,他举止怪异,放荡不羁,幽默酸辣。曾经有朋友告诫过他,世间只有狂生狂士而无狂官。郑板桥却说,“为了求官之故,有酒不能饮,有口不能言,自加桎梏,自抑性情,与墟墓中之陈死人何异乎”?郑板桥写的“难得糊涂”字幅下,有他题的一行款跋:“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这款跋,和他撰写的“吃亏是福”,即是郑板桥对“难得糊涂”的解释,也是其处世哲学的一种诠释。  相似文献   

19.
<正>理查·派迪是赛车运动史上赢得奖项最多的选手。他第一次参加赛车就取得了很不错的成绩。他兴高采烈地回家向母亲报喜,冲进家门就喊道:"妈!有35辆车参加比赛,我旗开得胜,得了第二!"他万万没有想到母亲竟冷静地回答:"你输了!"他很不理解地抗议道:"妈!难道你不认为我第一次就跑个第二是很好的事吗?要知道很多久经赛场的高手都参加了比赛。"  相似文献   

20.
正最美盱眙六月红,恰是龙虾飘香时。6月13日晚,第十五届中国·盱眙国际龙虾节"万人龙虾宴"在全国最大的山地广场——江苏省盱眙县都梁广场开席。"说到龙虾,想到盱眙;提到盱眙,想到龙虾。"据主办方介绍,"万人龙虾宴"是盱眙龙虾节最具特色的经典节目,也是群众参与度最高的环节。当晚,盱眙县69家饭店、宾馆纷纷拿出烹制龙虾绝活,近3万食客云集盱眙"龙虾节"广场品尝小龙虾,当晚现场准备的约30吨小龙虾即被消费一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