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了解动力电池的快速充放电特性,评价其在电动车辆上快速充电的性能,设计和配置整车直流充电设施充电功率,文章利用动力电池充放电检测设备采用60 A(即1C倍率)、120 A(2C倍率)、180 A(3C倍率)和标准30 A(0.5C倍率)四种不同倍率电流对某电动乘用车的磷酸铁锂动力电池进行快速充电试验研究。快充电试验记录了一箱电池的充电时间和充电曲线等参数,同时监测不同充电电流下单体电池的电压和箱内温度等实验数据,以单箱动力电池实验结果模拟电动乘用车整车快速充电的电池性能。基于实验结果,对乘用车动力电池充电状态、充电时间、单体电池一致性,电池温升特性等因素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大电流充电会对成组磷酸铁锂动力电池造成比较高的温升和比较严重的单体一致性差异。在不影响电动乘用车动力电池使用寿命和车辆行驶状态的条件下可以采用1C倍率电流进行直流快速充电,在40分钟内能充满整车电池80%以上的电量,根据车载控制器和电池管理系统(BMS)的控制策略,车上动力电池的荷电状态(SOC)最多将下降到25%左右,所以对于正常运行的纯电动乘用车采用1C倍率电流完成整车充电大约需要30 min左右。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对于文章中所提到的电动乘用车,如果为整车进行合理的直流快速充电,直流充电机充电功率设计在20 kW左右。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直流开关充电电压故障的案例进行了总结归纳,简要介绍了直流开关的原理及作用,着重对直流开关充电装置的工作原理及其测控回路和逻辑进行了分析研究,归纳出了直流开关充电电压故障的原因。总结了一套适合现场快速判断故障原因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3.
文章依据电动汽车充电设施传导充电互操作性测试规范,结合电动汽车充电原理设计了电动汽车直流充电互操作性测试装置,对电动汽车直流充电设施的互操作性能进行检测。设计的电动汽车直流充电互操作性测试装置,其特点在于可以优先获取充电接口连接后各个引脚的电压情况,并通过对电压值判断来实现对各个引脚的连接通断判定,以及实现对充电过程中的充电连接控制时序的测试,从而实现对充电过程中引脚的电压、通断、控制时序情况的全方位检测。该装置适合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现场检测与运行维护,对促进电动汽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一种电动汽车电机驱动与车载充电集成系统的充电控制策略.该集成系统通过共用电机驱动和车载充电的功率变换电路,并将电机绕组用作充电电感,可减小电动汽车功率变换电路的空间占用和成本.此外,该集成系统直流母线采用小容值薄膜电容取代传统大电解电容,不仅可进一步减小系统体积,还可提高系统可靠性.该系统在充电状态下,电网侧变换器工作于二极管整流模式,母线呈现直流半波脉动电压.针对该工作特点,研究了基于Boost电路工作原理的电池侧双有源隔离型直流变换器正弦功率充电控制策略,在直流半波脉动母线电压条件下实现了电池有效充电,同时保证了电网电流具有良好的谐波性能和功率因数性能.最后通过实验样机对该控制策略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5.
目前,对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MC)的启动特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换流器的启动方法的研究与分析,未对换流器启动过程中换流器交/直流侧的电压及双端系统不控充电过程中的交互影响作用进行分析。从鲁西异步联网工程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基本结构及交流侧不控充电的原理出发,详细分析了换流器单端启动过程中交/直流侧的电压及双端系统不控充电过程中的交互影响作用。分析表明,针对鲁西异步联网工程系统结构,单端不控充电过程会在直流极线上产生三次谐波;双端不控充电中,三次谐波的分布会根据两端交流系统的相角差不同而改变,同时直流电压也会根据两端交流系统的相角差不同而改变;各桥臂功率模块电压和及直流电压甚至会超过阀侧交流线电压的峰值。在PSCAD/EMTDC中搭建了鲁西异步联网柔性直流单元充电仿真模型,对鲁西异步联网工程的充电模型进行仿真研究,同时将研究结果与鲁西异步联网工程不控充电过程进行了对照分析,验证了文中推导及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直流断路器充电装置工作原理进行了深入分析,对该装置目前在换流站应用中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直流断路器充电装置控制器国产化具有可行性,并提出了研制方案。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直流断路器充电装置工作原理进行了深入分析,对该装置目前在换流站应用中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直流断路器充电装置控制器国产化具有可行性,并提出了研制方案。  相似文献   

8.
姚翔宇  江栋  邵显清  张杰 《中国电力》2018,51(5):80-86,117
随着电动汽车运营数量的不断增加,电动汽车故障救援工作的重要性日渐突出,针对中国目前充电设施数量不足、分布不平衡、缺乏移动充电救援设施的实际情况,介绍一种基于直流母线结构的移动充电车充电系统设计方案并验证方案的可行性。充电系统包括取力发电机、直流母线前级电源、交直流一体化充电机和大容量储能电池4个部分。此车载充电系统具有灵活性、安全性和环保性的特点,并能满足各种类型待救援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  相似文献   

9.
新型高频开关充电电源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适用于变电站直流系统的新型高频开关充电电源,阐述了针对变电站直流系统的充电电源主电路和控制系统的设计原则,并给出了设计方案,最后,对逆控制电路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相似文献   

10.
昆柳龙直流作为世界首个特高压混合多端直流工程,柔直站采用高低阀组串联结构,启动前需要依次对高、低阀组进行充电.针对昆柳龙现场调试过程发生的柳州换流站极2双阀组充电跳闸事件,首次指出后充电阀组直流侧被动充电是特高压柔性直流的特有现象,并从机理上对该现象进行分析,结合阀控充电逻辑的梳理结果,定位了跳闸事件的原因.最后,在此...  相似文献   

11.
采用优化模拟电荷法的三维电场计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主要研究了采用遗传算法(GA)与模拟电荷法(CSM)相结合进行电器三维电场的数值计算,在对传统CSM方法深入研究及分析的基础上,采用GA作为优化方法对模拟电荷量及其几何位置进行优化求解,达到以较少的模拟电荷进行较高精度三维电场的数值求解,并运用此原理对球-板电极、球棒-板电极结构及冲击发生器的三维电场进行实例计算,证实其可行性及实用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一种缩短充电时间的充电方法。中小型起动蓄电池(90Ah以下),用恒压14.8V,限流0.5C_(20)A充电12h,再以0.1C_(20)A恒流充电1h的充电法,作为测试过程中完全充电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温度继电器在氢镍蓄电池组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宋清山 《电池工业》2000,5(5):205-207
氢镍蓄电池组充电量达到110%时开始发热,超过130%时进入急剧产生热量的阶段。通过在氢镍蓄电池组中安装不同型号的温度继电器,进行充电时间及电池温度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安装合适的温度继电器,充电时电池组的温度达到温度继电器的动作温度时,能够及时切断充电电路,保护电池组安全,减少充电时间和充电后期发热,提高充电效率,并使电池组的容量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4.
指出串联电池组的不一致性产生的原因。研究了基于拓朴结构分类的集中式均衡充电方法和独立式均衡充电方法,通过对上述方法的对比分析,提出了分散一集中式二级均衡充电方法,它适用于对串联电池数目比较大的混合动力电池组进行均衡充电。用此方法对Nj_MH电池组进行充电均衡仿真实验,结果表明用该方法进行均衡充电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充放电方式对MH/Ni电池容量测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华军  李新海  王志兴  彭文杰 《电池》2000,30(4):168-170
放电容量是MH/Ni电池的一个最重要的性能参数。充放电制度对放电容量的检测结果有很大的影响。本文研究了充电电流、充电容量、搁置时间、放电电流、放电终止电压对放电容量检测结果的影响 ,总结了可供电池生产厂家和用户参考的规律。  相似文献   

16.
进一步给出已由我们建立的变电流间歇充电方法研究结果。通过试验说明了充电时采用变电流和间歇的必要性。放电态电池恢复至完全充电态,标准充电方法的充电时间需要1080min(电流段583min,电压段497min),而这方法只需要540min(电流段138min,电压段402min)。已提出适合于这方法的充电器电路。讨论了充电接受能力和快速部分充电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7.
A simple gedanken experiment is presented to demonstrate the violation of charge (and energy) conservation, as predicted by D.E. Ward (1981), J.J. Paulos and D.A. Antoniadis (1983), and D. Root and B. Hughes (1988), in the two-parameter nonlinear modeling of capacitance. The paradoxes are resolved through examination of a complete physical model of the capacitor. The role of the transcapacitive element in reestablishing charge conservation is explored in this context. Discussion of the software implementation of transcapacitance and its dual, transinductance, is also included  相似文献   

18.
宋清山 《电池》2000,30(6):277-278
通过对蓄电池组不同充电电流的控制 ,研究了不同充电电流对自复保险丝动作时间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当充电电流大于动作电流时 ,自复保险丝就会切断充电电路 ,从而保护蓄电池组的安全 ,并保证蓄电池组的性能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文已建立变电流间歇快速充电法,它对VRLA蓄电池在电动车应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它的法参数有初始电流、转换电压、停充时间、变电流方式等,并通过试验给出这些参数。它与标准充电方比较,充电时间缩短,且给出更多放电容量。在间歇充电中采用变电流方式比脉冲电流好。变电流间歇电时间190min,放电容量92%,而脉冲电流间歇充电时间为290min,放电容量为87%。电池荷电态和度影响已讨论。快速充电用于循环试验时,经几次循环后要用标准充电法将电池恢复至完全充电态。  相似文献   

20.
提高MH/Ni电池大电流充电性能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本文研制了一种用于降低MH/Ni电池充电内压升高的氧还原催化剂,推测了MH/Ni电池大电流充电内压过高的产生机制,并通过控制充电条件和选择合适的隔膜,使MH/Ni电池大电流充电内压低于0.7Mp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