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於琴  岳仕芳 《印染》2021,(8):46-48
根据可重复使用医用防护服面料对液体阻隔能力的要求,选用涤/棉织物进行耐久防水整理.优化的整理工艺为:防水剂FP-C62255 g/L,交联剂FD-BAX 8 g/L,焙烘温度170℃,焙烘时间80 s.经该工艺整理后,织物耐水冲击穿透性能符合YY/T 1632—2018标准要求,透气性能较好,织物断裂强力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2.
3.
王连军 《纺织学报》2013,34(5):86-89
 本文研究了影响棉织物潮交联整理效果的关键因素,树脂及相关助剂的选择、工艺参数的严格控制是决定成品甲醛释放量、织物强力下降、颜色变化及外观的主要因素;指出潮交联工作液的PH值最佳范围在2~2.5,最佳平衡条件:38~40℃平衡16~20小时,并实时监测,以满足客户的各项指标。  相似文献   

4.
刘今强 《丝绸技术》1994,2(4):36-40
本文介绍了国外在纺织品防皱整理工艺方面的新发展。选用低甲醛整理剂、催化剂,并通过整理工艺处方的优化,可以将排放的及整理品上的游离甲醛含量控制在令人满意的程度。新型的无甲醛整理剂不仅对环境无害,而且其整理效果也相当出色。  相似文献   

5.
6.
7.
采用水性PU整理剂对针织面料进行整理,研究了PU的整理工艺,并比较了PU整理剂与其它整理剂对针织面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其较合理的整理工艺为:整理剂浓度70g/L,定型温度175℃,整理方法为浸轧;与其它整理剂相比,经PU整理剂整理后的针织面料具有良好的弹性、吸湿快干性及抗皱性.  相似文献   

8.
生产实践中防水整理的工艺对面料防水效果有较大的影响,现通过实验得出最佳的防水整理工艺:整理剂浓度为30g/L,烘焙时间3min,烘焙温度为170℃,优化工艺将对公司以后的生产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对6种不同组织结构的防护服面料进行防水整理,通过测试面料的耐水冲击穿透性能、耐静水压等性能,选择纯棉高密斜纹织物作为可重复使用的医用防护服面料,并优化了防水整理工艺。结果表明:纯棉高密斜纹织物一浸一轧60 g/L防水剂TUBIGUARD 559-CONC和20 g/L固化剂TUBICOAT FIX H26,轧余率65%左右,170℃焙烘70 s,经多次水洗后,耐静水压达3 kPa以上,耐水冲击穿透性能好,吸水纸吸水量0.06 g,液体阻隔性能2~3级,防护性能耐久性好,可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10.
11.
工业用化学防护服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美国消防标准体系和欧盟标准体系分别介绍了工业用化学防护服的分类、性能要求和检测方法,化学防护服常用防护材料的性能特点和防护机理,化学防护服的使用选择以及未来发展动向等,强调了我国开发工业化学防护服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郑晴  王宏付  柯莹 《毛纺科技》2020,48(3):84-87
针对职业防护服的可视性测评方法尚不明确和统一的问题,回顾了国内外关于服装可视性的研究成果,从面料和服装整体2个方面分析了可视性测评的主要方法。指出,面料测评包括荧光面料和反光面料的性能评价,可参考国际上较为成熟的标准和相应研究。针对服装的可视性测评,归纳提出3种测评方法:可视距离测量法、图像分析法、眼动跟踪分析法,并指出各种方法的特点和局限性。为职业防护服的可视性测评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防护服装结构设计对着装舒适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服装结构设计是影响防护服装着装舒适性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对国内外多种防护服装结构设计的研究现状进行回顾,并结合已有的相关研究结果,分别从服装衣下空隙、服装开口、部位结构以及防护服整体结构优化设计4个方面分析了防护服装的结构设计对着装舒适性的影响,总结了防护服装着装舒适性的评价方法,提出采用并行工程的设计概念进行防护服装的结构设计。  相似文献   

14.
吕凯敏  戴宏钦 《纺织学报》2020,41(5):191-196
为全面了解化学防护服的各类性能要求,介绍了非织造布、无支撑橡胶或塑料、微孔膜材料、吸附性材料、涂层织物、复合材料等不同材质化学防护服的性能差异,回顾了化学防护服的发展情况;参照各类标准对防化服的要求,总结了化学防护服的设计流程,并系统概述了用于化学防护服性能评价的五级分析系统。通过对比国内外相关标准发现,目前标准中存在着性能检测局限性、标准体系化较低、标准更新速度较慢等不足。针对目前化学防护服存在的问题指出未来研究方向:在今后的研究中应从人、化学防护服、环境3个方面系统强化化学防护服各性能之间的关联性和系统性,提高对化学防护服整体性能的准确判断。  相似文献   

15.
陈诗萍  陈旻  魏岑  王富军  王璐 《纺织学报》2020,41(8):179-187
为深入了解医用防护服的研究现状,从医学需求出发,分析了经“三拒一抗”功能整理的纺粘-熔喷-纺粘(SMS)复合材料防护服、微孔薄膜/非织造布复合材料防护服、闪蒸法非织造布防护服以及正压生物防护服的使用场合、设计制备技术、结构功效特点以及防护机制。研究认为:SMS复合材料的舒适性较好,微孔薄膜/非织造布复合材料的防护性较好,而闪蒸法材料的综合性能优异,在舒适性和防护性之间达到了理想的平衡状态;医用防护服关键制备技术在于高性能聚四氟乙烯膜的规模化生产以及闪蒸工艺国产化技术的突破,同时,纳米技术可为新型材料的研制提供新的思路;正压生物防护服未来的发展方向为功能通用化、监控自动化和使用信息化。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消防服衣下空气层对消防服热防护性能的影响,从衣下空气层的厚度与位置、影响因素以及测量方法 3个方面综述了消防服衣下空气层研究的发展过程及最新进展,分析了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表明:衣下空气层的厚度和位置影响衣下热传递机制,从而影响消防服的热防护性能;织物的硬挺度和悬垂性、服装的合体度以及人体动作影响消防服衣下空气层的分布;目前主要使用三维人体扫描技术获取燃烧假人裸体及着装状态下的三维图像,使用图像处理软件计算衣下空气层厚度。基于当前消防服衣下空气层的研究现状认为,未来研究需深入分析衣下空气层的作用机制,建立多层消防服衣下空气层的测量方法,提高衣下空气层的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17.
为了全面了解生化防护服的各项性能要求,首先介绍了4种生化防护服的类别和透湿机制;其次列举了橡胶基防护材料、离子交换膜材料、消毒高分子材料和其他高分子复合材料等用于生化防护服主要材料的研究进展,重点展示了生化防护服的研究现状。然后总结了应用于生化防护服的新型技术,包括自修复技术和静电纺丝技术,为生化防护服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最后根据生化防护服的发展状况总结了当前面临的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趋势做出展望。研究表明:尽管目前生化防护材料发展迅速,但其产业化仍面临诸多问题,现有的各类生化防护服优缺点明显,未来应侧重于防护范围和性能的扩大与提升,并使其向舒适化及智能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防护服用聚四氟乙烯复合膜的结构和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增强防护服用聚四氟乙烯(PTFE)复合膜的防护性和弹性,提出了PTFE与热塑性聚氨酯(TPU)共同拉伸制备PTFE/TPU复合膜的方法。这种方法还避免了PU涂层PTFE制备复合膜中PU溶剂污染环境等不足。采用扫描电镜、万能强力仪和透湿试验装置分别测试了共同拉伸和涂层复合膜的结构、弹性和透湿性。结果表明,与涂层复合膜相比,共同拉伸复合膜中的聚氨酯膜上完全没有微孔,这增强了薄膜制品的防护性和弹性;共同拉伸膜的透湿量也达到服装舒适性要求。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阻燃防护服的相关评价方法及标准。概述了阻燃防护服有关的研究成果,从纤维材料的选择、纱线的设计以及防护服的服用舒适性三个方面对高档阻燃防护服的设计进行了讨论,并指出了目前阻燃防护服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之处。  相似文献   

20.
郑晴  王昭杰  王鸿博  王敏  柯莹 《纺织学报》2021,42(7):158-163
为提高电动自行车骑行时的热舒适感和腿部灵活性,应用高性能的材料,采取分体式款式和多开口结构,设计开发了新型电动自行车骑行防寒服。基于真人着装实验,将新型防寒服与一款现有防风衣进行对比,首先在5 ℃和50%相对湿度的冷环境中通过皮肤温度测量和主观感受评价测试服装的保暖性,其次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价服装的工效性。实验结果表明:在骑行过程中,穿着新型防寒服的平均皮肤温度显著高于防风衣,主观热感和热舒适感较防风衣有明显改善;新型防寒服的裤装设计会影响穿脱便捷性,但显著提高了腿部运动灵活性,更适用于具有脚踏功能的电动自行车骑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