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城镇化新形势下的城乡(人口)划分标准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和乡村的划分以及城乡人口的统计是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的基础性工作。科学的城乡(人口)划分标准对于我国城镇化相关研究和政策制定具有重大意义,对于城市人口和用地发展规模预测、空间布局安排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实践价值。一直以来统计部门都是以"城乡行政地域"和(或)"城乡实体地域"为基础来划分城乡(人口),并在此基础上对城乡划分标准进行不断的调整和改进。实际上城镇化本身的内涵非常广泛,除了空间上的城镇化转变,还包括人口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的转变,这在城乡(人口)划分上应该给予重视,以顺应转型时期城镇化发展的诉求。考虑到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双重性特点,以及居委会和村委会在人口构成、职能、土地权属、行政关系和人口职业等方面的城乡差异特征,建议固化城乡(人口)划分标准,以"居委会和村委会所辖地域(常住人口)"作为划分依据,这样今后不需要频繁改动城乡划分口径,需要做的只是改进居委会的设置程序和标准,完善"村改居"相关的农村集体经济资产处置、农村优惠政策延续和村(居)民社会福利以及土地权属转变等相关政策和制度体系。新的简易城乡(人口)划分标准也有利于真实反映转型时期我国城镇化数量的提升和质量的改善。  相似文献   

2.
申明锐 《城市规划》2011,35(11):81-87
二元性的制度体系是制约中国城镇化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原因,尤其是当前的住房制度更是成为制约农民身份转变、定居城市、同等享受城市公共服务的关键障碍。住房市场化改革以后,城市福利住房体制解体、基本住房保障体系严重缺失,城乡住房的合法流通、交易渠道更是被完全阻断,由此极大地提高了农民进入和定居城市的经济、社会成本。二元的住房制度体系是继劳动品、劳动力之后又一次对资本与空间的剥夺,其本质上压缩了城镇化的经济成本,但也造成了社会成本的逐渐积累、不断加重——基于住房为扭结点的制度约束越来越突出,阻碍了中国城镇化的顺畅进行。基于此,通过对当前国内一些地方实践的反思与剖析,提出有关城乡一体住房制度设计的相关设想。  相似文献   

3.
贾铠针  叶青  赵强  田名川 《工业建筑》2014,(Z1):57-60,7
基于对新型城镇化特征、核心目标、城乡生态建设所涉及的社会、经济、环境需求层面以及绿色基础设施规划概念、内涵、作用等层面梳理和概述,针对新型城镇化城乡生态建设与绿色基础设施规划相互关系研究,厘清并建构二者在核心价值、目标体系、空间尺度的同构关系,最后指出绿色基础设施规划对新型城镇化城乡生态建设动力机制作用,新型城镇化城乡生态建设对绿色基础设施规划实施与长效管理的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3,(3):30-31
通过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关系体制改革的轨迹,论述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不断改革的城乡二元体制推动了城乡互动发展,并总结了10年来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取得的初步成效。但面对依然艰巨的统筹城乡经济的发展任务,指出体制改革存在的缺陷与城乡发展失衡,并提出为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城乡统筹协调之路,要坚持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加快制度创新步伐,尽快形成城乡一体化机制。  相似文献   

5.
城乡关系的战略转型与新时期城乡一体化规划探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从2003年提出"统筹城乡"开始,到2007年十七大明确提出"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标志着我国城乡关系已进入了国家战略主导下的"以城带乡"阶段,推动了城乡一体化规划的大量开展,这一规划完全不同于1990年代以解决乡村工业化所产生的空间"碎片化"问题为核心的问题导向的规划,而是在充分把握"主体与边界"、"阶段与模式"、"非农化实现形式"、"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制度创新的方向"等几方面内容的基础上,以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为核心的目标导向的规划,制度创新和空间组织是支撑规划的两大主体内容.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4)
在城镇化带来的各种变迁中,城乡关系经历了从空间区隔到流动性嵌入的转变,并推动着复合型城乡关系模式的形成和发展,对我国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和发展带来了重大挑战,引发公共服务内容、形式及运行机制的深层次调整。在这种形势下,要不断推进城乡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和公共服务的体制创新,以要素融合消解空间区隔,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8)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经济迅速发展,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连年增长,但是城乡收入差距总体也在不断扩大。城镇化是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一个重要原因,利用Granger因果检验来研究山东省城乡收入差距和城镇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城镇化是山东省城乡收入差距的格兰杰原因,而城乡收入差距不是城镇化的格兰杰原因。因此提高城镇化水平有助于缩小山东省城乡收入差距水平。  相似文献   

8.
加入WTO与我国的城镇化战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入世后,我国城镇化战略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推进城市化过程的对应措施。  相似文献   

9.
华天天 《城市住宅》2021,28(5):132-133
城乡和谐发展有利于促进城市化进程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20世纪以来,从最初的城乡对立到如今强调城乡统筹、协调发展,规划理论城乡关系的转型也在与时俱进.在我国,城乡发展关系是阶段性的,规划理论也具有阶段性的特征.从城乡关系的转变出发,分析我国规划理论的演变,总结其发展经验.  相似文献   

10.
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提出为我国城乡统筹提供新的契机,带来了城乡统筹规划理念与思路的转变,同时也对城乡统筹规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我国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关系分析为线索,阐述了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城乡统筹规划的基础与约束因素,对我国城乡统筹规划的编制体系、形式,编制内容与技术体系的调整进行了学术探讨,旨在为我国城乡统筹规划体系的完善与规划实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中国城市化发展态势分析与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从多个方面实证分析了中国城市化的发展态势:①人口和就业已从滞后城市化逐渐趋向协调型城市化;②土地与人口城市化的协调发展状况不甚理想;③中西部地区“一极集中”态势明显;④特大城市的外围辐射作用较弱;⑤不完全城市化呈现扩大态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城市化的新定义与若干制度创新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我国城市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失调特征及差异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全国所有建制市为对象,采用2006和2010年各城市人口、建设用地数据,通过模型测度各城市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离差系数,并运用Arcgis软件对人口-土地城镇化失调等级进行可视化表达,以揭示我国城市人口-土地城镇化失调性时空特征.研究显示:①城市人口-土地城镇化整体上呈现出失调发展态势,但这种失调性趋于下降;②城市人口-土地城镇化失调性具有明显的地区、规模、类别差异性.  相似文献   

13.
中国高速发展城市化已经20年了。这次党中央提出要大力推进城镇化,目的是更加关注三农问题。文章重点从三农这个侧面分析了城镇化的相关问题。文章根据生产力发展的规律揭示农业生产转型升级的必要性,并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协调及相互促进的经济原理探讨城镇化带来一、二、三类产业布局在空间上的重新布局。文章着重探讨了新形势下必须在观念意识上,制度政策上和物质技术上服务城镇化的大局,实现中国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建设中等发达的现代化中国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和少子化程度不 断加剧,常住人口城镇化速度减缓,如何保持 城市人口规模、实现合理的人口结构成为城市人 口发展的重要议题。本文以太原市为例,探讨人 口规模研究的新思路。在整合不同口径人口数 据基础上,梳理人口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并采 用队列要素法推演太原市人口未来规模及其结 构,识别出在不加干预的情况下太原市将面临人 口萎缩、老龄化加剧和人口抚养比加重等一系 列人口问题的挑战。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扭 转人口衰退危机、重返省内人口集聚中心、对标 中部发达省会城市发展步伐等三种情景下的人 口发展目标及途径,并据此提出更具针对性的 人口吸引政策、率先建设安心生育城市两方面行 动策略,期望为干预太原市人口发展趋势、探讨城市人口发展的可持续途径提供研究基础。本文研究结论也对不限于太原市的中国城市尤其是中 西部城市具有重要启示意义:第一,在人口自然增长和乡城人口迁移日趋衰微的背景下,此前普遍 增长的城市将因城市人口竞争加剧而出现分化;第二,吸引城际迁移人口的政策措施也不同于吸 引乡城迁移人口,需采取更加有助于个人发展和生活环境改善的政策;第三,面对日趋激烈的城市 人口竞争,城市更应注重本地人口的自然增长,积极探索生育友好政策的制定。  相似文献   

15.
基于制度变迁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技术性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栾峰 《规划师》2008,24(6):5-8
<城乡规划法>的出台为控制性详细规划提供了法定地位,但是控制性详细规划制度的完善同样需要借鉴一般制度变迁的规律,以制度变迁带来的制度冲突和成本问题为出发点,从法定和实践的角度分析核心法定指标,明确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指标体系与政府建设和规划管理文件的关系,使法定文件与技术文件相分离.  相似文献   

16.
徐斌 《南方建筑》2006,(7):39-42
中国城市发展政策经过改革开放以来20多年的不断演进,逐步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当前国情发展需要的新的城市发展之路.从20世纪80年代的“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到提出“完善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发挥大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在这个演变过程中我国是在不断摸索城市建设道路.本文试图从城市化发展规律入手,论述如何正确把握我国城市化进程,并提出了我国在制定城市化发展政策时应注意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制度变迁·小城镇发展·中国城市化   总被引:42,自引:5,他引:37  
从制度的层次分析中国城市政策和小城镇战略的背景、依据和局限。提出通过改进以土地流转制度为核心的城市化思路 ,将传统的围绕城市等级规模作文章的学术方向 ,转向如何最大限度改进微观经济要素 (土地、人员 )的流动性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7,(3):283-288
针对中药炮制学实验教学的特点及目前中药炮制学实验存在的问题,以中药炮制学中润法为例,采用现代学徒制的剧情设计,以真实实验操作工艺、炮制技术及有关理论为基础,采用虚拟现实技术设计实现一套互动性强、真实感强、参与度高且具有高度沉浸感的虚拟实验系统,为中药炮制学实验提供一种新的教学途径及思路.  相似文献   

19.
王世福 《规划师》2010,26(8):27-30
城乡一体化是容纳城乡差异的一体化,是共同实现生活美好感的一体化,城乡互哺是城市化品质提升的重要路径,只有建设更好的城市、提供更好的生活,才能通过更好的城乡关系提升城市化的品质;融合传统东方重礼秩序和现代西方重理秩序的公民文明建设是获得生活美好感的重要路径,在此基础上的生活方式创新将是人类社会伴随技术进步而可持续地获得城市化品质提升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我国不同地区城镇化与工业化发展水平及其协调关系特征差异巨大,需要差异化的城镇化与工业化政策予以有效应对。现有对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关系的研究主要关注全国范围及东部沿海地区,对西南地区的研究不多。研究发现西南地区整体工业化与城镇化水平较低,除四川、西藏外,其他省份城镇化发展普遍超前于工业化发展。研究还发现,省域内部城镇化、工业化发展水平及其协调关系同样存在巨大差异,一些地区城镇化水平低但相对于工业化发展仍显得过快;另一些地区城镇化水平不高,但城镇化发展滞后于工业化发展。就不同类型的城镇化、工业化发展特征,需要因地制宜的政策导向以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