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首次考察了SAPO-5、SAPO-11、SAPO-34等磷酸硅铝分子筛及经磷改性的BZSM-5分子筛上异丁醛异构化的性能。在SAPO-11上,目的产物甲乙酮的选择性,与在BZSM-5上相近,可大于70%;BZSM-5经磷改性,异丁醛转化率无明显改变,而甲乙酮的选择性较大提高,收率可达70%,SAPO-5及SAPO-34由于其孔道大小与反应物及目的产物分子大小不匹配,异丁醛转化率和甲乙酮选择性均甚低  相似文献   

2.
磷酸硅铝SAPO-5分子筛的合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水热合成法合成SAPO-5分子筛。采用廉价的三乙胺(Ft_3N)、正三丙胺(n-Pr_3N)代替四乙基氢氧化胺(TEAOH) ̄[1]作为有机导向剂,以降低合成费用。考察了不同的胺/Al比、P/Al比、Si/Al比以及H_2/Al比对结晶相的影响,从而得出合成SAPO-5分子筛的适宜配比,并且给出了不同温度下产物结晶度随时间变化的晶化曲线。用程序升温法(TPD)表征了sAPO-5分子筛(H型)的酸性分布。另外还考察了用Et_3N、n-Pr_3N、TEAOH三种不同导向剂制备的三个SAPO-5样品的热稳定性和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3.
水热法合成的钛硅分子筛催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考察了用不同模板剂和碱源合成的钛硅 (TS-1) 分子筛在丙烯环氧化反应中的催化性能, 研究了酸处理和晶粒大小及结晶度的影响。结果表明,TS-1 分子筛的催化活性高于TS-2 分子筛; 用酸处理催化剂会造成环氧丙烷(PO) 选择性的下降; TS-1 分子筛晶粒增大, 环氧化速率下降, 但环氧丙烷选择性上升; TS-1 分子筛结晶度上升, H2 O2 转化率和利用率均提高。以较廉价的四丙基溴化铵 (TPABr) 为模板剂, 二乙胺、正丁胺或氨水为碱源, 可合成出具有较好催化丙烯环氧化性能的TS-1 分子筛。  相似文献   

4.
制备了不同酸性载体Al2O3,F-Al2O3,SiO2-Al2O3及Y分子筛负载的钯催化剂。在压力4.2MPa,温度260-300℃,重时空速4.0h^-1条件下用连续流动微反-色谱装置对催化剂进行了抗硫性能评价,模型反应物为甲苯-正己烷等体积混合液,含3000μg/g噻吩流。用吡啶吸附约外光谱法研究了催化剂酸性;用CO原位吸附红外光谱法研究了活性金属Pd的电子性质。  相似文献   

5.
丙烯氧化制环氧丙烷催化剂的合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不同条件下合成的TS-1分子筛催化剂的环氧化性能。结果表明,当n(SiO2)/n(TiO2)为35-45,n(OH^-)/n(SiO2)为0.2时,合成的TS-1分子筛具有最高的催化活民生和选择性。在分子筛合成前体中,添加少量四乙基溴化铵(TEABr)模板剂可大幅度提高分子筛的结晶产率和对环氧丙烷(PO)的选择性及活性。循环利用母液中的残留模板剂,可以有效地降低四丙基氢氧化铵(TPAOH)模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Pd-Sn/树脂催化剂中Sn/Pd质量比和Sn助剂负载方法对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并采用X光电子能谱(XPS)、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XFSA)以及BET比表面分析等手段对Sn助剂的作用进行了探讨。在Pd/树脂催化剂中Sn助剂的引入可提高催化剂的活性,然而其质量分数过高会影响活性金属的负载量而降低催化剂的二烯烃加氢和双键异构活性。Sn助剂的负载顺序也明显地影响Sn对催化剂的作用。采用先负载Sn助剂后负载Pd的方式,对提高催化剂催化活性有利。XPS、XFSA和BET研究表明,Sn助剂能改变Pd的电子状态,降低Pd3d5/2结合能,有利于加氢和异构活性的提高。另一方面Sn质量分数的增加和负载顺序的不同,影响催化剂表面Pd和Sn的相对含量,导致催化剂催化性能的改变  相似文献   

7.
用水热晶化法在SiO_2·TiO_2·TPAOH-H_2O反应体系中对影响TS-1沸石晶化过程的因素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SiO_2/TiO_2比、TPAOH/SiO_2比,H_2O/SiO_2比、晶化温度及晶化时间对、TS-1沸石分子筛的形成和结晶度均有很大影响。TS-1沸石的晶化速度较快,在12-24小时之间即可完成。延长时间,结晶度普遍有降低的趋势。晶化温度以433K-448K为佳,最佳配方为SiO_2·xTiO_2·0.25-0.40TPAOH.25-40H_2O(x=0.00-0.10)。从IR光谱数据I_960/I_550随时间变化来着,骨架钛含量最大值出现在36-96小时之间,所以实际晶化过程以2-4天为宜。从所绘的三元相区图来看,配方只能在小区间变化,这主要由于钛含量的限制。TS-1沸石热稳定性大于1473K。  相似文献   

8.
考察了甲醇在Pd/SiO2、Pd/La2O3上的分解,用甲醇的脉冲实验考察了两种催化剂的相对活性以及不同催化剂上产物的分布,用XPS考察了金属与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并用原位FT-IR作为辅助手段证实了产物中甲烷的生成。  相似文献   

9.
用ZSM-5分子筛为载体,浸渍法负载制备La2O3-ZSM-5分子筛催化剂,用XRD、NH3-TPD、XPS等方法对催化剂的物化性能进行表征。考察了该催化剂对氯苯气相水解制苯酚反应的催化活性。试验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460℃、氯苯WHSV=0.74h-1时,苯酚收率可达47.90%,超过文献报道的共沉淀法制备磷酸镧铜催化剂和AlPO4-5分子筛负载磷酸镧铜催化剂的活性,而且催化剂的热稳定性好,活性衰退慢,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可望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二氧化硅负载羧甲基纤维素钯络合物催化加氢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一种新型天然高分子催化剂,二氧化硅负载羧甲基纤维秦钯络合物(Si-CMC-Pd)的催化加氢性能。结果表明,结合物中COO/Pd摩尔比、溶剂及pH值对催化性能有很大的影响。该催化剂在30℃、一个人气压下对硝基苯、各种烯烃化合物、苯甲醇和苯乙酮具有很高的加氢活性和选择性。同时,该催化剂还具有优良的稳定性和重复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11.
AlPO_4-11和SAPO_4-11分子筛的微波合成及结晶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二异丙胺为模板剂,利用微波辐射法合成了AlPO4-11和SAPO4-11分子筛,考察了合成压力、HF用量对合成AlPO4-11分子筛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所合成分子筛的结晶度及晶体形貌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利用微波技术合成的具有AEL晶体结构的AlPO4-11和SAPO4-11分子筛结晶度高、晶粒均匀(为长约5μm的棒状晶体)。通过考察晶化时间对合成产物的影响发现,微波合成的AlPO4-11分子筛是由六方晶系的正磷酸铝发生晶相转化而来的。利用X射线能谱对合成的SAPO4-11分子筛表面硅原子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并结合吡啶吸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表征结果证实,SAPO4-11分子筛具有B酸和L酸两种酸性位,但由于合成产物表面硅原子含量较少,因此酸性位也较少。  相似文献   

12.
正己烷异构化催化剂Pd/SAPO—11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临氢微型反应器中催化剂评价实验,对钯含量分别为0.1%、0.2%、0.3%、0.4%、0.5%的Pd/SAPO—11催化剂进行了评价,其裂解率分别为:0.14%、0.25%、0.25%、0.09%、0.03%,说明该系列催化剂对裂解有抑制作用;在考察的范围内,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异构化率均随着钯含量的增加而上升;钯含量在0.25%~0.50%时,催化剂稳定性良好,钯含量过低催化剂较易失活。说明在考察的范围内,钯含量为0.5%时具有较好的催化性能:活性64.2%,选择性7.1%,C5异构化率67.0%,C6异构化率62.3%。  相似文献   

13.
选用SAPO-11分子筛代替传统的ZSM-5分子筛作为酸性载体,Ni和W作为金属组分制备异构降凝催化剂。利用扩孔剂炭黑对催化剂进行扩孔处理,提高催化剂的传质性能,促进原料和产物分子的扩散。以长庆直馏柴油为原料,采用高压固定床微反装置,考察了扩孔剂含量对催化剂异构降凝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扩孔剂含量的增加,催化剂的孔容不断增大,大孔数量不断增多,其柴油异构降凝性能逐渐加强。其中, 7%C/NiW/SAPO-11催化剂的异构降凝催化性能最好,在反应温度340℃、反应压力4.0 MPa、空速1.0 h-1、氢/油体积比500的条件下,凝点由0℃降至-11℃,柴油收率高达98%。  相似文献   

14.
以正庚烷为模型化合物,利用微反-色谱方法考察分子筛硅铝比、晶粒大小以及贵金属Pd负载量对Pd/HZSM-5催化剂上正庚烷异构化反应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硅铝比的增大,酸性中心数目减少,正庚烷转化率降低,异构化选择性提高;分子筛的晶粒大小对载体酸性和外比表面积的影响不大,使其对Pd/ZSM-5催化剂上正庚烷异构化反应的影响较小;负载Pd后,正庚烷转化率和异构化活性显著提高,当Pd负载量超过0.4%时,催化剂金属功能与酸性功能达到平衡,正庚烷转化率及异构化活性不再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5.
选取n(Si)/n(Si+Al+P)为0120和0086两种H SAPO 34分子筛进行磷改性,制备出一系列(n(P)/n(Si)为033~167)磷改性H SAPO 34分子筛样品。采用XRD、XRF、SEM、BET、NH3 TPD和29Si NMR、27Al NMR、31P NMR手段分析磷改性H SAPO 34分子筛的物相、孔结构和酸性以及骨架元素Si、P、Al的化学配位,并通过脉冲微反实验考察磷改性对H SAPO 34分子筛催化甲醇制烯烃(MTO)反应活性和烃产物分布及选择性的影响。〖JP2〗结果表明,对H SAPO 34进行磷改性时,在高温水蒸气作用下,磷氧化物能够均匀分布在H SAPO 34〖JP〗分子筛晶体的外表面,并随机与表面的骨架Al、P发生化学配位,引起骨架结构中的P-O-Al键和Si-OH-Al键断裂;随着n(P)/n(Si)增加,表面骨架铝的配位数提高,促进了AlPO4鳞石英相生成,以及Si-O-Al键断裂和Si(OSi)4无定形相析出,伴随着孔结构破坏、相对结晶度下降以及酸量降低。采用n(P)/n(Si)为033~133范围内的磷改性H SAPO 34分子筛催化MTO反应,随着n(P)/n(Si)的增加,产物中C4、C5烃的含量有所下降,C2烃的含量明显增加,择形性提高,乙烯选择性提高。  相似文献   

16.
采用混捏-浸渍法制备具有相同载Pd量的Pd/Al2O3和Pd/Ni/Al2O3催化剂,并对制得的催化剂进行XRD,BET,NH3-TPD表征。在固定床连续微反装置上,对制得的催化剂进行重整重芳烃油选择性加氢反应催化性能评价。结果表明,Pd/Ni/Al2O3催化剂具有γ-Al2O3物相、适宜的比表面积与孔径分布以及较小的酸量,对重整重芳烃油中烯烃选择性加氢具有较好的反应性能和稳定性,适宜的反应条件为:温度80 ℃,压力5 MPa,空速2 h-1,氢油体积比500。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不同助剂对Pd/树脂醚化催化剂在临氢条件下对催化裂化汽油C5馏份与甲醇和H2反应的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d/树脂醚化催化剂中引入Zr、Ti、B、Sn和Al等助剂后,都能改善催化剂的醚化、双键异构和二烯烃选择性加氢活性,其中以Al、Sn为最好。Al助剂的体积质量和负载方式对Pd-Al/树脂醚化催化剂的活性有影响。BET方法和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XFSA)表明,Al助剂对Pd-Al/树脂醚化催化剂的表面积、孔结构和Pd离子交换量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8.
采用不同浓度的盐酸对椰壳活性炭预处理,然后以浸渍法制备精对苯二甲酸(PTA)精制用Pd/C催化剂。通过SEM,EDS,TEM,XRD及氮气吸附脱附测试等手段,研究盐酸预处理对Pd/C催化剂微观结构的影响,并探讨盐酸浓度与催化剂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活性炭载体经盐酸预处理后所得Pd/C催化剂的活性随盐酸浓度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盐酸浓度为0.6 mol/L时达到最佳。SEM和吸附脱附结果均表明,盐酸预处理使Pd/C催化剂平均孔径有所增大,后者中孔孔体积有所增加。能谱测试结果表明,盐酸预处理后,催化剂Pd含量变化不大,但由于盐酸对孔结构造成的改变,使得表面下的活性炭基体曝露出来,出现O及微量杂质Si、Cl元素。盐酸预处理对Pd/C催化剂物相的影响尚未发现。由于盐酸预处理增加孔径及中孔孔体积,从而增大有效负载面积,促进Pd在载体上的分散,从而提高了催化剂的活性。  相似文献   

19.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向γ-Al2O3中引入Pd,Si或P元素,制备了系列2%Pd/X-Al2O3 (X=Si或P)催化剂。采用XRD、NH3-TPD、CO化学吸附、XRF、TEM、XPS等测试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并评价了其催化戊基蒽醌加氢性能。结果表明,Si或P的掺杂未改变原始γ-Al2O3载体的晶型结构,Si或P嫁接在γ-Al2O3表面,减少了其四面体和八面体空穴,形成了Al—O—Si或Al—O—P键,使催化剂的表面酸性有所降低,金属与载体的锚固作用减弱从而分散性降低,Pd2+/Pd0的摩尔比增大。水热实验结果表明,由于γ-Al2O3表面空穴的减少,改性催化剂的水热稳定性和耐磨性均显著提高。在蒽醌加氢反应实验中,改性后催化剂的蒽醌加氢效率达到了17~20 g/L,选择性提高到了94%,这可能是因为Pd2+的比例增大使催化剂表面的缺电子吸附位增加,蒽醌分子更易活化,且催化剂表面强酸量的减少调节了蒽醌分子的吸附强度,从而加氢活性和选择性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20.
The effect of steaming temperature on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e.g. unit cell size, crystallinity and Si/AI ratio), surface area, and acidity as well as on performance of two Y-zeolite based FCC catalysts (coded A and B) having different initial Si/AI ratio was investigated and compared. The feedstock used was vacuum gas oil from Kuwait National Petroleum Co. (KNPC).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showed that catalyst B with a higher initial Si/AI ratio is better than catalyst A in terms of retaining unit cell size and acidity under hydrothermal conditions. Performance test in a microreactor (MAT) revealed that catalyst B was more active for overall conversion. However, catalyst A was more selective for gasoline yield and RON. It also produced less gas and coke yields than catalyst 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