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曾一 《福建电脑》2004,(6):56-57
移动IP是一种在全球因特网上提供移动功能的方案,随着其技术的快速发展,尚未标准化的移动IP安全面临越来越严峻的考验,本文就移动IP用户穿越企业的防火墙与企业内部网安全通信的要求提供了一种方案。  相似文献   

2.
在对基于固定IPv6网路的安全通信方案进行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移动IPv6网络的安全通信扩展方案.通过对固定IPv6网络中的基于亲密伙伴的安全通信方案进行改进,并结合移动IPv6网络中移动节点的特性,提出了一种动态构建安全通信管理模式的新思想.以移动子网内部移动节点的预测驻留时间为标准来选取子网内部的管理节点.通过在移动网络中构造一个动态管理节点,妥善地解决了原方案在移动IPv6网络中的扩展问题.最后,通过对新方案进行了仿真和分析,证明了该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RSVP在无线移动网络中的扩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RSVP协议应用在无线移动网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比较了目前对RSVP的两种改进方法,提出了一种在无线移动网络中对RSVP的扩展方案。该方案在每个蜂窝添加移动代理,采用组播支持节点的移动性,利用GPS进行移动预测,并且主动进行数据流路径切换。本方案可以在不影响网络容量的前提下,提高移动节点的切换成功率和通信连续性,保证移动节点的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4.
饶亮  张奇支  黄兴平 《计算机科学》2012,39(8):47-50,78
移动IPv6是一种需要主机参与管理的移动管理协议,而代理移动IPv6不需要主机参与移动管理.在成熟的MIPv6环境下使用PMIPv6,需考虑二者互通问题.已提出的互通方案多属硬切换,没有考虑切换的时延.运用域内快速切换思想,提出一种优化的域间快速切换方案,并对比优化方案和已有切换方案的网络切换时延.分析结果显示,优化方案的性能更优.  相似文献   

5.
以移动IP作为网络层路由支持向移动主机提供多播技术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本文研究在目前的移动IP方案中如何有效提供多播技术的支持,分析了在现有的IP网络中集成多播和移动性几种可能的机制以及出现的问题,并比较了各自的优缺点.最后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基于移动IP的移动主机多播技术支持方案,并与其他方案做了比较.  相似文献   

6.
移动IP的实现不能离开移动通信网络的支撑,但是目前移动IP的实现很少考虑具体的移动通信网络结构,尤其是对于目前越来越占主导地位的多层小区的网络结构研究更是如此。文章给出了一种新的移动IP移动性管理方案,包括分层的FA拓朴、灵活的切换控制策略和两种COA方式,与其它的微移动协议相比,该方案更适合多层小区结构的网络。文中还对方案中的两种COA方式进行了深入研究,比较分析了不同应用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移动IPv6中的一种分布式动态型微移动管理方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弥补移动IP不能支持主机高速移动的缺陷,提出了一种分布式动态型微移动管理方案.该方案在网络中放置多个区域移动代理来实现分布式的域内主机移动管理,并提出一种由主机根据自身的移动特点及获悉的网络参数动态地选择区域移动代理和区域大小的算法,该算法使得主机在域内产生的信令代价和分组传递代价达到最小,且没有对网络拓扑结构和区域移动代理的位置做任何强制性要求.分析表明,当主机的平均分组到达率增加时,区域大小减小而总代价增加;当主机在接入路由器的平均驻留时间增加时,区域大小和总代价均减小.最后,在与分层移动IPv6方案的性能比较中发现,分层移动IPv6方案在几种不同区域大小情况下产生的总代价都比该方案可能产生的最大总代价要高.  相似文献   

8.
沈武  王天芹  杨帅 《微机发展》2010,(2):175-177,181
adhoc网络作为一种无线移动网络正成为网络研究中的热点之一。针对移动adhoc网络的特性和对目前已有的移动adhoe网络密钥管理方案的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信任图和门限密码技术的全分布、自组织的移动adhoc网络密钥管理新方案。该方案允许节点发布公钥证书并且通过证书链实施认证,有效地解决了网络节点之间的信任,同时又阻止恶意节点发布错误公钥证书欺骗认证服务。该方案具有较高的可靠性、扩展性和安全性,适用于大规模移动ad hoc网络。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移动设备在多资源复杂环境下的能量消耗问题,提出一种针对移动边缘设备计算卸载的改进粒子群算法。首先基于多环境的移动设备能耗提出一种移动设备能量消耗的计算模型;其次针对计算资源分配问题设计一种可以用于衡量分配方案优劣的适应度算法;最后提出一种改进的粒子群算法,用于求解进一步降低移动边缘设备能耗分配方案的最优解。通过使用模拟仿真软件对多种卸载策略下移动设备能耗、系统响应时间等关键指标对比表明,本文算法在满足用户响应时间的前提下,在求解降低移动设备能耗调度分配方案最优解的过程中具有更优的表现。  相似文献   

10.
adhoc网络作为一种无线移动网络正成为网络研究中的热点之一。针对移动adhoc网络的特性和对目前已有的移动adhoe网络密钥管理方案的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信任图和门限密码技术的全分布、自组织的移动adhoc网络密钥管理新方案。该方案允许节点发布公钥证书并且通过证书链实施认证,有效地解决了网络节点之间的信任,同时又阻止恶意节点发布错误公钥证书欺骗认证服务。该方案具有较高的可靠性、扩展性和安全性,适用于大规模移动ad hoc网络。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基于IPv6技术的TCP/IP协议与蜂窝无线通信网络结合的方法和技术。从框架、体系结构、协议实现各个角度分析了这两种技术结合的切入点和技术关键。3G蜂窝无线通信技术是当今一大研究热点,移动IP技术是今后网络的发展方向,从实用的角度为移动通信技术提出了新的观点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为了在移动网络中运用IP协议,因特网工程任务组(IETF)制定了MobileIP协议。移动IP技术给人们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造成了许多安全隐患。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移动IP外地代理分层结构的注册方案,该方案对现有外地代理分层结构的注册方案加以改进,使得移动IP快速切换能力得以提高,减少了注册时延,并提高了移动节点注册过程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Computer Networks》2007,51(12):3617-3631
In recent years, network mobility (NEMO) has been studied extensively due to its potential applications in military and public transportation. NEMO basic support protocol (NBSP), the current de facto NEMO standard based on mobile IPv6, can be readily deployed using the existing mobile IPv6 infrastructure. However, NBSP’s root in mobile IPv6, such as the need of care-of address (CoA) and tunneling, results in substantial performance overhead, generally known as route sub-optimality, in nested NEMO environments. This paper tackles this problem by proposing a scheme based on cellular universal IP (CUIP) to eliminate the need for CoA and tunneling in supporting nested network mobility. Using quantitative analysis, we show that the proposed scheme outperforms the existing nested NEMO schemes by multiple folds in terms of bandwidth overhead. We also show how IP fragmentation negatively impacts route optimality, and that the proposed scheme is inherently superior to the existing schemes in this regard. More importantly, while the scalability of the existing schemes generally deteriorates with the network size, the complexity of our proposed scheme is independent of the network size and thus is far more scalable. Our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scheme is particularly suitable for nested NEMO networks formed by mobile routers with random and ad hoc movement patterns.  相似文献   

14.
基于多层小区结构的移动IP移动性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引言为了支持全球的IP网络互通和设备的漫游,IETF提出了IP移动性支持协议——移动IP。其中规定:只要MN移动到另外一个IP子网,它就会获得另外的转交地址,从而启动注册过程,该过程要求MN必须通过FA向HA进行注册,MN的任何移动都必须报告给HA,由HA来维护MN的移动绑定。这种简单的移动性支持方案可以与现有网络兼容,并且只需要在移动代理(包括HA、FA)和MN上根据终端的移动性要求进行改进即可实现移动IP功能。当应用于“宏移动”(macro mobility)时,这是必要的和充分的,而当应用于“微移动”(micro mobility)和“快速移动”(high mobility)的环境时,则存在许多不足,突出表现在以下三点:1.在网络中将引发大量的注册报文的传输从而严重影响网络性能;2.造成较大的  相似文献   

15.
A 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 scheme for mobile is proposed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obile terminal in this paper. The proposed scheme can offer an effective, flexible and most importantly-security way for owner to deliver digital content such as music, gaines and publications over the mobile network. Furthermore, the scheme can be not only compatible with mobile terminals from light power to weight power, but also compatible with mobile terminals from cellular handsets to PDAs and game machines, and the system can also be applied to communications via broadband networks and personal computers.  相似文献   

16.
随着Internet和移动网络技术的发展,移动计算日益向着个性化、交互式和智能化方向发展,手机铃声的下载是这个技术的一个缩影。无线应用协议WAP是基于Internet标准的无线协议规范,它充分利用了诸如TCP/IP、XML等Internet技术标准,并在优化的基础上,克服了无线环境下低带宽、高延迟和连接稳定性差的缺点。通过分析WAP的协议和网络结构,探讨了多层结构下基于WAP的手机铃声下载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7.
宽带无线IP(BroadbandWirelessIP,BWIP)是结合无线通信和Internet的新技术,其安全性研究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目前提出的许多安全解决方案对用户匿名性考虑较少。文中结合IPSec的ESP和AH协议,利用MobileIP中FA与HA的代理功能,提出一种基于IPSec的BWIP网络匿名方案,该方案可以提供双向、实时的宽带无线Internet匿名通信,可以有效地阻止宽带无线Internet中流量分析攻击。文中先给出匿名方案的实现原理和匿名通道建立协议,然后给出实现本匿名方案的数据封装格式。分析表明,该匿名方案在支持IPSec的IP路由器和IP网关上容易实现,可以作为BWIP网络匿名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18.
现有的移动IP切换机制存在切换时延大,分组易丢失,安全性差等问题。该文从移动IP切换的关键问题移动检测出发,提出并实现了一种有效的自适应主动预测邻居移动IP切换机制,运用主动自适应预测算法,根据网络和移动主机的运动状态动态智能地预测移动主机的切换,实现快速平滑切换。仿真结果表明,该策略与现有机制相比,极大地减少了切换时延和切换次数,保证分组按时到达,提高了系统的切换性能,保证了系统的QoS。   相似文献   

19.
《Computer Networks》2008,52(1):215-227
Moving towards packet networks, where IP will have a prominent role, constitutes nowadays a widely accepted perception of future communications, the first instance of which has begun to materialise with the IP multimedia core network subsystem (IMS). By specification, IMS is the first implementation towards reaching converged communications which allows users to communicate with video, audio and multimedia content, via any fixed, mobile and wireless access network type, with controllable QoS. To enable IMS communications across heterogeneous networks, incorporating UMTS, WLAN and fixed IP access points, 3GPP and ETSI’s TISPAN currently work on schemes for controlling bandwidth allocation at the service level by employing logical interfaces that carry SIP messages. This article analyzes how interconnection between such heterogeneous networks may be performed on real platforms. In this effort, special attention is paid to the way the various interconnection possibilities can affect end-to-end QoS provision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