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华中建筑》2009,(6):230-230
在今年的“英国建筑师协会奖”(RIBA Awards)的评选中,Allies&Morrison建筑事务所和Nioll McLaughlin Architects建筑事务所是最大的赢家,它们每家拿走了4个奖项。BDP建筑事务所和Hawkins Brown建筑事务所也各获3个奖项。今年的“斯特灵奖”将于10月17日在伦敦的“老比林斯门”(Old Billingsgate)颁发。  相似文献   

2.
3.
4.
黄薇  卜一秋 《世界建筑》2007,(11):132-133
又是一个万绿吐新的春天.北京市女建筑师协会迎来了她第21个生日。正像人们不知道自己出生时的场景一样.女建协的孕育和诞生.我们并不了解很多。2007年3月8日是北京市女建筑师协会成立21周年纪念日.借此契机.我们重新整理了女建协21年前留下的不多却弥足珍贵的文字资料,就像翻看自己的出生证明.每一页讲的都是我们自己的故事;  相似文献   

5.
荷兰著名建筑师雷姆·库哈斯是一位勇于创新的普利茨克建筑奖获得者,他关注当代文化对城市与建筑的影响,他对建筑的锐利敏感和非凡的创造力为他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相似文献   

6.
荷兰著名建筑师雷姆·库啥斯是一位勇于创新、关注当代文化对城市、建筑影响的普利茨克建筑奖获得者,他对建筑的锐利敏感和非凡的创造性为他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相似文献   

7.
宁佳 《云南建筑》2008,(3):11-11
美国建筑师协会最近宣布了今年的“美国建筑师协会绿色建筑奖”(COTE)项目。这是从大约100项参赛项目中选出的10项获奖作品。该奖项目在可持续设计方面都有独到之处.“为改善社区的居住条件和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美国建筑师协会将于5月份在波士顿为获奖项目颁奖。获得项目如下:  相似文献   

8.
《城市环境设计》2013,(11):48-49
承孝相生于1952年,曾就读于首尔国立大学和维也纳技术大学。1974—1989年间供职于著名的韩国建筑师金寿根事务所,并于1989年成立了自己的履露斋建筑事务所。他是对韩国建筑学会有着深远影响的“4.3组团”中的核心成员,并参与创立了一个新的教育系统——“首尔大学建筑学院”。他著有《贫者美学》(1996 Mikunsa)、《建筑,思维的符号》(2004 Dolbegae)、《地文》(2009 Yoelhwadang)、《纪念卢武铉总统》(2010 Nulwa)、《古韵皆美(暂译名)》(2012 Culturegrapher)等书。同时,他也是北伦敦大学建筑与室内设计学院名誉客座教授,并曾在酋尔国立大学和韩国艺术综合大学任教。  相似文献   

9.
荷兰著名建筑师雷姆·库哈斯是一位勇于创新、关注当代文化对城市与建筑影响的普利茨克建筑奖获得者,他对建筑的锐利敏感和非凡的创造性为他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库啥斯的建筑作品不拘一格、形式多变,但始终坚持为当代现实生活和人的使用要求服务,是一种本质的、思想赋形的建筑。《城市建筑》上一期介绍了库哈斯的建筑创作手法,本期将分析其建筑美学。  相似文献   

10.
《重庆建筑》2012,(3):2-F0002
正王澍,1985年获得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建筑系本科学位,三年后从该校硕士研究生毕业。毕业后,他到当时的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从事旧楼改造及环境与建筑关系的研究。他的第一个独立设计的建筑项目是在大约一年后开始的,为杭州附近的一个小城海宁设计一个3600平方米的青少年中心。这个作品于1990年完成。2000年王澍完成了他第一个主要作品--苏州大学文正学院图书馆。这个作品体现了他的建筑哲学对环境的密切关注。如何让建筑自然的存在于山和水之间而不突出,以及苏州园林的造园思想是他设计这座图书馆的沉思背景。在设计中,这座图书馆将近一半的体积处理成半地下。此外,四个散落的小建筑的尺度明显小于主体建筑。2004年,王澍凭这个作品荣获中国建筑艺术奖。王澍2011年荣获法国建筑学院金奖,2010年与妻子陆文字一起荣获德国谢林建筑实践大奖。2012年2月28日,美国洛杉矶普利兹克建筑奖暨凯悦基金会主席汤姆士·普利兹克正式宣布,49岁的中国建筑师王澍,荣获2012年普利兹克建筑奖。  相似文献   

11.
重建童话     
孙美琳 《建筑知识》2011,(8):120-123
他的作品是低调的,又是具有前瞻性的。玩具的造型很单纯,会让你对一些不为人知的可能性差异产生深刻的思考。——丹尼斯?库珀用童话般的绘画语言揭示超现实幻想的米罗已经作为艺术大师写进了西方美术史,但他那变化多端,富有诗性的线条,充满幻想,烂漫童真的画面已经成为了一种符号超越了时代与媒介。  相似文献   

12.
世人对丹麦是个富裕国家的印象,大多数是基于媒体报道和数据统计形成的.丹麦的人均国民所得是3.46万美元,在全球国家中排名第七.这是一个几乎没有穷人的国家,国人均享的高福利也居世界前列.但当你漫步于丹麦首都哥本哈根最热闹的欧斯塔路——世界最长的商店步行街,你几乎找不到一位戴LV、GUCCI、PRADA等名牌的女性.在欧斯塔路尽头连接交通枢纽的新国王广场,也很少看到奔驰、宝马轿车,即便有,车主也会刻意去掉车款标志,叫人分不出等级.  相似文献   

13.
评委点评:本方案设计定位明确、基地分析合理,基本保留并恢复原有湿地及菜圃的功能。设计的核心思想紧扣乡村文化主题,功能空间关系分析基本合理,通过当地民间竹编技艺结合场地的综合使用功能,巧妙构筑场地标志性景观,将乡村文化与自然材料、使用功能与景观形式较好地融为一体。方案还能用生态设计的概念贯彻设计过程,在有效的空间内综合运用“声、光、电”技术与景观的结合。  相似文献   

14.
Having first established himself as an architectural historian, Terunobu Fujimori (b. 1946) is now more famous for his design work than for his academic publications. He has even been praised as ‘the most influential architect in Japan’ by the critic Kenjiro Okazaki (2006). Fujimori's popularity is attributable in particular to the fairy tale-like image of his architecture, which tends to appear playful as well as natural and nostalgic. However, this research focuses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fairy tale’—specifically, the strangely unfamiliar, even unsettling, feeling that his architecture evokes. Using Freud's and Vidler's notions of ‘the uncanny’ for analysis, this study identifies the contradictory sentiment residing in the hidden clashes between the natural and artificial qualities of his design. Arguably, the uncanny aspect of Fujimori's architecture stems from a post-apocalyptic sensibility imprinted in the Japanese unconscious, which is haunted by the trauma of ruin, whether caused by natural or man-made disaster. This research focus can lead to a broader cultural discourse beyond the scope of a single architect's work, relevant to all ‘modern unhomely’ societies.  相似文献   

15.
伍晓晴 《中国厨卫》2007,(8):114-117
卫浴间以往都是陶瓷与金属的天下,洁;争有余而温情不足。如今,木质材料以独特的魅力席卷卫浴间。细腻的纹理,温涧的色泽,坚实的质地、清新的术香……木质浴室柜在不经意间,便让卫浴间呈现出了更多的风情与特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品读流年     
《中国厨卫》2007,(9):68-77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我们来到了陈先生的家中。从入户至整个居室,这个以现代中式风格为主的家让我们丝毫感受不到盛夏的炎热,反而带给我们非同一般的清凉感受。[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18.
19.
The ‘net-positive’ concept could serve as both a new direction and an aspiration for evolving sustainable design beyond minimizing human damage toward human habitation that is a source of life. This commentary posits that realizing that potential depends on how practitioners define positive. Describing net-positive as ‘buildings that “add value” to ecological systems and generate more than they need to fulfil their own needs’ moves net-positive beyond simply a technical challenge of creating surpluses to one that requires confronting the widely different interpretations of value and value-adding held within the sustainability movement. ‘Green’ building, like the building industry, generally defines and measures a building's value in terms of human benefit. Ecological sustainability defines value in terms of benefits to the systemic capability to generate, sustain and evolve the life of a particular place. Reconciling these different definitions could transform how society conceives of and designs the built environment. Building professionals seeking to translate net-positive into practice could play a leading role in that transformation. Practice will need to embrace ecological thinking to create design, construction and ongoing management processes that stimulate dialogue about what it means for humans to play a value-adding role in the ecological systems where they are constituents.  相似文献   

20.
庭院空间的立体化和延展性都是集合住宅与庭院是否完美结合的关键所在.庭院在更多时候仍然作为一种纽带,承载着增加社区人群交流的重任.因此住户对庭院形态的能动作用可以更好诠释庭院空间的真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