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社交网络信息传播控制通过在合适的时机选择最佳的控制点,以较小的代价实现对大部分甚至整个网络的信息传播控制。社交网络用户间的弱关系往往具有信息需求互补、行为取向不断同化的特点,使其在信息扩散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甚至爆发式的传播作用。针对这一问题,考虑社交网络强弱关系对信息传播的影响,该文提出一种基于严格可控理论的信息传播控制方法。首先,针对强关系对信息传播的影响,提取用户间的亲密度、权威性以及互动频率3个影响因素,构建强度关系网络。其次,考虑到信息传播中的弱关系特性,对网络中具有潜在价值的弱关系进行识别,并对强度关系网络中的连边权值加以更新。最后,利用严格可控理论找出网络中的驱动节点组,并根据信息传播的特征选取驱动节点集,对信息传播进行控制。实验结果表明,该文所提传播控制方法能对信息传播的促进或抑制进行有效控制,为社交网络信息传播控制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2.
在信息的视觉交流传播过程中,使用图形符号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当今读图时代,图形的语义和传播的关系越来越重要,广告传播的效果与受众对广告信息制作、传输和理解程度有关,图形符号的使用对广告信息的正确表达很重要。本文从视觉思维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图形符号在现代广告视觉传播中的重要作用,强调了符号作为信息载体在视觉传播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并对广告传播中的存在形式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3.
潘雷 《电子测试》2016,(14):101-102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成为视觉设计艺术的趋势和潮流,而了解信息传播发送及传播相关知识成为进行视觉信息创造的前提和基础,基于此本文阐述了信息传播与信息认知的基本理论,论述了信息传播、信息认知与视觉艺术设计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社会公众的媒介知晓权、传播权和接近权得到巨大的提升,以微博、微信公众号为代表的自媒体,成为网民参与意见和发布信息的重要工具。与此同时,由于自媒体的开放性、简便性和低门槛,有过激言论、虚假信息出现的情况。因此,在融媒体发展的背景下,必须深入分析主流媒体与自媒体的关系,研究主流媒体的应对措施,做强主流媒体,传播主流舆论。  相似文献   

5.
正网络科学,概括地说就是以网络为研究对象的复杂网络研究。传播网络研究的对象则是传播过程中传受者之间的信息沟通过程,人与人之间构成的信息传播关系是研究的主题。人际交往中,彼此进行信息沟通,人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彼此聊天时,常常会有这样一个感触:那个人我也认识,这世界太小了,这就是小世界现象。按照人们对信息传播的  相似文献   

6.
全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渠道多元化,信息传播数量海量化,信息传播速度几何化.人们在面对海量的信息资讯,常常是真假难辨,无所适从.针对这一现实,部分传统媒体适时介入,进行真伪辨别,求证新闻应运而生.地市广播电视台在这方面做的如何?笔者试做简单探讨.  相似文献   

7.
微信的出现为社会化媒体的发展注入新的传播力量,为推广企业品牌提供了新的传播平台。微信在强关系圈群中进行即时互动的信息传播,微信联合腾讯其他社交应用平台,为品牌传播提供了理想的环境。文章针对福建省大学生运用定性和定量的调查方法进行广告调查,了解学生群体在微信上对手帕纸品牌的关注情况,结合微信平台信息传播特点提出了基于微信平台的手帕纸品牌传播策略,提升手帕纸品牌的好感度,促进其产品销量。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大众传播控制研究多从现象学的角度来分析传播控制的形式与效用,而对传播控制的本质——信息控制却鲜有给出简明的机理性分析。本文基于此,尝试借助马克斯·布瓦索的信息空间理论,从信息的三个维度(编码、抽象和扩散)和对其中信息流的异动的观察,对大众传播的控制做了基于图示化模型的分析与阐述。文中整理了大众传播中涉及的主要信息流,描述了公众信息空间的基本形态,并对控制情境下的流言产生机制给出了基于该模型的一种解释。  相似文献   

9.
进入信息时代以来,网络信息传播技术和方法一直备受人们的关注,现在光纤通信技术已经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手段,其具有应用范围广、传输速度快等优点,因此被用于各行各业,包括铁路部门.铁路是现在人们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对其安全性和信息准确性要求逐渐增高,将光纤技术运用到铁路通信中对其发展有很大的助益.本文简述铁路通信和光纤通信,并将光纤技术在铁路中的运用做进行进一步说明.  相似文献   

10.
设备到设备(D2D)通信中信息传输过程不仅受物理通信条件影响,还与用户动态属性密切相关。为探讨信息传输与用户意识扩散之间的内在关系,该文将信息传输与用户意识扩散视作两种传播过程,并引入过程影响因子刻画两者相互作用。进一步地,建立了一种信息与用户意识耦合传播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了全面分析。其中,理论分析证明了模型平衡点的存在唯一性及其全局稳定性,这揭示了D2D通信中信息与用户意识耦合传播的最终状态。实验分析也验证了该理论结果。同时,与传统模型和未考虑过程影响的传播模型对比发现所提模型能扩大信息传播规模且能更准确刻画信息传播过程。  相似文献   

11.
短波通信作为一种信息传播技术,具有成本低、使用便利、通信范围广等优点。因此无论在军用还是民用上,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基于前人所做研究,对短波通信技术的特点和发展现状做了总结归纳,并依据短波通信发展现状和前人所做相关研究,参考现在时代的发展对通信技术的需求,对短波通信的发展趋势做了比较合理的预测。  相似文献   

12.
于洪  杨显 《数字通信》2013,(2):6-10
在基于统计方法的基础上,发现了微博信息传播速率所具有的普遍规律及信息传播路径所具有的典型传播模式。首先,通过微博开放平台,采用应用程序接口对微博信息的转播/评论数据进行采集,分析信息传播速率随时间变化的统计特性,得出不同话题类型的微博信息传播特征具有非常相似的结论:信息发布后,其转播/评论数在短时间内达到峰值,然后便很快衰落;然后,通过可视化软件NodeXL对采集到的数据发现了微博信息传播的3种典型传播模式:一触即发传播模式、多级传播模式和多点触发传播模式。  相似文献   

13.
在网络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做好网络舆论分析是确保网络舆论信息健康稳定传播的基本前提。本文通过采集大量新闻报道语料数据,在不依赖任何行业语料的情况下,通过深度学习模型从网络新闻报道中分析出关键词汇与舆论主题并构建关系图谱,最后利用图分析算法对舆论话题之间潜在关系进行挖掘,实现对网络舆论传播路径的深层次分析。该方法将深度学习技术与图分析技术相结合,在对语义进行分析的同时也兼顾了话题间关系的挖掘,优化了新闻真伪的识别能力和传播路径的溯源能力。  相似文献   

14.
柯扬  朱烨 《信息通信》2011,(6):78-79
网络时代的信息与传统意义上的信息相比,具有数量庞大,结构完整、分布广泛、传播迅速等特点,但同时正由于这些特点,给网络信息资源带来了更多的问题.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安全问题.本文主要针对云安全的特点及其对网络时代安全问题的影响做一定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结合当前高效生产及全球化数字企业建设的需求,文章对传播理论中的信息论、信息熵、信息与数字传播模型等概念及原理进行深入研究,分析了多种传播模型的应用方式及传播要素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结合技术型生产企业的数字传播发展现状,提出了企业内部数字化建设中的平台建设建议及具体技术方案下发流程建设的发散式多点快速审核模式。  相似文献   

16.
当前,网络已经成为信息传播的集散地,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最前沿和敌对势力渗透破坏的主渠道。基于网络传播效率高和开放程度高等特点,对于涉网人员的管理和要求也在加强。本文主要从涉网人员所应具备的信息素养方面,简单分析了良好的信息素养和网络信息安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相比于传统媒体,网络媒体的信息传播模式由“一对多”转变为“多对多”模式。在网络多对多传播模式下,企业面临着负面信息无法控制、正面信息无法凸显等营销传播困境。解决企业营销传播困境的办法是以正面信息来覆盖负面信息,企业可以通过信息内容、信息发送者、信息传播渠道、亚网络和舆论领袖等方面的整合,打造一条凸显正面营销信息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赵凡 《中国有线电视》2023,(12):144-147
新媒体时代,传统的传播模式被基于传授双方关系的互动传播模式所取代,主流媒体开始着眼于激发传播过程中多方主体的主动性,立足内容、受众以及效果,积极建构主流媒体的叙事空间。在媒介技术不断更迭发展的当下,为进一步提升传播质量,主流媒体将创新叙事形式、强调思维对行、关注叙事视角,改进主流媒体互动传播叙事建构的策略,探究传播信息叙事建构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9.
陈侃  陈亮  朱培栋  熊岳山 《通信学报》2015,36(7):120-128
网络水军对广告、谣言、木马和恶意链接进行传播,不仅干扰用户对在线社会网络的正常访问,还可能引发网络安全、社会稳定等方面的问题。针对网络水军信息传播的特点,提出基于交互行为的信息传播模型。模型根据不同传播主体间的交互定义特征来量化传播行为,使用决策树方法对水军传播的信息进行检测。通过新浪微博的真实数据分析传播模型并验证检测方法,结果表明检测方法能够对微博中水军信息进行有效检测。  相似文献   

20.
潘津  孙志敏 《科普研究》2014,9(1):46-53
本文通过对美国互联网科普案例的分析研究,提出了基于互联网的科普不仅是技术工具的革新,而且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科技传播理念和方式,使科学普及从传统的居高临下的单向传播,逐步变为公众与科学家的双向交流互动。公众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地发现信息、选择信息、使用信息甚至去发布信息。互联网作为信息时代科普的重要平台,使得科技传播成为公众的共同事业,而不仅仅是少数人的职业。公众既是科技信息的接受者,又是科技信息的传播者。基于互联网的科普,能够给我国的科普事业带来"介入科技传播的人越来越多、介入欲望越来越强烈、介入能力越来越强大"的良性循环局面。本文还针对我国目前科普工作存在的问题特别是网络科普的现状,提出了开设"大规模开放式线上课程(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开设"虚拟实验室"、引进和开发科学游戏等具体实施方案,特别对科学游戏在青少年科普方面的作用做了较为详尽的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