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雷雨闪电是大自然放电现象,雷电防护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科学技术. 长期以来,各国学者对雷电机理和避雷方案做了大量的研究和尝试,提出了各种避雷的理论和技术措施,制定了各种标准规范,为防治雷害提供了依据.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雷电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和巨大损失正在逐步得到控制和减轻.但雷击造成的事故还是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2.
常江  杜文杰 《西部广播电视》2013,(9):143-144,146
雷雨闪电是大自然放电现象,雷电防护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科学技术。长期以来,各国学者对雷电机理和避雷方案做了大量的研究和尝试,提出了各种避雷的理论和技术措施,制定了各种标准规范,为防治雷害提供了依据。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雷电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和巨大损失正在逐步得到控制和减轻。但雷击造成的事故还是时有发生。广播电视台站的防雷与接地技术涵盖了百万伏的雷电、数万伏的高压  相似文献   

3.
电视台、差转台避雷应注意的几个问题陕西汉中教育电视台马朝东雷电之害对电视台和差转台的破坏是相当严重的,每年因雷电破坏所造成的事故的比例相当高。对此,各电视台及差转台应高度重视避雷问题。为此,结合本台建设中的一点体会和其它电视台在避雷方面的经验,谈谈避...  相似文献   

4.
以调频广播发射机遭雷电袭击为例总结经验教训,分析了防雷电的原理,叙述了发射台为防止雷电袭击所实施的避雷措施。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雷电的形成原理、危害及预防方法,和简易的广播电视接收设备避雷装置的制作和安装。  相似文献   

6.
王玉蓉 《电子世界》2012,(21):31-31
雷电是年复一年的严重自然灾害之一。现代电子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系统飞速发展,联网化程度越来越高;且电子元器件的微型化、集成化程度越来越高,各类电子设备的耐过电压能力下降,遭雷电和过电压破坏的比例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对设备与网络的安全运行造成严重威胁。避雷、过压防护已成为具有时代特点的一项迫切要求。本文从雷电入侵的途径、防雷的基本原理入手,对校园电子信息系统避免遭受雷击的防范途径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7.
雷电是大气中自然放电的一种现象,常常损坏CATV系统的设备器件。为了有效地避雷,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雷电电击的原理。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常规避雷措施在高山发射台站雷电防护时存在的缺陷,对目前国标认可的两种接闪器进行了性能比较,提出了高山发射台站直击雷防护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述了雷电的特点和危害,根据茂名广播电视台的情况,重点介绍了避雷网地井、地网的安装,电源传输线和设备的防雷措施等.  相似文献   

10.
本文简要介绍了雷电发生的危害、种类、袭入途径,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避雷原理及发射台防雷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高山台大多处在海拔较高的山顶上,属于严重的雷击区,每年因雷电破坏所造成的事故比例相当高。对此,各高山台应高度重视避雷问题。我们认真分析雷击的原因并采取了相应的避雷措施,经过几年实践证明行之有效。为此,结合本台的一点体会和其它电视台在避雷方面的经验,谈谈避雷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雷电的特点和危害,重点介绍了避雷网地井、地网的安装,电源传输线和设备的防雷措施。  相似文献   

13.
对某系留气球的瞬态雷电电磁环境及其球载雷达电子设备的雷电感应特性进行了电磁仿真研究。应用EMA3D电磁仿真软件及针对几种典型避雷索雷击附着方式,仿真分析了该系留气球的主要雷电电磁场分布演化特性和规律,并研究了相关典型球载设备互联电缆的雷电瞬态电磁响应特性,获得了典型雷电间接效应数据。从仿真结果看,搭载于气球副气囊挂架上的电子设备处的瞬态雷电磁感应强度达到了10 Gs(1Gs10-4T)左右,变化率约5 Gs/μs左右。挂架上各典型屏蔽电缆的屏蔽层雷电感应电流则在1~100 A之间不等,但各电缆的感应电流其波形模式却较为单一。比较于飞机雷电防护标准-RTCA DO-160F标准,球载电缆其特征雷电响应波形模式为少,且波形特征时间参数有一定差别。分析表明,对开展球载电子设备防护设计和试验而言,直接采用飞机雷电防护标准可能并不完全合适,应进行恰当的波形修订和裁剪。  相似文献   

14.
雷电产生的过电压和过电流是造成通讯系统和电力系统故障的一个重要原因,如今天,每次雷电还造成大片大片的有线广播电视网络的分支器和分配器以及其它电子产品等损坏,造成成千上亿元的经济损失,说明我们以前的避雷技术还要作进一步的改革。因此对这些系统和雷电的形成过程进行系统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是十分重要的,也是最大减少通讯系统和电力系统故障最有效的防护措施,对生产这些系统需要的产品和设计这些系统工程以及安装这些系统工程是必须重视的,现在我们来探索这些系统之一的分支器分配器避雷技术。  相似文献   

15.
作为雷电防护的主要手段之一,场地避雷是雷电防护研究的重点。目前,国内外各航天发射场均建立了完备的 场地避雷系统,对于火箭在发射前的雷电防护具有重要作用。针对在外场开展试验的火箭来说,考虑防护对象的特点也 需要建立外场避雷系统。基于此,本文针对特殊的火箭外场试验条件提出一种外场简易避雷系统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6.
进入电子信息时代后,雷电灾害的防护与以往相比受到人们更多的关注和重视,在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等高科技领域,雷电防护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本文对雷电现象及其引起的灾害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对雷电防护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进行了探讨,希望有助于雷电防护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暴露在室外的传输线路极容易遭受雷击,且线路设备都是微电子设备,很容易遭到雷电的侵入,所以对于CATV线路设备的避雷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李腾飞 《电子测试》2013,(4S):238-239
本文从雷电的发生出发,逐步阐述了雷电的危害,提出了雷电防治的必要性以及雷电防治的8种方法,同时通过引用规范条文的方式,对避雷带的安装方法进行了逐条叙述,从规范条文中提出了自己个人对避雷带安装及连接的看法,通过实际事例提出了合理的外露金属物件与避雷带连接设计思路,以防止雷击对设备造成不必要的损坏。  相似文献   

19.
1 放大器、光接收机的避雷 (1)放电器避雷.把放大器、光接收机的外壳可靠接地,再在它们的输入和输出端口与机壳间接入一个放电子,放电子两极的间隙约为3 mm,当电缆的芯线与皮线间有雷电压时,放电子间隙放电,将雷电流引入大地,这种避雷方式简单、经济.  相似文献   

20.
1 放大器、光接收机的避雷   (1)放电器避雷.把放大器、光接收机的外壳可靠接地,再在它们的输入和输出端口与机壳间接入一个放电子,放电子两极的间隙约为3 mm,当电缆的芯线与皮线间有雷电压时,放电子间隙放电,将雷电流引入大地,这种避雷方式简单、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