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空管系统中雷达数据接收的实时性和准确性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空中交通管制(Air Traffic Control,ATC)自动化系统中,雷达数据接收的实时性和准确性是确保雷达数据处理的实时性和准确性的前提.在基于多进程结构下,采用了一种双冗余结构判断机制.该方法能有效地提高接收雷达数据的质量和系统可靠性.在该框架下采用三种不同的接收雷达数据的方式,通过实验分析发现利用I/O复用技术的单个线程接收方式能得到更连续的航迹.  相似文献   

2.
阐述uClinux串口编程的基本方法;简要介绍操作系统的几种I/O模型,特别对基于select的I/O复用模型在监听多个设备时的适用性进行较详细的分析;比较多个串口下使用轮询方法和使用select机制处理的差别;结合GPSOne与GPS双定位导航系统的实例,给出双串口定位信息接收的软件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3.
设计了一种基于IEEE 1394总线通信,应用于高档数控系统中的I/O控制模块.该模块采用IEEE 1394通信方式,实现上位机与机床之间的高速数据传榆;采用光耦芯片对模块内部与外界进行隔离,并实现该I/O模块与机床之间的电平匹配,模数转换等功能.给出了软件和硬件设计,并进行了I/O模块功能测试和分析,验证了该模块满足高档数控系统要求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相似文献   

4.
网络数字实时监控系统视频数据传输的设计及实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文涛  熊磊  毕笃彦 《计算机工程》2002,28(11):191-192,247
针对网络数字实时监控系统,给出了用网络进行实时视频数据传输及控制的方案和用软件具体实现的方法,在软件实现过程中,充分利用Windows多线程机制,采用了Windows套接字网络编程API。综合使用TCP和UDP多播通信方式,通过合理地选择及处理网络I/O模型,进行异步数据的接收和发送;并采用了循环内存缓冲队列进行了数据的收发控制。  相似文献   

5.
大型DCS轮机仿真I/O接口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华斌  张刚  陈明昭 《计算机工程》2004,30(18):190-192
I/O接口系统的性能直接关系到轮机仿真系统的实时性和稳定性,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文章介绍了作者自主研制开发的分布式轮机仿真I/O接口系统的组成。讨论了其各硬件板卡的设计,分析了该系统的数据通信原理。系统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特别适用于大型、复杂的系统仿真。  相似文献   

6.
在开发数据流设备的驱动程序时,采用中断驱动的I/O方式结合缓冲区的使用,可以将数据的接收和系统调用read隔离开来,提高设备在系统中的运行效率。本文在讨论uClinux下中断处理程序和底半部分的开发的基础上,以一种电信E1线路和以太网互联设备上数据流设备为例,讲述中断驱动的I/O方式的驱动程序开发。主要过程是在中断期间填充数据到缓冲块,并用链表将缓冲块串接起来;在系统调用read期间从缓冲块取走数据,再将缓冲块放到自由链表中备用。涉及驱动程序中常用的阻塞式I/O和自旋锁等技术应用。通过使用上述多种技术开发的数据流设备驱动程序,确保系统稳定高效的动作。  相似文献   

7.
为满足基于VXI总线的某检测系统的实时性要求,在检测系统程序中通过合理的I/O形式归类和线程划分来具体实现了多线程的I/O方式,并解决了多线程的I/O方式带来的线程通信和同步问题。  相似文献   

8.
并行I/O已经成为提高分布式计算系统性能的一种重要方式,论文在研究集群计算系统并行I/O数据调度策略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应用于分布式计算系统中的二次调度自主维护负载平衡的动态I/O调度算法(DIO_TSMB),实验结果表明了算法的有效性,最后分析了并行I/O数据调度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如何有效地解决I/O瓶颈问题,一直是高性能并行计算机有待研究解决的关键技术。我们提出了一种可伸缩分布共享并行I/O系统方案,并自行研制了结点控制器芯片和路由器芯片,研制了原型系统SDSP604。为实现系统的计算、通讯和I/O性能随着系统规模均衡扩展的目标,该系统基于CC-NUMA系统结构,采用了合理的分布共享并行I/O系统结构。  相似文献   

10.
I/O计算机是类似计算器式的小型手握计算机,它对工业控制提供智能控制,能减少硬件设计时间,降低工发成本,增加故障容限以及提供合适的系统配置,本文介绍I/O计算机的硬件组成结构,软件设计,功能特点及I/O语言。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一种分布式I/O系统-Dupline现场与安装总线,该系统在双绞线下双向传输达6英里,减少连接与线路成本,工业级抗干扰,维护简单,易于扩充,适合我国国情。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便携式战场侦察雷达情报传输的灵活性、机动性,提出了一种基于TD-SCDMA的便携式战场侦察雷达情报传输系统。该系统主要由TD-SCDMA收发单元、网络传输部分和雷达情报处理中心组成。TD-SCDMA收发单元负责数据传输,雷达情报处理中心主要接收各雷达送来的点迹、航迹及目标特征信息,并进行融合跟踪、综合识别处理。为保证该系统传输雷达情报的稳定性,设计了网络传输QoS自适应控制机制。系统性能分析表明,该传输系统能够满足情报数据实时性、可靠性、安全性的传输要求。  相似文献   

13.
条件接收系统是实施收费数据广播业务平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实现基于DVB单向传输网络下的条件接收系统中授权问题,提出引入智能密码钥匙(USBkey)作为单向数据传输的终端用户身份认证及权限接收工具,提供一种采用对称密码体制和非对称密码体制结合安全认证方案,以实现单向传输过程中的高安全性和实时性需要。该方案在央视数据广播的条件接收系统中得以成功的实施。  相似文献   

14.
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可以为发展高频地波雷达技术提供验证数据集;目前,现有手段为HFSWR提供的数据集存在实时性差以及仅能对小范围内的船只进行跟踪观测等缺点,针对该问题,设计了一套船基球载AIS数据采集系统,利用系留球搭载AIS接收机进行多次海上长时间驻空实验,期间获取了来自345条船只的270 580条数据;结果表明:船基球载AIS接收机这一方式能够显著提高船只之间AIS信息的接收距离,当系留球锚泊在150 m高空时,系统的AIS信息接收距离能够达到244 km;并验证了AIS海上传播模型的准确性;船基球载AIS数据采集系统可实现长期高空驻留,所获取的周边海域船只的AIS信息数据范围广,实时性高,漏报率低,是对船基HFSWR性能进行评估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网络磁盘阵列的工作特征,提出了一种标记命令排队策略。该策略通过跟踪网络磁盘阵列所接收的多个网络用户的请求,按这些请求的数据的逻辑地址进行排队,使 得系统的性能得到改善。理论分析和测试结果表明,这一策略使磁盘的磁头臂按一定的规律移动,降低了磁盘的I/O时间,缩短了I//O平均响应时间,提高了系统的整体性
性能。  相似文献   

16.
存储转发引擎是支持移动多媒体通信中间件的数据传输系统的运转中枢。本文详细讨论了存储转发引擎的设计模式和策略选择,提出了一个基于Windows2000/NT操作系统的设计模型。引擎设计采用线程池与完成端口重叠I/O相结合,选择结构化的消息队列和基于优先权的队列调度机制,由管理线程池、接收线程池、分析线程池和发送线程池组成,其中详细介绍了接收线程池、发送线程池和分析线程池的工作流程。  相似文献   

17.
美国Grayhill公司的Open Line是一种模块式I/O系统,允许用户扩展到大范围集成的应用系统,同时避免产生过程信息的瓶颈现象,因此速度最高,数据采集最灵活。Grayhill已简化系统组态和对OEM系统集成者和最终用户的安装工作。为了最大限度的灵活性,不仅能混合模拟和数字I/O模块,Grayhill还允许新的两点高密度I/O模块以任何比倒混合插到基板。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便携式战场侦察雷达情报传输的灵活性、机动性,提出了一种基于TD-SCDMA的便携式战场侦察雷达情报传输系统。该系统主要由TD—SCDMA收发单元、网络传输部分和雷达情报处理中心组成。TD-SCDMA收发单元负责数据传输,雷达情报处理中心主要接收各雷达送来的点迹、航迹及目标特征信息,并进行融合跟踪、综合识别处理。为保证该系统传输雷达情报的稳定性,设计了网络传输QoS自适应控制机制。系统性能分析表明,该传输系统能够满足情报数据实时性、可靠性、安全性的传输要求。  相似文献   

19.
传统MPP系统中ION对CN的读盘请求服务是先将数据从外设读到本地主存,再通过路由器将数据从本地主存发送到CN,此方式传输时延大,提出了ION中设备与CN间数据直传的方法,服务读盘请求时,直传技术不需经主存在的存储转发,因而能减少服务时延和提高I/O效率。  相似文献   

20.
基于SAN系统数据密集型程序的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据密集型应用如多媒体、数据库等等的大规模发展对存储系统提出更高的要求.与之相适应的是以SAN为代表的存储网络改变了存储系统完全依赖于主机的模式,整体上提高了存储系统性能、可用性、可扩展性.本文在研究整个SAN存储系统结构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和估计SAN系统的各个部分性能,结合数据密集型程序的I/O统计特性,估计各种I/O请求的平均响应时间,说明在SAN系统平台上I/O密集型程序的设计要求,为进一步开发大规模存储网络管理和应用软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